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小八|在“一張海報定生死”時代阮大勇有多牛

前幾晚剛剛結束的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拿到專業精神獎的是香港電影七八十年代的海報設計師阮大勇。

一個也許年輕一代聽起來還很陌生的名字。

給他頒獎的是七八十年代香港紅極一時的許氏兄弟之一許冠文。

金像獎大會安排許冠文給阮大勇頒獎實在用心良苦, 因為阮大勇1976年的時候入行電影, 畫的第一張海報正是當年許冠文和許冠傑兄弟的《天才與白癡》。

許氏兄弟和阮大勇是相互成就的。

作為一代冷門笑匠, 許冠文在金像獎上自嘲自己的樣子一點都不好笑:“但是有個畫家幫我畫海報, 畫到觀眾走過看見, 還沒看我的戲就先笑出聲, 這個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

而這位一支筆劃下整個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海報大師阮大勇卻說:“成就他這份工的,

只因恰巧天時地利人和罷了……”

天時:一張海報定生死的年代

四十年前的香港市民要看一場電影, 總需要千里迢迢坐到戲院裡才行。

沒有Intagram、Facebook等社交軟體以供廣泛傳播, 電影宣傳手段往往只靠在戲院門口貼一張不日上映的電影海報。

那是一個“一張海報定生死”的年代, 許冠文在金像獎上說, “幾秒鐘之內你的海報不能吸引觀眾買票往裡走, 就玩完了!”

沒有Photoshop, 沒有出神入化的電腦繪圖技術, 成就一幅“電影的靈魂”的, 單單是幾支畫筆和滿心心血罷了。

當時阮大勇要創作一張海報, 大部分都是沒有看過電影樣片的。 電影公司會給他送來一本或者幾本的電影劇照, 大概給他講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角色定位什麼的, 阮大勇則在大量的劇照中抓出最精彩的部分, 構思線稿。

這也就意味著阮大勇創作時的思考方向完全聚焦與整部電影本身。

▲1983年的電影《陰陽錯》海報, 在當時來說相當大膽破格, 阮大勇把新人女主角倪淑君畫成了大頭, 佔據大部分的畫面比例, 而正正當紅的譚詠麟卻縮在畫面一角。 反思現在, 因為海報排位引起的咖位之爭不在少數, 也是挺耐人尋味的。

從和電影公司定下線稿到最終完成交稿, 中間至少要五、六天的時間, 原稿與成品海報基本是一比一的比例。

▲阮大勇喜歡將圖紙釘在鐵門上,站得筆直作畫,因為這樣才能精准地把握人物比例,不會畫歪或者失控,這個習慣一直到他現年70有餘還在保持。

地利:香港是福地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本土意識崛起,而許氏三兄弟一手打造的眾多的粵語喜劇,主打香港打工仔階層的歡樂與心酸,最適合一家老小圍坐觀看,賺得普羅大眾的內心共鳴,自然成為各大戲院裡最賣座的電影。

許氏兄弟電影中這種特有的舊時代香港背景和一邊搞笑一邊諷刺的風格與阮大勇的作畫風格完全符合。

他用稍微誇張又不失真的手法描繪Q版的人物畫像,一個個人物大大的腦袋,表情豐富,顏色和字體完美搭配來捉人眼球,構圖、排版和配色等都相當有特點,真如許冠文所說,還沒進戲院就已經被海報逗笑。

▲1981年的電影《摩登保鏢》

另一個方面,阮大勇曾說:“香港是極難出大師的,大家要為口賓士,生活要求又高,在畫畫上用到的功夫就少了。”

他雖然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大師,只是謙遜自稱“畫畫工”,但對於自己的創作從來都是一百二十分認真負責。

“我一直老老實實用手用腦用眼去畫,從來沒有偷雞或者用印刷、放大機、電腦幫忙,作品要簽上自己的名字,就應該由頭到尾是你自己出品。”

