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一座學院 傳承莫斯科畫派精髓

【俄羅斯龍報】莫斯科國立蘇裡科夫美術學院(以下簡稱蘇裡科夫美術學院)建立於1843年, 是在俄羅斯繪畫、雕塑、建築學學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高等藝術教育學府, 並發展成為俄羅斯美術教育的世界知名大學。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與聖彼德堡列賓美術學院一樣, 是俄羅斯、乃至世界一流的美術院校, 為全許多國家培養了眾多的傑出的美術大師和專業人才。

沙俄時代農奴在此畢業可獲自由

位於莫斯科的蘇裡科夫美院在表現藝術領域是當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美術專業學院, 隸屬俄羅斯國家美術研究院。

上海《東方早報》報導,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歷史, 可以追溯到1843年在莫斯科開設的第一所繪畫學院。 當時, 社會上所有人都可以在繪畫學院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 農奴在繪畫學院畢業就可以獲得自由。 該學院于1865年於沙俄建築設計學院合併為“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設計學院”。

1917年的十月革命期間, 學院更改為“全蘇藝術工作室”, 設有7個系。 馬列維奇、康定斯基等藝術大師都曾在其中任教。 1930年, 建築系從該校分出, 另成立莫斯科建築學院, 該校改稱“莫斯科美術學院”。 同年, 與列寧格勒學院合併, 成立“人民藝術學院”。 1932年, “人民藝術學院”改名並正式成立了“蘇裡科夫美術學院”。 二戰期間, 學院的部分教授、學生參加了前蘇聯衛國戰爭, 另一部分在哈薩克繼續從事繪畫學習。 二戰結束後,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相繼湧現出一批優秀傑出的藝術家。

俄羅斯繪畫藝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會環境, 兼具東西方文化色彩和鮮明的現實主義繪畫理念, 于深沉厚重中透出濃濃的理想主義情懷。

作為俄羅斯的近鄰, 中國在油畫領域深受俄羅斯的影響, 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之後, 俄羅斯的美術教育對中國油畫創作和教學體系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為中美術創作和教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作為俄羅斯在表現藝術領域首屈一指的美術學院, 莫斯科國立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繼承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的人文美術文化傳統, 曾吸引大量在世界藝術史上知名的畫家在此執教, 同時培養出許多著名的油畫家, 包括中國人很熟悉的馬克西莫夫等。

蘇裡科夫美院的畢業生在造型藝術領域的所有學科中都有著不凡的成績, 他們的作品很多被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俄羅斯博物館和其他世界知名博物館收藏。

學院在美術教育和藝術史論方面的卓越貢獻為其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讚譽, 成為當代世界最大的藝術教育中心之一。

“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從平凡事物中發現美”

兩大傳統美術流派,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正是莫斯科畫派的傳承者。

上海澎湃新聞網報導,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院長、俄羅斯美術研究院院士、人民藝術家安納托利·亞歷山大諾維奇·陸巴文介紹, 莫斯科畫派色彩比較明亮, 就像今天說的音樂和繪畫的結合, 莫斯科畫派就是有色彩的繪畫。 如果你去聖彼德堡, 那裡經常是陰天, 莫斯科不一樣, 它總是陽光燦爛, 很明亮, 莫斯科的繪畫色彩也很鮮豔。 相對而言, 莫斯科畫派比較現代, 發展得比較快。

陸巴文說,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有很多科系, 包括繪畫、建築、雕塑, 其中也包括當代藝術, 這在列賓美術學院是沒有的, 它們還是比較傳統。

在蘇裡科夫美術學院, 還有一個格拉菲卡系, 版畫、素描都包括在內, 這個系的特色, 就是現代的方向, 我們的版畫特別現代。 ”

