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整合清華背後的資源,啟迪影視如何創造更多的生機與想像?

一年一度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正式拉開帷幕, 不少影視公司攜作品華麗亮相, 啟迪影視的總裁張小磊帶著自己的“服務型影視機構”和年度片單亮相“啟迪之夜”, 眾多影視企業嘉賓及導演、編劇、演員、音樂人等業內人士都到場傾聽這個影視行業的“新聲音”。 啟迪控股董事長王濟武表示:“啟迪控股以科技立業, 非常注重創新, 影視行業是一個急需創新的行業。 我們成立啟迪影視, 希望能帶來更多不一樣的驚喜內容, 推動影視行業的繁榮發展。 ”

行業新秀佈局大文娛, 能否經受市場檢驗?

在啟迪之夜上, 張小磊公佈了公司或主控或參與投資的, 包括《機器之血》、《建軍大業》、《繡春刀Ⅱ》、《一代妖精》、《戰狼Ⅱ》、《北京晚九朝五》、《摩樂歌登》、《戀愛音調》在內的多部全新作品。 這些作品類型豐富, 各不相同。

電影上, 由成龍監製/主演、張立嘉導演的科幻片《機器之血》劍指賀歲檔;聯合出品的“建國三部曲”之三《建軍大業》由劉偉強指導, 由劉燁、朱亞文等眾多明星參演;由甯浩監製、陸陽導演的武俠片《繡春刀Ⅱ》邀請到張震、楊冪、張譯的加盟;陳國富監製、肖洋執導、劉亦菲牽手馮紹峰將在暑期檔上演浪漫奇幻愛情《一代妖精》;攜手吳京、聯合發行《戰狼Ⅱ》,

上演驚心動魄的生死逃亡;即將啟動的《北京晚九朝五》是房祖名的導演處女作, 再現當代年輕人欲望與堅持並存的真實生活;以及和國寶級美術大師霍廷霄共同打造的“黃土高原上的賽德克巴萊”也非常值得期待。

在電視劇方面,

曾執導《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等多部陪伴國人成長的導演英達再度出山, 聚焦音樂人面對現實的彷徨迷茫、追尋夢想的狂熱不羈與對音樂創作的不懈堅持, 聯合摩登天空推出國內首部音樂喜劇《摩樂歌登》, 還原他們台前幕後的苦樂人生。 除此之外, 高寒導演的青春偶像劇《戀愛音調》講述練習生的勵志故事, 譜寫一部娛樂圈青春奮鬥的明星養成記。

綜藝方面, 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主辦,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文藝委員會承辦, 啟迪影視與浙江藍象傳媒有限公司、福建東娛傳媒有限公司聯合運營的中國首屆綜藝峰會, 將打造綜藝產業完整鏈條、搭建全國優質的綜藝版權交易平臺。

此外, 峰會期間, 綜藝研修班將在清華大學文化創意發展研究院設立, 培養中國綜藝高端人才。

音樂人鄭鈞的風馬傳媒將與啟迪影視聯合舉辦2017風馬音樂節, 與大家“自由地奔跑, 在夢中的世界。 如火一般的風馬,是狂放不羈的蓮花。 ”

此外啟迪影視還與北京電影學院聯合出品話劇《伊菲格涅亞在陶洛人裡》, 將於今年公演。

作為影視行業的新秀,啟迪影視一開始就確定了影視、戲劇、綜藝、音樂的全面佈局,雖然擁有項目資源和完善產業佈局是影視公司發展的基礎,能夠確保公司的日常運營與盈利,但究竟能否在行業中突圍,成為市場的引領者,還需看這個公司能否有效利用資源,尤其是在影視行業處於調整期的大背景下,觀眾對影視作品和相關公司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但從目前情況看,啟迪影視還未有正式推向市場、接受市場檢驗的電影作品,未來究竟能發展到何種程度,還需持續進行觀察。

影視產業人才走勢

傳統行業湧入、業內大咖加盟

影視行業是當下人人競相追逐的火熱金礦,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口紅效應”讓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和影視產業紅利暴漲形成冰火兩重天的狀況。影視產業黃金時代的到來,吸引了其他行業優質資源的集聚,啟迪控股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1、傳統產業資源正向影視產業流動

