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全球最大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一達通:讓中小企業“簡單做外貿”

近日, 阿裡巴巴旗下深圳市一達通企業服務公司公佈了去年業績:服務13萬家以上中小企業, 完成出口訂單105萬筆, 交易額達226多億美元。

業界評價認為, 作為全球最大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一達通改變了傳統外貿企業的交付方式和信用體系, 説明中國外貿實現了從“汗水驅動”向“資料驅動”的轉型, 堪稱貿易價值鏈的標誌性變化。

平臺思路

回憶起一達通的發展歷程, 阿裡巴巴外貿綜合服務事業部副總裁、深圳一達通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鋒坦言, 過程簡直苦不堪言。

一達通2001年成立於深圳。 那一年, 《關於進出口經營資格管理的有關規定》印發, 明確進出口經營資格實行登記制和核准制。 “這意味著, 具備進出口權的企業範圍不斷擴大, 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私有企業都有了外貿經營權, 外貿行業迎來巨大變化。 ”肖鋒說。

“在當時的深圳, 進出口代理服務風生水起。

不過, 絕大多數仲介服務機構都將目光瞄準大客戶。 畢竟, 這個行業普遍按照交易額的比例收費, 中小企業體量太小, 必然乏人問津。 ”肖鋒說, “那時候我們就想, 既然要做服務平臺, 怎麼能不管中小企業呢?我們不僅要主打‘中小企業牌’, 還應該打破業內長期遵循的收費模式, 改按比例收取為按單收取。 ”

可以說, 一達通初期的三個選擇在行業內都是具有開拓性的:一是開發平臺系統, 實行電子化操作、流水化作業;二是定位中小企業客戶;三是固定收費1000元/單。

肖鋒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對中小企業來說, 能不能接到國際訂單只是困難的“起步階段”, 更難的還在後面。 比如, 跑銀行、跑海關、跑物流等,

不少小企業接單後還得專門成立小組來處理這些與核心業務無關的事宜。 一達通的目標就是為企業解決這些問題, 讓小企業專心做主業。 以外貿出口中經常碰到的退稅週期過長問題為例, 一達通會給企業先行墊付退稅款, 解決企業資金周轉問題。

在提供各環節外貿服務的同時, 一達通還通過集納平臺上13萬家外貿中小微企業的服務需求, 獲得議價權, 拿到國際快遞、物流、通關等各外貿環節的“團購價”。 肖鋒說:“外貿成本通常分為事前的訂單成本、事中的產品成本和事後的流通成本, 一達通的服務模式可以為中小企業降低約30%的外貿綜合成本。 ”

由於起步較早, 模式又超前, 一達通在創業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難。

例如, 由於中國進出口商品種類繁多, 不同商品在報關、退稅、物流等環節差別巨大, 專業性要求非常高。 尤其是最初的幾年, 企業每年新增客戶僅有幾十個, 月收入一兩萬元, 但各項開支卻高達30多萬元, 連年“燒錢”。 直到2008年, 歷經7年的積累和摸索, 一達通的進出口管理系統才逐步完善成熟, 加之當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外部需求降低, 企業資金吃緊, 一達通的性價比優勢才凸顯出來, 客戶數開始迅速增長。 到2011年, 一達通在全國一般貿易出口中已經位列第94位, 2013年躍升至第5位元, 服務客戶達到15000家。

“沉澱”信用

2010年, 阿裡巴巴控股一達通。 2014年, 一達通成為阿裡巴巴全資子公司。 依託阿裡巴巴強大的後臺功能, 一達通獲得了更強大的社會資源、客戶資源和金融資源,

逐步發展成可為全國中小微企業提供通關、退稅、外匯、物流、融資等一站式服務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 形成跨境電商O2O的交易閉環。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讓我們的服務擺脫了地域局限, 現在, 我們在全國各地的分公司已經達到30多家。 IT技術讓外貿服務變成了標準化的流水線, 整個過程如果不出現異常, 甚至不需要人工干預。 ”肖鋒說。

此外, 互聯網和大資料的深度介入, 還幫助平臺上的中小企業解決了流通和信用兩大難題。 一方面, 企業可以享受外綜服平臺提供的通關、退稅、物流、金融等一系列外貿服務;另一方面, 通過交易積累資料, 企業還可獲得資料紅利反哺、信用背書、融資, 從而遠端贏得客戶。 肖鋒告訴記者,通過一達通,企業在海關、商檢、物流等環節的真實資料會在平臺沉澱,成為獲取銀行融資的有力依據。“通過全程服務,我們沉澱下來的貿易資料,甚至比銀行自己調查的更加全面準確,轉化為外貿金融服務產品之後,也將更適合中小企業需求。”

資料“賦能”

在成功踏出金融服務關鍵一步後,一達通又有了一個新想法。“銀行看見我們的沉澱資料敢貸款,那能否讓外企看見這些資料敢下單?”肖鋒說,“如果我們能根據一達通平臺的交易資料,形成賣家信用體系,讓買家可以迅速在資料中甄別賣方,那麼‘小買家不敢跨境買、大賣家不敢跨境賣’的問題就會得到徹底解決。”

事實證明,一達通的資料“賦能”思路確實非常有效。2016年,浙江省逾4萬家外貿企業通過一達通平臺出口訂單33萬筆,交易額達55.5億美元,拉動浙江出口增長1.16個百分點。

目前,這一探索正在全國鋪開。2016年,全國36個城市先後引入一達通子公司,逾8萬家外貿中小企業受益,較去年增長48%。

“一達通的外貿綜合服務模式是一種全新服務業態。我們希望通過模式創新,讓全球中小企業都能像世界500強企業一樣‘簡單做外貿’,最終實現‘全球買全球賣’。”肖鋒說。

肖鋒告訴記者,通過一達通,企業在海關、商檢、物流等環節的真實資料會在平臺沉澱,成為獲取銀行融資的有力依據。“通過全程服務,我們沉澱下來的貿易資料,甚至比銀行自己調查的更加全面準確,轉化為外貿金融服務產品之後,也將更適合中小企業需求。”

資料“賦能”

在成功踏出金融服務關鍵一步後,一達通又有了一個新想法。“銀行看見我們的沉澱資料敢貸款,那能否讓外企看見這些資料敢下單?”肖鋒說,“如果我們能根據一達通平臺的交易資料,形成賣家信用體系,讓買家可以迅速在資料中甄別賣方,那麼‘小買家不敢跨境買、大賣家不敢跨境賣’的問題就會得到徹底解決。”

事實證明,一達通的資料“賦能”思路確實非常有效。2016年,浙江省逾4萬家外貿企業通過一達通平臺出口訂單33萬筆,交易額達55.5億美元,拉動浙江出口增長1.16個百分點。

目前,這一探索正在全國鋪開。2016年,全國36個城市先後引入一達通子公司,逾8萬家外貿中小企業受益,較去年增長48%。

“一達通的外貿綜合服務模式是一種全新服務業態。我們希望通過模式創新,讓全球中小企業都能像世界500強企業一樣‘簡單做外貿’,最終實現‘全球買全球賣’。”肖鋒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