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源自北伐的“革命戰術”只會硬打不會巧打,連劉伯承也受過其害

(電視劇《劉伯承元帥》)

第二十五師由葉挺獨立團發展而來, 是北伐戰爭中的鐵軍, 官兵能征善戰。 經過他們的勇猛衝殺, 敵軍在寨崠的主陣地被一舉攻破。

攻克寨崠成為了會昌大戰的轉捩點, 8月30日, 起義軍拿下了會昌城, 錢大鈞率殘部落荒而逃。

雖然大獲全勝, 但二攻會昌還是沒能避免“革命戰術”的問題。 整個戰鬥過程, 賀龍部隊都未加入, 基本是靠葉挺部隊在孤軍奮戰, 最後的結果也仍然只是擊潰戰, 而非殲滅戰。

對起義軍這種無後方的作戰部隊而言, 打擊潰戰實際是個“殲敵一千, 自損八百”的買賣, 並不划算。 葉挺部在攻會昌時, 傷亡了約一千人, 賀龍部也傷亡了七百人, 其中多數都是衝鋒在前的黨員和骨幹。

南昌起義時, 大家已感到黨內缺乏軍事骨幹, 經過這幾次傷亡, 更感到缺乏萬分, 可又無法及時進行補充, 只能寄望于到東江後再想辦法。

劉伯承很注意收集和研究敵方情報資料。 攻入會昌後, 他對敵軍遺留的檔和報紙進行了認真翻檢。 就在翻檢過程中, 一個極其重要的線索映入了眼簾。

(電視劇《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

南行路上, 因為種種原因, 不少人都脫離了部隊, 其中賀龍的參謀長陳裕新及以下七百人投奔了唐生智。

陳裕新為此還發了一份通電, 劉伯承在翻檢中看到了這份通電, 在那上面, 起義軍南行的目的和進軍路線已經完全暴露。

劉伯承立即向周恩來建議召開參謀團會議。 會上眾人一致認為有改變南行路線的必要, 遂決定在返回瑞金後, 改經長汀、上杭入東江。

準備出發前, 敵軍突然進攻會昌, 遭到起義軍反擊後又即行退去。 劉伯承認為這是敵軍在引誘起義軍發動進攻, 以延緩起義軍到達東江的時間。 在劉伯承的建議下, 部隊未與後面的敵人糾纏, 繼續向長汀進發。

9月19日, 起義軍進入汀州, 參謀團開會討論取東江的計畫。 一部分人主張全力進攻潮汕。 理由是潮汕位於濱海地區, 其中汕頭港可停泊巨輪,

另外那一帶還爆發過農民爆動。 如果起義軍攻破, 不僅可獲得蘇聯的軍火支援, 而且能從當地農民中得到急需的兵員補充。

在東江歷來的戰史上, 各軍均重視興甯、五華, 緣於兩縣地形上佔優勢之故。 正好這個時候起義軍得到一份敵軍電報, 說廣州方面來的敵軍正向河源集中。 一些人便主張以主力取興甯、五華, 從而在迎擊河源敵軍主力時贏得地形上的優勢。

(電視劇《劉伯承元帥》)

參謀團由此分出了“攻興寧派”和“攻潮汕派”。 “攻興寧派”建議僅以不超過兩個團的兵力進攻潮汕, 並且預計潮汕守軍兵力空虛, 小部分兵力即可讓其棄城而逃。

“攻潮汕派”則不以為然。 他們提出, 情報顯示興寧方面並無敵情, 以主力取興寧根本沒有必要, 更重要的是, 以小部分兵力攻潮汕, 成功實無把握, 萬一遭受挫折, 起義軍的處境將變得進退維谷。

討論到最後, 多數人都傾向和贊同“攻潮汕”。 於是起義軍指揮部決定除留朱德率二十五師扼守三河壩外, 其餘主力都用於攻取潮汕, 這就是“三河壩分兵”。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謀帥劉伯承》)

實體書《謀帥劉伯承》現已出版上市。

謀帥劉伯承 ¥36.9 購買

這就是“三河壩分兵”。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謀帥劉伯承》)

實體書《謀帥劉伯承》現已出版上市。

謀帥劉伯承 ¥36.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