傳統行業向影視行業湧入,除了因為影視行業的產值較高以外,更在於影視行業能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想像空間。

啟迪控股是一家依託清華大學設立的綜合性大型企業,旗下控股企業800多家,管理總資產逾2000億元人民幣。作為科技起家的傳統企業,啟迪也希望將自身資源轉化為新的生產力,影視行業就是其瞄準的一大領域。

2016年,啟迪控股成立其影視公司——啟迪影視,標誌著啟迪控股正式進軍影視行業,將致力於影視投資、影視製作、影視金融、宣傳發行、藝人經紀、商務廣告、院線管理等全產業鏈業務。

此時, “場景+內容+產品”的娛樂形態開始大量出現,形成一股跨界混搭的潮流。將IP延伸跨界並不是新的概念,前有迪士尼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主題樂園,後有《熊出沒》將衍生市場產值做到20億。在今天,我們討論的“場景+內容+產品”已經走出了更遠,是把娛樂內容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與完全不相關的產業嫁接。

張小磊告訴《首席娛樂官》,啟迪在全球有169個類似于清華科技園的網點,而其會轉化成啟迪影視的具體需求。

例如,全國最大的冰雪集團就是啟迪旗下的啟迪冰雪,文創小鎮、冰雪小鎮將啟迪冰雪與啟迪影視的場景、內容與產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今後,類似的場景化娛樂形態會被大量創造。

2、業內大咖加盟解決產業痛點

中國影視新力量集群式湧現,不僅帶來了影視投資、合作模式的新思路,也帶來影視話語方式、內容形式的新變化,更帶來了人才跨界與管道融合的新契機。

可以看到,在啟迪影視的領導團隊中不乏明星身影,導演英達是其聯席董事長、藝術總監,知名學者、編劇趙甯宇、馬軍驤分別擔任策劃總監和文學總監,演員姜超擔任顧問,還有與啟迪密切合作的導演張立嘉、導演高寒等國內影視行業一線從業人員。

一方面,他們的加入可以給影視作品的品質把關,在藝術創作上給予指導,讓啟迪影視這個新入局者在他們豐富的經驗下快速成長起來,少走彎路;另一方面,導演、編劇、演員可以從各自的角度出發評估專案,能夠使公司更立體地看到專案的優劣。

業內大咖的加盟讓啟迪影業更能夠直面產業痛點,行業資源不足、專業技能短板、優質人才欠缺等行業弊端,相信在業內人士的支持下一定會得到妥善解決。

談及如何挑選合作夥伴,張小磊表示,一看專業素養,二看人品。啟迪影視針對廣泛的大眾找人才,人品要值得信賴,創作上要有能力。要做出觀眾喜歡的作品——編劇具備寫好故事的能力,導演具備呈現能力,製片人具備完成生產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的影視工作者,既受到過經典文化的薰陶,又得到過大眾文化的滋養。他們擁有獨立的思維方式與開放的藝術視野,喜歡跳出以往創作程式的條條框框,營造全新的影像世界,用真摯情感直擊觀眾的心靈。

張小磊說:“中國電影工業化,現在還不夠成熟,但是我們希望能夠推動它。”業內大咖與啟迪影視通過創作交流合作,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為新的作品形態、電影類型、創作方法不斷走向前臺提供可能,使產業發展進入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全產業鏈發展下,啟迪是否能夠走遠?

近幾年,影視行業的競爭尤為激烈。因為大家都不想做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影視公司,而是希望成為影視行業的生態構建者。作為以“全產業鏈平臺”為目標的公司,未必會在一兩年就能看到成效,不過,橫亙在整個產業鏈中的生態系統,卻能讓我們看到它們各自的優勢與困局。

1、內容不為王,影企難稱王

隨著攜資本便利的上市影視企業紛紛啟動全產業鏈佈局戰略,2017年,中國影視行業將迎來新的整合,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新一輪的洗牌將不可避免。

作為影視產業最上游的IP,這兩年的火爆程度簡直勢不可擋,不少TOP級IP紛紛影視化,因為粉絲到受眾的轉化,收視和票房都相當可觀;中游的宣發領域在互聯網企業的攪局下,競爭更為激烈,天價票補、保底發行絡繹不絕,然而去年的保底發行除了兩部影片回本,其他影片都戰況慘烈。阿裡、騰訊持續在宣發領域發力,與傳統的發行公司角逐市場份額;下游的院線在經歷了一輪並購大戰之後,中影登陸資本市場,院線間的諸侯爭霸更為激烈,不過萬達的冠軍之位仍舊不可撼動。

