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周舟:中國節能汽車發展路徑思考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 周舟

非常感謝蓋世汽車的邀請, 感謝李會長尊敬的各位嘉賓, 各位領導們, 先生們, 大家早上好,

非常高興, 今天來到上海來與各位來分享一下關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這麼一個話題, 此前的講話當中大家也聽到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非常迅速, 到今年會達到2900萬台, 那麼其實在這個產業數字背後如何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確實是我們每一個汽車的從業者需要認真來思考的, 也是我們需要面臨的一些挑戰, 那麼我想大力的發展節能汽車, 大力的來推動新能源汽車也是我們整個發展的一個主題, 那麼今天我要跟各位分享的就是關於中國節能汽車的一個發展路徑的思考, 這也是我們在研究過程當中的一點點心得, 那麼借這個機會也跟各位做一個分享。

那麼我主要報告的主要是這麼幾部分內容。 第一個首先是這個研究的一個背景;第二個就是我們來分享一下關於節能汽車在國內外發展現狀;最重要就是第三部分可能談一下關於中國未來到2025年,

我們整個節能汽車的發展的技術路徑;最後一個總結。

首先我們談一下背景, 剛才講到了就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我們的發展的一個主題, 而我國面臨的新能源這一塊的壓力也是非常巨大, 中國汽、柴油本身的用量的話, 汽車方面則占了55%左右。

如何迅速的實現節能減排確實是汽車行業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 儘管我們在這兩年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上面非常的迅速, 但去年95%的汽車仍然是以傳統燃料來做的所謂的節能汽車, 那麼在對於這種傳統這一大部分的汽車內如何節能減排確實是我們要做的重點的工作,

預計到2030年以前, 應該說傳統的動力的汽車仍然還會佔據一個主流, 也就是說除了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以外, 那麼對於節能汽車這一塊的節能減排也是我們需要認真來做的一些工作, 那麼在剛才也講到在去年的時候, 我們在汽車工程學會的組織下受工信部的委託, 專門來做了關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圖, 該路線圖分為了七個部分, 包括節能汽車、純電動與插電式汽車、燃料電池智慧網聯汽車, 還有汽車製造動力電池和輕量化技術等等, 那麼其中關於節能汽車部分是由我們中汽研來牽頭來組織實施, 我個人也非常榮幸, 這裡邊作為這個板塊當中的主要的一個技術的參與者,
參與了整個的全部的一個過程,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進一步的把節能汽車加以推廣。

但實際我們統計來看的話, 到2015年的時候它的平均油耗已經達到了4.5升, 也就是說對於它的2020年的整個的節能的一個指標, 它已經提前達到。 其實這裡邊主要是得益於兩個技術要點, 第一個就是車輛的小型化, 因為大家也知道這個是很容易理解的, 車輛小型化必然會拉低油耗, 另外就是日本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 那麼整個市場來看, 混合動力汽車占比達到整個市場的20%以上, 所以這也是日本非常重要的一個特點。

基於這前面兩個大的發展路徑, 我們同步也在發展自然吸氣也就是高燃燒的發動機,

還有以及我們的多檔的IT技術等等自動變速器技術以及這些技術混合。 美國大家知道就是說美國車的大型化是比較嚴重的, 當然美國的能耗也是相對比較高, 它的2020目標大概在4.32升, 而2015年大概是在6.7升左右, 也就是說他還是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 但是美國政府以及它的企業對於節能汽車仍然是同步在做, 這裡邊包括了一些發展的小型的增壓直噴發動機等等, 還有變速器升級電子電器的優化等等一系列的技術。 那麼同時對於商用車領域, 美國在前年啟動了超級卡車計畫, 在商用車領域通過空氣動力學, 還有就是商用車的發動機等等技術來優化商用車的油耗。 最後我們來看看歐盟, 因為歐盟的情況是這樣的, 其2020年提的目標是3.8L,而2015年的目標大概是在5.2升左右,那麼歐盟的技術路線其實跟日本和美國大不一樣,主要也是兩條技術路徑,第一個就是大力發展清潔柴油機技術,這個和我們中國現在現狀是不太一樣的;另外就是大力的推廣48伏系統,48伏系統將在電子電器這個領域來進行推廣。總結一下,以上三個國家和地區在對節能汽車的一些思考,總體上來看,在乘用車領域,美國、歐洲和日本在節能技術上的技術特點是各有側重的,是不太一樣的,但是不管怎麼做,關於動力總成的升級、先進的電子電器、混合動力是這幾個是共同要做的。當然剛才講到日本在小型化的過程當中做得非常好,也就是說我認為我技術不錯的,我直接做汽車產品的結構調整就可以降低油耗,那麼在商用車領域同樣還是集中在動力總成、升級空氣動力學、優化輕量化和智慧駕駛等幾個方面。

