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思考:產品改變世界的邏輯

產品經理存活于世的意義在於改變世界, 產品經理通過設計實現的產品來改變世界, 其背後邏輯是, 基於當前社會進程中的技術資源進行整合, 打造具有優秀使用者體驗的產品, 通過產品影響教育人的認知, 改變人的行為習慣, 推動人主宰的世界發生改變。

關於生命的意義, 相信絕大多數人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都停留在保爾.柯察金在《鋼鐵是怎樣煉成》中總結的一般, “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懊悔, 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幾句話, 放在現在和將來看也不會有什麼毛病。 可是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沒有虛度年華, 才算是沒有碌碌無為呢?在學生時代, 我對生命的意義的思考是:努力生活、追問生命、品味人生……

約伯斯對生命的意義總結為: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 這話引起很多人的共鳴, 特別是科技圈內自認為可以為這個世界做點什麼的人們,

身為產品汪的我也非常認同並喜歡對生命意義做這樣的總結。 為了改變世界, 目標性很強, 雖然也不是很具象, 但終究是讓人有了個方向。

我從一開始做產品起就從未停止過思索產品及產品經理存在的意義, 產品究竟是怎樣改變世界的?今天參加香港大學線下活動, 聽了林敏博士對產品講解, 算是對產品改變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按照林敏博士的觀點, 產品改變世界的邏輯大致如下:

人人都想改變世界, 智人主宰世界, 改變世界的也只能是人;技術改變世界, 技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方法原理, 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技術必須改變世界, 人類要進步, 必須要有技術的基礎支撐;光有技術是不夠的,
技術需要被廣泛運用才能竭盡其能的發揮其效能;技術必須轉化為產品, 產品是技術的表現承載, 是用戶接觸技術的觸點;好的產品能夠改變使用者習慣, 用戶習慣改變了, 行為方式也就改變了, 世界也在一點點的改變。

人(智人)在與自然鬥爭, 爭取生存空間改善生存環境的時候掌握了生存技術(技能), 技術通過產品的承載得到廣泛運用, 人在產品使用過程中改變認知, 改變行為習慣, 導致人(智人)主宰的世界發生了改變。

舉個栗子, 智慧手機的出現, 已經深深的改變了社會形態, 改變了世界原有的樣子。

看著以上場景, 大家可以回憶對比下10年前的樣子:

10年前的地鐵上, 絕大多數人要不在說話, 很是嘈雜, 現在地鐵上很安靜, 大家都是低頭族, 戴著耳機, 各看各的東西, 各聽各的歌;10年前的活動現場, 觀眾只有遠遠觀望, 少許幾個人拿著長焦炮筒對著目標拍拍拍;現在去任何活動現場, 幾乎所有人都是拿起手機任意的拍拍拍。 現在吃飯前讓一行小夥伴拍完照再開動,
已然成為一種儀式10年前的手機強調通話功能, 現在的手機強調拍照效果;10年前的手機外觀設計上更多考慮的是耐摔, 現在的手機外觀突出屏顯效果10年前……現在……

基於以上對比, 相信經歷過的人, 都能得出不同場景中, 手機/智慧手機對人們行為習慣的改變, 對這個世界的改變。

PS:智慧手機市場有個怪現象, 智慧手機是由iphone最新推出, iphone好看, 好用, 引起用戶的共鳴, 已經嵌入人的心智, 改變了人們對手機的認知。 當前賣的好的智慧手機, 無不是沿用或追隨iphone的設計。 在沒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 特立獨行(錘子)在當前用戶認知基礎上, 再去改變世界, 情懷和逼格很高, 但代價很大……

再舉個書籍演變的栗子, 書籍在人類社會演進的歷程中, 充當了進步階梯的角色,書籍的演變過程也很好印證了產品(書)改變世界。

書籍的進化過程就是一個產品的進化,不同階段的產品(不同形態的產品)意義深遠的改變著當時歷史的社會進程。

甲骨文:文字產生並被艱難的刻寫,讓資訊能夠被記錄下來;印刷術(刻版印刷):儘管效率低下,還是讓價值資訊得以能夠通過印刷進行傳承傳播;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讓資訊傳播能夠更高效更大規模傳播開來;電子書:大容量資訊得以輕便攜帶,讓人可以隨時隨地的讀書,使讀書體驗更進一步。