人和:天分和運氣缺一不可

阮大勇是浙江人,1941年出生在浙江慈溪,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正是他擅長畫畫的父親,耳濡目染之下,阮大勇從小就是班級上畫畫最好的人物。雖然如此,但在物資匱乏缺乏安全感的時代,他的父親卻始終認為,畫畫是沒有前途的。

所以阮大勇一直沒有老師,於是他就畫電影和大戲裡面看到的偶像,喜歡研究各種人物的神情動作,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變。

他的父親長期在香港工作,解放初期,阮大勇從上海徐匯中學初中畢業之後,就隨著父親舉家搬遷到了香港,住在港島區北角。

步入社會之後成為一名打工仔,為尋一口飯吃,他先是在荃灣的紗廠工作,後來升職去繪製生產圖表,為了少寫幾張複寫紙,練出了強勁的筆風;後來又進了永華片場的美術部負責粉飾佈景;後來又去了布匹公司,專門做行貨油畫;隨後又漂到外企朗文出版社給教科書畫插圖……

從而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他在朗文時期的德國女上司。女上司相當欣賞他的畫,常常會在收工之後請他接私活,幫她畫家中壁畫,女上司覺得這樣一個畫畫天才,一直待在出版社默默無聞實在屈才得很,於是介紹給了她在廣告公司的丈夫。

從1966年到1975年,阮大勇在廣告公司呆了9年,從草稿員做到了美術主任。

從小好畫人物,多年打工經驗中的美術功底,以及在廣告公司呆了九年所練就的“廣告腦”,成為他後來一舉獲得第三貴人——許冠文和許冠傑兄弟賞識的強硬奠基。

▲他在廣告公司混到了1975年,一位元認識許氏兄弟的同事告訴他《天才與白癡》正在徵集海報稿,於是他試水心態畫下了第一張海報,最終被許氏兄弟採用,這張是當年他拿去投稿的原稿。

任何行業的全盛時期,從來都不排斥新的點子,新的創意,香港電影業也是一樣的,一個素人出身的漫畫畫手,也能夠憑藉一個好的點子,一幅好的畫作與當紅大明星相坐而談。

《天才與白癡》的海報遍掛各大戲院門前院後,阮大勇覺得做電影海報這條路也許可行。他得知許氏兄弟正要拍新片《半斤八兩》,於是找了朋友帶他進嘉禾的片場,拿著《天才與白癡》的海報,自薦要再幫他們畫新片的海報。

許冠傑一口答應,於是有了第二次合作,《半斤八兩》的海報創意阮大勇收了2700美金,當年美孚新屯的樓價也才十萬,阮大勇畫十幾張海報就能買層樓。

許氏三兄弟和阮大勇,幾個之前毫無關係的人因為電影結緣,他們之間有著那個時代的電影工作者相同的默契和熱忱。

他們總共合作了十六部電影,卻甚少見面,只通過交付電影海報實現交流,但彼此之間卻如同相識多年的老友,阮大勇總能輕而易舉地捕捉到三兄弟角色中的靈魂。

借由許氏電影一炮打響,當時香港的其他電影製作人迷信出自阮大勇的海報一定會讓電影大賣。

於是洪金寶找他:

吳宇森找他:

麥加找他:

▲據說此張是阮大勇最喜歡的作品。

黃百鳴找他:

周星馳找他:

曾志偉找他:

成龍也找他:

70年代中後期至八十年代的嘉禾,80年代開始的新藝城海報,幾乎都是被阮大勇承包。

阮大勇的畫畫風格,四個字形容——鬼馬精靈。

他不喜歡墨守成規的事物,黃金比例,白滑芳容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他鍾愛有缺陷的臉,“再偉大的畫家,他所畫心中的女神一定比不及上帝創造的女人美,十全十美的反而缺乏性格而變得不美,缺陷美才是大美。”

再說,正正經經的大美人反而難畫也難搞,舊時常常有偶像包袱重的漂亮女星暗戳戳地問:“這是成稿了嗎?我覺得不太像啊!”這時阮大勇也就打哈哈:“下次吧!下次畫得像一點!”

