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盤點投資理財大騙局,跟所長一起來打假!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所長很是期待今天晚上央視的“3·15”晚會又會給大家帶來哪些“驚喜”, 今天所長也應應景, 給大家扒一扒2016年都發生了哪些投資理財騙局, 2017年可得長點心, 千萬不要上當了!

龐氏騙局

所謂的龐氏騙局又稱“拆東牆補西牆”, “空手套白狼”。 簡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資人的錢來向老投資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報, 以製造賺錢的假像進而騙取更多的投資。 一般都是以低門檻高回報為噱頭, 先給予一定的回報, 投資者嘗到甜頭之後再引誘投資者推薦更多的人參與, 並且為自己貼上資金雄厚、安全可靠的標籤。

像之前打著公益捐助的MMM, 最終也是以崩盤、破產收尾。 美麗的外表+超額的收益, 實際上是披著羊皮的狼, 正在看時機套你的錢, 所以各位投資者在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一定要事先進行深入調查, 尤其要警惕高收益低門檻的專案,

習大大都說了, 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現貨投資騙局

現貨投資是目前很多人的選擇, 在進行現貨投資的時候, 一定要選合法合規的交易所, 在這裡所長就不得不跟大家科普一下, 目前, 國內經國務院批准的合法合規的交易所僅有8家,

分別是證券交易所3家: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新三板);期貨交易所4家: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黃金交易所1家:上海黃金交易所。

在這些正規的交易所中均設有模擬盤, 方便投資者進行模擬實際操作, 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不要再被“勾搭”進陷阱了。

假銀行騙局

此前所長也有跟大家聊過南京一家假銀行非法吸儲的事件, 且在2014、2015年也都有發生過此類事件, 而人們頻頻上當, 也是吃了低門檻高收益的虧, 被所謂的高利息所吸引, 紛紛將自己的血汗錢存入假銀行, 忽略了銀行是否具備從事金融業務的資質。

再三強調, 國家規定正規銀行是不得以高利息來吸引用戶儲蓄的, 也不能擅自提高存款利率或高套利率檔次。 說白了, 想在銀行存款, 那只能按照國家規定的銀行利率來執行, 任何高於這個利率水準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所以不要再輕易相信那些所謂的高利息,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事情所長見得多了。

理財產品騙局

現在市面上的理財產品眾多, 看得人眼花繚亂, “收益高到你想不到”、“天天賺收益”、“一夜變成高富帥、白富美”等各種誘惑性噱頭不停地出現在眼前。

通過虛假的宣傳以及高額的回報率進行自我包裝, 降低投資者的戒備心, 誘導投資者在釣魚網站上註冊並進行交易,在此過程當中獲取個人資訊和帳戶資金,就是這樣你的錢就送到了騙子的口袋裡。

除此之外,金融行業的潛規則——飛單的存在,也讓許多投資者稀裡糊塗地就損失了不少的資金,飛單的理財產品,有部分是高風險的私募基金,投資者僅僅通過收益率去斷定,而忽略了合同的各項條款,萬一出事,那麼所有的責任就全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弄清合同的所有條款。

虛假P2P騙局

對P2P騙局來說想必大家是最熟悉的,因為近年來一連串所謂的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接連出事,像泛亞、e租寶,中晉等等,動輒上百億,觸目驚心!

在這裡所長就要跟大家明確一點,P2P本身只是一種金融工具,大家不需要談P2P色變,但是大家要學會看清P2P是被正規機構運用,還是被騙子當成幌子。

目前,國內主要存在三種偽P2P機構,分別是以P2P作為載體,從隱秘的民間金融機構轉變為陽光化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主要為了“洗白”;以P2P作為載體,將客戶資金非法吸收投入特定的業務、公司或產業之中,主要目的是“自融”;以P2P作為載體,通過假標、資金池和高收益為手段將客戶資金非法吸收並據為己有,即“欺詐”。

無論是哪種模式,偽P2P的共同特徵都是遠超行業平均水準的“高息”,所以請大家永遠記住,不要貪心高息,投資前注意關注政策和平臺動向,明顯違規的平臺要遠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各類騙局也是層出不窮,所長希望從今天開始,大家能夠正視投資理財,千萬不要再上當受騙了,最後你們還知道哪些金融騙局,歡迎給所長留言。

瞭解更多理財詳情,敬請關注“財管評測師”或登錄官網(http://www.money-inn.com/core/index);理財,讓生活更美好,期待,與您一起共築美好!

誘導投資者在釣魚網站上註冊並進行交易,在此過程當中獲取個人資訊和帳戶資金,就是這樣你的錢就送到了騙子的口袋裡。

除此之外,金融行業的潛規則——飛單的存在,也讓許多投資者稀裡糊塗地就損失了不少的資金,飛單的理財產品,有部分是高風險的私募基金,投資者僅僅通過收益率去斷定,而忽略了合同的各項條款,萬一出事,那麼所有的責任就全在自己身上了。所以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弄清合同的所有條款。

虛假P2P騙局

對P2P騙局來說想必大家是最熟悉的,因為近年來一連串所謂的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接連出事,像泛亞、e租寶,中晉等等,動輒上百億,觸目驚心!

在這裡所長就要跟大家明確一點,P2P本身只是一種金融工具,大家不需要談P2P色變,但是大家要學會看清P2P是被正規機構運用,還是被騙子當成幌子。

目前,國內主要存在三種偽P2P機構,分別是以P2P作為載體,從隱秘的民間金融機構轉變為陽光化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主要為了“洗白”;以P2P作為載體,將客戶資金非法吸收投入特定的業務、公司或產業之中,主要目的是“自融”;以P2P作為載體,通過假標、資金池和高收益為手段將客戶資金非法吸收並據為己有,即“欺詐”。

無論是哪種模式,偽P2P的共同特徵都是遠超行業平均水準的“高息”,所以請大家永遠記住,不要貪心高息,投資前注意關注政策和平臺動向,明顯違規的平臺要遠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各類騙局也是層出不窮,所長希望從今天開始,大家能夠正視投資理財,千萬不要再上當受騙了,最後你們還知道哪些金融騙局,歡迎給所長留言。

瞭解更多理財詳情,敬請關注“財管評測師”或登錄官網(http://www.money-inn.com/core/index);理財,讓生活更美好,期待,與您一起共築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