大量資本從中下游發力進入影視行業,逐漸消解產業鏈上游的話語權,上游受到多方力量的牽制。由於製片的高入局門檻、影院回本的長時間等待,票務端則成為了進入影視產業最便捷的管道。BAT便是由此發力,進而鋪開全產業鏈的佈局,除百度糯米在競賽中掉隊外,票務平臺已成為淘票票、娛票兒和貓眼的天下。

毋庸置疑,影視公司在全產業鏈的佈局中,BAT有強大的資本支撐其持續燒錢進行消耗與角逐。不過,騰訊顯然更注重上游的IP製作,投資貓眼和娛票兒支持票務,顯然無心戀戰下游;萬達收購傳奇影業後,上游的製作能力增強,但中游略弱,下游穩居一哥寶座;阿裡的大文娛戰略已昭示了上中下游全面佈局的野心,投資領域全面且敢於花錢,只是還沒有能證明自己的代表作品。

與互聯網公司三巨頭不同,中影有強大的背景和行政資源。中影依靠製片曾在國內影視行業擁有無限輝煌,雖然今非昔比,但發行能力卻不可小覷,影院除了超過萬達也使其在排片上占盡優勢,上市後的融資能力也值得期待。

2、影視綜戲音,搭建開放的生態平臺

其實,以上提到的四大影視公司來看,全產業鏈的佈局都得到了很好地推進,中下游實力強勁,短期內資本的助推能讓其迅速進步。問題也同樣十分明顯,影視行業是個十分強調專業性的行業,沒有持續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就無法走到最後。

啟迪影視作為一個後入局者,顯然學到了前輩的經驗。“市場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冷靜,市場冷清的時候我們要沸騰。好內容仍然吸引人,市場空間仍然大。只要內容好,一定能獲得回報。我們現在有一百人的規模,這一百人,都是專業的影視從業人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張小磊談到,“前段有投資,中有製作,後期有宣發。我們不是管理者,是一個服務者。啟迪影視的做事風格是優秀內容我們願意參與和投資,可以是個人、團隊、公司。我們有長期合作的戰略物件,也和其它優秀的公司合作。”

對於投資專案的類型,張小磊有著自己的打算:2/3投商業類型,1/3投文藝類型。因為不盈利的企業是可恥的,只講盈利的企業同樣可恥,啟迪影視想要全面開花,但不貪功求大。雖然成立才不到一年時間,啟迪影視已經有了兩個子公司:啟迪微夢和大魚傳媒。這兩家公司服務過很多一線專案和藝人,可以服務於任何一個專案。

在戰略規劃上,啟迪影視未來每年會主控5-6部作品,參與投資5-10部作品。啟迪影視的目標很簡單也很直接,張小磊直言:“我希望每一天都有作品在螢幕上,每一天都有劇組在拍攝。”通過項目,孵化出一支非常成熟有實力的專業隊伍,創作出有溫度的作品是啟迪影視致力於長久發展的期望。

吹盡狂沙始到金,在經歷了前幾年迅猛發展的高熱之後,影視產業慢慢“退燒”。回歸理性的影視工作者意識到:不僅表面要熱鬧,還要裡子有內涵,偶現黑馬不如廣有良駒。就如同張小磊說的,“市場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冷靜,市場冷清的時候我們要沸騰。”

>>招聘資訊

招新媒體主筆、運營、實習生等,點擊查看!

