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上饒信州區的金嗓子走了:姚金娜昨晚離世唱民歌60餘年

90歲民歌奶奶姚金娜昨晚離世, 她用一生演繹傳承上饒民歌

“不唱山歌喉嚨癢, 唱起山歌心舒暢。 東不唱來西不唱, 開口就唱共產黨……”這是民歌奶奶姚金娜的《開口就唱共產黨》。 她悠揚綿長的歌聲, 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上饒人。

4月16日, 90歲高齡的省民間藝術家姚金娜因病離世。 猶記得, 她在我們耳邊唱起甜美悠揚的上饒腔調, “牛哎, 太陽都要落山了, 快點轉來了”;從此, 陪伴我們70餘載的天籟之音, 只能繚繞盤旋在每個人的記憶之中。

姚金娜出生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的一個貧困家庭, 她的父親和哥哥都在村裡的串堂班唱戲,

自幼就和民歌結下了緣分。 1962年, 上海唱片廠把她的《開口就唱共產黨》連同她編的另一首《好糧好棉賣給國家》灌製成唱片全國發行。 從此, 姚金娜成了遠近聞名的民歌手。

“楊柳一支青哪, 得兒音呀, 哈, 吃了個早飯, 我來縫衣襟, 哪, 一下我不小心哪, 得兒音呀, 失了一枚針……它是工人同志的結晶, 勤儉又節約哪, 得兒音呀, 愛惜一枚針。 ”她編寫的每首歌曲都那麼樸素自然, 音樂韻律明快有力, 朗朗上口, 洋溢著時代的氣息。

從事民歌演唱近70年來, 姚金娜老師一直追隨時代的足音。 縱使生活過得艱難, 她始終保持對党的忠誠和信仰, 矢志不渝。 姚金娜擔任市三小校外輔導員。 每到一個班級, 她總是用質樸的話對孩子們說:“姚奶奶沒有進過正式學堂,

能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快樂的唱歌, 都是因為有共產黨啊。 ”

她滿懷激情的歌唱共產黨, 歌唱祖國, 歌唱生活。 她的《一根針》, 風趣通俗, 《開放的上饒等你來》展現了改革開放大潮下的新生活, 《摘菜》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 《我們國家喜事多》、《招商引資請你來》和《上饒山美水美人更美》更是唱響了當代主旋律。

姚老師不斷從民間歌謠的寶藏中汲取營養, 繼承並發展了民間歌謠的現實主義傳統和藝術手法, 寫出了近600多首具有她獨特風格的民歌。 她所創作的上饒民歌作品, 不論是呼牛調、漁鼓調、山歌還是民歌劇, 其比、興手法以及活潑、風趣的民間語言運用, 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她的歌要慢慢的聽,

細細的品。 著名歌唱家郭蘭英聽過她的歌, 連連稱讚她的歌聲風格濃郁, 情緒奔放, 嗓音明亮, 吐字清晰;老百姓聽過她的歌, 人如潮湧, 流連忘返;孩子們聽過她的歌, 齊聲學唱, 感知時代節拍。

在流行音樂的強勢衝擊下, 上饒民歌宛如褪色的珍珠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 細心的姚金 娜老師總是隨時留意身邊的民歌愛好者, 不斷壯大民歌傳承者的隊伍。

姚老師親自組織了一支唱堂班, 取名叫“夕陽紅民間藝術隊”。 每逢雙休日, 姚老師和她的唱堂班走街串巷, 或下鄉演出, 或慰問老人。 她們紮根于民間文化土壤, 每到一處就為群眾帶去了充滿鄉土氣息的《呼牛調》、《上饒的山美水美人更美》等膾炙人口的新民歌。 歌聲悠遠綿綿,

飄過信江, 縈繞在每一個熱愛民歌的人心間。

“打開園門去呀去摘菜, 滿園的青菜實在叫人愛…”隨著質樸的曲調, 中國音樂學院的程淩昭也一板一眼的跟著姚金娜學唱民歌。 程淩昭說, “作為一名學習民歌專業的學生, 姚老師希望我能把我們的本土民歌唱得更遠, 讓更多的人通過悠揚的歌聲瞭解上饒, 關注上饒。 ”

姚金娜的歌聲就像是時代的血液, 流淌在時代的脈搏裡, 也牢牢地紮根在每個人的心中。 她, 被人們稱為饒信民歌的靈魂;她, 是首批江西省民間文化藝術家;她的民歌, 是“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她, 踏歌而行, 唱著優美舒緩的旋律, 行走在歲月的長河裡。

廝人已去, 好在餘音仍響。 在姚奶奶去世之前, 信州區已經對姚老的民歌進行搜集整理,

確認了她為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信州民歌代表性傳承人, 通過搜集、整理、分類等方式, 建立完整的信州民歌檔案, 並利用錄音、錄影、數位化等多媒體手段進行真實、全面、系統記錄;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 對信州民歌進行廣泛宣傳。

徜徉在悠揚的歌聲中, 流動的是歲月, 不變的是風情。 姚老走好!我們一定會從民歌傳承挖掘、民歌創編整理、群文工作等方面入手, 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民歌的魅力。

她悠揚綿長的歌聲,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上饒人

姚金娜生平簡介

1929年10月6日生於上饒市信州區郭門村,因幼年喪母被送給人家作童養媳,解放後,上夜校學了些文化知識;

1951年春開始參加街道居委會工作;

