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宛平:單身多年,我依然嚮往愛情

文|梁宏

出品|婚姻與家庭雜誌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婚戀題材金牌編劇, 王宛平的作品《金婚》《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幸福像花兒一樣》等都成為了響噹噹的收視冠軍,

她也曾以2000萬的稿酬榮登中國編劇作家富豪榜。

有位著名的影評人曾說:“王宛平的家庭倫理劇平民味厚重, 深刻地表現了時代和人的命運情感。 她的作品給觀眾和讀者帶來的是對生命的關注關懷、對生活的希望希冀、對人生的溫暖溫馨。 ”

寫過這麼多婚戀題材的王宛平, 在生活中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近日, 筆者在北京採訪了她。

婚姻中重要的是仁慈、堅持和包容

我和王宛平的採訪約在2016年中秋節前一天, 北京全城大堵車, 通往王宛平住處的姚家園北路更是堵得紋絲不動。 比預約的採訪時間晚到了一個小時, 我滿懷歉意, 王宛平卻不斷地發來短信, 安慰我說沒有關係, 溫柔的話語一直能淌進人的心裡。

趕到社區會所時, 她在門口接我。 王宛平比照片上要年輕得多, 戴著細框眼鏡, 皮膚白皙, 談吐溫和, 氣質如同名字一樣溫婉。 長期宅在家裡安靜寫作的她對雜訊格外敏感, 也對陌生人的採訪感到些許緊張。

“我不太會說話, 尤其不太習慣和記者面對面地交談。 ”對於陌生人, 她會感到緊張, 回答問題的語速很快, 有時候甚至在我沒有想好下一個問題問什麼時, 就自己先接過話頭聊了下去。 她就是這樣一個友善又體貼、生怕冷場的人。

這樣氣質溫婉的她, 卻曾經是個英姿颯爽的女兵。 中國的女作家和女編劇裡, 當過兵的不在少數。 在幾年的軍旅生涯中, 每日的操課、訓練一結束, 她就會抱著書本沉浸在小說創作的世界裡,

稿紙在桌上摞得老高。 寫了改, 改了寫, 即使寂寂無聞了很多年, 王宛平也沒有斷了對寫作的執念。

直到她寫出了劇本《金婚》。

當時, 著名導演鄭曉龍找到她, 說想拍一部跨度50年的婚姻故事。 王宛平接到這個任務後, 在家裡苦思冥想。 50年, 近半個世紀的生活, 定然有衝突, 有平淡, 還要能寫到百姓的心窩子裡, 接上“地氣”。

為了寫好這部劇, 劇組成立了近10人的策劃班子, 在定大綱時幾乎天天開會, 王宛平跟隨劇組到十幾個社區中與二三十對步入金婚的老人開起了座談會, 也從劇組同事的親身經歷中汲取了無數靈感。

電視劇《金婚》裡, 文麗生了3個女兒後終於生了個兒子, 欣喜若狂的佟志激動得雙手顫抖,

差點兒把兒子摔在地上。 這其實就是導演鄭曉龍出生時的真實情景—“鄭曉龍就是在3個姐姐之後出生的, 他爸激動得抱著他歡呼, 結果差點兒把他摔傷。 ”王宛平笑著打趣道。 還有一集裡, 愛美的文麗塗了時下流行的“銀耳珍珠霜”, 還沒等跟別人炫耀就皮膚過敏了。 這就來源於王宛平自己的一件糗事:“我年輕時候沒什麼好化妝品, 又臭美, 自己抹了銀耳珍珠霜, 結果第二天起了一臉大疙瘩!”

她在寫作《金婚》時, 光開頭就改了13稿, 創作歷程的艱辛可見一斑。

果然, 《金婚》火了, 火在許多女性的心裡。 她們說, 自己一定不會像文麗這樣, 即使丈夫出軌、夫妻矛盾重重, 還死心眼地留守在婚姻裡, 忍耐和妥協是換不來所謂的幸福的。

王宛平當然知道,

不同時代的女性, 甚至同一個時代的每個人對婚姻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她也知道, 無論古今, 婚姻中一直存在著幾個難得的品質:一是難得糊塗, 二是堅持、忍耐和仁慈。 這也是父母輩那一代, 許多夫妻的婚姻之所以能夠走到金婚的最重要原因。 在《金婚》中, 她就想表達這樣一種對待婚姻的價值觀和態度, 儘管她知道許多人做不到。

“很多青年、中年時候感覺似乎沒法過去的坎兒, 可能到了老年就覺得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 生活沒有必要那麼較勁兒。 不管現在多麼物欲橫流, 多麼人心浮動, 國外甚至曾有人建議婚姻7年後自動解體, 但其實‘金婚’這兩個字, 還是代表大多數人一種最原始、最傳統, 也最是溫暖的嚮往, 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吧。”王宛平在採訪中說。

