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就愛瞎BB丨《歌手2017》歌王之戰演唱點評

Hi 艾弗瑞巴迪:

這一期的樂評讓你們久等了!

作為檢驗歌手現場表現照妖鏡的直播鏡頭, 每次都能真實地記錄下歌手們每次的神來之筆和馬失前蹄。 而我們平常所討論的聲樂技術, 也能借此更有說服力地展現在大家面前。 所以小幹老濕當晚很有連夜整理樂評的衝動, 但無奈這兩天有其他工作任務, 所以到今天才和大家聊聊在上週六的直播決賽中我們都看到了什麼。

內容比較多, 我們直接開始。 按出場順序:

張傑&劉潤潼《You Raise Up》

前奏中加入了陶笛, 給整首歌的情境增添了幾分悠揚與柔美, 配合上恢宏的弦樂, 相比Secret Garden原曲, 層次更加飽滿。 因為是與小童星劉潤潼搭唱, 所以張傑本場選擇的表演形式比較簡單, 但相較於前幾場的用力過猛, 恰恰更符合歌曲的意境。

演唱上, 張傑在本場可能是為了遷就童聲, 大段採用高檔位元的演唱模式, 放棄低位置共鳴,

所以音色高頻有餘低頻不足, 清亮有餘力量不足, 單一而細窄, 仿佛童聲二重唱。 加上他習慣動輒將話筒拉遠, 影響收聲頻段, 這一問題暴露猶甚。 此外, 最後一段尾音升調後的假聲處理兩人沒有磨合好, 張傑過於漏氣、發虛, 童聲則過於尖銳, 跳脫出了歌曲的意境。

張碧晨&楊宗緯《涼涼》

可能由於再創作和彩排時間倉促的關係, 編曲上舍去了原曲中的民族吹奏樂器和民族打擊樂, 加上為了最後一段的升調而做的整曲降調, 整個編曲做的是一個減法, 這個減法並不成功, 甚至可以說是整場編曲裡最套路化最沒有設計感的。

張碧晨的演唱除了有些緊張導致表達不夠舒展, 情緒稍顯刻意、細節相對較少外, 整體演唱十分平衡, 氣感、磁感俱佳, 深度、寬度兼有(雖然不能說做到最好), 保持了她好聲音冠軍的一貫出色水準。

楊宗緯相比之下要弱一些, 這可能和他的設備參數沒有調試到最適合他的狀態有關, 但和演唱技術的問題脫不開關係。 楊宗緯當天的嗓音狀態並不好,

顆粒和聲裂都比較大。 演唱時腔體打開得也不夠充分, 導致音色乾澀、共鳴單薄, 缺少喉下的力量也缺少高位置的亮度。

兩人在這首歌的配合上都比較生硬, 情緒表面化, 一來因為這首歌的歌詞意象與日常生活相去較遠, 二來也與兩人甚少磨合這首歌有關。

獅子合唱團&徐佳瑩&吳建豪

《平凡之路+The Faded》

《平凡之路》一點都不平凡, 甚至還很鬧猛。

首先老師並不認可這首歌的意境適合作激烈的改編, 也覺得蕭敬騰和徐佳瑩的演唱習慣和音色特質很難表達出這首歌的閱歷感和重生意味。 但先拋下這些不談, 整首歌曲的橋段設計十分精心, 每個人表演的比例(包括男主唱, 女主唱, Rapper, 樂手)都恰到好處, 典型的樂團演出形式, 更像是某電音音樂節的live表演。 現場感染力想必比坐在電視機前看的感受要強烈得多, 而如此飽滿的大分貝樂器編配轟炸全場是可以掩蓋掉很多演唱問題的。

但然並卵, 這是一個電視節目, 大多數人還是坐在電視機前感受歌手們的表演。 從演唱上來說, 離開了後期,蕭敬騰演唱中的堵塞問題更加明顯,音色頻段單一,氣息推動乏力,換聲發虛卡殼。幸好他的嗓音中還有電聲樂器般的磁性特質維持著最後的可聽性。徐佳瑩的演唱在弱橋段中保持得十分平衡、穩定,但到了轟鳴全開的段落,習慣了柔弱表達的拉拉明顯不適應這種氛圍,一臉聽不見自己在唱什麼的表情,最後乾脆放棄基本的演唱動態,只剩下一個虛弱的音色吊在自己的聲部上。吳建豪的Rap好評,不知道同場的張傑有沒有受到啟發,只是後來的獨舞就有些尬了。最後要誇一下蕭敬騰的和聲能力,非常精准。