此外,蘇裡科夫美術學院還特別注重學生整體藝術素養的培養。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時常會在蘇裡科夫美術學院舉辦音樂會,或者邀請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學生去柴可夫斯基音樂廳。蘇裡科夫美術學院有藝術史課程,包括音樂、文學等。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美術教育還十分注重藝術精神的培養。陸巴文稱,每年學生畢業的時候,“我都會跟學生們說:你們現在完成了6年學習,畢業了,你們以後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需要養育家庭,需要照顧孩子,有些人可能需要為住處而煩惱。但是藝術家,他不會在意這些,你沒有工作室,也可以帶著本子畫畫,你沒有獨處的地方,你的內心可以很安靜,也可以畫畫。最重要的一件事,藝術家在什麼時候都是藝術家。”

對於藝術教育,有人覺得比較抽象的,藝術是不能教的。陸巴文表示,蘇裡科夫美術學院之所以能夠能為令人尊敬的美術學院,“最重要的,也是難度特別大的,就是教學生看東西。人不是照相機,不是機器,需要透過表像看到更多。就像你看一個人,需要超越面貌,看到他的性格,需要看到更深的層次。我們普通人看一個礦泉水瓶子,就是一個塑膠瓶子,裡面有水。但是藝術家,需要從中發現美。

所以藝術家也不是一般人,他們在任何時代都是改變世界的先行者,印象派畫家、抽象派畫家,都改變了我們看待、體驗、呈現世界的方式。康定斯基、馬列維奇的藝術創作如此深入人心,現在全世界所有的廣告都是源於構成主義,設計的產品亦是如此。”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色彩與音樂。繪畫與音樂有一致的關係,音樂家用五線譜記錄生活,藝術家用畫筆把生活和美好事物記錄在油畫布上,呈現給人們欣賞。”陸巴文如是說。

在華設中國青年畫家研修基地

在藝術上不斷創新的蘇裡科夫美術學院,近年來也在加快將美的藝術帶到海外。2015年,蘇裡科夫美術學院在黑河學院成立了中國青年畫家研修基地。

新華網報導,蘇裡科夫美術學院中國青年畫家研修基地揭牌後就舉辦為期14天的研修班,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蘇裡科夫國立美術學院杜巴維科教授、別洛科夫斯卡婭教師親自授課,來自上海、伊春、黑河及我校美術與設計學院的20余名學員參加培訓。學習內容包括油畫人物、油畫人體等俄羅斯教師將向學員們傳授俄羅斯傳統油畫的繪畫技法,突出油畫技法中的造型嚴謹性、色彩變化性、作品繪畫性,以此來表達畫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學員們在培訓中系統瞭解俄羅斯藝術教育的精髓,深入學習俄羅斯藝術創作思想和繪畫技法,切身感受俄羅斯繪畫的魅力。

未來,研修基地的建立將為廣大青年畫家搭建起與世界知名藝術家交流與對話的橋樑,為中國青年畫家學習提升創造條件。

【人物】西多羅夫筆耕不輟仍指導學生

俄羅斯油畫藝術大師瓦連金·西多羅夫生於1928年,是蘇聯和俄羅斯人民畫家,也是俄羅斯唯一在特列齊亞科夫畫廊博物館和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舉辦過個人畫展的健在畫家。

《人民日報》報導,儘管年事已高,但西多羅夫至今畫筆不輟。卸去俄羅斯美協主席職務多年,現仍擔任蘇裡科夫美術學院教授,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指導著30名學生,還有自己的工作室。西多羅夫指出,油畫並非想畫啥就畫啥,要做許多畫前準備,頭腦中要構思出素描小樣。比如要很好地展現大自然,就應隨時觀察記錄周圍萬物,從中尋找創作靈感。

西多羅夫素以表現俄羅斯大自然的風景及鄉村生活見長,他繼承了俄羅斯風景畫傳統,從其畫作中能夠看到希什金、列維坦等俄羅斯風景畫大師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他以對景物造型的準確把握、色彩的表現高度凝練、昇華而獨步俄羅斯畫壇。

