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名家要論丨王財貴:杭辛齋獄中逢師,30天洞悉易經終成一代傳人

王財貴, 男, 民國三十八年(西曆一九四九年)生, 臺灣省台南縣山上鄉人。

畢業于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曾師事掌牧民先生、王愷和先生、牟宗三先生。 歷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 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 台中師範學院語教系教授、華山書院院長、臺灣漢學教育協會理事長。 著有《讀經二十年》(中華書局2014年版)。

一提到讀《易經》我想到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叫杭辛齋, 他是清末民初的人, 他在清末曾經考過秀才、舉人。

杭辛齋, 圖片來自網路

參加革命黨, 曾經被抓去關了一陣子, 後來到了民國, 他又反對袁世凱稱帝, 又被抓進監牢, 他一進牢房, 就有一個人冷笑一聲說:

“你果然來了!”

杭辛齋抬頭一看, 是一個鬚髮俱白的老年人, 就問:

“什麽意思?”

那老人說:

“我三天前就知道你今天會來。 ”

他說:

“你胡說。 ”

這個老人說:

“你看看牆壁上, 我已經寫下來了, 某月某日杭辛齋到此。

果然他已經寫好了。 這個老人就跟他說:

“我有易學命相之道, 本該要傳給你, 我在某月某日就要受刑了, 現在只剩下一個月, 我教會你這一套, 你出去一定要傳下去, 你到某年某月某日你就可以出獄了。 ”

於是就傳授他《易經》義理相術之學, 杭辛齋學好出獄以後, 立志潛心《易經》, 搜集了幾百種易學的書研究, 成為一個易學專家, 為民國政要講授易學。

有人問杭辛齋說:“《易經》這麼難, 我們怎麼讀呢?可不可以介紹一些注解?”杭辛齋說:“不讀經, 看注無益也”, 又說“不熟讀經, 看注仍無益也”。

這是在他的《易學筆談》上面所記載的話。

學易筆談, 書影, 圖片來自網路

他告誡人說你不去讀易經本文, 只看注解是沒有用的。 接下去再說, 你假如沒有把易經原文讀得很熟, 光看注解, 仍然是沒有什麼益處的。 這意思是什麽呢?意思是你要應先讀原文, 而且要把原文讀熟。

監本易經, 圖片來自網路

像《易經》這本書, 不止是要讀熟, 照杭辛齋的建議是——要全本背下來, 背得滾瓜爛熟, 這樣才足以談《易經》。 把這些經文背熟之後再去看注解, 或聽人家講解, 才能受益, 要不然統統沒有益處, 都是在做虛假的功夫。 我想, 讀易經是如此, 讀所有的經也應如此。

為什麼讀經要用這種方法呢?我們先應瞭解“經”的特殊意義, 什麽叫“經”呢?天經地義、永垂不朽的書,

它通體是智慧, 整本書每一句都表現了無窮的智慧, 它指引人一種歷久彌新之道, 這種書, 必定流傳千古, 這種書叫作“經”。

經不是隨便的書, 不是哪本書都可以稱為經的。 一個有文化的民族, 幾千年歷史中沒有幾本書可以稱上經的, 也不是很多人都喜歡讀的書就是“經”, 很多人喜歡讀的書叫作暢銷書, 不叫作經。 這些經代表了智慧, 智慧是永恆的, 所以經是不會過時的。 而它既然充滿了智慧, 你熟讀了它, 將來才有融會貫通的機會。 所以, 經文必須熟讀, 何況《易經》?

據說《易經》的每一句, 每一個詞語, 甚至每一個字, 都互相關聯, 前面提到了一個詞、一個字跟中間後面再提到這個詞、這個字是有關聯的。 所以, 研究《易經》的人們認為一個詞、一個字都不能夠放過。

唯有全書爛熟了,才能時時“玩索”,而有所得,在錯綜複雜中看出脈絡分明,凡是想學易經的人,必先全文背誦,這是基本工夫,這是古人的教學傳統。

(本文摘編自王財貴講座《易學與人生》,特此說明,鳴謝!)

唯有全書爛熟了,才能時時“玩索”,而有所得,在錯綜複雜中看出脈絡分明,凡是想學易經的人,必先全文背誦,這是基本工夫,這是古人的教學傳統。

(本文摘編自王財貴講座《易學與人生》,特此說明,鳴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