現在的年輕人追逐的是言情與浪漫讀本,簡單直白的愛情更容易討好觀眾,但王宛平卻不喜歡存在於真空中的愛情。

寫了那麼多婚戀題材的影視劇,王宛平自己的婚姻卻頗為多艱。也許正是婚姻失敗的磨難,讓她對婚姻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悟。近幾年,她的婚戀題材的熱播劇被廣大觀眾熟知,她也因此被人稱為“婚姻問題的半個專家”。可是,對這一稱謂,她顯然覺得自己並不“夠格”:“我的婚姻不美滿,哪裡稱得上‘專家’?專家是給別人支招兒的,我支不了招。我就想寫美好、溫暖的婚姻,把溫情和希望帶給觀眾。”

我一直沒有失去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王宛平離婚後就一直單身,一晃十多年,她自己也覺得現在越來越習慣了這種一個人的生活。

“好像沒有以前那麼渴望再婚了。”她說。

可能因為女編劇們對婚姻和愛情的品質要求比較高,又不願妥協退步,所以相對容易遇到情感的波折。但這種情感的波折經歷又似乎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了女編劇們更多關於婚戀的深刻感受,所以才寫出了那麼多感人的好作品。

“寫了那麼多婚戀題材的影視作品,您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和婚姻應該是什麼樣的?”

“每一個女性,一定都對愛情和婚姻有許多理想、浪漫的設想。所以,我才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那種激烈、美好、感人的愛情。但是我承認,這樣的愛情,好像從來沒有在我的生命中發生過。”

但是,沒有遇到,不等於她不嚮往。

最近,王宛平新創作的婚戀題材電視劇《好久不見》已經殺青,預計於2017年與觀眾見面。這部作品由她的老朋友張國立和江珊參演,講述了一個跨度長達10年之久的婚戀故事。

同樣地,在《好久不見》中,王宛平織造了一個美滿的愛情之夢—2003年,應屆畢業生花朵朵與富二代賀赫相遇時發生了衝突,但因機緣巧合,朵朵進入賀家公司打工。隨著兩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久,朵朵發現,表面貪玩的賀赫並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由於家庭矛盾,賀赫意外墜樓而失去正常行走能力。在最艱難的日子,朵朵依舊不離不棄地照顧左右。最終,賀赫完成了最初夢想,創業成功。

與《金婚》相比,《好久不見》是典型的80後婚戀故事。即使這部電視劇是年輕人的愛情故事,聞起來也是濃濃的“宛平style”。

“我這部劇寫了年輕一代的多種婚戀觀,主要表達了他們對精神上門當戶對的價值觀的認可。愛情應提倡的‘門當戶對’,不是經濟水準和社會地位的‘門當戶對’,而是個人興趣愛好以及人生價值觀的勢均力敵。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愛情、最牢固的婚姻,也是我希望在《好久不見》中傳遞的價值觀之一。在我的作品中,男女之情、夫妻之情的環境和時代會變,但核心不變。”

老友康洪雷導演對她開玩笑說:“你是不是把所有愛的能量都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了,和你的作品談起了戀愛?”王宛平承認,像所有的女性一樣,自己內心依舊嚮往愛情。但現在的她越活越明白,越活越獨立。在他人印象中,王宛平一直是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的那一款。一身黑衣,一副墨鏡,不大關注周圍人的態度,每天獨來獨往。純粹、認真、簡單,在複雜的影視圈裡,王宛平反倒覺得游刃自如。

也許,社會上複雜的東西太多了,大家對簡單而率真的人反倒有一種天生的好感。宛如素帛,平淡如菊,王宛平坐在那裡,不用說什麼,也不用做什麼,人們就會被她身上那種率真、純粹的能量吸引。

“當一個人到了一定階段,遇到愛情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了。不是因為其他方面,主要是因為渴望找到一個靈魂伴侶,一個能和自己有共鳴、有溝通、‘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愛人不容易碰到。如果只是為了過日子,那我現在自己也能把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湊合著找一個男人?”王宛平說。

低品質的婚姻不如高品質的單身,靈魂伴侶暫時沒有來,但王宛平依舊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多姿多彩。她最喜歡的就是攝影和旅行,家裡的攝影書籍和攝影器材堆得到處都是。她喜歡看各種紀錄片,看攝影雜誌,對人物攝影也是手到擒來,還總是悄悄地跟攝影記者討教各種攝影技巧,談論哪一種相機比較好用。旅行的路上,王宛平將沿途的美麗風光定格在鏡頭中,放在博客裡與網友分享和交流:湛藍天空下的天安門、重慶林園厚重的官邸、北歐街頭親密擁吻的戀人……她走在尋找真愛的路上,卻收穫了比真愛更珍貴的風景。

在工作面前,她是負責用心的好編劇;在婚姻面前,她還是那個憧憬不已的小女孩。下一段愛情還沒有來到,真正懂自己的男人還沒有出現,但這一點兒也不影響王宛平將自己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因為她一直相信,自己的幸福還會像花兒一樣,緩緩盛開。

