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青蒿素為“媒” 中醫藥產業走向全球

央視網消息屠呦呦教授2016年榮獲諾貝爾獎, 讓人們將關注的目光聚焦改寫抗瘧歷史的青蒿素, 而浙江的華立集團, 則是全球唯一掌握青蒿素全產業鏈生產的企業。

“如果沒有屠呦呦教授榮獲諾貝爾獎, 可能大家對青蒿素瞭解比較少, 其實, 早在45年前, 中國就開始組織研究了。 ”華立集團高級副總裁、華方醫護董事長何勤說, 青蒿素的發現, 源於1967年的援越瘧疾防治科研項目, 如今, 作為世界最大的青蒿素生產商, 全球70%的青蒿素產自華立集團旗下的公司。

青蒿素全產業化與“走出去”

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誠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瘧疾司官員。

中國的青蒿素被全球瘧疾患者稱為“救命藥”, 但從商業的角度看, 它對企業利潤貢獻很低。

“哪怕不賺錢, 我們也要做下去, 因為這是能代表中國創造的藥, 也代表中國對人類疾病防治做出的貢獻。 ”華立集團總裁汪力成表示,

從一開始就沒想在青蒿素產業上獲取高利潤。

2000年3月, 在保持和發展原有產業的基礎上, 華立懷揣產業報國之心, 確定以實現青蒿素產業化為重任和突破口, 介入生物製藥領域。

在充分利用西部地區特色資源——青蒿素的同時, 華立強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產業化工作, 打造了從青蒿種子培育、種植、加工提取、成藥製造、科研開發、國際行銷完整的青蒿素產業鏈。

華立對青蒿素產業的發展, 不僅是踐行者, 更是推動者。 十多年前, 華立集團是最早將中國自主研發的青蒿素類抗瘧藥帶到非洲大陸的中國醫藥企業。

為促成青蒿素抗瘧藥作為WHO(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抗瘧首選藥, 華立多次邀請WHO人員到中國考察, 最終讓其確信華立的青蒿種植原料能夠滿足全球需求(當時,

全球需求標準為年產200噸)。 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 2001年起, 全世界5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34個非洲國家)遵照WHO的建議, 將青蒿素相關藥物作為抗瘧指定藥品, 替代奎寧和氯奎等已引起抗藥性的傳統抗瘧藥品。

2004年5月, WHO將青蒿素類藥品由二線用藥提升至一線用藥, 由此, 以青蒿素產業為契機, 帶動了中國藥品國際化的快速發展。

過去十幾年中, 青蒿素抗瘧藥成為在東南亞、非洲瘧疾流行區銷售量最大的藥品。 截至目前, 華立青蒿素類抗瘧藥已在非洲40余國註冊、銷售, 在10多個國家建立銷售機構, 醫藥代表、產品推廣人員, 並在坦尚尼亞設立製藥工廠。

青蒿素產業將帶動更多中國醫藥“走出去”

在烏干達醫院探望瘧疾病人。

多年來, 華立集團青蒿素抗瘧藥品成為中國“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

何勤介紹說, 華立一直堅持以優質低價的原則向世界瘧區人民提供藥品, 創造了無數的生命奇跡。 不僅如此, 華立還聯合中國衛生部CDC(疾病防治和控制中心),

在非洲國家通過義務學術交流、培訓當地技術人員、科普教育、義務診斷、免費發放預防用品等方式, 傳播瘧疾防治的方法。 華立員工走進非洲, 與非洲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也成為非洲國家瞭解中國、認識中國的民間大使。

2014年, 華立青蒿素產業完整移交給旗下昆藥集團(前身昆明製藥), 在完整青蒿素產業鏈基礎上, 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抗瘧藥原料藥生產商、品種最全的抗瘧藥品供應商、最大的蒿甲醚生產基地, 中國最大青蒿素類藥品出口企業, 在非洲形成了完整的銷售網路。 目前, 昆藥集團擁有7個蒿甲醚系列產品品種, 其中兩個品種(蒿甲醚注射液、複方蒿甲醚片)被收入WHO的基本藥物目錄, 成為國際知名藥物, 成為世界抗瘧疾藥全系列提供商。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華立集團正積極加快“走出去”,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甘草專案基地、位於衣索比亞的生產基地都在積極建設中。

“青蒿素成了中國醫藥國際化的先導,使中醫藥獲得海內外廣泛的認可”,何勤希望,以青蒿素產業為切口,帶動更多的傳統中藥走進國際市場,比如三七、天麻等,推動我國傳統中醫藥國際化進程。未來,華立旗下昆藥集團將以三七系列、青蒿系列、天麻系列、中藥產業現代化為重點發展領域,把國藥推向全球。

成為世界抗瘧疾藥全系列提供商。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華立集團正積極加快“走出去”,位於烏茲別克斯坦的甘草專案基地、位於衣索比亞的生產基地都在積極建設中。

“青蒿素成了中國醫藥國際化的先導,使中醫藥獲得海內外廣泛的認可”,何勤希望,以青蒿素產業為切口,帶動更多的傳統中藥走進國際市場,比如三七、天麻等,推動我國傳統中醫藥國際化進程。未來,華立旗下昆藥集團將以三七系列、青蒿系列、天麻系列、中藥產業現代化為重點發展領域,把國藥推向全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