再來看中國的情況,我們把2013年到2016年的整個的全國國產的平均油耗來做了一個統計,尤其是2016年2011這個數是昨天我們才剛剛做才算出來,因為這裡邊要做大量的統計資料,為了得到這個數,我們要做很多東西,那麼我們可以看一下從2013年的7.2L到2016年的6.5升,應該說可以看得出我們國內在整個的油耗這塊的做的工作還是非常明顯,我們同樣的我們把截止到2015年8月工信部發佈的2532款的乘用車數據。當然不含純電動汽車做了一個統計,那麼其中大概有1400款占到57%以上,那麼是低於我們的,就看這邊低於我們整個的三階段油耗。

在這個範圍之內對,但是可以看得出來這是四階段油耗,我們進入世界的油耗的車輛是寥寥無幾,而且這個適應性法規,所以法規有些對於車廠的壓力是非常巨大,但是四階段現在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和很大的挑戰要做。

那麼為什麼有些這麼一個情況?第一個關於動力系統,剛才講到中國的國內的動力系統與國外不太一樣的,就是說我們的動力部分首先來說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是汽油車,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的整個動力是相對比較單一的,那麼歐洲它大力發展柴油車技術,可以從柴油它的角度來說來降低一部分油耗,而我們很大部分要從汽油車這個角度來做一些功能。

另外,現在行業的現有生態,也就是我們的市場表現,其實和整個節能的路線是有點相悖的,其實大家也應該有感受。近兩年來我們的車的整備品質不僅沒有減小,而且相反在往擴大的方向發展,有大量的SUV、MPV在出現。我們也做一個統計,到2013年的時候,整備品質在1320公斤以上的占比大概在44%,但是到2015年這個資料接近了50%,同時對於小於1090公斤這種小型的車輛的占比,到2015年已經跌到10%以下。

這個當然也是市場的一個需求,我們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無法解釋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說的是就是結合剛才我們看到的油耗資料,跟油耗資料以及現在看到的整個的市場的資料,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的汽車企業仍然還是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在整備品質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面,我們仍然在持續的降低油耗,此外,我們在電電器技術上面仍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來降低我們的平均油耗。

具體來看,我們再把技術分解一下。主要是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個是關於發動機這一塊。首先是熱效率這一塊的提升上面,我們自主品牌的發動機的熱效率大概在30%左右,但是這兩年我們在自主研發的發動機的熱效率在不斷的提升,現在目前的範圍大概在百分之三十二到三十六這麼一個範圍之內。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豐田的發動機熱效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一,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要往40%以上做,那麼提高了效率就降低了能量的損耗,那麼還有就是在變速器領域的話,我們大力發展多檔先進的變速器技術,另外就是發展混合動力技術,我想說的這個混合動力是不是指我們傳統的插電式混合和純電動還是指傳統的混合動力,就是說原來在混合動力這塊,那麼很大一部分我們是被豐田普銳斯這樣的功率分流系統給壟斷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我們國產的很多自主企業裡邊也在大力發展混合動力系統,比如說科力遠,對於混合動力的系統,這裡邊也是可以進一步地來推動我們的節能技術的發展。除了以上這三個大的方面以外,我們的電子電器低摩擦和輕量化技術上面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這六個方面的技術來分解來拉低我們的油耗。

剛才看了乘用車,我們下面再來看一下商用車,主要為這兩年在具體的技術進行分解,我們做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話,包括混合動力的發展在燃料以及電子電器技術,應該說在商用車這塊的話,我們油耗降低的時候應該說乘用車差距和國際上面其實不太大,那麼我們很大部分的商用車的油耗水準也接近了一個國際的先進水準。

總結一下,對比了我們國內的一個情況和現在國外的整體的情況。首先,在輕用車車這塊領域來說,應該說首先我們在採用這方面,我們這兩年圍繞汽油機技術方面我們也在研發和應用水準應該有了比較大的一個提升,但是我們在一些基礎的一些研究理論,比如說燃燒理論的基礎研究方面,還有尤其是我們的這個電子電器車電子技術方面仍然還是有一些缺失,還有我們的混合動力,因為受制於現在的這個產業的補貼政策等等一些,所以混合動力的發展確實也比較緩慢,還有替代燃料。

