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的肌張力高了?低了?這到底怎麼回事?

很多媽媽在帶寶寶做兒保的時候, 可能遇到醫生說, “你家孩子的肌張力高了”或者“這孩子肌張力有點低啊”。 嗯, 說“肌張力高”的時候會多一些。

在這種時候, 有的醫生說的還挺嚴重的, 讓我們寶媽非常擔心。

那“肌張力”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會高?或者低呢?今天我們口袋育兒就詳細聊聊這件事

1|肌張力

肌張力(Muscle tone)這個詞, 我們經常在兒保醫生嘴裡聽到, 但具體的意思, 有些媽媽可能還不太明白。 “肌張力”, 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量”。 肌張力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 肌肉的緊張程度。 可以簡單的說, 就是在身體放鬆休息而“不用勁”的時候, 這時假設有人來拉伸寶寶的肌肉試圖改變寶寶原有身體狀態, 所遇到的“阻力”。 比如寶寶睡覺的時候, 手自然握拳;當寶媽用自己的手去撥弄寶寶手指, 試圖讓寶寶不要握拳而張開手掌時, 寶媽所受到的阻力。

這就是寶寶的“肌張力”。

在通常的情況下, 我們每個人的肌張力不高不低, 處於一個中間的狀態剛剛好。 這表現在當我們身體放鬆的時候, 會感覺很自然, 肌肉不緊張僵硬, 但也不“軟塌塌”的, 總之自我感覺會比較舒適。 但因為一些原因, 有的人特別是小寶寶, 肌張力可能“過高”或者“過低”, 這就有問題了, 叫做“肌張力過高(Hypertonia)”或“肌張力過低(Hypotonia)”;這兩者也都叫做“肌張力異常”。 如果寶寶是這些情況, 首先寶寶自己就會感覺不舒服, 因為他/她的身體肌肉, 始終不對勁, 要麼肌肉太緊張, 要麼肌肉太鬆弛。

圖2:左邊是正常嬰兒, 右邊是“肌張力低”的嬰兒, 俗稱“Floppy Baby”(鬆軟兒)

需要注意的是, 有的“肌張力異常”寶寶, 身體會同時出現兩種異常情況, 就是有部分肌肉是“肌張力高”, 有部分肌肉可能又“肌張力低”, 容易把家長搞糊塗。

2|為什麼會“肌張力異常”?

那麼為什麼有少數的寶寶, 會出現肌張力異常呢?這說起來原因就比較多了。 比如有先天遺傳原因, 也有後天發育原因。 但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如果肌張力高, 往往是因為腦癱、脊髓損傷導致;而肌張力低, 往往可能是唐氏綜合症、核黃疸、腦炎導致。

那麼反過來說, 如果寶寶明顯肌張力高, 家長可能就要去想想是否“腦癱”導致;明顯肌張力低, 就要考慮一下是否“唐氏兒”——所以說肌張力異常, 對家長來說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警示信號!

說到這裡, 可能有的寶媽就有點緊張。 但請注意, 這裡我們說的“肌張力高”或者“肌張力低”, 是真正臨床意義上的“肌張力異常”, 是寶寶的“病”, 需要治療的;而大家經常聽到兒童保健醫生說的寶寶肌張力有點“高”或“低”, 其實絕大多數時候, 只是寶寶個體發育的輕微差異, 雖然略微高了點低了點, 但都在正常範圍內!寶媽不用擔心, 這種情況不是“病”, 不用害怕!

3|如何檢查“肌張力異常”?

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無論是臨床“病症”的還是個體發育差異, 肌張力異常的寶寶, 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就越好!所以對寶媽來說, 我們要瞭解一下如何檢查“肌張力異常”

雖然有一些很明顯的指征, 比如寶寶如果肌張力高, 平躺的時候,往往會雙腳交叉,形成“剪刀腳”,這樣家長換紙尿褲都會比較費勁;比如寶寶如果肌張力低,那可能一直坐不起來等等。但是請注意,這些零星的指征,不是特別準確,有時會誤導家長。

家長在護理寶寶過程中,如果想看看“肌張力”是否正常,真正要做的其實是下面兩件事:

1,仔細對照各月齡發育指標,看看寶寶是否發育落後,是否有一些異常的信號(看這篇文章:《0-5歲各階段發育指標,以及異常信號是什麼?》)

2,如果寶寶發育落後,寶媽在育兒過程中,又感覺寶寶似乎有點“肌張力異常”,那麼儘快去醫院,尋求專業的肌張力篩查

也就是說,我們不建議家長在家裡胡思亂想,或者在網上詢問別的寶媽。寶媽真正應該做的就是看寶寶是否發育遲緩;如果是的話,就去醫院做專業檢查,這樣才靠譜!

