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艾瑪·沃特森的乳☆禁☆房:不只一種意義

英國女星Emma Watson(艾瑪·沃特森)近日因為一張刊登於時尚雜誌《名利場》(Vanity Fair)上、她身著白色鏤空披肩、露出胸部下緣的照片, 在社群網站和媒體上引發熱議。

女明星拍攝性感、裸露照片的情境並不少見, 尤其是在時尚領域內。 那為什麼Emma Watson的照片卻引起了激烈爭論呢?

一切都是因為Emma Watson女性主義者的身份。

Emma Watson一直不諱言自己女性主義者的認同。 她擔任聯合國的親善大使;推動HeForShe倡議, 鼓勵男性加入性別平權運動;在聯合國會議中發表演說, 宣揚女性主義。 儘管也有論者提出不同意見, 認為像Emma Watson這樣的“女性主義者-白人精英”得以登上聯合國舞臺, 正反映了主流女性主義和其他弱勢群體之間的斷裂;但身穿白色Prada褲裝、侃侃而談的Emma Watson儼然已經成為許多女性主義者的新偶像。

對Emma Watson的三類批評

而這次, 同樣是一襲白衣, 但布料“節省許多”的結果卻讓許多人批評Emma Watson偽善、不是“真的”女性主義者,

背叛了女性主義。 英國電臺主持人與報紙專欄作家Julia Hartley-Brewer的一則推特更是極盡諷刺之能事, 嘲弄Emma Watson一邊抱怨沒有人聆聽她對女性主義的意見, 一邊賣弄自己的身體與性感(所以難怪沒有人聽她說話)。 大體來說, 對Emma Watson的批評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指出Emma Watson賣弄身體、“物化”自己的行為, 不符合女性主義的宗旨和價值。

另一種則認為這樣性感的照片有違Emma Watson過去營造出的知性形象(因此認定她過去的嚴肅真誠都是虛假), 而如果Emma Watson希望自己的意見受到重視, 就應該更謹言慎行。

還有一種批評則是很“單純地”評價Emma Watson這樣的行為不檢點, 不是個好女人——至少不是以往我們看見的那個清新純真的女孩。

面對這些批評, Emma Watson本人與其支持者也不甘示弱,

紛紛反擊。 Emma Watson在接受訪問時說:這次的事件讓她體會到, 許多人對於女性主義仍舊有著很多誤解。 女性主義的宗旨是要賦予女性自由選擇的權力, 是為了追求解放。

“我不懂我的乳房和這有什麼關係。 ”她這麼說。

而支持者們的論述也與此相去不遠, 除了強調一個女性的衣著和她的意見是否值得受到重視根本無關, 女人更不應該因為自己選擇裸露而遭到羞辱和賤斥, 也反復重申女性的選擇權:Emma Watson, 以及任何一個女人, 都有權力選擇她們要穿什麼、要不要露、要露多少、露給誰看。

女人的乳房

對於Emma Watson的第二類批評, 反映出一個社會常見的荒謬現實。 好萊塢男星中從來不乏參與公共議題討論者, 例如近年來最為人稱道的包括關心南蘇丹的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和積極倡議環境保護議題的萊昂納德·迪卡布裡奧(Leonardo Dicaprio),

這兩位男星一直都是世人眼中性感的代表。 他們賣弄瀟灑、獲得“全球最性感男人”殊榮, 與此同時, 他們的政治意見還是會受到重視, 沒有人會因為他們的性感而停止聆聽他們。

如果我們只停留在這一層的批評, 卻也可能忽略了Emma Watson與聲援者言論中, 一些值得我們留意的地方, 以及在這場爭論後, 可以如何重新思考女性主義。

一個女性當然不應該只因為她決定寬衣解帶、呈現性感, 就失去表達意見、意見被重視的權力與機會。 Emma Watson的胸部真的和女性主義一點關係都沒有嗎?卻也不然。 女人的身體——尤其是乳房和其他性徵——一直以來都是女性主義的重要戰場之一。

從“脫下胸罩”到解放乳頭(Free the nipples), 從喂母乳到公共場所哺乳的討論, 從時尚產業到A片、再到性工作, 眾多女性主義話題都圍繞著女人的乳房應該長什麼樣子、如何被“使用”, 又應該給誰看等。 女體與女乳作為戰場, 一方面反映了父權社會裡經常以“美感”和“善良風俗”為名, 對女人身體施加的種種規範。 另一方面, 男體和女體經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性化”, 女性的身體總是和性欲高度相連;而在忌性的社會中, 女體便順理成章地成為需要被嚴加管束、保護的對象, 以防止欲望的高漲與外溢。