最後就是講到的是車輛大型化的趨勢,這個是改變,那麼這些方面其實對我們的總體的油耗水準也帶來了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從三個側面,我們對比下來看,其節能水準的應用程度還是相對比較高,那麼當然也是在圍繞我們現在動力總成升級優化的一些工作。當然我們仍然看到我們的一些差距,主要在於我們的核心技術還是掌握不足,先進的這些研發技術仍然有一定的缺失。那麼同時對燃油方面剛才沒講,就是說我們在燃油的品質方面,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因為燃油品質的本身對於油耗的降低也是有貢獻的。

第三部分我就重點來講一下,就是面對現在我們這個現狀,我們怎麼來做的問題。首先來看一下關於頂層設計,整個中國2025製造規劃裡邊總共提出了三大技術領域,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加上智慧網聯汽車,節能汽車也是中間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根據總體的要求,我們把所謂的節能任務分成的三個大的方面,首先是在近期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在2020年乘用車要達到五升,這個也是一個剛性的指標,商用車要接近一個國際先進水準,而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是要普及,要推廣一些混合動力汽車,然後最主要就是大力發展節能的內燃機汽車;對於中期的任務來說,到2025年整個的油耗水準是要達到四升,然後商用車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這就是要進一步的掌握我們汽車的低碳化資訊化和智慧的核心技術;到2030年,當然這個可能會滾動發展,但是這也在我們整個的節能路線圖的研究當中,我們也做了一些暢想。

到2030年我們會進一步拉低到3.2升,那麼商用車方面一定要和國際進行同步,那要重點在新型的燃燒技術排放技術和智慧駕駛輔助技術層面進行一些研究,甚至還包括產業化的一些工作,這個是我們技術上的總體思量。那麼我們同樣的把根據前面講到的整個的3級任務。我們同樣把具體的里程碑的技術又做了一個分解對應的前面講的三個目標,三個方面就是:我們到底要做什麼?那麼我們到2020年,我想就是要對一些關鍵的零部件,比如說渦輪增壓器、液力變矩器,包括電磁電機、48V系統等等一系列技術開展相應的攻關。也就說我想總結一下在這部分其實核心在於我們的汽車的系統和零部件,系統和零部件的主要的攻關。

那麼到2025年的時候主要推動汽車混合動力替代燃料的大規模發展,另外就是在產業產品結構上還是要做一些調整,在推動汽車的緊湊、小型化的一個發展,那麼到2030年的時候,就進一步掌握包括稀薄燃燒、高超壓縮比的前瞻技術等等。剛才講的不要把它進入到產業化階段。

那麼下面這張圖是我今天要講的最重要的一個要點,也就是說其實就是未來這種我們到底從哪幾個方面來講,我們的技術路徑我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們把它總結為未來中國汽車的節能技術就要從以下六個技術路徑來做分析。那麼第一個就是要大力發展我們的混合動力系統,我們也知道其實現在混合動力系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占比非常少,剛才講日本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所以我們希望在發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核動力汽車,混合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它還在一定長的時間內是一個過渡,那麼我們剛才也講到傳統的能源,傳統的節能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也會存在,那麼我們也不可能等到訓練汽車這個一下來替代,很短的時間來替代的所有的這個理論,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時間要去過多。其實混合動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過渡手段,那麼我們希望在這個裡邊把就是2020年兩爭取整個占比達到8%以上到30年進一步提升到25%,那麼這個是在混合動力的這麼一個路徑。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的汽車電子這一塊,這也是我們現在在汽車零部件行業當中的一個比較大的一個技術缺失的一個地方、一個領域,那麼大家也知道就歐洲是大力發展48V系統來降低我們油耗。其實我們可以借鑒並大力發展歐洲的趨勢來做我們自己的,以及其它的一些包括電動空調、EPS等等一些汽車電子技術。那麼第三條路徑就是我們的動力總成的升級,剛才講到了我們現在的動力總成熱效率在36%左右,這還是這兩年技術進步了以後,但是仍然和現在像豐田這樣的41%以上仍然具有差距,所以說我們至少要迅速的把我們的汽車的熱效率提升到40%以上,同時大力發展我們的高效的變速器技術。

