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穀雨原是《古清明》,話修身治事的性慧之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說到清明, 我們都會浮想起杜牧的《清明》詩, 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真摯情懷就會油然而生。 而今, 清明已經成國家法定節日, 各種政府公祭和民間祭祀層出不窮, 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自我審視和覺醒意識, 反映了清明文化的強大感召和凝聚向心。

中華文化是“修之身”的文化, 大量的內涵只有通過“咬文嚼字”、取類比象、明心見性等解析方法才能一睹芳顏。 什麼叫“清”、什麼叫“明”, 以及什麼稱之為“清明”?熊春錦先生在《古清明(今穀雨)話修身治事》一課中為我們再度一一“說道”。

反也者, 道之動也。 熊先生以逆向思維, 從“濁”說“清”:“對於修身而言, 體內之水則是指體內70%的體液之水清而不濁。 ……‘清’要落實到我們自己的身心之內和身國之中, 要使身心都能夠達到清的狀態, 這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 把握住身國內的這個‘身中清’, 是我們認識‘清明’這個特徵的重要領域。 ”有了對“濁”的認知與尺規, 再來看身國內的“清”, 我們就能迷而知返, 返身看清這個“身中清”。

遍閱《禮記》、《楚辭》、《管子》和《靈樞》等典籍, 對那種以居高臨下的慧識洞察事物的準確描述, 熊先生深為推崇並進一步闡述:“我們只有在自己心中定得住, 靜得下來, 再來觀察外物, 就能夠清晰明白。 ”“心裡面真主人的清是核心,

只有真主人達到清了, 我們信德的規矩才能產生, 實現心生規, 規再生出矩, 信儀和信德就能培養而成。 ”可見, 若要守得雲開月明、海靖嶽清, 就要在內求文明的因數裡, 定而致靜, 靜而善觀, 心清而生信儀。 心靈世界的清靜才是物相世界清靜的根本, 離此求“清”, 必如夢幻泡影, 如霧亦如電。

“清”是“明”的唯一前提, “明”是“清”的必然結果。 熊先生又諄諄誘導,由“清”說“明”:“在天者莫明於日和月, 在地者莫明於火和電, 在人者莫明於性與慧。 ”日月有朗照之明, 火電有閃耀之明, 而人類的先天之性慧則有洞察秋毫之明。 熊先生將“明”展示為“物相的明亮、意識的不晦暗、心清意正智明、雙重視覺的明和明心見性之明”五個層級。 五個量級層層遞進, 真明白如明月照大川, 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腹中藏。 建立在“通過我們心的清淨和意識的無濁, 以及六欲淡化, 我私、我執、私心處在一種低閾值的狀態”基礎之上, 性慧之明必然產生, 如《黃帝四經》所言:“神明者, 處於度之內而見於度之外者也。 ”這種超越“度”內外的見知,

明白四達, 通達無礙。

那麼古人為何要以“清明”來命名這個節氣呢?熊先生認為:“自然萬物沒有人去進行管理, 但是卻能夠順應五運六氣, 自然達到一種清明的境界和狀態。 唯獨我們人, 需要用意識的調節、心靈的校正, 通過予善信和正善治, 才能逐步達到清明。 所以, 祖先們提出這個“清明”, 實際上是告誡我們人類, 要把握住清理自己意識的欲望, 把握主心靈的清淨, 進入一種寧靜的狀態, 達到一種內在真正的清明, 才能透徹地觀察宇宙萬物。 ”萬物因為無為而順應天地, 自然達到“清明”。 人類背上“有之以為用”的枷鎖, 因心靈的暗昧而無法複歸於“清明”,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大問題。 把屈子的辭改一下, 我們豈不是處於“自然皆清我獨濁,

萬物皆醒我獨醉”的“晦明”狀態?

然而, 回到要害上, “穀雨”和“清明”這兩個節氣的次序究竟誰先誰後?熊先生以道德自信和文化自覺深入揭秘:“天地自然法則和秩序, 五運六氣的特徵, 修身明德的次第, 決定著古代先穀雨、後清明的次序不可更改。 ……在年度週期律中, 天地經歷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 而後進入清明。 這如同一個人睡眠一夜後蘇醒過來, 經過一番活動準備, 必然要通過頭面的洗漱、沐浴以後, 這樣就能出現保持清醒和煥發出旺盛的精力, 精力充沛地去投入新一天的工作一樣。 用個人清潔衛生這個程式, 來比喻天地經歷立春、啟蟄、雨水、春分、穀雨進入清明, 可以說是完全相似、相近而類似的一種現象。 人為將穀雨顛倒在清明之後,那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原來,先“穀雨”後“清明”是天時使然,也是自然規律和法則的必然。其次序猶如《德道經》之原貌“德篇”在前而“道篇”在後一樣,不可人為顛倒。歷史上的人為僭越天道,導致的次序顛倒,使得清明時節“亂”紛紛。它們的次序正確與否,決定了我們是順應天地、與時偕行,還是違悖天時、背道而馳。問題就這麼簡單,後果卻很嚴重。