所謂身體即政治, 身體和乳房一直是女性最有力的抗議工具, 挑戰父權社會裡既有的性別規範, 也為女性爭取自由、自主與平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刻意排除乳房和女性主義之間的關聯,是不正確,更是不明智的。如果乳房是這個社會中賦予女性的最大禁忌之一,當我們過度強調“女人的乳房不重要”時,其實也就是“你看看她露奶了所以不要聽她講話”批評的反面而已。而作為女性所能做的,絕對不是再次把自己的乳房“渺小化”,變成毫不相干的元素之一。相反,我們應該重新記起並擁抱乳房,這女性重要的盟友與武器。

Emma Watson的乳房

在同場訪問裡,Emma Watson其實還表示她覺得這組照片“非常有藝術感”(artistic)並且“有趣而美麗”(interesting and beautiful),聲援者中也不乏提到這組照片具有品味、攝影師多有名氣等,似乎企圖為這組照片的“正當性”加分。然而,如果女性本來就有自由選擇裸露,那麼又何須以這些照片的“價值”來為它們“辯護”呢?

其實,當年解放乳頭的大番爭論中,一組常見的論點也是“這是社會運動/藝術,不是欲望”,認為觀者不應該以帶有情欲的眼光去看待這些裸露乳房的照片。或者2014年的318運動,也曾因為有女性參與者穿著較為暴露,以及參與者在抗議現場有共眠和親密行為,而引起了“被染黃”的擔憂。這些說法往往隱隱暗示著,沾染上欲望之後,這些社會行動原本的“神聖”目的,就會被消滅或玷污,再也無法神聖而偉大。諷刺的是,這種排除欲望的“必要性”,其實也往往就是這些欲望受到污蔑的原因。

以乳房來說,其存在與暴露似乎總得伴隨著一些“正當”而“偉大”的理由,例如追求女性身體的解放、餵養下一代,或是為了藝術。相反地,單純的裸露就經常被視為任性、不健康與不道德的;甚至,如果女性是為了例如金錢等“不高尚”的理由而選擇裸露,更可能面對“蕩婦”、“羞恥”、“不檢點”這類的批評。因此,Emma Watson一方面捍衛自己的裸露自由,但另一方面,卻也忍不住覺得自己的裸露必須伴隨著“藝術”和“美麗”這樣高大上的理由。

但那些不美麗、不藝術、不偉大、不高大上的乳房呢?乳房被父權社會所賦予的各種不美麗,難道不正是我們必須解放乳房的原因?

如同其他論者指出,“Emma Watson的奶”的爭論,又再次反映了“身心二元的對立”以及“心比身偉大”的論述。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僅會注意到,以“露奶”來批評Emma Watson的言論正當性,或是她有違自身的清新知性形象,正是將女性的存在簡化,仿佛女性的“身”與“心”不得並存。然而,我們卻可能忽略,Emma Watson的聲援者,其實也可能陷入同樣的陷阱裡——以“Emma Watson為女性主義做了這麼這麼多”來支持她個人裸露時,是不是在暗示著,正是因為這些“心”的貢獻,Emma Watson的“身”才有了合理性?

裸露過身體的女明星並不少,可是卻不是每一個女性都可以如Emma Watson一般獲得諸多聲援。例如以性感豐臀為招牌的黑人饒舌歌手Nikki Minaj曾質疑,“為什麼白人模特兒露屁股就可以被接受,但她的臀部就是下流呢?”又例如,同樣以清新鄰家女孩形象出道走紅的美國女歌手Miley Cyrus,數年前開始改變穿衣與自拍風格呈現大膽形象,並在MTV音樂錄影帶頒獎典禮上以肉色比基尼大跳性感舞蹈時,同樣的“反叛”卻招來大量的批評,指責好女孩的“崩壞”與“不登大雅之堂”。無獨有偶,本次Emma Watson于《名利場》專訪的主題便是“叛逆貝兒”(Rebel Belle,Belle是《美女與野獸》的女主角名)。

於是,面對裸露照片,Emma Watson的“女性主義光環”是她受到批評的原因之一,但也為她獲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聲援。然而,這種“這個女人懂女性主義,她的乳房也比較有意義”的假設,不但無法讓我們擺脫乳房的汙名,反而可能成為賤斥某些身體(例如那些“淫蕩的”、“不美觀的”)的有力武器。

