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如何打造青島製造升級版?住青代表委員支招

半島全媒體記者 婁花 李曉哲 徐傑

仔細研究住青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會發現,他們主要來自企業和高校,這體現出青島的兩大重要屬性:品牌之都和科研重鎮,而這些都是青島製造傲然於世的資本。 全國兩會期間,青島市召開了“青島製造”推進大會,力爭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如何讓“青島製造”再升級,住青代表委員有話說。 製造業是青島經濟的“根基”,讓青島製造根更深、葉更茂。

國際形象靠的是“質”高無上

很多出過國的人時常提起,在國外一提青島啤酒,老外都豎起大拇指。

品質是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綜合體現,而品牌競爭已成為國際經濟競爭的焦點。 在中國“品質戰略”的積極助推下,中國也湧現出了包括青島啤酒在內的一批國際化品牌,成為高品質青島製造、中國製造的代言者,用中國品牌為中國代言。

比如在開拓非洲市場賴比瑞亞過程中,青島啤酒的海外市場團隊,僅商務溝通就用了10個多月。 全國人大代表、青啤董事長孫明波說:“雖然在歐美已經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但拉美、非洲等市場卻不儘然,大家印象中的‘中國製造’仍然是質優價廉,而我們就是要用高品質把青島啤酒的品牌立住。 ”最終,青島啤酒成為當地第二大啤酒品牌。

孫明波說,海外市場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還得靠高品質,特別是樹立老字型大小品牌的全球影響力,能帶來更高的品牌附加值和品牌溢價。

“老字型大小品牌擁有世代傳承的獨特產品、精湛技藝和服務理念,承載著中華民族工匠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 所以產品是載體,文化是根基。 力推老字型大小品牌走出去,是提升中國品牌和文化全球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憑藉一貫的高品質,青島啤酒在海外樹立了“高品質、高價格、高可見度”的品牌形象,目前已遠銷世界94個國家和地區。

青島有國際化眼光和胸懷

對於青島製造的先天優勢,全國人大代表、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山東布萊凱特黑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雅娟說,青島的優勢在於國際化,青島人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比較好,對於新鮮事物能夠迅速提起興趣並認可。

青島的政策也超越很多城市。 “我剛開始要創業,青島一位副市長為了我專門開了一個座談會,請了專家、企業家給我出謀劃策。 這就是前瞻性。 ”在她看來,關鍵少數人能決定這個城市的命運,需要更多的帶動者去做事情。 青島在“十三五”期間對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佈局目標很宏偉,她說,一個國際大都市沒有一流的大學是絕對不可以的,引領性的產業更應該有科學家的參與,“有了足夠的人才,還會擔心產業的問題嗎?人才是最關鍵的環節,他們決定了城市的未來。 ”

董雅娟說,青島作為國際大都市,眼光一定要看到制高點,青島製造一定要打造成國際製造。

青島作為品牌之都,有海爾、海信、青啤等國際化的大牌,這是青島製造很大的優勢。

全國政協委員、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合夥人兼青島分所主管合夥人張國俊說,目前全球正在推工業4.0、人工智慧等,中國正在推中國製造2025,這些都是難得的發展機遇,青島應該在這輪發展機遇中搶佔先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出臺相應的政策鼓勵企業的升級改造,加大技術和研發的投入,打造青島製造的升級版,盛開更多的品牌之花,引領青島經濟的發展水準。

青島有工業文化優勢做底

談青島製造,繞不開的是青島擁有深厚的工業文化底蘊,曾經“上青天”是青島人的驕傲,很多家庭幾代人都跟製造產業打交道,自行車、手錶等青島製造曾是那個時代人們公認的“奢侈品”。

全國人大代表、青島軟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仲雪說,青島市有工業底蘊和基礎。 “像傳統工業紡織、橡膠等,是人類離不了的。 一部汽車就有200多個橡膠零部件,還有火箭、飛機、太空人的衣服等,越是高端的越是離不了這個製造行業。 青島圍繞橡膠的貿易公司就有兩千家,還有更多的實體、產業,青島的橡膠進出口業務占全國的40%左右。 ”

袁仲雪說,別的城市沒有像青島一樣得天獨厚的工業基礎,要想搞高端製造業就比較難。 青島有工業的文化,有工業文明,而這個環境對青島製造的發展很重要,從業者的觀念、素質能夠跟得上產業的升級。

青島製造如何走?肯定要在以前的基礎上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厚健就說,製造在中國很有前景,由於勞動力的價格增長,再瞄準低端製造沒有任何競爭力,要堅決地往中高端製造業調整。

周厚健說,青島有比較好的工業基地,這不僅僅是技術、人才的優勢,還有文化上的繼承。這些年青島湧現出一批比較好的企業,這些企業本身也進一步把人才聚集,並且助力製造技術的積累,這些都是青島製造發展的條件。

