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西省高安市華林造紙作坊遺址,印證了中國人發明造紙術的智慧

華林造紙作坊遺址位於江西省高安市華林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東溪行政村的周嶺自然村, 為宋、元、明時期造紙作坊遺址。

該遺址發現於2003年, 2007年和2009年兩次共發掘面積700多平方米, 清理出元代抄紙房遺跡及各類與造紙相關的遺跡。 延續生產時間又歷經宋朝、元代、明朝, 時代順序清楚, 功能相互關聯。

出土遺物有晚唐五代、宋、元、明時期的陶器、瓷器、鐵器、銅器、珠寶玉器等。 期中晚唐五代的青瓷, 宋代景德鎮窯的釉口青白瓷和吉州窯與建窯的黑釉瓷, 元代的芒口青白瓷土龍泉青瓷, 明代景德鎮窯民間青花瓷和白瓷都具有明確的時代特徵。

期中, 2009年10月至12月進行的第二期考古發掘工作, 考古工作者弄清了造紙作坊遺址的整體佈局狀況、造紙型水碓的形態演變,

完善了明代造紙作坊遺址的工藝流程, 新發現了元代抄紙房遺跡, 進一步證實了華林造紙作坊始建于宋代, 並對華林古代造紙的規模與商貿路線有了詳細的瞭解。

華林造紙作坊遺址保留了從砍伐到沉腐、蒸煮、拌灰、漂洗、粉碎等一整套造竹紙加工原料程式的原生態遺跡, 幾乎完整再現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對古代“造竹紙”工藝的記載, 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時代較早的一處造紙作坊遺址, 對研究我國造紙工藝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徐佳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