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次新股行情“停不下來” 影子股顯露投資價值

次新股投資新邏輯:新、低、大

金融次新股表現超預期 影子股顯露投資價值(名單)

===全文閱讀===

次新股行情風起雲湧 大漲身後頻現"遊資+業績"兩大推手

如果要選一個今年以來市場最大的“妖股”集散地, 那無疑非次新板塊莫屬。 君不見, 次新銀行股龍頭張家港行, 上市開板後28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93.87%;君不見, 清源股份連續上漲14天, 股價輕鬆翻番……

據說某券商近期還專門發佈了專題研報, 指出次新股受寵的三大理由:

第一, 題材新穎, 具備稀缺性, 符合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變遷的大趨勢。

第二, 流通市值小, 市場關注度高, 資金易於聚集。

第三, 上市不久, 不存在高位套牢情形, 而大股東則處於限售期, 股價遭拋壓打擊壓力較小。

次新股板塊牛股輩出

據證券君統計, 截至3月15日收盤, 共有87只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上市後的連續漲停被打開, 在開板之後, 這87只次新股中有67只股價進一步呈現上漲,

平均漲幅高達22.71%。 其中, 54只今年1月份上市的次新股在連板打開之後僅6只股價出現回落, 其餘個股平均漲幅達到26.70%。 與大盤指數和傳統的行業分類相比, 這些開板次新股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無疑存在明顯的超額收益。

從個股表現上看, 1月24日上市的張家港行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足以被許多人所銘記。 作為一隻銀行股, 市場起初並不對張家港行後續的股價漲幅抱有厚望, 上市僅5個交易日, 張家港行的連續漲停便宣告終結, 當時對應股價9.13元。 進入到2月中旬, 次新股行情在多隻次新銀行股的帶動下進入了一波高潮, 張家港行作為其中的領漲品種, 股價曾一口氣收出“六連板”。 此後, 市場對張家港行估值以及背後基本面的爭議不斷,

其股價也短暫出現回落, 但背後的資金仍是暗流湧動。

張家港行在3月份以一個漲停板開場, 此後股價連續收陽, 在3月15日盤中一度攀上27元的高位, 再度刷新歷史新高。 截至3月15日收盤, 張家港行報收26.83元, 短短28個交易日,

相較上市開板時的累計漲幅已經達到193.87%。

除了張家港行外, 清源股份開板至今的累計漲幅達到107.92%, 該股在2月末至3月初走出了一波“14連陽”的強勢行情, 該趨勢在3月15日被終結。 華正新材開板至今漲幅也達到了88.07%。 此外, 包括資料港、白銀有色等多隻3月份開板的次新股也在近期呈現連續漲停的走勢。

活躍遊資擊鼓傳花

為市場中最能夠把握熱點風向的一批資金, 遊資始終是今年次新股行情背後的最大推動力量。 在2月中旬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等次新銀行股的漲停盛宴中, 相關個股龍虎榜幾乎聚集了所有的一線遊資席位, 包括浙江、深圳、廈門、山東等地的席位頻頻上榜,其中以山東遊資國海證券濟南曆山路的交易最為搶眼。

國海證券濟南曆山路曾經四度現身張家港行買入榜單,買入金額最多時達到5000萬元。3月初,該席位參與了資料港的短線交易,3月3日在資料港中的賣出金額達到6209.36萬元。然而,國海證券濟南曆山路今年的交易動作隨著這筆賣出戛然而止,此後再無現身榜單,背後的原因也無從考證。

白銀有色在3月13日開板之後再接再厲收出“三連板”,從這連續三天漲停的龍虎榜單上看,遊資席位擊鼓傳花的跡象十分明顯。熱衷於把握次新股及複牌重組股的安信證券梅州新中路在3月13日開板當天買入白銀有色6003.38萬元,次日隨即賣出6263.40萬元,從交易金額上看大概率實現獲利了結。一線遊資席位浙商證券紹興解放北路3月14日買入白銀有色6336.43萬元,次日賣出5503.00萬元,從個股股價表現上看似乎也開始逐步離場。而在3月15日的榜單中,2015年全年上榜金額排名首位的中信證券上海溧陽路買入5613.35萬元,位居買二位置,華泰證券南京中山北路則高居買一,買入金額6054.59萬元。

此外,資料港、立昂技術等次新股的龍虎榜單同樣顯示,遊資席位近期的交易主要都以擊鼓傳花為主,不同席位之間各自為戰,大多數均秉承著“T+1”的短線交易模式,整體上群龍無首的狀態與2月中旬的次新銀行股相比遜色不少。

