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名家要論丨王財貴:這位元博士根據易經四張圖預見太陽系第十顆行星

王財貴, 男, 民國三十八年(西曆一九四九年)生, 臺灣省台南縣山上鄉人。

畢業于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 曾師事掌牧民先生、王愷和先生、牟宗三先生。 歷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 鵝湖月刊社主編、社長, 台中師範學院語教系教授、華山書院院長、臺灣漢學教育協會理事長。 著有《讀經二十年》(中華書局2014年版)。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 跟易經的數有關, 但他好像也不是窺測天機, 我覺得很奇特。

劉子華, 圖片來自網路

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 四川成都有一個人名叫劉子華(劉備的劉, 孔子的子, 中華的華), 他到法國留學, 學天文。 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太陽系。

他怎麼研究呢?他用朱子“周易本義”的四個圖:

一個是河圖,

一個是洛書,

一個是“伏羲先天八卦方點陣圖”,

一個是“文王後天八卦方點陣圖”。

學易經的人一早就要學到這些圖, 這是易經的基礎工夫。 河圖和洛書是用從一到十的數字排成兩個不同的結構;而伏羲的圖就是剛才說的乾一, 兌二, 離三, 震四, 巽五, 坎六, 艮七, 坤八。 乾、兌、離、震、是逆時針從上向左邊排下, 巽、坎、艮、坤是順時針從上向右排下, 合成一個圓圈。 文王八卦方位呢?是採用《說卦傳》的第五章, 所謂的“帝出乎震, 齊乎巽”, 震、巽、離、坤、兌、乾、坎、艮。 跟剛才說的——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次序不一樣。

而次序不一樣就有了變化, 這四個圖的變化一加減乘除起來,

那麼數目就越來越大越來越大。 劉子華發現這些數位和天文學的一些數位相吻合, 譬如他算出太陽系中太陽和九大行星的品質、軌道等。 但是, 算來算去, 總是還有一些不相合。 他又再去推算。

從數字中發現假如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 這顆行星有多大, 他的軌道如何, 就可以與易圖的變化相合了。

於是他就寫出這一篇論文, 結論是太陽系還有第十顆行星。 這篇論文一出來, 沒有人敢判斷他的是非, 最後國家天文學會開會, 說姑且讓他通過吧, 因為他算得都頭頭是道。

經過幾十年之後, 美國的航空母艦在大西洋用高倍望遠鏡捕捉到了這顆行星。 (眾鼓掌)所以現在太陽系應該不是九大行星了, 是十大行星。這叫數。

雖然這個數不是拿來算一個人的命,但這個數有這麼神奇。很可惜,劉子華先生的學問並沒有多少人繼承,因為他發表的那個時代是我們國家苦難的時代,他本來可以留在外國,但他一定要回國,……後來他就老死於家鄉,默默無聞,真是可惜啊!

我十幾年前去成都,有朋友給我劉子華的論文,印成書了,薄薄一本,我看不太懂。再過幾年,又去成都,聽說成都人成立了“劉子華研究會”,劉子華夫人聽說我去成都,要見我,當時行程很滿,沒見上,我每讀易經,就想到這個人。

(本文摘編自王財貴講座《易學與人生》,特此說明,鳴謝!)

是十大行星。這叫數。

雖然這個數不是拿來算一個人的命,但這個數有這麼神奇。很可惜,劉子華先生的學問並沒有多少人繼承,因為他發表的那個時代是我們國家苦難的時代,他本來可以留在外國,但他一定要回國,……後來他就老死於家鄉,默默無聞,真是可惜啊!

我十幾年前去成都,有朋友給我劉子華的論文,印成書了,薄薄一本,我看不太懂。再過幾年,又去成都,聽說成都人成立了“劉子華研究會”,劉子華夫人聽說我去成都,要見我,當時行程很滿,沒見上,我每讀易經,就想到這個人。

(本文摘編自王財貴講座《易學與人生》,特此說明,鳴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