1953年街道政府成立,當選為街道政府委員,分管文化宣傳工作。

50年代起,師承上饒市信州區民間老藝人李國器、姚振坤、盧發生、梅山尼、張金剛等人,傳承徒弟甘琴英,胡冬蘭(上饒市區人)等。

從事業餘民歌演唱50餘年。不但熟記了數百首民歌,而且為新民歌填詞近20首,在省、地、市的民歌演唱和調演中,榮獲各種獎勵10多次;膾炙人口的《開口就唱共產黨》和《好糧好棉賣給國家》1963年被上海唱片公司灌製成唱片發行全國。

50年代獲省民間藝術優秀節目獎;

60年代在省首屆音樂周獲一等獎;

其所唱的《開口就唱共產黨》、《好糧好棉賣給國家》被灌制唱片全國發行;

70年代獲省民歌民舞優秀節目獎;

89年被列入《江西省群眾文化大觀》;

91年獲江西省民歌演唱家的稱號;

91年5月上饒地市聯合為其主辦了屬全省首例專場音樂會。

92年被列入《中國當代文藝辭典》;

95年被列入《可愛的家鄉——上饒市》;

同年12月被列入《上饒當代名人錄》;

2000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播出了介紹姚金娜的專題節目,她的歌聲傳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被評選為江西省“民間藝術家”。

2005年,姚金娜牽頭成立了“上饒民間民俗藝術團”傳承徒弟甘琴英,吳冬蘭等20餘人,還義務擔任上饒市第三小學校外輔導員,傳承民歌演唱藝術。

主要代表作有:《開口就唱共產黨》、《呼牛調》、《摘茶》、《上饒龍船調》、《上饒漁鼓》、《好糧好棉賣給國家》、《茶燈》、《方志敏》等。

民歌體裁主要可分為號子、山歌、小調、燈歌、風俗歌、漁歌、革命歷史民歌等等。各種體裁在旋律音調、節拍規律、曲體形式等方面,都有各自鮮明的地方特徵,有的夾用假嗓傳揚很遠。形式多樣,節奏自由,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和愛情等方面內容及對各種事物不同的道德觀念,充滿自娛自樂的幽默感。聽歌讀歌,宛如觀看一段民俗風情的歷史畫卷。其演唱風格質樸、大氣,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藝術成就斐然,先後獲得了江西省民歌歌唱家、全省基層文藝先進工作者、江西省民間藝術家等光榮稱號。她的事蹟多次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金土地”欄目、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台、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江西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所報導。並被收錄到《江西省群眾文化大觀》等書刊。

她悠揚綿長的歌聲,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上饒人

姚金娜生平簡介

1929年10月6日生於上饒市信州區郭門村,因幼年喪母被送給人家作童養媳,解放後,上夜校學了些文化知識;

1951年春開始參加街道居委會工作;

1953年街道政府成立,當選為街道政府委員,分管文化宣傳工作。

50年代起,師承上饒市信州區民間老藝人李國器、姚振坤、盧發生、梅山尼、張金剛等人,傳承徒弟甘琴英,胡冬蘭(上饒市區人)等。

從事業餘民歌演唱50餘年。不但熟記了數百首民歌,而且為新民歌填詞近20首,在省、地、市的民歌演唱和調演中,榮獲各種獎勵10多次;膾炙人口的《開口就唱共產黨》和《好糧好棉賣給國家》1963年被上海唱片公司灌製成唱片發行全國。

50年代獲省民間藝術優秀節目獎;

60年代在省首屆音樂周獲一等獎;

其所唱的《開口就唱共產黨》、《好糧好棉賣給國家》被灌制唱片全國發行;

70年代獲省民歌民舞優秀節目獎;

89年被列入《江西省群眾文化大觀》;

91年獲江西省民歌演唱家的稱號;

91年5月上饒地市聯合為其主辦了屬全省首例專場音樂會。

92年被列入《中國當代文藝辭典》;

95年被列入《可愛的家鄉——上饒市》;

同年12月被列入《上饒當代名人錄》;

2000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播出了介紹姚金娜的專題節目,她的歌聲傳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被評選為江西省“民間藝術家”。

2005年,姚金娜牽頭成立了“上饒民間民俗藝術團”傳承徒弟甘琴英,吳冬蘭等20餘人,還義務擔任上饒市第三小學校外輔導員,傳承民歌演唱藝術。

主要代表作有:《開口就唱共產黨》、《呼牛調》、《摘茶》、《上饒龍船調》、《上饒漁鼓》、《好糧好棉賣給國家》、《茶燈》、《方志敏》等。

民歌體裁主要可分為號子、山歌、小調、燈歌、風俗歌、漁歌、革命歷史民歌等等。各種體裁在旋律音調、節拍規律、曲體形式等方面,都有各自鮮明的地方特徵,有的夾用假嗓傳揚很遠。形式多樣,節奏自由,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反映人們的日常生活、勞動和愛情等方面內容及對各種事物不同的道德觀念,充滿自娛自樂的幽默感。聽歌讀歌,宛如觀看一段民俗風情的歷史畫卷。其演唱風格質樸、大氣,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

藝術成就斐然,先後獲得了江西省民歌歌唱家、全省基層文藝先進工作者、江西省民間藝術家等光榮稱號。她的事蹟多次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金土地”欄目、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華語台、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江西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所報導。並被收錄到《江西省群眾文化大觀》等書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