然後第四個方面就是我們在車輛的輕量化和小型化方面要進一步的推動,同時還有在這個在這個低摩擦這個技術上面除了講降低滾阻降低風阻,通過我們做一些空氣動力學的優化來降低他的風阻等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可以做的,最後一個技術路徑就是可以做一些比如說以天然氣這樣的替代燃料,來做一些輔助的分擔。

那麼通過這六條路徑的中綜合來看來,為我們下一步的這個結論提供技術發展的,那麼我們通過我們的研究認為的話,我們認為前三條路徑是最為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在這個上面來做大量的工作,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那麼我們再看一下我們的商用車。那麼商用車同樣的我們對應,剛才我們也同樣做了三個里程碑式的這麼一個任務,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要對商用車的節能和輕量化技術要進行大規模的應用,那麼到2025年要重點發展三層次的混合動力替代燃料,包括空氣動力學、輕量化等等技術,最後是在2030年的時候運用,現在其實很多智慧網聯的技術應用的商用車領域,同樣可以對我們的節能節能水準有很大的提升。

同樣的,我們把商用車這邊也總結了六條技術路徑和前面的乘用車對應,那麼路徑一就是對動力總成的升級,仍然還是集中在發動機這一塊,那麼這裡邊主要是高效的柴油機技術,進一步的提升它的熱效率,另外就是發展智慧網聯汽車,比如說做一些車輛的佇列、提升運輸效率等等,那麼還有我們在商用車裡邊其實仍然可以發展我們的混合動力。

第四條就是我們的持續推進商用車本身的輕量化以及替代燃料的分擔,還有就是商用車本身,我們在空氣動力學的優化上面仍然可以做很多工作,那麼這樣進一步來推進我們的商用車的油耗的減降低。我們在下面大家看到的,這個是我們在去年完成的節能路線圖的具體的技術路線,因為今天時間關係我就不可能展開來講,而這些資料都在已經公開發佈了,大家也都可以去相應的管道去找到,所以我在這裡邊就不再去展開講,那麼我就提幾個要點,那麼首先展開在發動機方面的話,那麼重點要通過電控技術的瓶頸的一個突破,那麼提升壓縮比優化的增壓技術、改善熱管理等等,那麼他每一個技術都有具體的技術路徑。

變速器的話,我們主要以八檔以上的AT和八、九檔以上的DCT為重點的一個研究物件,來掌握變速器的標的能力,提升傳統效率同步開展基於這個中國道路的載荷譜研究等等,來優化變速器與發動機的匹配。那麼混合動力就是說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要點,就是要大力發展專用的混合動力的專用發動機,那麼可以上個星期剛好我在科技部評審專案的時候,我們這次重大專項裡面也專門設置了一個課題,就是來開發混合動力的專用發動機,所以說其實在這一方面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科研主管部門已經重視到在這一塊的重要性,來設置專門的課題進行研究。

那麼還有就是替代燃料,那麼在這一塊我想說說的是這一部分,主要是來做一個輔助的分擔,但是它從一定程度上還是非常重要,那麼最重要就是我們的電子電器,所以說我們在裡邊整個的路線圖裡面,我們強調在整個的奠定去推動裡邊要以這個48V系統的開發為主,加快這種能量回收STT和高效空調等等,節能效果比較明顯的迴圈的外技術來推動這些相關技術的產業化。因為我們知道有些技術其實現在在中國的產業化的距離還有一定的差距。

然後另外就是低摩擦技術,主要是風阻和滾阻兩個方面,那麼最後就說一下商用車的幾個方面,張用車的技術路線圖裡邊,我們在這個裡邊,我們把發動機的高低速高扭作為一個基礎來配合自動變速器實現動力總成的這麼一個優化。第二個就是說於中國工況的一個特點,我們的工況肯定是跟國外是有不一樣的,那麼重點要以發作低滾阻、低風阻的這麼一個空氣動力學的一些技術,那麼同是他在技術成熟以後,我們要把我們現在已經做的比較熱門的包括智慧網聯的一些應用的商用車的一些領域,你然後同時因地制宜來發展替代燃料。

比如說在一些天然氣比較豐富的一些地區,我們可以發展一些替代燃料。那麼基於前面我們講到的幾條技術路徑,那麼下一步我們從整個的國家的頂層規劃上面來說,我們也有一點建議,那麼主要從幾個方面來開展這些工作,那麼首先是要做大量的基礎前沿的基礎性的研究工作,那麼這裡面其實就是集中在一點,就是對於新型發動機的結構和燃燒理論的研究。本身我們對這一塊的燃燒理論研究上面是有所缺失的,另外就是應用技術裡邊主要是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高效的動力總成的技術,高效的專用的發動機的開發和高效變速器。另外第二個大的應用技術就是先進的電子電器技術的研究。