4|如何治療和護理?

肌張力異常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物理理療”兩種方式。這兩種治療,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之下進行。這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對寶媽來說一般不用去瞭解,所以我們這裡不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前面說了,大多數所謂“肌張力異常”的寶寶,其實不是真的病了,而只是個體發育的差異。那麼這些寶寶,可以平時在家裡對他們使用“物理理療”,也就是各種康復訓練和身體運動、遊戲。比如“趴著玩”等等。(點這裡:趴著玩,到底怎麼玩?)

5|劃幾個重點

第一,對大多數家長來說,“肌張力異常”只是寶寶個體發育差異,並不是病,更不是腦癱!所以不要害怕!多讓寶寶康復訓練和活動,讓寶寶發育跟上來就可以了

第二,但是對肌張力也要重視,寶媽需要關注寶寶各月齡的發育指標,看是否達標了,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

第三,如果臨床篩查肌張力異常,那需要醫生等專業人員治療,並且一般來說,治療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cdc.gov/ncbddd/cp/diagnosis.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ystonia

http://www.yourmodernfamily.com/hypertonicity/

http://www.birthinjuryguide.org/birth-injury/symptoms/muscle-rigidity-stiffness/

http://day2dayparenting.com/low-tone-vs-high-tone-mean-child/

https://www.babycenter.com/404_what-is-low-muscle-tone-and-what-does-it-mean_12189.bc

http://www.msdmanuals.com

http://physioknowledgebd.blogspot.com/2016/03/floppy-baby-syndrome.html

平躺的時候,往往會雙腳交叉,形成“剪刀腳”,這樣家長換紙尿褲都會比較費勁;比如寶寶如果肌張力低,那可能一直坐不起來等等。但是請注意,這些零星的指征,不是特別準確,有時會誤導家長。

家長在護理寶寶過程中,如果想看看“肌張力”是否正常,真正要做的其實是下面兩件事:

1,仔細對照各月齡發育指標,看看寶寶是否發育落後,是否有一些異常的信號(看這篇文章:《0-5歲各階段發育指標,以及異常信號是什麼?》)

2,如果寶寶發育落後,寶媽在育兒過程中,又感覺寶寶似乎有點“肌張力異常”,那麼儘快去醫院,尋求專業的肌張力篩查

也就是說,我們不建議家長在家裡胡思亂想,或者在網上詢問別的寶媽。寶媽真正應該做的就是看寶寶是否發育遲緩;如果是的話,就去醫院做專業檢查,這樣才靠譜!

4|如何治療和護理?

肌張力異常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物理理療”兩種方式。這兩種治療,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之下進行。這是非常專業的知識,對寶媽來說一般不用去瞭解,所以我們這裡不多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前面說了,大多數所謂“肌張力異常”的寶寶,其實不是真的病了,而只是個體發育的差異。那麼這些寶寶,可以平時在家裡對他們使用“物理理療”,也就是各種康復訓練和身體運動、遊戲。比如“趴著玩”等等。(點這裡:趴著玩,到底怎麼玩?)

5|劃幾個重點

第一,對大多數家長來說,“肌張力異常”只是寶寶個體發育差異,並不是病,更不是腦癱!所以不要害怕!多讓寶寶康復訓練和活動,讓寶寶發育跟上來就可以了

第二,但是對肌張力也要重視,寶媽需要關注寶寶各月齡的發育指標,看是否達標了,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

第三,如果臨床篩查肌張力異常,那需要醫生等專業人員治療,並且一般來說,治療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

|參考資料

https://www.cdc.gov/ncbddd/cp/diagnosis.htm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ystonia

http://www.yourmodernfamily.com/hypertonicity/

http://www.birthinjuryguide.org/birth-injury/symptoms/muscle-rigidity-stiffness/

http://day2dayparenting.com/low-tone-vs-high-tone-mean-child/

https://www.babycenter.com/404_what-is-low-muscle-tone-and-what-does-it-mean_12189.bc

http://www.msdmanuals.com

http://physioknowledgebd.blogspot.com/2016/03/floppy-baby-syndrome.htm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