袁婭維&劉歡《奮不顧身+鳳凰於飛》

首先要說的是,這一場表演背後的立意之深,值得好好玩味。《鍾馗伏魔》的主題曲《奮不顧身》是一首講“人”與“魔”的歌,描述的是因為對立無法相愛的悲愴。《甄嬛傳》的主題曲《鳳凰於飛》的同名成語出自《詩經》,主要表達的是對愛情圓滿的美好嚮往,而劉歡的詞是借這一意象反襯情不得所終的鬱鬱之情。兩首歌充滿東方神話色彩和迷幻風格的編曲呼應了兩首歌的出處,同時又將歌曲背後的情節走向和精神內核高度統一了起來,給人一種相沖又相融的感受。

和聲很高級,調式裡並非一般的轉調運用,而是不斷的離調,兩個聲部既不相干,也不相干擾,從藝術層面上來看,這首作品是一首高難度和有很大藝術價值的作品。從和聲和曲式上來說,劉歡老師把歌曲玩得複雜而精心,離調導和絃和許多變和絃的應用使得歌曲有區別於一般流行歌的色彩,更偏向歌劇風格。配器的手法層層遞進,層次既鮮明又飽滿,總體來說編曲意識相當高級。但話雖如此,小調色彩的主旋律搭配過大龐大的配器仍然稍顯違和,還有需要更進一步改良的空間。

演唱上,兩人音色的頻段並不互補,甚至有些衝突,加上歌曲定調比較遷就劉歡,所以演唱中兩人常常發生搶頻的現象。一般而言,與劉歡搭唱,要麼聲音的寬度不輸劉歡,如巔峰時期的韋唯。要麼音色高頻充沛,能夠彌補劉歡高位置不佳的問題,比如莎拉布萊曼。從單個來看,劉歡的演唱平穩、精准,聲場寬廣,但鼻音過重導致高位置打開不夠,音色發悶,這是他多年的積習。Tia的演唱在保持了標準示範級別的混聲技術的同時比較緊張,導致完成的準確度不如導師劉歡,情緒的表達也因此過於急躁,不夠舒展。

李健&嶽雲鵬

《唐僧在女兒國抒懷並看著女兒國國王的眼睛》

編曲上採用了很恰當的古風前奏,在最開始的“女兒情”部分十分合適。但是到了“唐僧抒懷”這首歌的橋段,兩首歌其實融合的並不好,旋律線和律動都出現了明顯的跳脫。李健與小岳嶽的一搭一唱與其說是戲劇性的互動表演,不如說是鬧劇式的臨時湊對。作為非專業歌手,不能對嶽雲鵬的音準、節奏、唱功甚至表達有職業化的要求,但在打著嚴肅歌唱競技旗號的舞臺上,這樣的表演無論如何是不能被認可的。

林志炫&Hayley Westenra 《The Prayer》

編曲保留了歌曲西方古典套路,整首歌無論是編曲、唱法還是混響效果,藝術性和劇場感都很強,猶如一場音樂學院優秀學員的畢業彙報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律動方面,節奏很自由,兩個人的配合純靠眼神和肢體的交流,而縱觀整場,就對編曲的駕馭與兩人的配合而言,這首歌是做的最好。

之前有一種說法,說Celine Dion和Andrea Bocelli已經把這首歌唱絕,不可能再有超越的版本。我覺得這個說法未免也太先入為主了。客觀而言,Celine Dion和Andrea Bocell的演唱有一些明顯的問題,比如Celine Dion習慣採用壓迫喉位的動作換取聲壓,音色寬而扁,比較唐突,Andrea Bocell的演唱低頻有餘高頻不足,穩定有餘動態不足,律動感尤其比較匱乏。而這些方面恰恰是林志炫和Hayley Westenra做得相對更好的。