女性主義者的乳房與“愛自己”的困局

不論我們採用哪一派女性主義者的解讀,都不應妨礙Emma Watson本人的女性主義認同。只要Emma Watson相信女性應該要從壓迫中解脫、認同性別平權的價值,她就可以聲稱自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女性主義者到底可不可以裸露?或者換個角度問,一個喜歡、選擇裸露的女性,可不可以“聲稱”自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這個問題早已爭論多年,女性主義和裸露之間的關係也確實複雜。激進女性主義者(Radical feminist)相信,“性”是父權社會中,對女性最終極的壓迫和宰製工具,而色情與性工作也衍生於這樣的權力不平等。裸露雖然不等於色情,卻仍可能是為了服務男性的觀看欲望而存在,而女性也可能在這樣的觀看過程中遭到物化,從主體成為客體。

另一方面,性積極女性主義者(Sex-positive feminist)則認為,“性自由”是女性自由的關鍵之一,與其將女性的性“特殊化”、視為需要被保護的物件,反而應該推動性的除魅,鼓勵女性談論、擁抱、展現自己的身體與性欲。

女性主義者們對於時尚雜誌中的裸露仍持續爭論:到底是對女性身體自主的賦權,還是對男性凝視(male gaze)的服從。但不論我們採用哪一派女性主義者的解讀,都不應妨礙Emma Watson本人的女性主義認同。只要Emma Watson相信女性應該要從壓迫中解脫、認同性別平權的價值,她就可以聲稱自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然而,“我這樣可不可以當女性主義者”的問題,在女性主義者社群中一直相當普遍,討論面向更不僅限於裸露。喜歡化妝、穿高跟鞋的女人是不是壞女性主義者?想當家庭主婦的女人,又是不是背叛了女性主義?

很多時候,這些“好女性主義者”和“壞女性主義者”的區分,僅僅只是為了分化、打擊女性主義,在假設有一種“真正正確的”女性主義實踐方式的同時,把女性主義變成一個看似永遠遙不可及的目標,也使得許許多多“不夠合格”的女性對女性主義的理想和實踐卻步。

另一方面,這樣的討論也反映出了,當代女性主義論述中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困局。

包括Emma Watson在內的許多人都強調:女性主義的真諦在於自由,讓女性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樣貌,不需要受到刻板的性別印象和規範的限制,包括是否裸露、從事什麼工作、是否走入婚姻生子、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型態。

在這樣的“選擇論”下,當代的女性主義論述變得高度個人化,可以有各種個人的詮釋方式,而各種“做自己、愛自己”的行為都是正當的,尤其在結合了資本主義後,這樣的“愛自己”更可以透過各種消費達成。

然而,真是如此嗎?誠然,我們都應該有權力選擇自己渴望的生活模式,並透過這樣的選擇實現自己。但如果一個女性的“選擇”,其實是不利於女性主義發展的(例如決定加入護家盟)呢?

專欄作家Andi Zeisler的話可以給予一些提示:並非每個女性主義者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個實踐女性主義的行動(Not everything a feminist does is a feminist act)。我們或許應該用一個更“集體”的觀點來理解女性主義,把女性主義者們放入歷史與社會環境的脈絡之中,並且更誠實地面對我們的行動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必須負擔的責任。

個人選擇外,女性主義的集體意義

我們生活的“父權體系”為女性的生活選擇賦予了各式各樣的道德與價值標籤,因此我們每日的生活都面臨了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內在衝突與協商。我們必須看見“選擇論”女性主義的不足與限制,並記起女性主義除了女性本身的自由、成長和進步以外,更渴望追求集體的反壓迫與平等。

Emma Watson的女性主義者認同,不應該妨礙我們進一步討論,這樣的照片和女性主義之間的關聯為何?當Emma Watson決定拍攝這樣一組照片時,她的決定可能受到了哪些因素影響?而當她的決定被放在整體女性的脈絡中時,又可能有什麼樣的意義?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我們的個人抉擇如何與其他的身份交織,它們對於整體社群可能有什麼樣的作用、如何反映出社群的需求和意義,又如何再現女人?甚至當我們做出某些抉擇時,是不是有可能再次強化了當前的權力不平等,對另一些女性造成壓迫?