另外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新能源汽車裡邊也有一些示範推廣,但是我想對於某一些特定的區域,我們其實可以做一些先進的節能汽車的一些技術推廣和示範的一些應用,那麼最後就是說我們的在共性平臺上面,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共性的店,那麼這裡邊在座的可能零部件企業多一點,所以這裡邊我個人的有一個思考,就是說其實因為很多電子、電器的這種平臺是一個共性的,它可以適用於很多,但是我們現在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每一個車型都在不同的匹配開發,其實我想說的其實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們可以做一些普世性的這種電控平臺,來適應不同的,這樣可以大大的降低我們的成本,那麼這是我們的一些技術的方面的實施的一些建議。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今天我的發言,那麼整個今天我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下關於節能技術的一個發展路徑和我們中國在未來幾年當中的節能方面的一些思考,那麼我想說一下,大力推動傳統的節能汽車的一個發展的話,也是出現我們自主研發能力的和國際上的一個並舉,那麼也是鼎力來支援我們中國製造2025,關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節能部分的一個技術的一個推動。那麼同步來執行剛才我們講到的節能技術和技術路徑的發展路徑,可以顯著的提高我國在乘用車和商用車方面的一個節能水準,那麼加快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產業生態,大幅降低商用車的巨額成本的消耗,那麼也可以有力地保證我國的國家能源安全。以上就是我的彙報,謝謝各位!

提示:本文為現場速記,未經專家審核,請勿轉載!

其2020年提的目標是3.8L,而2015年的目標大概是在5.2升左右,那麼歐盟的技術路線其實跟日本和美國大不一樣,主要也是兩條技術路徑,第一個就是大力發展清潔柴油機技術,這個和我們中國現在現狀是不太一樣的;另外就是大力的推廣48伏系統,48伏系統將在電子電器這個領域來進行推廣。總結一下,以上三個國家和地區在對節能汽車的一些思考,總體上來看,在乘用車領域,美國、歐洲和日本在節能技術上的技術特點是各有側重的,是不太一樣的,但是不管怎麼做,關於動力總成的升級、先進的電子電器、混合動力是這幾個是共同要做的。當然剛才講到日本在小型化的過程當中做得非常好,也就是說我認為我技術不錯的,我直接做汽車產品的結構調整就可以降低油耗,那麼在商用車領域同樣還是集中在動力總成、升級空氣動力學、優化輕量化和智慧駕駛等幾個方面。

再來看中國的情況,我們把2013年到2016年的整個的全國國產的平均油耗來做了一個統計,尤其是2016年2011這個數是昨天我們才剛剛做才算出來,因為這裡邊要做大量的統計資料,為了得到這個數,我們要做很多東西,那麼我們可以看一下從2013年的7.2L到2016年的6.5升,應該說可以看得出我們國內在整個的油耗這塊的做的工作還是非常明顯,我們同樣的我們把截止到2015年8月工信部發佈的2532款的乘用車數據。當然不含純電動汽車做了一個統計,那麼其中大概有1400款占到57%以上,那麼是低於我們的,就看這邊低於我們整個的三階段油耗。

在這個範圍之內對,但是可以看得出來這是四階段油耗,我們進入世界的油耗的車輛是寥寥無幾,而且這個適應性法規,所以法規有些對於車廠的壓力是非常巨大,但是四階段現在其實還有很大的空間和很大的挑戰要做。

那麼為什麼有些這麼一個情況?第一個關於動力系統,剛才講到中國的國內的動力系統與國外不太一樣的,就是說我們的動力部分首先來說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是汽油車,那麼也就是說我們的整個動力是相對比較單一的,那麼歐洲它大力發展柴油車技術,可以從柴油它的角度來說來降低一部分油耗,而我們很大部分要從汽油車這個角度來做一些功能。

另外,現在行業的現有生態,也就是我們的市場表現,其實和整個節能的路線是有點相悖的,其實大家也應該有感受。近兩年來我們的車的整備品質不僅沒有減小,而且相反在往擴大的方向發展,有大量的SUV、MPV在出現。我們也做一個統計,到2013年的時候,整備品質在1320公斤以上的占比大概在44%,但是到2015年這個資料接近了50%,同時對於小於1090公斤這種小型的車輛的占比,到2015年已經跌到10%以下。

