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大基因再次衝刺創業板,它能複製暴風集團的神話嗎?

3月14日, 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遞交了《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2017年3月14日報送)》。 這家公司自1999年創業至今, 之前被各家VC/PE追著投資的潛力股, 這一次終於要敲開二級市場的大門了。

擬募資17億元, 汪健是實際控制人

華大基因是國內基因科技界體量最大的公司。 去年11月, 華大基因曾被曝出由於IPO申請檔不齊備等導致上市審核中止。 目前, 華大基因IPO正在深交所排隊審核。

招股書顯示, 華大基因公司擬募資不超過 173,227.98 萬元, 本次發行前總股本 36,000 萬股, 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低於 4,000 萬股, 且發行數量占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 10%。

其中, 公司公開發行新股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 公司現有股東轉讓老股數量不超過1000萬股。

本次發行預計於 2017 年下半年完成。 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基因測序相關平臺和項目的升級。

本次募集資金擬投資以上專案

華大基因的主營業務為通過基因檢測等手段, 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診斷和研究服務。

公司總部位於中國深圳, 在北京、天津、武漢、上海、廣州等國內主要城市設有分支機搆和醫學檢驗所, 並在香港、歐洲、美洲、亞太等地區設有海外中心和核心實驗室。

客戶方面, 公司主要服務於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獨立實驗室、製藥公司等機構, 以及國內外的各級醫院、體檢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公司客戶和大眾客戶。

據招股書披露, 華大基因目前已經覆蓋了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包括國內 32 個省市自治區的 2000多家科研機構和 2300 多家醫療機構, 其中三甲醫院 300 多家;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合作的海外醫療和科研機構超過 3000 家。

華大基因的前身為深圳華大基因醫學有限公司, 於2015年6月23日整體變更設立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016年12月31日, 華大控股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42.42%的股份, 是華大基因的最大股東。 汪健持有華大控股85.30%的股權, 華大研究院院長王俊持有華大控股10.5%股份,

華大基因的前CEO楊爽持股4.2%。

汪建為華大基因的實際控制人。 汪建最近兩年內一直通過華大控股間接控制公司 30.00%以上的股權/股份, 能夠對公司股東大會決議、董事、監事和其他高級管理人員的選任產生實質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 王石作為公司的獨立董事,

也被提名為15名發起人之一。

不過, 由於發行人歷史上重組較多, 華大基因也遭到了證監會的質疑。 3月14日, 證監會同時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 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 其中一大關鍵問題便是華大基因是否獨立于控股股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生育健康類服務占比過半, 年增10%以上

華大基因連續三年實現正利潤, 符合上市的標準。 從2014-2016, 收入、淨利潤連續兩年增長。

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塊:華大基因營收主要分為生育健康類服務、基礎科研類服務、複雜疾病類服務, 藥物研發類服務。 其中, 生育健康類服務占比最高, 2016年收入達9.29億元, 占比54.62%。

從上圖表中可以看出,公司主營業務的走勢呈現出一些較為明顯的變化,生育健康類服務逐年遞增,收入額上每年都有超過50以上的增幅,占公司業務的比重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幅,一方面可見C端用戶對基因測序的需求猛增,同時這也是華大佈局的重點。

從毛利率來看,該項業務也是連年增長,2016年的表現遠高於其他三項。

該項業務按檢測項目分類主要為無創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和單基因病檢測等。早在2010年末,華大基因就推出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這項技術只需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提取血漿中的游離DNA,即可利用測序方法分析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性疾病(包括所有染色體數目異常方面的疾病)的風險率。

報告期內,該等服務種類價格逐漸下降,市場接受度不斷提高。2014年至 2016 年公司生育健康類業務檢測樣本總量分別為 42.51 萬例、73.10 萬例和 146.73 萬例。

雖然中國新生兒數量在未來幾年會有所減少,但中國每年有 1,600 萬以上的新生兒,每年的基數足夠大,市場普及率也在持續增長,因此該項業務在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快速的增長空間。

相比之下,在基礎科研類服務上,收入金額逐年下降,占比也在逐年下降,每年下降幅度在10%左右。針對B端科研機構服務的業務量增長潛力不大,毛利率呈下降趨勢。

一方面,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壓低了測序成本,完成相同測序服務工作量的合同報價也隨之降低。另一方面,入局者越來越多,也壓縮了行業的定價空間和毛利空間。

此外,在基因測序技術發展較早期,大量物種需要進行首次測序,使得動植物 De novo 等高毛利率的測序需求較多,合同金額整體較大。越來越多的物種完成了首次測序之後,該類服務的需求減少。而動植物重測序、純測序等相對低毛利率的業務需求被釋放,相對低毛利率的合同數量增加。

複雜疾病類服務和藥物研發類服務收入金額和比重變化不大。

華大基因本身作為科研機構起家,從中科院獨立出來,最初也是To B端為主,近年來消費升級勢頭火熱,消費者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基因測序也在廉價化,To C端的生育健康類服務在2015年,從收入和業務占比兩方面,雙雙反超了To B端的基礎科研類服務。

