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明德深山茶香飄過半世紀

“茶山的阿妹俏模樣, 十指尖尖採茶忙, 引得蝴蝶翩翩飛, 引得蜜蜂嗡嗡唱。 ”上個世紀90年代, 一首《茶山情歌》讓人們對江南茶山心生嚮往。

在南充與巴中、達州交界的營山縣明德鄉, 也有一片隱秘的茶園。 這片位於海拔860多米高山之上的茶園, 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 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 漫山遍野的茶樹、穿著傳統服飾的採茶女工、擁有幾近失傳的手工制茶工藝的老制茶師, 都默默記載了一段未曾提及的明德茶文化。


時值四月, 正是春茶上市之際, 藍天白雲之下的這片高山茶園已是滿目綠意。 10多名採茶女工正腰挎竹簍採摘春茶嫩芽。 這些採茶女工手法嫺熟, 都是來自附近村的農村婦女。 據瞭解, 春茶一般從清明前開始採摘到穀雨後;停采一段時間然後開始夏茶的採摘,

一直持續到夏至;立秋後又開始秋茶的採摘, 中秋後全面停采, 一直要等到來年春節再開採。

每株茶樹最上面的單芽用來製作毛峰, 往下的“兩葉一心”則用來製作龍井, 再下麵的對葉則用來製作株茶。

一個熟手, 每天能採摘大約1公斤左右的單芽。 傍晚時分, 夕陽的餘暉為茶園披上了一層金色的薄紗, 採茶女工結束了一天的採茶工作, 茶園慢慢恢復了寧靜。

白天採茶, 夜晚制茶, 成為了明德當地的習俗。 手工茶更成為了當地一直流傳至今的制茶工藝。 夜幕下, 記者打著手電筒走過崎嶇的山路, 來到了鄧瓊的家中。 泥土壘砌的土灶內柴火正旺, 鄧瓊雙手在一口斜鍋內不停地翻炒茶葉。 這個過程被稱為殺青。 在殺青時斜鍋的溫度要高, 雙手翻炒的速度要快, 要用鼻子嗅聞茶葉的氣味。 一個完整的手工茶製作工藝包括攤青、殺青、揉撚、烘乾等工藝流程。 平均每4公斤的鮮葉, 才能制1公斤茶。

明德茶葉產業涵蓋6個村, 共有茶樹3500餘畝。 通過茶葉產業帶動134戶貧困村民500余人增收。

南充日報 記者張力 攝影 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