這個當然也是市場的一個需求,我們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我們無法解釋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說的是就是結合剛才我們看到的油耗資料,跟油耗資料以及現在看到的整個的市場的資料,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的汽車企業仍然還是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在整備品質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面,我們仍然在持續的降低油耗,此外,我們在電電器技術上面仍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來降低我們的平均油耗。

具體來看,我們再把技術分解一下。主要是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個是關於發動機這一塊。首先是熱效率這一塊的提升上面,我們自主品牌的發動機的熱效率大概在30%左右,但是這兩年我們在自主研發的發動機的熱效率在不斷的提升,現在目前的範圍大概在百分之三十二到三十六這麼一個範圍之內。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豐田的發動機熱效率達到百分之四十一,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要往40%以上做,那麼提高了效率就降低了能量的損耗,那麼還有就是在變速器領域的話,我們大力發展多檔先進的變速器技術,另外就是發展混合動力技術,我想說的這個混合動力是不是指我們傳統的插電式混合和純電動還是指傳統的混合動力,就是說原來在混合動力這塊,那麼很大一部分我們是被豐田普銳斯這樣的功率分流系統給壟斷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我們國產的很多自主企業裡邊也在大力發展混合動力系統,比如說科力遠,對於混合動力的系統,這裡邊也是可以進一步地來推動我們的節能技術的發展。除了以上這三個大的方面以外,我們的電子電器低摩擦和輕量化技術上面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這六個方面的技術來分解來拉低我們的油耗。

剛才看了乘用車,我們下面再來看一下商用車,主要為這兩年在具體的技術進行分解,我們做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話,包括混合動力的發展在燃料以及電子電器技術,應該說在商用車這塊的話,我們油耗降低的時候應該說乘用車差距和國際上面其實不太大,那麼我們很大部分的商用車的油耗水準也接近了一個國際的先進水準。

總結一下,對比了我們國內的一個情況和現在國外的整體的情況。首先,在輕用車車這塊領域來說,應該說首先我們在採用這方面,我們這兩年圍繞汽油機技術方面我們也在研發和應用水準應該有了比較大的一個提升,但是我們在一些基礎的一些研究理論,比如說燃燒理論的基礎研究方面,還有尤其是我們的這個電子電器車電子技術方面仍然還是有一些缺失,還有我們的混合動力,因為受制於現在的這個產業的補貼政策等等一些,所以混合動力的發展確實也比較緩慢,還有替代燃料。

最後就是講到的是車輛大型化的趨勢,這個是改變,那麼這些方面其實對我們的總體的油耗水準也帶來了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從三個側面,我們對比下來看,其節能水準的應用程度還是相對比較高,那麼當然也是在圍繞我們現在動力總成升級優化的一些工作。當然我們仍然看到我們的一些差距,主要在於我們的核心技術還是掌握不足,先進的這些研發技術仍然有一定的缺失。那麼同時對燃油方面剛才沒講,就是說我們在燃油的品質方面,雖然還需要進一步的提升,因為燃油品質的本身對於油耗的降低也是有貢獻的。

第三部分我就重點來講一下,就是面對現在我們這個現狀,我們怎麼來做的問題。首先來看一下關於頂層設計,整個中國2025製造規劃裡邊總共提出了三大技術領域,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加上智慧網聯汽車,節能汽車也是中間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根據總體的要求,我們把所謂的節能任務分成的三個大的方面,首先是在近期的時候,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在2020年乘用車要達到五升,這個也是一個剛性的指標,商用車要接近一個國際先進水準,而在這個階段我們主要是要普及,要推廣一些混合動力汽車,然後最主要就是大力發展節能的內燃機汽車;對於中期的任務來說,到2025年整個的油耗水準是要達到四升,然後商用車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這就是要進一步的掌握我們汽車的低碳化資訊化和智慧的核心技術;到2030年,當然這個可能會滾動發展,但是這也在我們整個的節能路線圖的研究當中,我們也做了一些暢想。