▲這大概也是早期阮大勇並不太喜歡張國榮的原因。張國榮是一張標準的帥哥臉啊!阮大勇在電臺節目裡說自己早期並不十分欣賞張國榮,而後來,張國榮去世,他卻突然對他改觀。大概是因為這張美好的臉卻依舊過著不完滿的人生而感到遺憾吧。

他也愛畫李小龍,除了《唐山大兄》,李小龍最為人津津樂道沖出國門的其他四部片子,《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和因為李小龍逝世的而戛然而止的《死亡遊戲》,海報也都出自阮大勇之手。

畫明星海報甚少出錯,幾乎都是一氣呵成的阮大勇,卻在抓李小龍的神態上失過手,甚至出現畫完之後完全不像一點也救不回來的失誤。他下定決心用心琢磨李小龍威猛的神態和肌肉走向,後來卻一不小心成了李小龍專家。

▲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說,阮大勇是當今畫李小龍最傳神的人,別無他選。

阮大勇有著那個時代老一輩人共有的低調踏實的性子,接受各種訪問,他總是自嘲自己“胸無大志”,在廣告公司的時候,一百分的事情通常只做八十分,日日常餐都無所謂,下班之後在荃灣眾安街的冰室吃一碗滑蛋蝦仁配一杯雪糕,舒服過神仙。

他不喜歡把是事情做得太滿太拼,也不喜歡太累人的生活。他也的確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只要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了。

前期鍾情於美術,轉過的幾次行,都是跟畫畫有關係,開始電影海報的工作的時候的確很開心,也相當能夠賺錢,但當他轉為專職的時候,任務一個接著一個,入行17年,畫過的電影海報超過200張,在當時香港任何一個電影海報師都無法和他比擬。

▲1984年的阮大勇(中),右手邊兩撇小鬍子的是漫畫家黃玉郎,《玉郎漫畫》的創始人,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玉郎漫畫》的封面都是請阮大勇來執筆,左手邊是漫畫監製祁文傑。

一般的畫師都有保留自己原稿的習慣,畢竟都是嘔心瀝血的結果,阮大勇當年所畫的原稿一張都不曾保留,他並不曾把自己所作的作品當做是值得珍惜的收藏,而是賺錢養老婆孩子的一種途徑罷了。

後期,當畫畫的快感被繁瑣的要求和任務所淹沒的時候,就會變成一種每日只求交差的痛苦。畫畫不再是一件讓他喜歡的事情,他放下筆,1992年帶著家人移居紐西蘭。

阮大勇九十年代初封筆前最後一部作品是1991周星馳的《新精武門2:漫畫威龍》,香港的戲院、百貨樓、街頭巷尾再不見阮大勇具有代表性的詼諧之作,同年,新藝城宣佈停工結業,香港電影從盛世轉衰退早有徵兆,一個時代緩緩落幕。

退隱紐西蘭之後,阮大勇沒有再跟舊時一起合作過的電影製作人們有過聯繫,他早在七十年代末迷上了國畫大師李可染,畢生心願就是跪在李大師的跟前給他磕三個響頭,此前畫海報賺的錢也花了相當部分用於收集李可染的畫,後來又因為這些畫,讓他在紐西蘭過得還算不錯。

66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年近古稀又罹患抑鬱症,性情變得難測,整晚整晚睡不著,也吃不下東西,古稀之年,他將自己的偶像李可染生前刻印在印章上的一句話奉為自己的座右銘:“七十始知己無知。”

人生活到七十年,才真正體會到天地之大,道理之深,自己所經歷的所懂得的東西都只是皮毛而已,人也隨之變得闊達,他又執起了曾經被他放置一時的畫筆,當畫畫只憑興趣,它又再一次成為阮大勇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想他最初的期望一樣讓他歡喜。

▲近年阮大勇在紐西蘭所作的作品。

▲他近期送給老友許冠文的畫,一如從前許氏兄弟電影海報中搞笑誇張。

許冠文的公子許思維北漂經商十年回港,在整理許氏兄弟留在倉庫裡的電影遺跡,翻出了塵封在大小箱中的阮大勇作品,震驚與一個偉大卻不在眾人記憶中的名字,決心硬著頭皮給他拍一套紀錄片。

港人被塵封的電影記憶又被翻了出來,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輕“文藝青年”群體。

年輕人對於那段輝煌繁盛星光熠熠的年代無比嚮往,他們的生活太過於便捷和快速,換來的多是無法定位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已經太久沒有體會過一個人一支筆便是一個世界所帶來的歡喜和感動。

我們在懷念那個年代的電影工作者們些什麼?