一季度業績普遍預喜

股價的強勢表現離不開公司基本面的支撐,雖然部分個股在經歷了連續的大漲後,市盈率等估值指標相較整個行業已經出現大幅度的偏離,但從整體上看,大部分次新股業績預喜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截至3月14日,有30只今年年內上市的次新股搶先披露了2017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有23只。從業績增幅看,預計淨利潤增幅中值主要集中在0-30%。

預計淨利潤增幅最大的寒銳鈷業在上市公告書中預測一季度淨利潤區間為4100萬至4400萬,同比增長772.00%至836.00%。克來機電預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857萬元至1115萬元,同比增長102.21%至162.88%。此外,誠邁科技、麥格米特、歐普康視等預計一季度淨利潤增幅中值也在40%以上。(上海證券報)

從今年2月10日開始,以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為首的次新銀行股點燃了市場對次新股板塊的熱情,次新股板塊一路高歌猛進。我們選取了2月9日已上市且打開漲停、沒有停牌的次新股,發現在2月10日至2月28日期間的漲幅榜有明顯的規律:上市時間越近的次新股漲幅越大。

一、估值成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2016年以來發行上市的新股有一個普遍現象,即新股發行市盈率不高於23倍,新股上市後能夠連續獲得“一字板”,低市盈率是重要原因之一,且不少新股在打開漲停後市盈率仍然處於較低水準。也就是說,與以往注重題材的次新股炒作邏輯不同,近期的次新股行情更加偏重估值,低估值的次新股往往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我們以TTM市盈率為標準,將2016年以來上市的已打開漲停的次新股進行劃分,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低市盈率組的次新股漲幅要顯著優於高市盈率組。當次新股市盈率超過70時,其較大盤已無超額收益;當次新股市盈率超過130時,其較大盤超額收益率為-1.82%。

按照申萬一級行業進行劃分,可以看到,漲幅較高的行業是金融、交運、鋼鐵、電氣設備、公用事業等,均是傳統估值較低的板塊或預期盈利有所改善的板塊。這表明近期的次新股行情不再僅僅追求流通盤小、賣盤少、稀缺性,資金選股越來越偏重估值水準的高低。

如果按個股市盈率/對應申萬三級行業市盈率中位數為標準進行劃分,可以發現,當個股市盈率/對應申萬三級行業市盈率中位數小於1.5時,各組間的收益率水準並沒有顯著差異,與整體4.88%的收益率相仿;但若相對市盈率過高時,則收益率迅速下降。

二、次新股炒作喜歡“大塊頭”

當我們用總市值指標對次新股進行劃分可以發現,與一般的認知不同,總市值小的次新股漲幅未必大,反而是總市值最大的一組次新股漲幅最高。即使剔除銀行和非銀金融次新股,大市值組的次新股漲幅也遠高於小市值組的次新股。進一步對歷史進行回溯,我們將次新股按總市值大小分為五組,發現不同時間段大市值組的次新股漲幅均要好於小市值組(按流通市值大小劃分也有類似的結論)。

本輪次新股行情還有一個規律,就是投資者更青睞于那些流通盤占總股本比例小的次新股。這樣就可以用相對較少的資金去撬動一個大市值股票,達到以小博大的效果。

三、細分行業公司數量適中,易於行情擴散

從行業稀缺性角度看,行業集中度適中的個股表現最好。將次新股按申萬三級行業進行分類,可以看到,細分行業公司數量在15到30家的次新股漲幅最高,顯然公司數量適中的細分行業更易於行情擴散;當細分行業公司數量超過40家時,由於行業稀缺性不夠,收益率大大下降。

四、次新股與概念熱點的共振

次新股一直是投資者青睞的板塊,而概念熱點同樣也是市場追逐的方向。在我們所選取的253只次新股樣本中,148只次新股具備若干概念熱點,占比約為60%,而這148只次新股一共涵蓋了39個概念熱點。我們提取平均漲幅最高的10個概念熱點,可以發現,即使剔除“次新股”因素,也有5個概念熱點其本身概念指數漲幅排在市場前10。可見當次新股疊加當前市場概念熱點時,往往能有更高的收益表現。

五、基於次新股打開漲停後的買入策略

我們對2015年市場大跌後IPO重啟以來上市的新股進行梳理,以打開漲停日為軸,假設按打開漲停當天的收盤價買入,計算其後一日、一周、兩周、一個月的持有收益。為方便統計同時也為了觀察不同時期的規律,我們以周為時間單位,一周內打開漲停的次新股取算術平均作為該時間段的收益。

從統計結果來看,次新股打開漲停後短期(一日、一周)收益率波動較大,並無明顯規律;中長期(兩周、一個月)收益率呈現一定的週期性和趨同性。因此,找到一個較好的買入視窗並持有一段時間,會是一個較好的次新股投資策略。

