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三板裡的鯊魚苗 IPO並非唯一邏輯

久利之事勿為, 眾爭之地勿往。 隨著IPO發審速度提升的, 還有後續加入IPO排隊的企業數量增多, 以及終止審核的企業陸續增加, 滬深A股估值水準的持續下滑, 新三板Pre-IPO跨市場套利邏輯已經開始遭到市場檢驗並有所動搖。

值得注意的是, 2014年以來依託新三板融資制度發展起來的成長型、創新型企業, 正在發生質變, 有望鞏固新三板市場依靠企業成長性獲利的投資邏輯。

Pre-IPO分化加劇

2016年9月以來, Pre-IPO概念成為新三板市場壓倒性投資邏輯, 並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市場對新三板獨立發展的預期。

“最近來的幾波投資人,

基本上都會問我是否有上市計畫, 如果沒有釋放IPO資訊, 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杭州某新三板公司董事長劉雯表示。

“這類Pre-IPO投資只需明白兩點:一是市盈率。 目前A股IPO發行定價有23倍市盈率的政策‘天花板’, 投資人儘量把進入時的市盈率壓到20倍甚至15倍以內, 留出一定的安全帶。 另一個就是確保公司申報IPO沒有‘硬傷’。 ”易凱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冉日前撰文表示。

如何搶先投資於擬IPO新三板企業已成“顯學”。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 目前聲稱“專注投資Pre-IPO”公司的私募基金亦批量出現, 相關擬IPO企業老股轉讓需求亦急劇放大。

“目前老股轉讓的傭金費用一般可以談到7個點以上, 由於股份原始取得的成本比較低, 轉讓方一般不會對幾個點的費用太過挑剔。

目前市場上需求很大, Pre-IPO股權某種程度上成為‘安全資產’。 ”北京新三板投資者王亦飛表示。

事實上, 中旗股份(300575.SZ)、拓斯達(300607.SZ)等公司成功以新三板公司身份申報IPO成功上市, 成為眾多股權銷售機構推銷新三板股權的重要案例。

然而, 隨著近期邁奇化學IPO終止審核, 新三板Pre-IPO投資的風險亦浮出水面。 邁奇化學(831325)在其董事會決議公告中說明, 由於業績大幅下滑, 將終止此次IPO。 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是成功IPO的先決條件之一, 投資者在新三板的Pre-IPO投資當中需要辨別企業的成長性與規範性, 而這並非僅僅依靠財務指標等公開信息所能判斷。

“我們建議投資者警惕財務資料發生異常變化、信披存疑的企業。 ”中泰證券新三板研究張帆團隊認為。

“鯊魚苗”孵化中

截至2017年4月19日, 已經披露2016年年報的4836家新三板公司中, 淨利潤超過2000萬元的有853家, 連續兩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超過50%的有1242家, 淨利潤複合增長率超過50%的有2052家。

真正依靠新三板創新制度獲得發展的“鯊魚苗”, 正在為新三板建立依靠成長性獲利的投資邏輯。

作為新三板創新生物醫藥企業典型代表, 仁會生物(830931)2016年年報於2017年4月19日晚間披露。

仁會生物2014年8月掛牌後, 分別於2014年10月、2015年2月及2015年6月完成四次股權融資, 共融資近3.99億元。

年報顯示, 國家一類新藥“誼生泰”(通用名“貝那魯肽注射液”)歷經十餘年研發終於2016年12月底獲得《新藥證書》、《藥品註冊批件》和《藥品 GMP 證書》, 並已投產並上市銷售;此外, 其他新藥研發成果超預期。

公開資料顯示, 貝那魯肽注射液主要用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 最為明顯的治療作用是在不易發生低血糖風險的情況下, 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準, 並且明顯降低體重指標, 改善血脂水準。 年報披露, 誼生泰已經取得糖尿病領域多位國家級和省級主任委員的大力支持。

截至2016年底, 仁會生物行銷人員超100人, 並已完成貝那魯肽注射液的產品定價工作, 與全國31個省市的商業配送公司建立合作意向。 2017年1季度已完成全部簽約和發貨, 並於2017年2月實現銷售, 仁會生物從研髮型企業向研發、生產和銷售型企業轉變。

成長中的生物技術企業往往面臨四大考驗:一是規模小, 盈利能力弱;二是增長快, 資金需求大;三是估值小,

引資談判地位弱;四是技術密集, 人才需求迫切。 仁會生物的案例, 為中國創新藥企業指出了一條資本市場路徑。

“新三板市場的發展, 為生物產業提供了一扇對接資本市場的大門, 讓更多的有潛力、有爆發性的生物企業有了接觸資本市場的機會, 讓骨感的現實不斷豐滿起來。 ”仁會生物總經理左亞軍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