懷念的是他們從不惜代價付出心血的“匠人”精神;

懷念的是他們思想和創意無限激情的碰撞;

懷念的是他們始終忠於作品,名字最後簽上,這幅畫就得負責到底的敬業;

懷念的是他們始終忠於自己,只做好自己熱愛的事情就足夠滿足的熱忱和純粹。

我們這個時代並不是沒有這些東西,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只不過剛好被紛繁世事所蒙蔽和隱藏,而如今剛好有一個阮大勇,剛好有一個許思維,剛好有一個金像獎,它們撥開了紛擾之事,讓你看清自己——

你所熱愛的,你所堅持的,都是有意義的,都應該熱忱到底。

▲阮大勇喜歡將圖紙釘在鐵門上,站得筆直作畫,因為這樣才能精准地把握人物比例,不會畫歪或者失控,這個習慣一直到他現年70有餘還在保持。

地利:香港是福地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本土意識崛起,而許氏三兄弟一手打造的眾多的粵語喜劇,主打香港打工仔階層的歡樂與心酸,最適合一家老小圍坐觀看,賺得普羅大眾的內心共鳴,自然成為各大戲院裡最賣座的電影。

許氏兄弟電影中這種特有的舊時代香港背景和一邊搞笑一邊諷刺的風格與阮大勇的作畫風格完全符合。

他用稍微誇張又不失真的手法描繪Q版的人物畫像,一個個人物大大的腦袋,表情豐富,顏色和字體完美搭配來捉人眼球,構圖、排版和配色等都相當有特點,真如許冠文所說,還沒進戲院就已經被海報逗笑。

▲1981年的電影《摩登保鏢》

另一個方面,阮大勇曾說:“香港是極難出大師的,大家要為口賓士,生活要求又高,在畫畫上用到的功夫就少了。”

他雖然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大師,只是謙遜自稱“畫畫工”,但對於自己的創作從來都是一百二十分認真負責。

“我一直老老實實用手用腦用眼去畫,從來沒有偷雞或者用印刷、放大機、電腦幫忙,作品要簽上自己的名字,就應該由頭到尾是你自己出品。”

人和:天分和運氣缺一不可

阮大勇是浙江人,1941年出生在浙江慈溪,他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正是他擅長畫畫的父親,耳濡目染之下,阮大勇從小就是班級上畫畫最好的人物。雖然如此,但在物資匱乏缺乏安全感的時代,他的父親卻始終認為,畫畫是沒有前途的。

所以阮大勇一直沒有老師,於是他就畫電影和大戲裡面看到的偶像,喜歡研究各種人物的神情動作,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變。

他的父親長期在香港工作,解放初期,阮大勇從上海徐匯中學初中畢業之後,就隨著父親舉家搬遷到了香港,住在港島區北角。

步入社會之後成為一名打工仔,為尋一口飯吃,他先是在荃灣的紗廠工作,後來升職去繪製生產圖表,為了少寫幾張複寫紙,練出了強勁的筆風;後來又進了永華片場的美術部負責粉飾佈景;後來又去了布匹公司,專門做行貨油畫;隨後又漂到外企朗文出版社給教科書畫插圖……

從而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他在朗文時期的德國女上司。女上司相當欣賞他的畫,常常會在收工之後請他接私活,幫她畫家中壁畫,女上司覺得這樣一個畫畫天才,一直待在出版社默默無聞實在屈才得很,於是介紹給了她在廣告公司的丈夫。