畫家雖然只在農村生活到8歲,這短短的童年鄉村生活卻給其一生的創作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在他的畫筆下,始終呈現的俄羅斯的天空,或是春日陽光明媚或是冬日鉛雲低垂,還有那綠野無際的大地、亭亭玉立的白樺、風格各異的俄羅斯木屋……甚至連雨後鄉村道路上的水窪,都看起來充滿著美感,清新自然,令人回味。

西多羅夫的風景畫沒有複雜、晦澀的元素,他以看似簡單、司空見慣的天空、大地、河流、樹木表現出俄羅斯大地的深邃。西多羅夫介紹,在創作中,他著力通過挖掘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油畫界形成的美的、經典的藝術原則,並不斷繼承發展之。

作為經歷過二戰的人,西多羅夫的畫作也離不開和平與戰爭這一永恆主題。戰爭使西多羅夫過早地告別了童年,在他出生的村莊中,有37位青年上了戰場,僅有一位活了下來。然而,慘烈的戰爭在他的筆下,卻是別樣場景。《晴朗的6月22日》表現的是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那天的一幅鄉村景象:夏日陽光依然亮麗,樹木蓊郁,牛兒悠然地在田野上吃草,兒童在嬉戲……這幅畫來源於畫家的親身經歷,體現了作者對於現實的思考。在《勝利日》中,展現了一位二戰老兵在勝利日當天,孤身一人出門的場景。西多羅夫說:“老兵煢煢孑立,想像一下在全國有多少如他一樣的參戰老兵呢?我並沒有描畫戰爭的殘酷與慘烈,但畫面背後的哀傷,用心的觀眾會感受到。”

西多羅夫稱,自己的創作生涯中沒有瓶頸期。因為,“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需要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我而言,不存在創作的淡季。即使在大雪紛飛、北風呼嘯,連主人都不讓狗上街的日子裡,我都可以創作”。

此外,蘇裡科夫美術學院還特別注重學生整體藝術素養的培養。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時常會在蘇裡科夫美術學院舉辦音樂會,或者邀請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學生去柴可夫斯基音樂廳。蘇裡科夫美術學院有藝術史課程,包括音樂、文學等。

蘇裡科夫美術學院的美術教育還十分注重藝術精神的培養。陸巴文稱,每年學生畢業的時候,“我都會跟學生們說:你們現在完成了6年學習,畢業了,你們以後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需要養育家庭,需要照顧孩子,有些人可能需要為住處而煩惱。但是藝術家,他不會在意這些,你沒有工作室,也可以帶著本子畫畫,你沒有獨處的地方,你的內心可以很安靜,也可以畫畫。最重要的一件事,藝術家在什麼時候都是藝術家。”

對於藝術教育,有人覺得比較抽象的,藝術是不能教的。陸巴文表示,蘇裡科夫美術學院之所以能夠能為令人尊敬的美術學院,“最重要的,也是難度特別大的,就是教學生看東西。人不是照相機,不是機器,需要透過表像看到更多。就像你看一個人,需要超越面貌,看到他的性格,需要看到更深的層次。我們普通人看一個礦泉水瓶子,就是一個塑膠瓶子,裡面有水。但是藝術家,需要從中發現美。

所以藝術家也不是一般人,他們在任何時代都是改變世界的先行者,印象派畫家、抽象派畫家,都改變了我們看待、體驗、呈現世界的方式。康定斯基、馬列維奇的藝術創作如此深入人心,現在全世界所有的廣告都是源於構成主義,設計的產品亦是如此。”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色彩與音樂。繪畫與音樂有一致的關係,音樂家用五線譜記錄生活,藝術家用畫筆把生活和美好事物記錄在油畫布上,呈現給人們欣賞。”陸巴文如是說。