單獨而言,林志炫的音色高位置通透、飽滿,高檔位換聲流暢,但低音部分出現卡殼現象。鎖骨位的氣息支撐和相應的胸腔共鳴缺失。Hayley Westenra的CD堪稱耳朵按摩儀,在現場演唱中平衡保持的不錯,但心態比較緊張導致氣息穩定程度欠佳。同時相比較於CD中的音色,現場由於氣息推動位置稍高,所以音色略緊,頻段較窄,不夠豐滿、立體。

迪瑪希&尚雯婕《A Tribute To MJ》

編曲上對原曲稍有改動,區別在於加入了許多電子合成器的音色,算是電音的一種形式,很好地展現了尚雯婕作為內地少有的電子音樂先鋒音樂人的個人特徵。

電音的概念其實有很多誤區。電音指的是電子音樂,所有通過電子合成而非實體樂器所能發出的音色都是電音,不特指某種風格。電音最大的特點是編曲上的現代化、多元化。

在表演形式上,最後迪瑪希賣力錘鼓,雖然有一些嘩眾取寵的意味,但也豐富了表演形式。演唱上,尚雯婕的唱功這兩年精進不小,不僅氣息的穩定程度比以往更高,發聲技術也比以往更有規格。作為老闆她很好地向同台的哈薩克少年展示了該如何在高音部分保持聲音的平衡。而迪瑪希的狀態讓人擔憂。不僅低音部分不能很充分地合攏聲帶,高音部分更是動輒就撕扯,意識和狀態都存在致命的問題。如果不是少年最後的破壞性叫喊,這場表演可以進入本場前三。

林憶蓮&張惠妹《也許明天》

繼《涼涼》之後,這是本場第二首為了最高音的安全展現而作了降調處理的歌曲。可以善意地理解為是阿妹遷就了Sandy最舒適的音域,也可以腹誹地理解成為了最高音而犧牲歌曲大部分音域的舒適度,其實這是對大眾欣賞水準的一種不信任,也是仍在以高音當做致勝法寶的一種做法。

整首歌的編曲形式相比原曲更飽滿一些,但並沒有其它理念性的改編。演唱上,阿妹的聲帶存在明顯的腫脹情況,以至於在開口第一句就險些因為不能合好而漏氣破音,所幸後面及時控制住,但也唱得十分拘束。這個情況老濕覺得並非完全是因為氣管炎,在《夢想的聲音》後幾期中阿妹的聲帶就已經出現這樣的狀況,因此音色比以往更沙啞、粗糲,演唱細節損失許多。身體條件是藝人的職業保障,要謹慎對待。

在本場中,大多數的高音部分阿妹讓給了Sandy來完成,兩人的音色一個寬廣有力,一個通透鋒利,本應能形成很好的互補,但阿妹強大的閉合能力讓她的聲場比林憶蓮大出好幾號,合唱部分基本蓋住了Sandy的聲音,只能聽到一個她標誌性的高頻咽音沖出雲層,高懸半空。

杜麗莎&彭佳慧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老師心目中的本場最佳。

老派爵士樂的風範在杜麗莎黑人歌手般寬廣渾厚嗓音的演繹下極富張力,仿佛來到了一部大型歌舞電影的拍攝現場,讓堅守了一晚上決賽早已昏昏欲睡的觀眾瞬間提神醒腦,大聲讚歎,進入看演唱會的熱血狀態。兩位舞臺氣場強大的live型歌手同台相較,杜麗莎音色的寬度、力量和極佳的樂感完全蓋過了同台的彭佳慧。但無論如何,相比於同節目中不少久疏陣仗的歌手,兩位在平常始終堅持live表演的老牌歌手一張口就能看出狀態的不同。

今天就說到這裡。還有最後一期巔峰會,小幹老師的本次《歌手》樂評任務就要完成了!不知道每期聊得這些內容,對你們唱歌有沒有幫助呢?

感謝本期薛衡老師提供的音樂性專業支援意見。

歡迎點贊,歡迎留言,歡迎指正。

我們下周再見!

