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青年學儒,中年學道,老年學佛

活到老就要學到老。 知識有很多的種類, 到了知天命的年齡, 對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才有了初步的認識與體會, 才體會到儒、道、佛的精髓對人生的幫助, 可謂人生的精神食糧!

一、青年學儒

人在青少年時期, 學儒是一個必修的階段與過程。 我這裡講的學儒, 是一個概括性的, 並不是指儒家經典, 而是指進入學校, 學文化, 接受學歷的教育。 但孔子的儒家學說的精髓始終慣穿於學歷教育之中,“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吾日三省吾身”等等, 講的就是自身修養與學習的方法。 自身修養及學習到什麼程度呢?要符合禮、義、廉、恥、忠、孝等要求。

學這些的目的, 就是因為孔子總結出了“學而優則士”、“勞心者治人”這些人間規律。 孔子看透了人間沒有完全的平等, 是一個“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的社會。 所以, 他要求弟子努力學習, 適應與應酬社會上層的禮、義、廉、恥和忠孝。

所以, 青年學儒, 是學進取, 學鑽營, 學處世, 學為官。 “只學數理化, 走向社會不會說話;一門文科好, 走向社會吃不飽, 文理儒學都學會, 將來一定做權貴”!

二、中年學道

青年學儒, 為的是“成龍”, 但是, 成龍的有幾何?難道是投入不夠嗎?難道是其人不學嗎?殘酷的社會就像一條權貴的船, 已在船上的權貴想永遠坐在船上, 船下的百姓竭力地想往船上爬, 於是, 權貴就動用家丁, 維護船的正常航行。 世上沒有真理, 沒有對與錯, 只有需求, 只有強與弱!每個人都想追求利益的最大, 追求不到的只有一生的無奈。

道學,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一, 現稱道教, 是一種說教。 初有人類時, 道是後人感恩祖輩的一種祭祠活動, 時而久之, 祖輩為使在天之靈庇護後人,

而傳授趣吉避凶方法, 成為了一種教。 。

原始的道教比較雜亂, 只突出一個“孝”字, 後人張道陵總結和創立了系統的道教, 它是解釋宇宙、太空、人間萬物及人生的一門規律學。 其核心是在“孝”的基礎上加一個“善”字, 不爭, 不為, 與人為善。 這樣, 社會就和諧穩定了。 道學的獨善不爭, 本想是施善得以善報, 可權貴心中暗喜, 你善, 我不善, 天下利益我全沾!所以, 天下還是不和諧。 道學又以“不爭”為準則, 探討了陰陽五行、趣吉避凶的各種方法, 以達到天下萬物為我用之原則。

人到中年, 上有老, 下有小, 苦辣酸甜, 五味雜陳。 往往是一樣的努力, 不一樣的結果, 時代的解釋已不能自圓其說。 而道學能解釋每個人的基因, 遺傳不同, 生長期的地理位置不同, 而遭遇不同, 再以陰陽五行來趣吉避凶。 特別是在培養後代方面, 道學有其獨特的見解與方法。

道學中有神, 神是什麼?神就是中國幾千年來死去的祖先中的極少數人的靈魂。 是神傳授了陰陽五行, 解釋了人生基因的不同, 輪回的不同。

神為了庇護華人的後代, 是以善為說教的。 神善到何種程度呢?善到不分惡人、權貴、百姓, 一概都願意幫, 因他認為, 好人, 壞人, 都是神的後代, 都要庇護。 所以, 做為中國人, 只有對神抱以敬仰之情, 也算是對自己祖先的一種孝心吧!

三、老年學佛

人到老年, 由於一生的閱歷太多, 感興趣的事就不多了, 新潮的輪回已不消往顧, 回憶往事, 一生的磨難, 只剩下感概與無奈!向前看, 只有死路一條, 窮賤福貴都已體會, 已不追求。 已感受到四大皆空的真諦。 可死, 是福?是禍?是可怕?是從容?還是未知!佛學可幫你解釋。

佛學,是釋迦牟尼在印度本土祭祀學說的基礎上,總結而創立的一種說教,他對太空、人生輪回的解釋是“業、緣”兩個字。佛學的理論相當的深奧與繁多,從釋迦牟尼的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流派眾多,理論精湛,但學習與操作起來卻很簡單,最簡單的要數淨土派,只用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了。而禪宗可以幫你瞭解太空、人生、福禍的因果關係。人死了會不會痛苦?死了去哪裡?要在活著時就要搞清楚。一個老年學佛的人,一般都可知道自己的去向。

佛學,是釋迦牟尼在印度本土祭祀學說的基礎上,總結而創立的一種說教,他對太空、人生輪回的解釋是“業、緣”兩個字。佛學的理論相當的深奧與繁多,從釋迦牟尼的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流派眾多,理論精湛,但學習與操作起來卻很簡單,最簡單的要數淨土派,只用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了。而禪宗可以幫你瞭解太空、人生、福禍的因果關係。人死了會不會痛苦?死了去哪裡?要在活著時就要搞清楚。一個老年學佛的人,一般都可知道自己的去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