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吧。”王宛平在採訪中說。

現在的年輕人追逐的是言情與浪漫讀本,簡單直白的愛情更容易討好觀眾,但王宛平卻不喜歡存在於真空中的愛情。

寫了那麼多婚戀題材的影視劇,王宛平自己的婚姻卻頗為多艱。也許正是婚姻失敗的磨難,讓她對婚姻有了更多更深刻的感悟。近幾年,她的婚戀題材的熱播劇被廣大觀眾熟知,她也因此被人稱為“婚姻問題的半個專家”。可是,對這一稱謂,她顯然覺得自己並不“夠格”:“我的婚姻不美滿,哪裡稱得上‘專家’?專家是給別人支招兒的,我支不了招。我就想寫美好、溫暖的婚姻,把溫情和希望帶給觀眾。”

我一直沒有失去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王宛平離婚後就一直單身,一晃十多年,她自己也覺得現在越來越習慣了這種一個人的生活。

“好像沒有以前那麼渴望再婚了。”她說。

可能因為女編劇們對婚姻和愛情的品質要求比較高,又不願妥協退步,所以相對容易遇到情感的波折。但這種情感的波折經歷又似乎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了女編劇們更多關於婚戀的深刻感受,所以才寫出了那麼多感人的好作品。

“寫了那麼多婚戀題材的影視作品,您自己理想中的愛情和婚姻應該是什麼樣的?”

“每一個女性,一定都對愛情和婚姻有許多理想、浪漫的設想。所以,我才會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那種激烈、美好、感人的愛情。但是我承認,這樣的愛情,好像從來沒有在我的生命中發生過。”

但是,沒有遇到,不等於她不嚮往。

最近,王宛平新創作的婚戀題材電視劇《好久不見》已經殺青,預計於2017年與觀眾見面。這部作品由她的老朋友張國立和江珊參演,講述了一個跨度長達10年之久的婚戀故事。

同樣地,在《好久不見》中,王宛平織造了一個美滿的愛情之夢—2003年,應屆畢業生花朵朵與富二代賀赫相遇時發生了衝突,但因機緣巧合,朵朵進入賀家公司打工。隨著兩人相處的時間越來越久,朵朵發現,表面貪玩的賀赫並不是一個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由於家庭矛盾,賀赫意外墜樓而失去正常行走能力。在最艱難的日子,朵朵依舊不離不棄地照顧左右。最終,賀赫完成了最初夢想,創業成功。

與《金婚》相比,《好久不見》是典型的80後婚戀故事。即使這部電視劇是年輕人的愛情故事,聞起來也是濃濃的“宛平style”。

“我這部劇寫了年輕一代的多種婚戀觀,主要表達了他們對精神上門當戶對的價值觀的認可。愛情應提倡的‘門當戶對’,不是經濟水準和社會地位的‘門當戶對’,而是個人興趣愛好以及人生價值觀的勢均力敵。這是我認為最好的愛情、最牢固的婚姻,也是我希望在《好久不見》中傳遞的價值觀之一。在我的作品中,男女之情、夫妻之情的環境和時代會變,但核心不變。”

老友康洪雷導演對她開玩笑說:“你是不是把所有愛的能量都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了,和你的作品談起了戀愛?”王宛平承認,像所有的女性一樣,自己內心依舊嚮往愛情。但現在的她越活越明白,越活越獨立。在他人印象中,王宛平一直是我行我素、特立獨行的那一款。一身黑衣,一副墨鏡,不大關注周圍人的態度,每天獨來獨往。純粹、認真、簡單,在複雜的影視圈裡,王宛平反倒覺得游刃自如。

也許,社會上複雜的東西太多了,大家對簡單而率真的人反倒有一種天生的好感。宛如素帛,平淡如菊,王宛平坐在那裡,不用說什麼,也不用做什麼,人們就會被她身上那種率真、純粹的能量吸引。

“當一個人到了一定階段,遇到愛情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了。不是因為其他方面,主要是因為渴望找到一個靈魂伴侶,一個能和自己有共鳴、有溝通、‘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愛人不容易碰到。如果只是為了過日子,那我現在自己也能把日子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湊合著找一個男人?”王宛平說。

低品質的婚姻不如高品質的單身,靈魂伴侶暫時沒有來,但王宛平依舊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多姿多彩。她最喜歡的就是攝影和旅行,家裡的攝影書籍和攝影器材堆得到處都是。她喜歡看各種紀錄片,看攝影雜誌,對人物攝影也是手到擒來,還總是悄悄地跟攝影記者討教各種攝影技巧,談論哪一種相機比較好用。旅行的路上,王宛平將沿途的美麗風光定格在鏡頭中,放在博客裡與網友分享和交流:湛藍天空下的天安門、重慶林園厚重的官邸、北歐街頭親密擁吻的戀人……她走在尋找真愛的路上,卻收穫了比真愛更珍貴的風景。

在工作面前,她是負責用心的好編劇;在婚姻面前,她還是那個憧憬不已的小女孩。下一段愛情還沒有來到,真正懂自己的男人還沒有出現,但這一點兒也不影響王宛平將自己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因為她一直相信,自己的幸福還會像花兒一樣,緩緩盛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