發送“姓名+職位”和個人簡歷至郵箱:hr@entbang.com

將於今年公演。

作為影視行業的新秀,啟迪影視一開始就確定了影視、戲劇、綜藝、音樂的全面佈局,雖然擁有項目資源和完善產業佈局是影視公司發展的基礎,能夠確保公司的日常運營與盈利,但究竟能否在行業中突圍,成為市場的引領者,還需看這個公司能否有效利用資源,尤其是在影視行業處於調整期的大背景下,觀眾對影視作品和相關公司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但從目前情況看,啟迪影視還未有正式推向市場、接受市場檢驗的電影作品,未來究竟能發展到何種程度,還需持續進行觀察。

影視產業人才走勢

傳統行業湧入、業內大咖加盟

影視行業是當下人人競相追逐的火熱金礦,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口紅效應”讓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和影視產業紅利暴漲形成冰火兩重天的狀況。影視產業黃金時代的到來,吸引了其他行業優質資源的集聚,啟迪控股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1、傳統產業資源正向影視產業流動

傳統行業向影視行業湧入,除了因為影視行業的產值較高以外,更在於影視行業能為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想像空間。

啟迪控股是一家依託清華大學設立的綜合性大型企業,旗下控股企業800多家,管理總資產逾2000億元人民幣。作為科技起家的傳統企業,啟迪也希望將自身資源轉化為新的生產力,影視行業就是其瞄準的一大領域。

2016年,啟迪控股成立其影視公司——啟迪影視,標誌著啟迪控股正式進軍影視行業,將致力於影視投資、影視製作、影視金融、宣傳發行、藝人經紀、商務廣告、院線管理等全產業鏈業務。

此時, “場景+內容+產品”的娛樂形態開始大量出現,形成一股跨界混搭的潮流。將IP延伸跨界並不是新的概念,前有迪士尼在世界各地建立的主題樂園,後有《熊出沒》將衍生市場產值做到20億。在今天,我們討論的“場景+內容+產品”已經走出了更遠,是把娛樂內容通過一個具體的場景與完全不相關的產業嫁接。

張小磊告訴《首席娛樂官》,啟迪在全球有169個類似于清華科技園的網點,而其會轉化成啟迪影視的具體需求。

例如,全國最大的冰雪集團就是啟迪旗下的啟迪冰雪,文創小鎮、冰雪小鎮將啟迪冰雪與啟迪影視的場景、內容與產品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今後,類似的場景化娛樂形態會被大量創造。

2、業內大咖加盟解決產業痛點

中國影視新力量集群式湧現,不僅帶來了影視投資、合作模式的新思路,也帶來影視話語方式、內容形式的新變化,更帶來了人才跨界與管道融合的新契機。

可以看到,在啟迪影視的領導團隊中不乏明星身影,導演英達是其聯席董事長、藝術總監,知名學者、編劇趙甯宇、馬軍驤分別擔任策劃總監和文學總監,演員姜超擔任顧問,還有與啟迪密切合作的導演張立嘉、導演高寒等國內影視行業一線從業人員。

一方面,他們的加入可以給影視作品的品質把關,在藝術創作上給予指導,讓啟迪影視這個新入局者在他們豐富的經驗下快速成長起來,少走彎路;另一方面,導演、編劇、演員可以從各自的角度出發評估專案,能夠使公司更立體地看到專案的優劣。

業內大咖的加盟讓啟迪影業更能夠直面產業痛點,行業資源不足、專業技能短板、優質人才欠缺等行業弊端,相信在業內人士的支持下一定會得到妥善解決。

談及如何挑選合作夥伴,張小磊表示,一看專業素養,二看人品。啟迪影視針對廣泛的大眾找人才,人品要值得信賴,創作上要有能力。要做出觀眾喜歡的作品——編劇具備寫好故事的能力,導演具備呈現能力,製片人具備完成生產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的影視工作者,既受到過經典文化的薰陶,又得到過大眾文化的滋養。他們擁有獨立的思維方式與開放的藝術視野,喜歡跳出以往創作程式的條條框框,營造全新的影像世界,用真摯情感直擊觀眾的心靈。

張小磊說:“中國電影工業化,現在還不夠成熟,但是我們希望能夠推動它。”業內大咖與啟迪影視通過創作交流合作,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為新的作品形態、電影類型、創作方法不斷走向前臺提供可能,使產業發展進入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全產業鏈發展下,啟迪是否能夠走遠?