PS:大家都意識到書籍對人類進步的作用,記得兩年前一個朋友做二手書項目創業,召集大家一起對他的專案進行評估討論,他給大家講了國內外二手書的生意邏輯,很有前景。當時有人提出項目存在的一個風險,未來書籍的呈現形式可能不是書了,大家不買書了,那這個生意存在的邏輯就不成立了……是啊,放眼未來,世界每天都在被改變,哪天書被改變了,書的概念和定義被改變了,也不是不可能的,至於變成什麼樣,是不是最終就是kindle這樣,現今不得而知,有待時間檢驗。

智慧手機和書籍的發展深刻的影響著人的認知,改變著用戶的行為習慣,也悄然改變著這個世界。智慧手機和書籍的產生發展到現今的模樣,都是由基礎的技術進行整合後促成的。技術也只有轉化成產品才能被廣泛運用,才能深遠的改變這個世界,技術是如何轉化成產品最終改變這個世界的,這中間隱藏著一條完整的技術傳導鏈。

技術傳導鏈:

技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技術通過產品承載表現出來得以運用 → 符合人性的體驗(體驗是改變的推手)慢慢改變人的行為 → 持續的行為,改變人的習慣 → 習慣變了,世界也就發生改變了

基於技術傳導鏈產生的產品,產品承載著技術,那麼怎樣的產品才能推動世界的改變呢?要能改變世界,先要改變構成世界的人,改變人的認知,改變人的行為習慣。一個產品要能擔此改變的任務,必須要符合以下3個標準:

首先要有人用,產品真的能夠某個/些解決問題,改變使用者認知;有很多人用,能夠解決很多人共性的問題/需求,改變很多人的認知,長期使用影響其習慣,改變其行為方式,而且能夠造成社會效應;而且要有很多人知道,不光讓使用者能夠解決問題,還要讓沒用的人也能受到影響其認知,知道產品能夠解決的問題/需求。

產品要達到以上3個標準,需要產品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體驗是人對其需求滿足過程產生的價值判斷。以上3個標準也是優秀用戶體驗的最終表現。一切體驗的產生源於需求的滿足過程,而需求的產生源於人的自我缺失的察覺,從人對其各個層面的需求感知滿足程度來分析,用戶體驗涉及三個層面:

最底層的感官層:好看,至少看上去不是那麼醜,看著舒服中間的功能層:有用,能用,真的能夠解決問題最頂層的反思層:傳播,要有故事能引起共鳴,改變用戶的認知

從需求滿足的過程中改變人的認知是深遠的,讓人在舒服的體驗中發生生化反應,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世界的產品是優秀偉大的產品。

綜上,產品改變世界的背後邏輯總結為,基於當前的技術力量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具有優秀使用者體驗的產品,好的使用者體驗就像強力膠,用過了就被粘住了,引導著人的(新)認知,影響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了人的行為方式,一點點改變著個體,影響著由無數個體組成的社會,造成深遠的社會效應,最終推動了世界的改變。

說個題外話:

印象中,自2015年以來,互聯網圈內,大家都開始質疑產品經理這一角色在不久的將來會消失,不少人的對從事產品這個職業未來的產生了懷疑,那些作者說的貌似很有道理,沒有毛病,但有感覺哪裡不對了。

結合以上對產品改變世界的邏輯梳理分析,作為技術的承載表現的產品,至始至終伴隨並推動由人組成的社會演進,影響著世界的一次次改變,每一次歷史變革,毫無例外的沒有脫離偉大產品的誕生。在人猿直立行走到智人到現代人的進化過程中,是鑽木取火、甲骨文「文字」、印刷術、火藥、蒸汽機、電腦……這些產品整合了當下的綜合技術,才推動人類文明演進,影響著世界改變的。從古至今,始終有一群人設計並實現了這些偉大的產品的人,這些人在現今被定義成“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設計實現產品這個基本職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不同的歷史階段,產品經理的職稱叫法不同而已。只要地球不爆炸,即使地球爆炸了,人類不滅亡,人類構成的社會就會變化進步,時間不停止,世界就要被改變,改變世界的“產品汪”將會一直長存於世。

本著學習交流的態度發此文,如有疑異或好的建議,歡迎拍磚打賞,歡迎批評指正!