中國區市場貢獻7成以上收入

分地區來看,華大基因有四大市場:中國、亞太、南北美、歐非。

華大基因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國內,報告期內中國區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58.90%、68.57%和 76.52%。收入、占比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招股書內顯示,2015 年和 2016 年中國區營業收入占比增長,主要源于生育健康類業務中無創產前檢測業務等臨床檢測服務的增長。

因此,中國區市場也有最多的銷售人員。截至2016年末,中國區的銷售人員數量占公司全部銷售人員數量比例超過 90%。

亞太、歐非地區收入基本保持穩定,南北美區,2015年較前一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2016年收入同比保持穩定。

公司業務有一定的季節性,下半年收入占比高於上半年。由於公司客戶主要為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醫院等機構,這類客戶通常採用預算管理制度和集中採購制度,一般上半年預算審批,下半年進行採購和實施,因此基礎科研類合同簽署高峰期通常出現在下半年;相應實際合同、訂單的執行及收入確認高峰期也出現在下半年。

毛利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來看下行業競品的橫向對比。除了華大基因之外,達安基因、迪安診斷 、貝瑞和康等公司也是這個市場的主要玩家。

華大基因綜合毛利率與同行業的對比

整體來看,2014年到2016年前半年,華大基因綜合毛利率都高於行業平均水準,優於多數選手,但是低於其基因檢測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貝瑞和康。

華大基因曾被被認為“基因檢測第一股”。不過,在2016年12月,貝瑞和康宣佈花費43億元借殼ST天儀,完成了上市計畫。同年11月,華大基因IPO則一度折戟。

基因測序市場快速增長,有望趁勢壯大

整體的市場向好,是華大基因趁勢壯大的利好因素。

過去幾年,基因測序市場發展迅速。據 BCC Research 資料顯示,全球基因測序市場總量從 2007 年的 7.94 億美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59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20 年將達到 138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8.7%。

基因檢測行業爆發的首要驅動因素是技術的升級換代。自 2006 年第二代測序技術推出以來,DNA 測序成本不斷降低,單人基因組的測序成本2001年的1億美元降低到今天的1000美元。

目前,全球的基因測序行業技術二、三代測序技術並存。三代技術在讀長上優於二代技術,但在準確率上較二代技術差,而且成本較高,在技術人才積累、輔助工具、技術優化和自動化工藝發展水準上,也不及第二代測序平臺,因此三代技術短期內商用價值不大,二代技術仍為主流。

不過,三代測序的測序儀價格和測序成本降幅很快,預計未來5年內,三代測序能達到100美元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遠低於現在1000美元的費用。技術轉換的視窗期也是行業競爭的關鍵時刻。募資用於的項目當中,就包括基於第三代測序技術的變異檢測方法開發、基於第三代測序技術的全長轉錄組產品研發。

2015年10月浦江創新論壇上,汪健也說過,力爭在3-5年之內把價格降到3000人民幣以內。

負債狀況良好

流動負債整體占比穩定,均在90%以上,報告期內流動負債主要為預收款項與其他應付款。非流動負債低於10%,負債狀況總體良好。

公司流動負債的具體構成

同行業對比來看,合併口徑資產負債率總體也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準。值得注意的是,貝瑞和康的負債率低於華大基因。招股書內稱,貝瑞和康發展時間尚短負債主要為經營性負債,其在歷次增資擴股後資產負債比例較低。

公司資產負債率同行業對比

未來五年,將是二代到三代技術轉換的視窗期,華大基因能否保持現有的優勢,並逐步開疆拓土,這將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

總的來說,從公司經營狀況、同比對比,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上,華大基因可以說是一家值得期待的公司。那麼,在登陸深市後,這家基因測序領域的“騰訊”會得到資本市場的看好嗎?能不能複製暴風當年一路狂漲的神話呢?

PS:文中圖表均來自于華大基因招股書

從上圖表中可以看出,公司主營業務的走勢呈現出一些較為明顯的變化,生育健康類服務逐年遞增,收入額上每年都有超過50以上的增幅,占公司業務的比重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幅,一方面可見C端用戶對基因測序的需求猛增,同時這也是華大佈局的重點。

從毛利率來看,該項業務也是連年增長,2016年的表現遠高於其他三項。

該項業務按檢測項目分類主要為無創胎兒染色體異常檢測,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和單基因病檢測等。早在2010年末,華大基因就推出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這項技術只需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提取血漿中的游離DNA,即可利用測序方法分析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性疾病(包括所有染色體數目異常方面的疾病)的風險率。

報告期內,該等服務種類價格逐漸下降,市場接受度不斷提高。2014年至 2016 年公司生育健康類業務檢測樣本總量分別為 42.51 萬例、73.10 萬例和 146.73 萬例。

雖然中國新生兒數量在未來幾年會有所減少,但中國每年有 1,600 萬以上的新生兒,每年的基數足夠大,市場普及率也在持續增長,因此該項業務在未來幾年仍有望保持快速的增長空間。