從1966年到1975年,阮大勇在廣告公司呆了9年,從草稿員做到了美術主任。

從小好畫人物,多年打工經驗中的美術功底,以及在廣告公司呆了九年所練就的“廣告腦”,成為他後來一舉獲得第三貴人——許冠文和許冠傑兄弟賞識的強硬奠基。

▲他在廣告公司混到了1975年,一位元認識許氏兄弟的同事告訴他《天才與白癡》正在徵集海報稿,於是他試水心態畫下了第一張海報,最終被許氏兄弟採用,這張是當年他拿去投稿的原稿。

任何行業的全盛時期,從來都不排斥新的點子,新的創意,香港電影業也是一樣的,一個素人出身的漫畫畫手,也能夠憑藉一個好的點子,一幅好的畫作與當紅大明星相坐而談。

《天才與白癡》的海報遍掛各大戲院門前院後,阮大勇覺得做電影海報這條路也許可行。他得知許氏兄弟正要拍新片《半斤八兩》,於是找了朋友帶他進嘉禾的片場,拿著《天才與白癡》的海報,自薦要再幫他們畫新片的海報。

許冠傑一口答應,於是有了第二次合作,《半斤八兩》的海報創意阮大勇收了2700美金,當年美孚新屯的樓價也才十萬,阮大勇畫十幾張海報就能買層樓。

許氏三兄弟和阮大勇,幾個之前毫無關係的人因為電影結緣,他們之間有著那個時代的電影工作者相同的默契和熱忱。

他們總共合作了十六部電影,卻甚少見面,只通過交付電影海報實現交流,但彼此之間卻如同相識多年的老友,阮大勇總能輕而易舉地捕捉到三兄弟角色中的靈魂。

借由許氏電影一炮打響,當時香港的其他電影製作人迷信出自阮大勇的海報一定會讓電影大賣。

於是洪金寶找他:

吳宇森找他:

麥加找他:

▲據說此張是阮大勇最喜歡的作品。

黃百鳴找他:

周星馳找他:

曾志偉找他:

成龍也找他:

70年代中後期至八十年代的嘉禾,80年代開始的新藝城海報,幾乎都是被阮大勇承包。

阮大勇的畫畫風格,四個字形容——鬼馬精靈。

他不喜歡墨守成規的事物,黃金比例,白滑芳容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他鍾愛有缺陷的臉,“再偉大的畫家,他所畫心中的女神一定比不及上帝創造的女人美,十全十美的反而缺乏性格而變得不美,缺陷美才是大美。”

再說,正正經經的大美人反而難畫也難搞,舊時常常有偶像包袱重的漂亮女星暗戳戳地問:“這是成稿了嗎?我覺得不太像啊!”這時阮大勇也就打哈哈:“下次吧!下次畫得像一點!”

▲這大概也是早期阮大勇並不太喜歡張國榮的原因。張國榮是一張標準的帥哥臉啊!阮大勇在電臺節目裡說自己早期並不十分欣賞張國榮,而後來,張國榮去世,他卻突然對他改觀。大概是因為這張美好的臉卻依舊過著不完滿的人生而感到遺憾吧。

他也愛畫李小龍,除了《唐山大兄》,李小龍最為人津津樂道沖出國門的其他四部片子,《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和因為李小龍逝世的而戛然而止的《死亡遊戲》,海報也都出自阮大勇之手。

畫明星海報甚少出錯,幾乎都是一氣呵成的阮大勇,卻在抓李小龍的神態上失過手,甚至出現畫完之後完全不像一點也救不回來的失誤。他下定決心用心琢磨李小龍威猛的神態和肌肉走向,後來卻一不小心成了李小龍專家。

▲李小龍會會長黃耀強說,阮大勇是當今畫李小龍最傳神的人,別無他選。

阮大勇有著那個時代老一輩人共有的低調踏實的性子,接受各種訪問,他總是自嘲自己“胸無大志”,在廣告公司的時候,一百分的事情通常只做八十分,日日常餐都無所謂,下班之後在荃灣眾安街的冰室吃一碗滑蛋蝦仁配一杯雪糕,舒服過神仙。