近幾年,影視行業的競爭尤為激烈。因為大家都不想做一個純粹意義上的影視公司,而是希望成為影視行業的生態構建者。作為以“全產業鏈平臺”為目標的公司,未必會在一兩年就能看到成效,不過,橫亙在整個產業鏈中的生態系統,卻能讓我們看到它們各自的優勢與困局。

1、內容不為王,影企難稱王

隨著攜資本便利的上市影視企業紛紛啟動全產業鏈佈局戰略,2017年,中國影視行業將迎來新的整合,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新一輪的洗牌將不可避免。

作為影視產業最上游的IP,這兩年的火爆程度簡直勢不可擋,不少TOP級IP紛紛影視化,因為粉絲到受眾的轉化,收視和票房都相當可觀;中游的宣發領域在互聯網企業的攪局下,競爭更為激烈,天價票補、保底發行絡繹不絕,然而去年的保底發行除了兩部影片回本,其他影片都戰況慘烈。阿裡、騰訊持續在宣發領域發力,與傳統的發行公司角逐市場份額;下游的院線在經歷了一輪並購大戰之後,中影登陸資本市場,院線間的諸侯爭霸更為激烈,不過萬達的冠軍之位仍舊不可撼動。

大量資本從中下游發力進入影視行業,逐漸消解產業鏈上游的話語權,上游受到多方力量的牽制。由於製片的高入局門檻、影院回本的長時間等待,票務端則成為了進入影視產業最便捷的管道。BAT便是由此發力,進而鋪開全產業鏈的佈局,除百度糯米在競賽中掉隊外,票務平臺已成為淘票票、娛票兒和貓眼的天下。

毋庸置疑,影視公司在全產業鏈的佈局中,BAT有強大的資本支撐其持續燒錢進行消耗與角逐。不過,騰訊顯然更注重上游的IP製作,投資貓眼和娛票兒支持票務,顯然無心戀戰下游;萬達收購傳奇影業後,上游的製作能力增強,但中游略弱,下游穩居一哥寶座;阿裡的大文娛戰略已昭示了上中下游全面佈局的野心,投資領域全面且敢於花錢,只是還沒有能證明自己的代表作品。

與互聯網公司三巨頭不同,中影有強大的背景和行政資源。中影依靠製片曾在國內影視行業擁有無限輝煌,雖然今非昔比,但發行能力卻不可小覷,影院除了超過萬達也使其在排片上占盡優勢,上市後的融資能力也值得期待。

2、影視綜戲音,搭建開放的生態平臺

其實,以上提到的四大影視公司來看,全產業鏈的佈局都得到了很好地推進,中下游實力強勁,短期內資本的助推能讓其迅速進步。問題也同樣十分明顯,影視行業是個十分強調專業性的行業,沒有持續生產優質內容的能力,就無法走到最後。

啟迪影視作為一個後入局者,顯然學到了前輩的經驗。“市場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冷靜,市場冷清的時候我們要沸騰。好內容仍然吸引人,市場空間仍然大。只要內容好,一定能獲得回報。我們現在有一百人的規模,這一百人,都是專業的影視從業人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張小磊談到,“前段有投資,中有製作,後期有宣發。我們不是管理者,是一個服務者。啟迪影視的做事風格是優秀內容我們願意參與和投資,可以是個人、團隊、公司。我們有長期合作的戰略物件,也和其它優秀的公司合作。”

對於投資專案的類型,張小磊有著自己的打算:2/3投商業類型,1/3投文藝類型。因為不盈利的企業是可恥的,只講盈利的企業同樣可恥,啟迪影視想要全面開花,但不貪功求大。雖然成立才不到一年時間,啟迪影視已經有了兩個子公司:啟迪微夢和大魚傳媒。這兩家公司服務過很多一線專案和藝人,可以服務於任何一個專案。

在戰略規劃上,啟迪影視未來每年會主控5-6部作品,參與投資5-10部作品。啟迪影視的目標很簡單也很直接,張小磊直言:“我希望每一天都有作品在螢幕上,每一天都有劇組在拍攝。”通過項目,孵化出一支非常成熟有實力的專業隊伍,創作出有溫度的作品是啟迪影視致力於長久發展的期望。

吹盡狂沙始到金,在經歷了前幾年迅猛發展的高熱之後,影視產業慢慢“退燒”。回歸理性的影視工作者意識到:不僅表面要熱鬧,還要裡子有內涵,偶現黑馬不如廣有良駒。就如同張小磊說的,“市場熱鬧的時候我們要冷靜,市場冷清的時候我們要沸騰。”

>>招聘資訊

招新媒體主筆、運營、實習生等,點擊查看!

發送“姓名+職位”和個人簡歷至郵箱:hr@entbang.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