相比之下,在基礎科研類服務上,收入金額逐年下降,占比也在逐年下降,每年下降幅度在10%左右。針對B端科研機構服務的業務量增長潛力不大,毛利率呈下降趨勢。

一方面,基因測序技術的進步,壓低了測序成本,完成相同測序服務工作量的合同報價也隨之降低。另一方面,入局者越來越多,也壓縮了行業的定價空間和毛利空間。

此外,在基因測序技術發展較早期,大量物種需要進行首次測序,使得動植物 De novo 等高毛利率的測序需求較多,合同金額整體較大。越來越多的物種完成了首次測序之後,該類服務的需求減少。而動植物重測序、純測序等相對低毛利率的業務需求被釋放,相對低毛利率的合同數量增加。

複雜疾病類服務和藥物研發類服務收入金額和比重變化不大。

華大基因本身作為科研機構起家,從中科院獨立出來,最初也是To B端為主,近年來消費升級勢頭火熱,消費者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基因測序也在廉價化,To C端的生育健康類服務在2015年,從收入和業務占比兩方面,雙雙反超了To B端的基礎科研類服務。

中國區市場貢獻7成以上收入

分地區來看,華大基因有四大市場:中國、亞太、南北美、歐非。

華大基因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國內,報告期內中國區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58.90%、68.57%和 76.52%。收入、占比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招股書內顯示,2015 年和 2016 年中國區營業收入占比增長,主要源于生育健康類業務中無創產前檢測業務等臨床檢測服務的增長。

因此,中國區市場也有最多的銷售人員。截至2016年末,中國區的銷售人員數量占公司全部銷售人員數量比例超過 90%。

亞太、歐非地區收入基本保持穩定,南北美區,2015年較前一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2016年收入同比保持穩定。

公司業務有一定的季節性,下半年收入占比高於上半年。由於公司客戶主要為國內外的科研院校、研究所、醫院等機構,這類客戶通常採用預算管理制度和集中採購制度,一般上半年預算審批,下半年進行採購和實施,因此基礎科研類合同簽署高峰期通常出現在下半年;相應實際合同、訂單的執行及收入確認高峰期也出現在下半年。

毛利高於行業平均水準

來看下行業競品的橫向對比。除了華大基因之外,達安基因、迪安診斷 、貝瑞和康等公司也是這個市場的主要玩家。

華大基因綜合毛利率與同行業的對比

整體來看,2014年到2016年前半年,華大基因綜合毛利率都高於行業平均水準,優於多數選手,但是低於其基因檢測領域的最大競爭對手貝瑞和康。

華大基因曾被被認為“基因檢測第一股”。不過,在2016年12月,貝瑞和康宣佈花費43億元借殼ST天儀,完成了上市計畫。同年11月,華大基因IPO則一度折戟。

基因測序市場快速增長,有望趁勢壯大

整體的市場向好,是華大基因趁勢壯大的利好因素。

過去幾年,基因測序市場發展迅速。據 BCC Research 資料顯示,全球基因測序市場總量從 2007 年的 7.94 億美元增長到 2015 年的 59億美元,預計未來幾年依舊會保持快速增長,2020 年將達到 138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18.7%。

基因檢測行業爆發的首要驅動因素是技術的升級換代。自 2006 年第二代測序技術推出以來,DNA 測序成本不斷降低,單人基因組的測序成本2001年的1億美元降低到今天的1000美元。

目前,全球的基因測序行業技術二、三代測序技術並存。三代技術在讀長上優於二代技術,但在準確率上較二代技術差,而且成本較高,在技術人才積累、輔助工具、技術優化和自動化工藝發展水準上,也不及第二代測序平臺,因此三代技術短期內商用價值不大,二代技術仍為主流。

不過,三代測序的測序儀價格和測序成本降幅很快,預計未來5年內,三代測序能達到100美元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遠低於現在1000美元的費用。技術轉換的視窗期也是行業競爭的關鍵時刻。募資用於的項目當中,就包括基於第三代測序技術的變異檢測方法開發、基於第三代測序技術的全長轉錄組產品研發。

2015年10月浦江創新論壇上,汪健也說過,力爭在3-5年之內把價格降到3000人民幣以內。

負債狀況良好

流動負債整體占比穩定,均在90%以上,報告期內流動負債主要為預收款項與其他應付款。非流動負債低於10%,負債狀況總體良好。

公司流動負債的具體構成

同行業對比來看,合併口徑資產負債率總體也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準。值得注意的是,貝瑞和康的負債率低於華大基因。招股書內稱,貝瑞和康發展時間尚短負債主要為經營性負債,其在歷次增資擴股後資產負債比例較低。

公司資產負債率同行業對比

未來五年,將是二代到三代技術轉換的視窗期,華大基因能否保持現有的優勢,並逐步開疆拓土,這將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

總的來說,從公司經營狀況、同比對比,以及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上,華大基因可以說是一家值得期待的公司。那麼,在登陸深市後,這家基因測序領域的“騰訊”會得到資本市場的看好嗎?能不能複製暴風當年一路狂漲的神話呢?

PS:文中圖表均來自于華大基因招股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