到2030年我們會進一步拉低到3.2升,那麼商用車方面一定要和國際進行同步,那要重點在新型的燃燒技術排放技術和智慧駕駛輔助技術層面進行一些研究,甚至還包括產業化的一些工作,這個是我們技術上的總體思量。那麼我們同樣的把根據前面講到的整個的3級任務。我們同樣把具體的里程碑的技術又做了一個分解對應的前面講的三個目標,三個方面就是:我們到底要做什麼?那麼我們到2020年,我想就是要對一些關鍵的零部件,比如說渦輪增壓器、液力變矩器,包括電磁電機、48V系統等等一系列技術開展相應的攻關。也就說我想總結一下在這部分其實核心在於我們的汽車的系統和零部件,系統和零部件的主要的攻關。

那麼到2025年的時候主要推動汽車混合動力替代燃料的大規模發展,另外就是在產業產品結構上還是要做一些調整,在推動汽車的緊湊、小型化的一個發展,那麼到2030年的時候,就進一步掌握包括稀薄燃燒、高超壓縮比的前瞻技術等等。剛才講的不要把它進入到產業化階段。

那麼下面這張圖是我今天要講的最重要的一個要點,也就是說其實就是未來這種我們到底從哪幾個方面來講,我們的技術路徑我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我們把它總結為未來中國汽車的節能技術就要從以下六個技術路徑來做分析。那麼第一個就是要大力發展我們的混合動力系統,我們也知道其實現在混合動力系統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占比非常少,剛才講日本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二十,所以我們希望在發展純電動和插電式混核動力汽車,混合動力在一定程度上,它還在一定長的時間內是一個過渡,那麼我們剛才也講到傳統的能源,傳統的節能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也會存在,那麼我們也不可能等到訓練汽車這個一下來替代,很短的時間來替代的所有的這個理論,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時間要去過多。其實混合動力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過渡手段,那麼我們希望在這個裡邊把就是2020年兩爭取整個占比達到8%以上到30年進一步提升到25%,那麼這個是在混合動力的這麼一個路徑。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的汽車電子這一塊,這也是我們現在在汽車零部件行業當中的一個比較大的一個技術缺失的一個地方、一個領域,那麼大家也知道就歐洲是大力發展48V系統來降低我們油耗。其實我們可以借鑒並大力發展歐洲的趨勢來做我們自己的,以及其它的一些包括電動空調、EPS等等一些汽車電子技術。那麼第三條路徑就是我們的動力總成的升級,剛才講到了我們現在的動力總成熱效率在36%左右,這還是這兩年技術進步了以後,但是仍然和現在像豐田這樣的41%以上仍然具有差距,所以說我們至少要迅速的把我們的汽車的熱效率提升到40%以上,同時大力發展我們的高效的變速器技術。

然後第四個方面就是我們在車輛的輕量化和小型化方面要進一步的推動,同時還有在這個在這個低摩擦這個技術上面除了講降低滾阻降低風阻,通過我們做一些空氣動力學的優化來降低他的風阻等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可以做的,最後一個技術路徑就是可以做一些比如說以天然氣這樣的替代燃料,來做一些輔助的分擔。

那麼通過這六條路徑的中綜合來看來,為我們下一步的這個結論提供技術發展的,那麼我們通過我們的研究認為的話,我們認為前三條路徑是最為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在這個上面來做大量的工作,而且也是非常有效的。那麼我們再看一下我們的商用車。那麼商用車同樣的我們對應,剛才我們也同樣做了三個里程碑式的這麼一個任務,在2020年的時候,我們要對商用車的節能和輕量化技術要進行大規模的應用,那麼到2025年要重點發展三層次的混合動力替代燃料,包括空氣動力學、輕量化等等技術,最後是在2030年的時候運用,現在其實很多智慧網聯的技術應用的商用車領域,同樣可以對我們的節能節能水準有很大的提升。

同樣的,我們把商用車這邊也總結了六條技術路徑和前面的乘用車對應,那麼路徑一就是對動力總成的升級,仍然還是集中在發動機這一塊,那麼這裡邊主要是高效的柴油機技術,進一步的提升它的熱效率,另外就是發展智慧網聯汽車,比如說做一些車輛的佇列、提升運輸效率等等,那麼還有我們在商用車裡邊其實仍然可以發展我們的混合動力。