差異化競爭佔據高端市場

在青島有這樣一家製造企業,電纜的製造已經做到了國內第一,北京、上海的超高壓電纜都是他們製造的,並且美國、新加坡也用上了這家企業生產的電纜。“想讓產品站住腳,就要跳出同質化圈子,不斷研發創新,引領市場,並且擁有國內唯一的高壓、超高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漢河集團董事局主席張思夏說,電纜企業必須調整產品結構、轉型升級,不斷開發出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產品。通過開發高端材料、開發高端產品,搶佔線纜技術制高點,形成“產品的差異化”,加快落後設備的淘汰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從而形成“成本的領先化”。“企業應該有國際眼光,立足本土優勢,發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張思夏說,政府和企業都應當重視高端人才,加強高端人才的激勵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公司總裁、董事局副主席周雲傑也說,海爾在探索一種具有中國智慧財產權的模式,通過使用者驅動來推動整個智慧製造的轉型升級,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不僅解決了設備自動化智慧化的高效率,更解決了用戶從消費者變成產消者高精度的問題,我認為這也是智慧製造的一個方向。”他說,青島也在把海爾模式做為一種樣板,不僅作為海爾自身的模式,也在推廣到其他企業。我相信這是青島製造業的機會。企業都要跟隨時代去變革,能遵循大的規律,就能走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人才為“本”,品牌為“魂”

在採訪中,多位代表委員也都紛紛提到了創新對於青島製造升級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市政協副主席,青島大學原副校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省委副主委,市歐美同學會會長邵峰晶說,實現青島製造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把科技和創新融入進去,唯有科技可以確保製造業領先地位。

作為服務型製造的平臺企業的典範代表,三迪時空董事長李培學也在為全力打造“青島製造”的升級版而努力,不斷彙聚產業源動力,促進行業的創新發展。人才是“青島製造”發展的第一資源。青島製造業之所以能夠持續輝煌、走在前列,成為全國城市的樣本,離不開背後一批優秀的“高精尖”人才。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三迪時空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被青島市委寫入“三中心一基地”重要檔,並作為重點企業、重點專案、創新平臺、重點園區出現四次,也離不開三迪時空項目團隊的努力。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建立,更需要三迪時空集聚行業具有影響力的院士專家、千人計畫專家、領軍人才以及政府委派的行業研究專家等作為技術顧問及高級顧問,進行產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

專注為“道”、創新為“核”、人才為“本”、品牌為“魂”、標準為“基”,在代表、委員們的眼中,堅守製造業這個青島經濟的“根基”不動搖,打造青島製造的升級版。

[編輯: 張珍珍]

青島製造如何走?肯定要在以前的基礎上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周厚健就說,製造在中國很有前景,由於勞動力的價格增長,再瞄準低端製造沒有任何競爭力,要堅決地往中高端製造業調整。

周厚健說,青島有比較好的工業基地,這不僅僅是技術、人才的優勢,還有文化上的繼承。這些年青島湧現出一批比較好的企業,這些企業本身也進一步把人才聚集,並且助力製造技術的積累,這些都是青島製造發展的條件。

差異化競爭佔據高端市場

在青島有這樣一家製造企業,電纜的製造已經做到了國內第一,北京、上海的超高壓電纜都是他們製造的,並且美國、新加坡也用上了這家企業生產的電纜。“想讓產品站住腳,就要跳出同質化圈子,不斷研發創新,引領市場,並且擁有國內唯一的高壓、超高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國人大代表、青島漢河集團董事局主席張思夏說,電纜企業必須調整產品結構、轉型升級,不斷開發出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產品。通過開發高端材料、開發高端產品,搶佔線纜技術制高點,形成“產品的差異化”,加快落後設備的淘汰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品質,從而形成“成本的領先化”。“企業應該有國際眼光,立足本土優勢,發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品。”張思夏說,政府和企業都應當重視高端人才,加強高端人才的激勵政策。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公司總裁、董事局副主席周雲傑也說,海爾在探索一種具有中國智慧財產權的模式,通過使用者驅動來推動整個智慧製造的轉型升級,這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不僅解決了設備自動化智慧化的高效率,更解決了用戶從消費者變成產消者高精度的問題,我認為這也是智慧製造的一個方向。”他說,青島也在把海爾模式做為一種樣板,不僅作為海爾自身的模式,也在推廣到其他企業。我相信這是青島製造業的機會。企業都要跟隨時代去變革,能遵循大的規律,就能走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人才為“本”,品牌為“魂”

在採訪中,多位代表委員也都紛紛提到了創新對於青島製造升級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市政協副主席,青島大學原副校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省委副主委,市歐美同學會會長邵峰晶說,實現青島製造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把科技和創新融入進去,唯有科技可以確保製造業領先地位。

作為服務型製造的平臺企業的典範代表,三迪時空董事長李培學也在為全力打造“青島製造”的升級版而努力,不斷彙聚產業源動力,促進行業的創新發展。人才是“青島製造”發展的第一資源。青島製造業之所以能夠持續輝煌、走在前列,成為全國城市的樣本,離不開背後一批優秀的“高精尖”人才。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三迪時空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被青島市委寫入“三中心一基地”重要檔,並作為重點企業、重點專案、創新平臺、重點園區出現四次,也離不開三迪時空項目團隊的努力。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的建立,更需要三迪時空集聚行業具有影響力的院士專家、千人計畫專家、領軍人才以及政府委派的行業研究專家等作為技術顧問及高級顧問,進行產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

專注為“道”、創新為“核”、人才為“本”、品牌為“魂”、標準為“基”,在代表、委員們的眼中,堅守製造業這個青島經濟的“根基”不動搖,打造青島製造的升級版。

[編輯: 張珍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