顯然,熊先生對我們是否能夠遵行天道、順天應人最為著墨和關注,深度演繹,話鋒一轉,駐足喟歎,攘臂而呼:“治人事天,順天應人,必須要把持住以下原則:敬天愛地立忠信,法地法天守度數;內修五德順時應,五運卦炁養心身。”匡正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正確定位,就是複歸於對天道的敬畏,就是確立正信而遵守度數,進而指導我們的修身實踐。”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如何去實踐順天應人的修身呢?熊先生幫助我們迅速跳出節氣失序的迷失,以“感而遂通”的《周易》為橋樑,建立起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他指出“我們認識這個‘夬’卦,也是這個月當中正確利用天陽、陽光、禮德、心火,……不能及時將自己的心調清,將自己的意調清,不能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守住這個清淨,由靜而達到這個清,然後再達到這個明,錯過這個時期,那是非常可惜的!……真正把握住與天同頻,與地同升,真正將自己心身處在清明的狀態,從而進入一種比較深度的清和靜的狀態。”走過路過,莫要錯過。清明節氣是我們利用陽火來調心、實現心清明的最佳時節。至於清明在時空的效應,熊先生又對其中的機理、機制進行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解析:“清明在年度週期律中的地位,所昭示和揭示的是天地自然界一種氣運的自然現象,達到清明這一個狀態,就進入了一種全面展開,拉開了一年四季中的生和長,以及成、收和藏。所以,清明這個時間、空間的定位非常重要,我們應當明確把握住這個定位,鑒別我們的心意是真清明,還是假清明?具有極其重要的關係,是一個關鍵。”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吳山楚驛,何曾有改;清明有傷,心轉境遷。以此同觀,“天地所施予的能量還是一貫的和守恆的。只是人類的干擾破壞了一些其中的質象,使物相也產生了變化”。人類的私欲、妄意塵埃蕩起,陰土瘋長,忠信之薄就四處彌漫,陽土的真信又憑何而生呢?人心對自然法則的僭越,致使天地所施與的能量受到干擾,人類順應天地的自然屬性和必然屬性都悄然發生變化,一種隕落式的變化。

順應天時謂自然,代匠斫者傷其手。是真清明還是妄晦明,試金石在於是否實踐“身中清”;在於是否清而生明,從而擁有見知天下的性慧之明。

延伸閱讀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人為將穀雨顛倒在清明之後,那是一種錯誤的認知。”原來,先“穀雨”後“清明”是天時使然,也是自然規律和法則的必然。其次序猶如《德道經》之原貌“德篇”在前而“道篇”在後一樣,不可人為顛倒。歷史上的人為僭越天道,導致的次序顛倒,使得清明時節“亂”紛紛。它們的次序正確與否,決定了我們是順應天地、與時偕行,還是違悖天時、背道而馳。問題就這麼簡單,後果卻很嚴重。

顯然,熊先生對我們是否能夠遵行天道、順天應人最為著墨和關注,深度演繹,話鋒一轉,駐足喟歎,攘臂而呼:“治人事天,順天應人,必須要把持住以下原則:敬天愛地立忠信,法地法天守度數;內修五德順時應,五運卦炁養心身。”匡正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正確定位,就是複歸於對天道的敬畏,就是確立正信而遵守度數,進而指導我們的修身實踐。”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如何去實踐順天應人的修身呢?熊先生幫助我們迅速跳出節氣失序的迷失,以“感而遂通”的《周易》為橋樑,建立起全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他指出“我們認識這個‘夬’卦,也是這個月當中正確利用天陽、陽光、禮德、心火,……不能及時將自己的心調清,將自己的意調清,不能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守住這個清淨,由靜而達到這個清,然後再達到這個明,錯過這個時期,那是非常可惜的!……真正把握住與天同頻,與地同升,真正將自己心身處在清明的狀態,從而進入一種比較深度的清和靜的狀態。”走過路過,莫要錯過。清明節氣是我們利用陽火來調心、實現心清明的最佳時節。至於清明在時空的效應,熊先生又對其中的機理、機制進行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解析:“清明在年度週期律中的地位,所昭示和揭示的是天地自然界一種氣運的自然現象,達到清明這一個狀態,就進入了一種全面展開,拉開了一年四季中的生和長,以及成、收和藏。所以,清明這個時間、空間的定位非常重要,我們應當明確把握住這個定位,鑒別我們的心意是真清明,還是假清明?具有極其重要的關係,是一個關鍵。”

“吳山楚驛四年中,一見清明一改容”。吳山楚驛,何曾有改;清明有傷,心轉境遷。以此同觀,“天地所施予的能量還是一貫的和守恆的。只是人類的干擾破壞了一些其中的質象,使物相也產生了變化”。人類的私欲、妄意塵埃蕩起,陰土瘋長,忠信之薄就四處彌漫,陽土的真信又憑何而生呢?人心對自然法則的僭越,致使天地所施與的能量受到干擾,人類順應天地的自然屬性和必然屬性都悄然發生變化,一種隕落式的變化。

順應天時謂自然,代匠斫者傷其手。是真清明還是妄晦明,試金石在於是否實踐“身中清”;在於是否清而生明,從而擁有見知天下的性慧之明。

延伸閱讀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

《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