比如說,Emma Watson也曾經迷惘同為女性主義者的流行歌手碧昂絲(Beyonce)是否在音樂錄影帶中“服從”了男性觀點。(注一)我們可以反思,當《名利場》選擇展示像Emma Watson這樣的女性面孔與身體時,是否反映了一種特定的“美”的標準,透過時尚工業,生產與強化一種美的想像以及對女體的規訓(如白、瘦)?我們也好奇,像《名利場》這樣的雜誌,以非白人、非順性別(non-cisgender)、非異性戀女性為封面的比例是多少?

這些議題和女性主義的關係是,縱然女性主義的崛起與女性權益相關,但其本質卻是“對壓迫的反抗”,因此女性主義的討論經常和國族、階級、環境以及資本主義等概念互相交織。這當然不代表每一個女性主義者都必須是“通才”,關心所有的壓迫議題,而是提醒我們,在性別以外,不要忘了其他身份的經歷與意涵。

這樣的思考,當然不是為了要把每一個女性主義者逼死,強迫你我在每一個決定前都得和自己開三輪的檢討會,更不是為了要分辨誰才是真正“夠格”的女性主義者。而是,我們生活的“父權體系”為女性的生活選擇賦予了各式各樣的道德與價值標籤,因此我們每日的生活都面臨了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內在衝突與協商。我們必須看見“選擇論”女性主義的不足與限制,並記起女性主義除了女性本身的自由、成長和進步以外,更渴望追求集體的反壓迫與平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巨大的能量,但我們不需要每一個行動都偉大。我仍舊相信任何一點日常小反抗的意義,相信我們可以也必須在這些細微的日常互動中找呼吸的空間跟前進的方向。然後或許可以在所有的個人裡,看見集體。

(V太太,共筆部落格Queerology作者)

注一:Emma Watson的照片登出時,最初某些報導指責Emma Watson偽善,因為她曾經在訪問中批評過碧昂絲的影像太過“男性凝視”,因此不是“好的女性主義者”。後來Emma Watson在自身的推特帳號發表當時的訪問全文,回應自己當時並無批評碧昂絲的意思,她佩服碧昂絲對女性主義的實踐,更讚揚碧昂絲總是驕傲地展現自己的已婚和人母身份,而不屈服於演藝圈裡女性總是需要“假裝”單身好維持“可欲”程度的常規。

(由開端文化提供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將“《Vanity Fair》”譯為“《浮華世界》”,本文為遵循翻譯習慣更改為《名利場》。)

……………………………………

從這個角度來看,刻意排除乳房和女性主義之間的關聯,是不正確,更是不明智的。如果乳房是這個社會中賦予女性的最大禁忌之一,當我們過度強調“女人的乳房不重要”時,其實也就是“你看看她露奶了所以不要聽她講話”批評的反面而已。而作為女性所能做的,絕對不是再次把自己的乳房“渺小化”,變成毫不相干的元素之一。相反,我們應該重新記起並擁抱乳房,這女性重要的盟友與武器。

Emma Watson的乳房

在同場訪問裡,Emma Watson其實還表示她覺得這組照片“非常有藝術感”(artistic)並且“有趣而美麗”(interesting and beautiful),聲援者中也不乏提到這組照片具有品味、攝影師多有名氣等,似乎企圖為這組照片的“正當性”加分。然而,如果女性本來就有自由選擇裸露,那麼又何須以這些照片的“價值”來為它們“辯護”呢?

其實,當年解放乳頭的大番爭論中,一組常見的論點也是“這是社會運動/藝術,不是欲望”,認為觀者不應該以帶有情欲的眼光去看待這些裸露乳房的照片。或者2014年的318運動,也曾因為有女性參與者穿著較為暴露,以及參與者在抗議現場有共眠和親密行為,而引起了“被染黃”的擔憂。這些說法往往隱隱暗示著,沾染上欲望之後,這些社會行動原本的“神聖”目的,就會被消滅或玷污,再也無法神聖而偉大。諷刺的是,這種排除欲望的“必要性”,其實也往往就是這些欲望受到污蔑的原因。

以乳房來說,其存在與暴露似乎總得伴隨著一些“正當”而“偉大”的理由,例如追求女性身體的解放、餵養下一代,或是為了藝術。相反地,單純的裸露就經常被視為任性、不健康與不道德的;甚至,如果女性是為了例如金錢等“不高尚”的理由而選擇裸露,更可能面對“蕩婦”、“羞恥”、“不檢點”這類的批評。因此,Emma Watson一方面捍衛自己的裸露自由,但另一方面,卻也忍不住覺得自己的裸露必須伴隨著“藝術”和“美麗”這樣高大上的理由。

但那些不美麗、不藝術、不偉大、不高大上的乳房呢?乳房被父權社會所賦予的各種不美麗,難道不正是我們必須解放乳房的原因?