在華設中國青年畫家研修基地

在藝術上不斷創新的蘇裡科夫美術學院,近年來也在加快將美的藝術帶到海外。2015年,蘇裡科夫美術學院在黑河學院成立了中國青年畫家研修基地。

新華網報導,蘇裡科夫美術學院中國青年畫家研修基地揭牌後就舉辦為期14天的研修班,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蘇裡科夫國立美術學院杜巴維科教授、別洛科夫斯卡婭教師親自授課,來自上海、伊春、黑河及我校美術與設計學院的20余名學員參加培訓。學習內容包括油畫人物、油畫人體等俄羅斯教師將向學員們傳授俄羅斯傳統油畫的繪畫技法,突出油畫技法中的造型嚴謹性、色彩變化性、作品繪畫性,以此來表達畫者豐富的內心世界。學員們在培訓中系統瞭解俄羅斯藝術教育的精髓,深入學習俄羅斯藝術創作思想和繪畫技法,切身感受俄羅斯繪畫的魅力。

未來,研修基地的建立將為廣大青年畫家搭建起與世界知名藝術家交流與對話的橋樑,為中國青年畫家學習提升創造條件。

【人物】西多羅夫筆耕不輟仍指導學生

俄羅斯油畫藝術大師瓦連金·西多羅夫生於1928年,是蘇聯和俄羅斯人民畫家,也是俄羅斯唯一在特列齊亞科夫畫廊博物館和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舉辦過個人畫展的健在畫家。

《人民日報》報導,儘管年事已高,但西多羅夫至今畫筆不輟。卸去俄羅斯美協主席職務多年,現仍擔任蘇裡科夫美術學院教授,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指導著30名學生,還有自己的工作室。西多羅夫指出,油畫並非想畫啥就畫啥,要做許多畫前準備,頭腦中要構思出素描小樣。比如要很好地展現大自然,就應隨時觀察記錄周圍萬物,從中尋找創作靈感。

西多羅夫素以表現俄羅斯大自然的風景及鄉村生活見長,他繼承了俄羅斯風景畫傳統,從其畫作中能夠看到希什金、列維坦等俄羅斯風景畫大師的影子,但又有所不同。他以對景物造型的準確把握、色彩的表現高度凝練、昇華而獨步俄羅斯畫壇。

畫家雖然只在農村生活到8歲,這短短的童年鄉村生活卻給其一生的創作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跡。在他的畫筆下,始終呈現的俄羅斯的天空,或是春日陽光明媚或是冬日鉛雲低垂,還有那綠野無際的大地、亭亭玉立的白樺、風格各異的俄羅斯木屋……甚至連雨後鄉村道路上的水窪,都看起來充滿著美感,清新自然,令人回味。

西多羅夫的風景畫沒有複雜、晦澀的元素,他以看似簡單、司空見慣的天空、大地、河流、樹木表現出俄羅斯大地的深邃。西多羅夫介紹,在創作中,他著力通過挖掘幾個世紀以來俄羅斯油畫界形成的美的、經典的藝術原則,並不斷繼承發展之。

作為經歷過二戰的人,西多羅夫的畫作也離不開和平與戰爭這一永恆主題。戰爭使西多羅夫過早地告別了童年,在他出生的村莊中,有37位青年上了戰場,僅有一位活了下來。然而,慘烈的戰爭在他的筆下,卻是別樣場景。《晴朗的6月22日》表現的是1941年蘇聯衛國戰爭爆發那天的一幅鄉村景象:夏日陽光依然亮麗,樹木蓊郁,牛兒悠然地在田野上吃草,兒童在嬉戲……這幅畫來源於畫家的親身經歷,體現了作者對於現實的思考。在《勝利日》中,展現了一位二戰老兵在勝利日當天,孤身一人出門的場景。西多羅夫說:“老兵煢煢孑立,想像一下在全國有多少如他一樣的參戰老兵呢?我並沒有描畫戰爭的殘酷與慘烈,但畫面背後的哀傷,用心的觀眾會感受到。”

西多羅夫稱,自己的創作生涯中沒有瓶頸期。因為,“美,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需要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我而言,不存在創作的淡季。即使在大雪紛飛、北風呼嘯,連主人都不讓狗上街的日子裡,我都可以創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