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業阻擊逃廢債 防控金融風險

四川新聞網眉山3月16日訊(呂偉利)筆者從中國人民銀行眉山中心支行瞭解到, 近日第一財經日報報導, 銀行業著力阻擊逃廢債, 旨在防控金融風險。

據介紹:數量上升、手段翻新的逃廢債行為, 已經成為各家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面臨的新課題。

2017年以來, 監管層、行業組織屢次提及打擊逃廢債。 多位銀行業人士認為, 雖然逃廢債總體規模並不是很大, 但數量卻呈現出上升勢頭, 而且手段也 從“跑路”, 到利用轉移資產、假破產、破產重整削債, 逃廢債的手段、方式已經玩出新花樣, 且整個過程合法合規, 達到洗白債務的目的。

自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始, 防控金融風險就已被要求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2月28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時強 調, 防控金融風險, 要及時彌補監管短板, 做好制度監管漏洞排查工作;要堅決治理市場亂象, 堅決打擊違法行為。 李克強總理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也警示了四 大金融風險, 其中一條正是不良資產。

相對於中國銀行[股評]業的資產規模, 逃廢債涉及的數量可能並不大, 但金融風險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 浙江、河南等地此前均已採取行動, 打擊逃廢債行為。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 中國銀行業協會已要求銀行上報逃廢債債務人名單, 未來可能將建立行業共用的資料庫,

阻擊逃廢債行為。

逃廢債勢頭有點猛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股東直接消失逃廢債的做法, 雖然並非典型案例, 但隨著銀行業新一輪不良貸款的爆發, 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情況確實出現了上升、蔓延的勢頭。

“逃廢債規模有多少、影響有多大, 很難有一個完整的統計。 ”某股份制銀行中高層人士表示。

“近些年來, 在一些局部地區, 逃廢債確實明顯上升, 數量倒是不多, 但是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銀行人士表示, 逃廢債雖然所占比重不大, 但如果形成風氣, 效仿者會越來越多, 對信用環境形成負面影響, 結果就會嚴重破壞當地金融生態。

根據媒體此前報導, 自2013年至今, 中國銀行業協會內部通報的700多家逃廢債企業,

估計就導致銀行至少損失上千億元。

債務洗白花樣翻新

缺乏統一、明確的界定標準, 導致認定難度大, 是當前逃廢債數量上升的一大原因, 也是打擊逃廢債的一大難點。

“逃和廢是兩個概念, 逃債肯定是主觀故意, 廢既有主觀因素, 也有客觀因素, 怎麼去認定是主觀還是客觀, 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正因為如此, 面對類似的情形, 銀行也無何奈何。 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 在一些地區, 由擔保鏈形成的連環債務中, 只要互保鏈中有一家不願意還款, 其他債務人都不還, 有些債務人明明具備還款能力, 也有還款意願, 但迫於壓力, 也只好不還, 結果形成連鎖反應。

相對上述行為的“簡單粗暴”, 更多的逃廢債行為是通過合法合規的手段,

將債務“洗白”, 轉移資產、假破產就是其中之一。

有關破產重整專家說, 此類情形的常見手段是, 將優質資產剝離後, 將表面上的劣質資產拿出來進行破產清算, 由於已無有價值的資產可供執行, 銀行等債權人只能採取破產清算的方式處理。 債權人唯一的辦法, 就是發現此類行為之後, 向法院起訴。

“一般情況下, 尤其是個別主觀故意比較強烈的, 在實施之前, 會請很多專業人士設計, 做出對債務人最有利的方案。 ”上述破產重整專家表示, 最近南方一家大型有色金屬企業的破產重整, 可能就存在轉移資產的行為。 將部分優質資產, 甚至可以獨立上市的資產剝離後, 才進行重整。

另一些破產重整更是將逃廢債行為變得合法合規。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按照現行法律, 破產重整時, 即便債權人不同意, 還可以通過法院強裁強制實施。 而在淮礦物流破產重整的過程中, 包括銀行在內的債權人, 雖然反對債權調整方案, 但最終還是通過強裁的方式得以通過。

“破產重整既是救活還有生存價值的企業, 也是市場博弈的過程。 ”專家表示, 破產重整本是當時各方自由博弈, 在國內成為逃廢債的工具, 關鍵原因在於行政力量太強大, 摻雜了各種地方保護的因素, 本來是保護債權人的強裁制度, 也無法發揮應有作用。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從兩方面下手, 一是要在法律層面, 明確破產重組由誰主導, 一是完善強裁制度, 確實發揮兼顧企業、債權人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