如同其他論者指出,“Emma Watson的奶”的爭論,又再次反映了“身心二元的對立”以及“心比身偉大”的論述。有趣的是,大多數人僅會注意到,以“露奶”來批評Emma Watson的言論正當性,或是她有違自身的清新知性形象,正是將女性的存在簡化,仿佛女性的“身”與“心”不得並存。然而,我們卻可能忽略,Emma Watson的聲援者,其實也可能陷入同樣的陷阱裡——以“Emma Watson為女性主義做了這麼這麼多”來支持她個人裸露時,是不是在暗示著,正是因為這些“心”的貢獻,Emma Watson的“身”才有了合理性?

裸露過身體的女明星並不少,可是卻不是每一個女性都可以如Emma Watson一般獲得諸多聲援。例如以性感豐臀為招牌的黑人饒舌歌手Nikki Minaj曾質疑,“為什麼白人模特兒露屁股就可以被接受,但她的臀部就是下流呢?”又例如,同樣以清新鄰家女孩形象出道走紅的美國女歌手Miley Cyrus,數年前開始改變穿衣與自拍風格呈現大膽形象,並在MTV音樂錄影帶頒獎典禮上以肉色比基尼大跳性感舞蹈時,同樣的“反叛”卻招來大量的批評,指責好女孩的“崩壞”與“不登大雅之堂”。無獨有偶,本次Emma Watson于《名利場》專訪的主題便是“叛逆貝兒”(Rebel Belle,Belle是《美女與野獸》的女主角名)。

於是,面對裸露照片,Emma Watson的“女性主義光環”是她受到批評的原因之一,但也為她獲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聲援。然而,這種“這個女人懂女性主義,她的乳房也比較有意義”的假設,不但無法讓我們擺脫乳房的汙名,反而可能成為賤斥某些身體(例如那些“淫蕩的”、“不美觀的”)的有力武器。

女性主義者的乳房與“愛自己”的困局

不論我們採用哪一派女性主義者的解讀,都不應妨礙Emma Watson本人的女性主義認同。只要Emma Watson相信女性應該要從壓迫中解脫、認同性別平權的價值,她就可以聲稱自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女性主義者到底可不可以裸露?或者換個角度問,一個喜歡、選擇裸露的女性,可不可以“聲稱”自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這個問題早已爭論多年,女性主義和裸露之間的關係也確實複雜。激進女性主義者(Radical feminist)相信,“性”是父權社會中,對女性最終極的壓迫和宰製工具,而色情與性工作也衍生於這樣的權力不平等。裸露雖然不等於色情,卻仍可能是為了服務男性的觀看欲望而存在,而女性也可能在這樣的觀看過程中遭到物化,從主體成為客體。

另一方面,性積極女性主義者(Sex-positive feminist)則認為,“性自由”是女性自由的關鍵之一,與其將女性的性“特殊化”、視為需要被保護的物件,反而應該推動性的除魅,鼓勵女性談論、擁抱、展現自己的身體與性欲。

女性主義者們對於時尚雜誌中的裸露仍持續爭論:到底是對女性身體自主的賦權,還是對男性凝視(male gaze)的服從。但不論我們採用哪一派女性主義者的解讀,都不應妨礙Emma Watson本人的女性主義認同。只要Emma Watson相信女性應該要從壓迫中解脫、認同性別平權的價值,她就可以聲稱自己是一個女性主義者。

然而,“我這樣可不可以當女性主義者”的問題,在女性主義者社群中一直相當普遍,討論面向更不僅限於裸露。喜歡化妝、穿高跟鞋的女人是不是壞女性主義者?想當家庭主婦的女人,又是不是背叛了女性主義?