第四條就是我們的持續推進商用車本身的輕量化以及替代燃料的分擔,還有就是商用車本身,我們在空氣動力學的優化上面仍然可以做很多工作,那麼這樣進一步來推進我們的商用車的油耗的減降低。我們在下面大家看到的,這個是我們在去年完成的節能路線圖的具體的技術路線,因為今天時間關係我就不可能展開來講,而這些資料都在已經公開發佈了,大家也都可以去相應的管道去找到,所以我在這裡邊就不再去展開講,那麼我就提幾個要點,那麼首先展開在發動機方面的話,那麼重點要通過電控技術的瓶頸的一個突破,那麼提升壓縮比優化的增壓技術、改善熱管理等等,那麼他每一個技術都有具體的技術路徑。

變速器的話,我們主要以八檔以上的AT和八、九檔以上的DCT為重點的一個研究物件,來掌握變速器的標的能力,提升傳統效率同步開展基於這個中國道路的載荷譜研究等等,來優化變速器與發動機的匹配。那麼混合動力就是說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一個要點,就是要大力發展專用的混合動力的專用發動機,那麼可以上個星期剛好我在科技部評審專案的時候,我們這次重大專項裡面也專門設置了一個課題,就是來開發混合動力的專用發動機,所以說其實在這一方面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科研主管部門已經重視到在這一塊的重要性,來設置專門的課題進行研究。

那麼還有就是替代燃料,那麼在這一塊我想說說的是這一部分,主要是來做一個輔助的分擔,但是它從一定程度上還是非常重要,那麼最重要就是我們的電子電器,所以說我們在裡邊整個的路線圖裡面,我們強調在整個的奠定去推動裡邊要以這個48V系統的開發為主,加快這種能量回收STT和高效空調等等,節能效果比較明顯的迴圈的外技術來推動這些相關技術的產業化。因為我們知道有些技術其實現在在中國的產業化的距離還有一定的差距。

然後另外就是低摩擦技術,主要是風阻和滾阻兩個方面,那麼最後就說一下商用車的幾個方面,張用車的技術路線圖裡邊,我們在這個裡邊,我們把發動機的高低速高扭作為一個基礎來配合自動變速器實現動力總成的這麼一個優化。第二個就是說於中國工況的一個特點,我們的工況肯定是跟國外是有不一樣的,那麼重點要以發作低滾阻、低風阻的這麼一個空氣動力學的一些技術,那麼同是他在技術成熟以後,我們要把我們現在已經做的比較熱門的包括智慧網聯的一些應用的商用車的一些領域,你然後同時因地制宜來發展替代燃料。

比如說在一些天然氣比較豐富的一些地區,我們可以發展一些替代燃料。那麼基於前面我們講到的幾條技術路徑,那麼下一步我們從整個的國家的頂層規劃上面來說,我們也有一點建議,那麼主要從幾個方面來開展這些工作,那麼首先是要做大量的基礎前沿的基礎性的研究工作,那麼這裡面其實就是集中在一點,就是對於新型發動機的結構和燃燒理論的研究。本身我們對這一塊的燃燒理論研究上面是有所缺失的,另外就是應用技術裡邊主要是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是高效的動力總成的技術,高效的專用的發動機的開發和高效變速器。另外第二個大的應用技術就是先進的電子電器技術的研究。

另外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新能源汽車裡邊也有一些示範推廣,但是我想對於某一些特定的區域,我們其實可以做一些先進的節能汽車的一些技術推廣和示範的一些應用,那麼最後就是說我們的在共性平臺上面,我們可以打造一個共性的店,那麼這裡邊在座的可能零部件企業多一點,所以這裡邊我個人的有一個思考,就是說其實因為很多電子、電器的這種平臺是一個共性的,它可以適用於很多,但是我們現在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每一個車型都在不同的匹配開發,其實我想說的其實在這個領域當中我們可以做一些普世性的這種電控平臺,來適應不同的,這樣可以大大的降低我們的成本,那麼這是我們的一些技術的方面的實施的一些建議。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今天我的發言,那麼整個今天我也跟大家分享了一下關於節能技術的一個發展路徑和我們中國在未來幾年當中的節能方面的一些思考,那麼我想說一下,大力推動傳統的節能汽車的一個發展的話,也是出現我們自主研發能力的和國際上的一個並舉,那麼也是鼎力來支援我們中國製造2025,關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節能部分的一個技術的一個推動。那麼同步來執行剛才我們講到的節能技術和技術路徑的發展路徑,可以顯著的提高我國在乘用車和商用車方面的一個節能水準,那麼加快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產業生態,大幅降低商用車的巨額成本的消耗,那麼也可以有力地保證我國的國家能源安全。以上就是我的彙報,謝謝各位!

提示:本文為現場速記,未經專家審核,請勿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