他不喜歡把是事情做得太滿太拼,也不喜歡太累人的生活。他也的確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只要能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了。

前期鍾情於美術,轉過的幾次行,都是跟畫畫有關係,開始電影海報的工作的時候的確很開心,也相當能夠賺錢,但當他轉為專職的時候,任務一個接著一個,入行17年,畫過的電影海報超過200張,在當時香港任何一個電影海報師都無法和他比擬。

▲1984年的阮大勇(中),右手邊兩撇小鬍子的是漫畫家黃玉郎,《玉郎漫畫》的創始人,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玉郎漫畫》的封面都是請阮大勇來執筆,左手邊是漫畫監製祁文傑。

一般的畫師都有保留自己原稿的習慣,畢竟都是嘔心瀝血的結果,阮大勇當年所畫的原稿一張都不曾保留,他並不曾把自己所作的作品當做是值得珍惜的收藏,而是賺錢養老婆孩子的一種途徑罷了。

後期,當畫畫的快感被繁瑣的要求和任務所淹沒的時候,就會變成一種每日只求交差的痛苦。畫畫不再是一件讓他喜歡的事情,他放下筆,1992年帶著家人移居紐西蘭。

阮大勇九十年代初封筆前最後一部作品是1991周星馳的《新精武門2:漫畫威龍》,香港的戲院、百貨樓、街頭巷尾再不見阮大勇具有代表性的詼諧之作,同年,新藝城宣佈停工結業,香港電影從盛世轉衰退早有徵兆,一個時代緩緩落幕。

退隱紐西蘭之後,阮大勇沒有再跟舊時一起合作過的電影製作人們有過聯繫,他早在七十年代末迷上了國畫大師李可染,畢生心願就是跪在李大師的跟前給他磕三個響頭,此前畫海報賺的錢也花了相當部分用於收集李可染的畫,後來又因為這些畫,讓他在紐西蘭過得還算不錯。

66歲的時候老伴去世,年近古稀又罹患抑鬱症,性情變得難測,整晚整晚睡不著,也吃不下東西,古稀之年,他將自己的偶像李可染生前刻印在印章上的一句話奉為自己的座右銘:“七十始知己無知。”

人生活到七十年,才真正體會到天地之大,道理之深,自己所經歷的所懂得的東西都只是皮毛而已,人也隨之變得闊達,他又執起了曾經被他放置一時的畫筆,當畫畫只憑興趣,它又再一次成為阮大勇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想他最初的期望一樣讓他歡喜。

▲近年阮大勇在紐西蘭所作的作品。

▲他近期送給老友許冠文的畫,一如從前許氏兄弟電影海報中搞笑誇張。

許冠文的公子許思維北漂經商十年回港,在整理許氏兄弟留在倉庫裡的電影遺跡,翻出了塵封在大小箱中的阮大勇作品,震驚與一個偉大卻不在眾人記憶中的名字,決心硬著頭皮給他拍一套紀錄片。

港人被塵封的電影記憶又被翻了出來,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輕“文藝青年”群體。

年輕人對於那段輝煌繁盛星光熠熠的年代無比嚮往,他們的生活太過於便捷和快速,換來的多是無法定位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已經太久沒有體會過一個人一支筆便是一個世界所帶來的歡喜和感動。

我們在懷念那個年代的電影工作者們些什麼?

懷念的是他們從不惜代價付出心血的“匠人”精神;

懷念的是他們思想和創意無限激情的碰撞;

懷念的是他們始終忠於作品,名字最後簽上,這幅畫就得負責到底的敬業;

懷念的是他們始終忠於自己,只做好自己熱愛的事情就足夠滿足的熱忱和純粹。

我們這個時代並不是沒有這些東西,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只不過剛好被紛繁世事所蒙蔽和隱藏,而如今剛好有一個阮大勇,剛好有一個許思維,剛好有一個金像獎,它們撥開了紛擾之事,讓你看清自己——

你所熱愛的,你所堅持的,都是有意義的,都應該熱忱到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