很多時候,這些“好女性主義者”和“壞女性主義者”的區分,僅僅只是為了分化、打擊女性主義,在假設有一種“真正正確的”女性主義實踐方式的同時,把女性主義變成一個看似永遠遙不可及的目標,也使得許許多多“不夠合格”的女性對女性主義的理想和實踐卻步。

另一方面,這樣的討論也反映出了,當代女性主義論述中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困局。

包括Emma Watson在內的許多人都強調:女性主義的真諦在於自由,讓女性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樣貌,不需要受到刻板的性別印象和規範的限制,包括是否裸露、從事什麼工作、是否走入婚姻生子、追求什麼樣的生活型態。

在這樣的“選擇論”下,當代的女性主義論述變得高度個人化,可以有各種個人的詮釋方式,而各種“做自己、愛自己”的行為都是正當的,尤其在結合了資本主義後,這樣的“愛自己”更可以透過各種消費達成。

然而,真是如此嗎?誠然,我們都應該有權力選擇自己渴望的生活模式,並透過這樣的選擇實現自己。但如果一個女性的“選擇”,其實是不利於女性主義發展的(例如決定加入護家盟)呢?

專欄作家Andi Zeisler的話可以給予一些提示:並非每個女性主義者的所作所為都是一個實踐女性主義的行動(Not everything a feminist does is a feminist act)。我們或許應該用一個更“集體”的觀點來理解女性主義,把女性主義者們放入歷史與社會環境的脈絡之中,並且更誠實地面對我們的行動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必須負擔的責任。

個人選擇外,女性主義的集體意義

我們生活的“父權體系”為女性的生活選擇賦予了各式各樣的道德與價值標籤,因此我們每日的生活都面臨了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內在衝突與協商。我們必須看見“選擇論”女性主義的不足與限制,並記起女性主義除了女性本身的自由、成長和進步以外,更渴望追求集體的反壓迫與平等。

Emma Watson的女性主義者認同,不應該妨礙我們進一步討論,這樣的照片和女性主義之間的關聯為何?當Emma Watson決定拍攝這樣一組照片時,她的決定可能受到了哪些因素影響?而當她的決定被放在整體女性的脈絡中時,又可能有什麼樣的意義?作為一個女性主義者,我們的個人抉擇如何與其他的身份交織,它們對於整體社群可能有什麼樣的作用、如何反映出社群的需求和意義,又如何再現女人?甚至當我們做出某些抉擇時,是不是有可能再次強化了當前的權力不平等,對另一些女性造成壓迫?

比如說,Emma Watson也曾經迷惘同為女性主義者的流行歌手碧昂絲(Beyonce)是否在音樂錄影帶中“服從”了男性觀點。(注一)我們可以反思,當《名利場》選擇展示像Emma Watson這樣的女性面孔與身體時,是否反映了一種特定的“美”的標準,透過時尚工業,生產與強化一種美的想像以及對女體的規訓(如白、瘦)?我們也好奇,像《名利場》這樣的雜誌,以非白人、非順性別(non-cisgender)、非異性戀女性為封面的比例是多少?

這些議題和女性主義的關係是,縱然女性主義的崛起與女性權益相關,但其本質卻是“對壓迫的反抗”,因此女性主義的討論經常和國族、階級、環境以及資本主義等概念互相交織。這當然不代表每一個女性主義者都必須是“通才”,關心所有的壓迫議題,而是提醒我們,在性別以外,不要忘了其他身份的經歷與意涵。

這樣的思考,當然不是為了要把每一個女性主義者逼死,強迫你我在每一個決定前都得和自己開三輪的檢討會,更不是為了要分辨誰才是真正“夠格”的女性主義者。而是,我們生活的“父權體系”為女性的生活選擇賦予了各式各樣的道德與價值標籤,因此我們每日的生活都面臨了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內在衝突與協商。我們必須看見“選擇論”女性主義的不足與限制,並記起女性主義除了女性本身的自由、成長和進步以外,更渴望追求集體的反壓迫與平等。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著巨大的能量,但我們不需要每一個行動都偉大。我仍舊相信任何一點日常小反抗的意義,相信我們可以也必須在這些細微的日常互動中找呼吸的空間跟前進的方向。然後或許可以在所有的個人裡,看見集體。

(V太太,共筆部落格Queerology作者)

注一:Emma Watson的照片登出時,最初某些報導指責Emma Watson偽善,因為她曾經在訪問中批評過碧昂絲的影像太過“男性凝視”,因此不是“好的女性主義者”。後來Emma Watson在自身的推特帳號發表當時的訪問全文,回應自己當時並無批評碧昂絲的意思,她佩服碧昂絲對女性主義的實踐,更讚揚碧昂絲總是驕傲地展現自己的已婚和人母身份,而不屈服於演藝圈裡女性總是需要“假裝”單身好維持“可欲”程度的常規。

(由開端文化提供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原文將“《Vanity Fair》”譯為“《浮華世界》”,本文為遵循翻譯習慣更改為《名利場》。)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