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童心無歸處》聚焦真實案件 北京電影節展映 獲好評

由凱蒂·格林(Kitty Green)執導、詹姆士·沙姆斯(James Schamus)監製, 被奈飛(Netflix)搶得全球版權的劇情紀錄片《童心無歸處》, 取材自二十年來謎雲重重的美國著名童星瓊貝妮特·拉姆齊被害案。 近日, 《童心無歸處》在北京國際電影節首場展映, 映後廣受影迷好評。

《童心無歸處》是一部不同於以往的劇情紀錄片, 自問世以來相繼受到聖丹斯、柏林等各大國際電影節青睞。 瓊貝妮特·拉姆齊被害案發生已有二十年, 對於美國觀眾來說, 這個案件本身可謂人人皆知, 但《童心無歸處》通過展現“試鏡”的過程了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 用面試過程來描繪人物特點和細節,

並穿插著試鏡人自己的和家庭和欲望和親情有關的故事。 直到電影最後, 各組演員共同出鏡, 畫面一氣呵成。

影片《童心無歸處》以紀錄電影獨特解讀的創新方式, 將這件二十年不解迷案的本質從對六歲女童無情的命運拷問, 轉變為瞭解此案的大眾是怎樣的分析判斷, 而其內在發生的一系列烏龍和反轉成了普通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議論爭辯焦點。

《童心無歸處》半紀錄半劇情式的電影手法, 用一群人來塑造一個角色, 營造出一種奇妙的客觀感。 事情的細節從一群人的講述裡慢慢鋪展開來, 將真實神秘的案件搬上了大銀幕。 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犯罪紀錄片, 導演並非圍繞著“兇手到底是誰?動機是什麼?”而展開探討,

影片能夠讓觀眾尋找到一個特殊的觀影出口, 不再是一味的糾結于兇手的歸屬, 通過片中演員們的眾說紛紜, 簡單又震撼的開放式結尾讓文化精英們更能達到觀影高潮, 也將案件的討論上升到很深的層面, 衣冠整潔的不一定是謙謙君子, 打扮土氣的也不一定就是禽獸, 以貌取人是最沒確定性的判斷方式。 影片讓觀眾無法在虛幻的銀幕上偵破現實中未解的懸案, 卻意在讓觀眾能夠接受未知, 聚焦已知。 接受未知並不代表著向罪惡屈服, 聚焦已知則是讓人們能夠更理性的感知和思考。

《童心無歸處》已入圍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 並在該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4月16日、17日、18日、22日、23日展映五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