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韓湘寧:把家鄉融入油畫藝術創作中

“時空回顧”畫展現場, 韓湘寧在作品《重慶街人》前留影。

簡介

韓湘寧, 1939年生於重慶, 臺灣知名照相寫實主義油畫家。 28歲時移居美國,

作品曾入選美國“建國兩百周年移民藝術家特展”。

感言

雖然我已70多歲, 但是內心依然反叛。 這種反叛, 其實是一種不斷嘗試和拒絕墨守成規的特質。

他是一位知名照相寫實主義油畫家, 有多達數百件作品被歐美和國內美術館收藏。 他是臺灣著名作家三毛筆下那個“不用長圍巾、一身雪白打扮的小王子”。 他, 就是今年78歲的韓湘寧。

“韓湘甯的時空回顧”畫展近期在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舉行。 不久前的一天, 韓湘寧在畫展現場接受了記者採訪。 “作為一名藝術家, 我的內心始終反叛。 這種反叛, 其實是一種不斷嘗試和拒絕墨守成規的特質。 ”他感慨道。

21歲時, 加入著名的“五月畫會”

在關渡美術館舉辦的“時空回顧”畫展, 呈現了韓湘寧創作脈絡“時間的回顧”,

以及生活“空間的軌跡”。 展廳內, 他娓娓道來, 向記者講述了多年來自己追尋藝術夢的歷程。

韓湘寧1939年生於重慶, 1949年隨家人來到臺灣。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 臺灣地區的民眾多數不願意讓孩子學藝術, 因為大家覺得“這一行沒有出路”。 韓湘甯讀高二和高三的時候身體差, 學習成績下滑嚴重, 考大學時就只能選擇相對冷門的藝術類專業。

韓湘寧對此毫不介意, 因為畫畫恰恰是他最喜歡的。

考入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專科就讀的他, 很快沉浸在了奇妙的藝術世界裡。 大學期間, 盡顯“初生牛犢”式的大膽和直率, 畫出了一組組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這些作品構圖簡潔, 常有氣魄十足、色調豐富且富於建築意味的巨大色塊橫空而出,

引人注目。 那些色塊的紋理類似東方古代青銅器上的銘紋, 後來被臺灣著名文學家余光中形容為“一種古典之凝重”。

1960年, 韓湘甯大學畢業後應邀加入當時著名的“五月畫會”。 “五月畫會”, 是臺灣畫家劉國松1957年與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校友組建的畫家協會, 是臺灣地區藝術史上重要畫會之一。

赴美逐夢, 風格由抽象轉向寫實

1967年, 韓湘甯赴紐約遊學、深造。

“當時我在廣告公司找了一份做設計的工作, 收入低, 只能住在貧民區。 但只要有時間, 就去各大畫廊、藝術館觀摩各種風格的畫作, 心裡十分滿足。 ”韓湘寧回憶道。

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苦, 在這個一心追逐藝術夢的年輕人看來, 實在是微不足道。

當時風行紐約的繪畫極簡主義給了他極大震撼,

他的繪畫風格隨即由抽象主義轉向極簡主義, 隨後又從非常“極簡”走入照相寫實主義。

照相寫實主義又稱超級寫實主義, 是流行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一種繪畫藝術風格。 它幾乎完全以照片作為參照, 在畫布上客觀而清晰地對照片中人和物進行再現。

韓湘寧的照相寫實主義作品, 大多呈現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街頭場景, 諸如擁擠的人潮、急切的腳步和各色人等的模糊面貌, 以反映工業文明下人們的生活狀態。

“紐約城市生活的確緊張, 有人受不了, 覺得很痛苦。 我倒以為, 只要抓住它的節奏, 這依然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生活方式。 ”韓湘寧表示。

1976年, 韓湘寧的作品入選美國“建國兩百周年移民藝術家特展”。

憶三毛:難忘那一襲“藍色無袖衣裙”

韓湘寧經常站在自畫像前, 與過去的自己“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 而著名女作家三毛, 正是他青春記憶中無法抹去的, 因為, 她是他的初戀。

韓湘寧語調緩慢地說起了多年前兩人相識的那段時光:“那年我22歲, 三毛18歲。 她是友人介紹來的, 開始時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在我這裡學畫, 後來她就將上課時間錯開, 單獨前來。 我們在她家附近一個叫‘高玉樹’的公園裡共同擁有過一棵樹, 樹上刻有我們兩人的名字。 ”

後來, 韓湘甯和三毛都曾分別撰文, 追憶那段如五月天空般純淨的相遇。

韓湘寧是三毛筆下“不用長圍巾、一身雪白打扮的小王子, 是微風五月的早晨, 透著明快的涼意”。三毛是韓湘寧一生最難忘的記憶,“如果有一天我不幸得了老年癡呆症,那麼,三毛那一襲藍色無袖的衣裙,將是我還能記得的極少的事物之一。”

“後來,三毛的文字風靡華人世界。再後來,我得知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專程前往書店,買回好些記錄她聲音的音像製品,反復播放,用心聆聽,雖然,那裡頭的聲音已經不是她18歲時的聲音……”說完這一段話,韓湘寧沉默了好幾分鐘時間。

說家鄉: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

在關渡美術館舉行的畫展上,有韓湘寧特地挑選出的一組根據1986年在重慶所拍攝照片而創作的畫。畫作展現出那個年代重慶的街景、眾生態,不僅有藝術價值,還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韓湘甯說,重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

1986年,闊別37年後,他第一次回到祖國大陸,回到家鄉重慶,還專門到出生地彈子石去看了看。

當年離開重慶時,韓湘寧還小,對家鄉沒有太深刻的印象。為此,1986年回到家鄉後,他特地用鏡頭記錄下了重慶多地的一處處街景,希望將它們融入到自己的油畫藝術創作中,將它們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深處。

近年來,韓湘甯經常回重慶,回來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到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為學子們講課。

“在有生之年,我要用自己的畫筆更多描繪出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文風景,把自己對美術的理解分享給家鄉的學子們。”他這樣表示。

透著明快的涼意”。三毛是韓湘寧一生最難忘的記憶,“如果有一天我不幸得了老年癡呆症,那麼,三毛那一襲藍色無袖的衣裙,將是我還能記得的極少的事物之一。”

“後來,三毛的文字風靡華人世界。再後來,我得知她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專程前往書店,買回好些記錄她聲音的音像製品,反復播放,用心聆聽,雖然,那裡頭的聲音已經不是她18歲時的聲音……”說完這一段話,韓湘寧沉默了好幾分鐘時間。

說家鄉: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

在關渡美術館舉行的畫展上,有韓湘寧特地挑選出的一組根據1986年在重慶所拍攝照片而創作的畫。畫作展現出那個年代重慶的街景、眾生態,不僅有藝術價值,還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韓湘甯說,重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城市。

1986年,闊別37年後,他第一次回到祖國大陸,回到家鄉重慶,還專門到出生地彈子石去看了看。

當年離開重慶時,韓湘寧還小,對家鄉沒有太深刻的印象。為此,1986年回到家鄉後,他特地用鏡頭記錄下了重慶多地的一處處街景,希望將它們融入到自己的油畫藝術創作中,將它們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深處。

近年來,韓湘甯經常回重慶,回來感受家鄉的風土人情,到四川美術學院等高校為學子們講課。

“在有生之年,我要用自己的畫筆更多描繪出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文風景,把自己對美術的理解分享給家鄉的學子們。”他這樣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