由於次新股通常相對於上證綜指有較大的彈性,因此相對收益的統計結果與絕對收益的統計情況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次新股打開漲停後一日的漲跌方向與大盤通常無關,同向概率僅51.61%;但次新股打開漲停後一個月的漲跌方向與大盤相關度較高,同向概率升至67.38%。

如果觀察打開漲停後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即勝率),我們發現短期(一日、一周)並無明顯規律,中長期(兩周、一個月)呈現出一定的趨同性,可見次新股的板塊效應較強——同漲同跌。

六、尋找潛在優質次新股標的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從策略角度選擇了一些潛在的優質次新股標的,但並未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謹供投資者參考。篩選方法主要遵循新、低、大三個原則,資料截至2017年2月28日,具體篩選標準如下:

1)2016年1月1日以來上市且打開漲停的次新股;

2)動態市盈率小於50,且不高於申萬三級細分行業市盈率中位數的150%;

3)總市值大於150億元,流通盤占比小於15%;

4)細分行業上市公司家數在10-40家之間。

篩選結果為:中國銀河、視源股份、景旺電子、杭叉集團、裕同科技、上海銀行、崇達技術、鼎信通訊、歐普照明、新華文軒、江蘇銀行、飛科電器等。(上海證券報)

憑藉著多輪優異表現,今年以來次新股長期雄踞A股市場上的最強風口,截至昨日收盤,兩市今年以來上市次新股(不含昨日首發上市新股)共計22只漲停,其中白銀有色打開一字漲停板後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立昂技術實現漲停再創新高,較發行價漲幅已達到1034.07%,而明星次新股張家港行昨日也實現大漲,漲幅為7.32%。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次新股首發上市後連續一字漲停平均數量出現下降,但開盤後往往持續實現出色表現,特別一字漲停數量較少的金融類次新股,開板後的市場表現大幅超預期,而這一特徵也使得次新股板塊在市場上更具人氣和賺錢效應。不過,經過前期的輪番表現,次新股板塊也積累了諸多獲利盤,後市投資風險相對較大,短期內次新股相關影子股的表現更值得關注。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今年以來首發上市的金融類次新股中,根據公司最新披露前十大股東資料來看,張家港行第一大股東為江蘇沙鋼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8.18%,相關上市公司為沙鋼股份;第三大股東為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7.64%,相關上市公司為江蘇國泰。中原證券第一大股東為河南投資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20.98%,旗下上市公司有同力水泥、豫能控股、安彩高科等,第三大股東為安陽鋼鐵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4.52%,相關上市公司為安陽鋼鐵;第四大股東為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1.91%,旗下上市公司有平煤股份、神馬股份、易成新能;第十大股東為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最新持股比例為0.45%,相關上市公司為*ST神火。此外,在中國銀河前十大股東中,也涉及了麗珠集團、萬科A、健康元、中山公用等影子股。

此外,年內市場表現較好的2016年首發上市的金融次新股江陰銀行,其相關影子股包括海瀾之家、法爾勝等。

市場表現方面,張家港行、中原證券、中國銀河3只年內上市次新股,最新收盤價較發行價漲幅分別達到513.96%、167.50%、94.13%,此外江陰銀行年內累計漲幅達到91.31%。從相關16只影子股市場表現來看,同力水泥、*ST神火、豫能控股、平煤股份、安陽鋼鐵等5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分別為37.71%、33.51%、20.28%、18.89%、18.39%,而麗珠集團、易成新能、海瀾之家、法爾勝、健康元、中山公用、神馬股份等個股在年內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投資邏輯上,持股數量以及被持有次新股的漲幅直接決定相關影子股的投資價值,在這些金融次新股中,張家港行以及江陰銀行兩隻次新股年內表現大幅超預期,相關影子股相對具備更高的投資價值。標的上,可適當關注年內股價出現下跌的海瀾之家、法爾勝以及漲幅相對較少的江蘇國泰。(證券日報)

包括浙江、深圳、廈門、山東等地的席位頻頻上榜,其中以山東遊資國海證券濟南曆山路的交易最為搶眼。

國海證券濟南曆山路曾經四度現身張家港行買入榜單,買入金額最多時達到5000萬元。3月初,該席位參與了資料港的短線交易,3月3日在資料港中的賣出金額達到6209.36萬元。然而,國海證券濟南曆山路今年的交易動作隨著這筆賣出戛然而止,此後再無現身榜單,背後的原因也無從考證。