離開了後期,蕭敬騰演唱中的堵塞問題更加明顯,音色頻段單一,氣息推動乏力,換聲發虛卡殼。幸好他的嗓音中還有電聲樂器般的磁性特質維持著最後的可聽性。徐佳瑩的演唱在弱橋段中保持得十分平衡、穩定,但到了轟鳴全開的段落,習慣了柔弱表達的拉拉明顯不適應這種氛圍,一臉聽不見自己在唱什麼的表情,最後乾脆放棄基本的演唱動態,只剩下一個虛弱的音色吊在自己的聲部上。吳建豪的Rap好評,不知道同場的張傑有沒有受到啟發,只是後來的獨舞就有些尬了。最後要誇一下蕭敬騰的和聲能力,非常精准。

袁婭維&劉歡《奮不顧身+鳳凰於飛》

首先要說的是,這一場表演背後的立意之深,值得好好玩味。《鍾馗伏魔》的主題曲《奮不顧身》是一首講“人”與“魔”的歌,描述的是因為對立無法相愛的悲愴。《甄嬛傳》的主題曲《鳳凰於飛》的同名成語出自《詩經》,主要表達的是對愛情圓滿的美好嚮往,而劉歡的詞是借這一意象反襯情不得所終的鬱鬱之情。兩首歌充滿東方神話色彩和迷幻風格的編曲呼應了兩首歌的出處,同時又將歌曲背後的情節走向和精神內核高度統一了起來,給人一種相沖又相融的感受。

和聲很高級,調式裡並非一般的轉調運用,而是不斷的離調,兩個聲部既不相干,也不相干擾,從藝術層面上來看,這首作品是一首高難度和有很大藝術價值的作品。從和聲和曲式上來說,劉歡老師把歌曲玩得複雜而精心,離調導和絃和許多變和絃的應用使得歌曲有區別於一般流行歌的色彩,更偏向歌劇風格。配器的手法層層遞進,層次既鮮明又飽滿,總體來說編曲意識相當高級。但話雖如此,小調色彩的主旋律搭配過大龐大的配器仍然稍顯違和,還有需要更進一步改良的空間。

演唱上,兩人音色的頻段並不互補,甚至有些衝突,加上歌曲定調比較遷就劉歡,所以演唱中兩人常常發生搶頻的現象。一般而言,與劉歡搭唱,要麼聲音的寬度不輸劉歡,如巔峰時期的韋唯。要麼音色高頻充沛,能夠彌補劉歡高位置不佳的問題,比如莎拉布萊曼。從單個來看,劉歡的演唱平穩、精准,聲場寬廣,但鼻音過重導致高位置打開不夠,音色發悶,這是他多年的積習。Tia的演唱在保持了標準示範級別的混聲技術的同時比較緊張,導致完成的準確度不如導師劉歡,情緒的表達也因此過於急躁,不夠舒展。

李健&嶽雲鵬

《唐僧在女兒國抒懷並看著女兒國國王的眼睛》

編曲上採用了很恰當的古風前奏,在最開始的“女兒情”部分十分合適。但是到了“唐僧抒懷”這首歌的橋段,兩首歌其實融合的並不好,旋律線和律動都出現了明顯的跳脫。李健與小岳嶽的一搭一唱與其說是戲劇性的互動表演,不如說是鬧劇式的臨時湊對。作為非專業歌手,不能對嶽雲鵬的音準、節奏、唱功甚至表達有職業化的要求,但在打著嚴肅歌唱競技旗號的舞臺上,這樣的表演無論如何是不能被認可的。

林志炫&Hayley Westenra 《The Prayer》

編曲保留了歌曲西方古典套路,整首歌無論是編曲、唱法還是混響效果,藝術性和劇場感都很強,猶如一場音樂學院優秀學員的畢業彙報演出。值得一提的是律動方面,節奏很自由,兩個人的配合純靠眼神和肢體的交流,而縱觀整場,就對編曲的駕馭與兩人的配合而言,這首歌是做的最好。

之前有一種說法,說Celine Dion和Andrea Bocelli已經把這首歌唱絕,不可能再有超越的版本。我覺得這個說法未免也太先入為主了。客觀而言,Celine Dion和Andrea Bocell的演唱有一些明顯的問題,比如Celine Dion習慣採用壓迫喉位的動作換取聲壓,音色寬而扁,比較唐突,Andrea Bocell的演唱低頻有餘高頻不足,穩定有餘動態不足,律動感尤其比較匱乏。而這些方面恰恰是林志炫和Hayley Westenra做得相對更好的。

