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自覺的文化滋養——《家庭》創辦人之一、作家蓮子“兩岸婚姻家庭問題”巡講側記

蓮子是一位關注社會且負有責任感的當代女作家。

作為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首批“四個一批”人才, 她承擔了“兩岸婚姻家庭問題”專項研究項目, 立足在台“陸配”和珠三角區域“自梳女”兩個研究切入點, 歷時兩年實地採訪和調查研究, 獲得了豐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 尤其對“自梳女”群體的搶救性採訪, 先後完成了 《佳人, 在水一方:大陸新娘口述實錄》和《中國最後的自梳女》兩部著作, 這也成為瞭解中國特殊女性群體的獨特文本。

而這兩部書稿的部分精彩內容, 《家庭》雜誌於2015年第20期、2015年第19期首發於世, 引起強烈社會反響。

2017年3月11日, 當蓮子帶著當代文學中這兩部獨樹一幟的非虛構作品, 做客南中國文化名域——“中山講堂”時, 她的“蓮粉”們沸騰了, 都期待著蓮子能細細剖解出在台“陸配”及珠三角“自梳女”生命的猶疑與對沖、敬畏與情懷。

果然, 當“中山講堂”的大螢幕上赫然顯示主題為《融入與逆反:從在台“陸配”到珠三角“自梳女”》時, 台下瞬間安靜下來。 這是一個綜合了客觀文化歷史與蓮子個人發現的精彩呈現, 在台“陸配”及珠三角“自梳女”的生活、生命、生態都在蓮子勤奮的腳印和她對個體、人類的相關性的表述中深藏而娓娓流淌,

時而如庖丁解牛, 時而如高山吟詠, 讓聽者酣暢地完成了一次女性命題的深度思考。

講座中, 蓮子不僅分享了兩部著作的創作經歷與體會、田野調查的見聞與感悟, 還對在台“陸配”悲歡離合的“融入”及“自梳女”對封建禮法的“逆反”進行了深刻反思。

她指出, 由於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原因, “陸配”(主要指嫁到臺灣去的大陸女性)在台生活面臨著婚姻適應、家族接受和社會融入等諸多問題, 但她們自強不息, 用堅韌和自尊努力減輕誤解, 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樣式, 成為溝通兩岸血脈親情的紐帶和橋樑。

而“自梳女”則是從明代中葉後期起在珠三角一帶出現的女性矢志不嫁的現象, 她們自行梳髻, 自謀生計, 憑藉自己的勇敢、勤勞成為初具形態的女性產業大軍, 走在歷史變革的潮頭, 開創了一種反傳統的女性生存方式, 其自強自立的奮鬥史和獨立人格, 值得更多的體悟和禮贊。

只有用心體貼, 才能感知這些女性的生命溫涼;只有用情沉入, 才能記述這些女性的命運悲歡。

這不僅體現蓮子作為一名當代作家的文脈氣質, 更彰顯出她作為一名社會學家對人運的深刻解讀能力。

講座在一次次的掌聲中不得不結束, 台下的“蓮粉”們一下將蓮子圍住, 有繼續請教問題的, 有的竟拿出蓮子於上個世紀90年代出版的著作請蓮子簽名留念。 其中, 來自“中山講堂”的義工李思園讀者, 事後通過各種辦法不僅買到了《中國最後的自梳女》一書, 還將蓮子其他著作《蓮子作品選》(三卷本)、《傳奇》等書也購回細細品讀。

作為寧波人的李思園, 家在廣州, 卻在香港工作, 讀書是她最大的愛好。 她說, 驚喜地聆聽到蓮子老師講座中提到的“生命之舟屬於自己, 不要把船槳交給別人”的告誡後, 她將這句話印在了廣東寧波商會期刊上, 以此來激勵女性們要自強自立。

正是蓮子不斷攀援上升的整體視野及文化責任,才可能悟出“女性人生的楫槳要緊握在自己手上”,看似尋常,她於講座及回答提問中多次重複此理,可謂師者苦心,系於以往,更徹悟著現在與將來的女性知行修為。

因對當下文化及女性問題的如此關切,在作家王宏甲隔周做客“中山講堂”時,作為《家庭》雜誌創辦人之一的蓮子再次走進“中山講堂”,聽《家庭》這位多年的老朋友闡述《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戰爭》,而後,兩位文化名家對當前文化趨勢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

使命於身,剛走下“中山講堂”的蓮子4月13日受邀又來到“女院大講堂”。

面對華南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女子高校——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的廣大師生,蓮子多了一份欣喜,作為廣東省婦聯多年的原副主席和巡視員、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廣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她說有責任和當代女大學生分享這次“兩岸婚姻家庭問題”研究項目的生命感動與展望,以期用優秀文化引領當代女大學生素養的提升,打造新時期文化的深刻表現與重要載體。

講座中,蓮子與女大學生精彩互動。因講堂座位有限,很多學生就站在過道傾聽。女大學生紛紛表示,不能錯過這次文化大餐,聽了蓮子老師的講座,更堅定了要立志做一個 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一代女性,健康地成長,讓自己的人生路多一點歡笑,少一點痛苦;多一份精彩,少一份遺憾。對此,蓮子很是讚賞,並提出殷切希望。

接下來,蓮子還將趕赴多地進行巡講。其中,應邀給高校的一系列講座,她將從創辦名刊《家庭》,結合自信文化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與年輕人進行深入交流。

每一場講座,蓮子都要針對受眾特點進行精心準備,她表示,要保持中國文化的個性與大美,即文化力,文化自覺是基礎,作為文化工作者首當其衝要為這個時代完成這種莊嚴的奠基。

讚賞

以此來激勵女性們要自強自立。

正是蓮子不斷攀援上升的整體視野及文化責任,才可能悟出“女性人生的楫槳要緊握在自己手上”,看似尋常,她於講座及回答提問中多次重複此理,可謂師者苦心,系於以往,更徹悟著現在與將來的女性知行修為。

因對當下文化及女性問題的如此關切,在作家王宏甲隔周做客“中山講堂”時,作為《家庭》雜誌創辦人之一的蓮子再次走進“中山講堂”,聽《家庭》這位多年的老朋友闡述《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戰爭》,而後,兩位文化名家對當前文化趨勢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探討。

使命於身,剛走下“中山講堂”的蓮子4月13日受邀又來到“女院大講堂”。

面對華南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女子高校——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的廣大師生,蓮子多了一份欣喜,作為廣東省婦聯多年的原副主席和巡視員、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廣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她說有責任和當代女大學生分享這次“兩岸婚姻家庭問題”研究項目的生命感動與展望,以期用優秀文化引領當代女大學生素養的提升,打造新時期文化的深刻表現與重要載體。

講座中,蓮子與女大學生精彩互動。因講堂座位有限,很多學生就站在過道傾聽。女大學生紛紛表示,不能錯過這次文化大餐,聽了蓮子老師的講座,更堅定了要立志做一個 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新一代女性,健康地成長,讓自己的人生路多一點歡笑,少一點痛苦;多一份精彩,少一份遺憾。對此,蓮子很是讚賞,並提出殷切希望。

接下來,蓮子還將趕赴多地進行巡講。其中,應邀給高校的一系列講座,她將從創辦名刊《家庭》,結合自信文化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方面與年輕人進行深入交流。

每一場講座,蓮子都要針對受眾特點進行精心準備,她表示,要保持中國文化的個性與大美,即文化力,文化自覺是基礎,作為文化工作者首當其衝要為這個時代完成這種莊嚴的奠基。

讚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