作者:Reuter,知乎專欄:電商CRM規劃

本文由 @Reuter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充當了進步階梯的角色,書籍的演變過程也很好印證了產品(書)改變世界。

書籍的進化過程就是一個產品的進化,不同階段的產品(不同形態的產品)意義深遠的改變著當時歷史的社會進程。

甲骨文:文字產生並被艱難的刻寫,讓資訊能夠被記錄下來;印刷術(刻版印刷):儘管效率低下,還是讓價值資訊得以能夠通過印刷進行傳承傳播;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讓資訊傳播能夠更高效更大規模傳播開來;電子書:大容量資訊得以輕便攜帶,讓人可以隨時隨地的讀書,使讀書體驗更進一步。

PS:大家都意識到書籍對人類進步的作用,記得兩年前一個朋友做二手書項目創業,召集大家一起對他的專案進行評估討論,他給大家講了國內外二手書的生意邏輯,很有前景。當時有人提出項目存在的一個風險,未來書籍的呈現形式可能不是書了,大家不買書了,那這個生意存在的邏輯就不成立了……是啊,放眼未來,世界每天都在被改變,哪天書被改變了,書的概念和定義被改變了,也不是不可能的,至於變成什麼樣,是不是最終就是kindle這樣,現今不得而知,有待時間檢驗。

智慧手機和書籍的發展深刻的影響著人的認知,改變著用戶的行為習慣,也悄然改變著這個世界。智慧手機和書籍的產生發展到現今的模樣,都是由基礎的技術進行整合後促成的。技術也只有轉化成產品才能被廣泛運用,才能深遠的改變這個世界,技術是如何轉化成產品最終改變這個世界的,這中間隱藏著一條完整的技術傳導鏈。

技術傳導鏈:

技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技術通過產品承載表現出來得以運用 → 符合人性的體驗(體驗是改變的推手)慢慢改變人的行為 → 持續的行為,改變人的習慣 → 習慣變了,世界也就發生改變了

基於技術傳導鏈產生的產品,產品承載著技術,那麼怎樣的產品才能推動世界的改變呢?要能改變世界,先要改變構成世界的人,改變人的認知,改變人的行為習慣。一個產品要能擔此改變的任務,必須要符合以下3個標準:

首先要有人用,產品真的能夠某個/些解決問題,改變使用者認知;有很多人用,能夠解決很多人共性的問題/需求,改變很多人的認知,長期使用影響其習慣,改變其行為方式,而且能夠造成社會效應;而且要有很多人知道,不光讓使用者能夠解決問題,還要讓沒用的人也能受到影響其認知,知道產品能夠解決的問題/需求。

產品要達到以上3個標準,需要產品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體驗是人對其需求滿足過程產生的價值判斷。以上3個標準也是優秀用戶體驗的最終表現。一切體驗的產生源於需求的滿足過程,而需求的產生源於人的自我缺失的察覺,從人對其各個層面的需求感知滿足程度來分析,用戶體驗涉及三個層面:

最底層的感官層:好看,至少看上去不是那麼醜,看著舒服中間的功能層:有用,能用,真的能夠解決問題最頂層的反思層:傳播,要有故事能引起共鳴,改變用戶的認知

從需求滿足的過程中改變人的認知是深遠的,讓人在舒服的體驗中發生生化反應,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世界的產品是優秀偉大的產品。

綜上,產品改變世界的背後邏輯總結為,基於當前的技術力量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具有優秀使用者體驗的產品,好的使用者體驗就像強力膠,用過了就被粘住了,引導著人的(新)認知,影響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了人的行為方式,一點點改變著個體,影響著由無數個體組成的社會,造成深遠的社會效應,最終推動了世界的改變。

說個題外話:

印象中,自2015年以來,互聯網圈內,大家都開始質疑產品經理這一角色在不久的將來會消失,不少人的對從事產品這個職業未來的產生了懷疑,那些作者說的貌似很有道理,沒有毛病,但有感覺哪裡不對了。

結合以上對產品改變世界的邏輯梳理分析,作為技術的承載表現的產品,至始至終伴隨並推動由人組成的社會演進,影響著世界的一次次改變,每一次歷史變革,毫無例外的沒有脫離偉大產品的誕生。在人猿直立行走到智人到現代人的進化過程中,是鑽木取火、甲骨文「文字」、印刷術、火藥、蒸汽機、電腦……這些產品整合了當下的綜合技術,才推動人類文明演進,影響著世界改變的。從古至今,始終有一群人設計並實現了這些偉大的產品的人,這些人在現今被定義成“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設計實現產品這個基本職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不同的歷史階段,產品經理的職稱叫法不同而已。只要地球不爆炸,即使地球爆炸了,人類不滅亡,人類構成的社會就會變化進步,時間不停止,世界就要被改變,改變世界的“產品汪”將會一直長存於世。

本著學習交流的態度發此文,如有疑異或好的建議,歡迎拍磚打賞,歡迎批評指正!

作者:Reuter,知乎專欄:電商CRM規劃

本文由 @Reuter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