單獨而言,林志炫的音色高位置通透、飽滿,高檔位換聲流暢,但低音部分出現卡殼現象。鎖骨位的氣息支撐和相應的胸腔共鳴缺失。Hayley Westenra的CD堪稱耳朵按摩儀,在現場演唱中平衡保持的不錯,但心態比較緊張導致氣息穩定程度欠佳。同時相比較於CD中的音色,現場由於氣息推動位置稍高,所以音色略緊,頻段較窄,不夠豐滿、立體。

迪瑪希&尚雯婕《A Tribute To MJ》

編曲上對原曲稍有改動,區別在於加入了許多電子合成器的音色,算是電音的一種形式,很好地展現了尚雯婕作為內地少有的電子音樂先鋒音樂人的個人特徵。

電音的概念其實有很多誤區。電音指的是電子音樂,所有通過電子合成而非實體樂器所能發出的音色都是電音,不特指某種風格。電音最大的特點是編曲上的現代化、多元化。

在表演形式上,最後迪瑪希賣力錘鼓,雖然有一些嘩眾取寵的意味,但也豐富了表演形式。演唱上,尚雯婕的唱功這兩年精進不小,不僅氣息的穩定程度比以往更高,發聲技術也比以往更有規格。作為老闆她很好地向同台的哈薩克少年展示了該如何在高音部分保持聲音的平衡。而迪瑪希的狀態讓人擔憂。不僅低音部分不能很充分地合攏聲帶,高音部分更是動輒就撕扯,意識和狀態都存在致命的問題。如果不是少年最後的破壞性叫喊,這場表演可以進入本場前三。

林憶蓮&張惠妹《也許明天》

繼《涼涼》之後,這是本場第二首為了最高音的安全展現而作了降調處理的歌曲。可以善意地理解為是阿妹遷就了Sandy最舒適的音域,也可以腹誹地理解成為了最高音而犧牲歌曲大部分音域的舒適度,其實這是對大眾欣賞水準的一種不信任,也是仍在以高音當做致勝法寶的一種做法。

整首歌的編曲形式相比原曲更飽滿一些,但並沒有其它理念性的改編。演唱上,阿妹的聲帶存在明顯的腫脹情況,以至於在開口第一句就險些因為不能合好而漏氣破音,所幸後面及時控制住,但也唱得十分拘束。這個情況老濕覺得並非完全是因為氣管炎,在《夢想的聲音》後幾期中阿妹的聲帶就已經出現這樣的狀況,因此音色比以往更沙啞、粗糲,演唱細節損失許多。身體條件是藝人的職業保障,要謹慎對待。

在本場中,大多數的高音部分阿妹讓給了Sandy來完成,兩人的音色一個寬廣有力,一個通透鋒利,本應能形成很好的互補,但阿妹強大的閉合能力讓她的聲場比林憶蓮大出好幾號,合唱部分基本蓋住了Sandy的聲音,只能聽到一個她標誌性的高頻咽音沖出雲層,高懸半空。

杜麗莎&彭佳慧

《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

老師心目中的本場最佳。

老派爵士樂的風範在杜麗莎黑人歌手般寬廣渾厚嗓音的演繹下極富張力,仿佛來到了一部大型歌舞電影的拍攝現場,讓堅守了一晚上決賽早已昏昏欲睡的觀眾瞬間提神醒腦,大聲讚歎,進入看演唱會的熱血狀態。兩位舞臺氣場強大的live型歌手同台相較,杜麗莎音色的寬度、力量和極佳的樂感完全蓋過了同台的彭佳慧。但無論如何,相比於同節目中不少久疏陣仗的歌手,兩位在平常始終堅持live表演的老牌歌手一張口就能看出狀態的不同。

今天就說到這裡。還有最後一期巔峰會,小幹老師的本次《歌手》樂評任務就要完成了!不知道每期聊得這些內容,對你們唱歌有沒有幫助呢?

感謝本期薛衡老師提供的音樂性專業支援意見。

歡迎點贊,歡迎留言,歡迎指正。

我們下周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