白銀有色在3月13日開板之後再接再厲收出“三連板”,從這連續三天漲停的龍虎榜單上看,遊資席位擊鼓傳花的跡象十分明顯。熱衷於把握次新股及複牌重組股的安信證券梅州新中路在3月13日開板當天買入白銀有色6003.38萬元,次日隨即賣出6263.40萬元,從交易金額上看大概率實現獲利了結。一線遊資席位浙商證券紹興解放北路3月14日買入白銀有色6336.43萬元,次日賣出5503.00萬元,從個股股價表現上看似乎也開始逐步離場。而在3月15日的榜單中,2015年全年上榜金額排名首位的中信證券上海溧陽路買入5613.35萬元,位居買二位置,華泰證券南京中山北路則高居買一,買入金額6054.59萬元。

此外,資料港、立昂技術等次新股的龍虎榜單同樣顯示,遊資席位近期的交易主要都以擊鼓傳花為主,不同席位之間各自為戰,大多數均秉承著“T+1”的短線交易模式,整體上群龍無首的狀態與2月中旬的次新銀行股相比遜色不少。

一季度業績普遍預喜

股價的強勢表現離不開公司基本面的支撐,雖然部分個股在經歷了連續的大漲後,市盈率等估值指標相較整個行業已經出現大幅度的偏離,但從整體上看,大部分次新股業績預喜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

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截至3月14日,有30只今年年內上市的次新股搶先披露了2017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有23只。從業績增幅看,預計淨利潤增幅中值主要集中在0-30%。

預計淨利潤增幅最大的寒銳鈷業在上市公告書中預測一季度淨利潤區間為4100萬至4400萬,同比增長772.00%至836.00%。克來機電預測一季度實現淨利潤857萬元至1115萬元,同比增長102.21%至162.88%。此外,誠邁科技、麥格米特、歐普康視等預計一季度淨利潤增幅中值也在40%以上。(上海證券報)

從今年2月10日開始,以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為首的次新銀行股點燃了市場對次新股板塊的熱情,次新股板塊一路高歌猛進。我們選取了2月9日已上市且打開漲停、沒有停牌的次新股,發現在2月10日至2月28日期間的漲幅榜有明顯的規律:上市時間越近的次新股漲幅越大。

一、估值成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2016年以來發行上市的新股有一個普遍現象,即新股發行市盈率不高於23倍,新股上市後能夠連續獲得“一字板”,低市盈率是重要原因之一,且不少新股在打開漲停後市盈率仍然處於較低水準。也就是說,與以往注重題材的次新股炒作邏輯不同,近期的次新股行情更加偏重估值,低估值的次新股往往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我們以TTM市盈率為標準,將2016年以來上市的已打開漲停的次新股進行劃分,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低市盈率組的次新股漲幅要顯著優於高市盈率組。當次新股市盈率超過70時,其較大盤已無超額收益;當次新股市盈率超過130時,其較大盤超額收益率為-1.82%。

按照申萬一級行業進行劃分,可以看到,漲幅較高的行業是金融、交運、鋼鐵、電氣設備、公用事業等,均是傳統估值較低的板塊或預期盈利有所改善的板塊。這表明近期的次新股行情不再僅僅追求流通盤小、賣盤少、稀缺性,資金選股越來越偏重估值水準的高低。

如果按個股市盈率/對應申萬三級行業市盈率中位數為標準進行劃分,可以發現,當個股市盈率/對應申萬三級行業市盈率中位數小於1.5時,各組間的收益率水準並沒有顯著差異,與整體4.88%的收益率相仿;但若相對市盈率過高時,則收益率迅速下降。

二、次新股炒作喜歡“大塊頭”

當我們用總市值指標對次新股進行劃分可以發現,與一般的認知不同,總市值小的次新股漲幅未必大,反而是總市值最大的一組次新股漲幅最高。即使剔除銀行和非銀金融次新股,大市值組的次新股漲幅也遠高於小市值組的次新股。進一步對歷史進行回溯,我們將次新股按總市值大小分為五組,發現不同時間段大市值組的次新股漲幅均要好於小市值組(按流通市值大小劃分也有類似的結論)。

本輪次新股行情還有一個規律,就是投資者更青睞于那些流通盤占總股本比例小的次新股。這樣就可以用相對較少的資金去撬動一個大市值股票,達到以小博大的效果。

三、細分行業公司數量適中,易於行情擴散

從行業稀缺性角度看,行業集中度適中的個股表現最好。將次新股按申萬三級行業進行分類,可以看到,細分行業公司數量在15到30家的次新股漲幅最高,顯然公司數量適中的細分行業更易於行情擴散;當細分行業公司數量超過40家時,由於行業稀缺性不夠,收益率大大下降。

四、次新股與概念熱點的共振

次新股一直是投資者青睞的板塊,而概念熱點同樣也是市場追逐的方向。在我們所選取的253只次新股樣本中,148只次新股具備若干概念熱點,占比約為60%,而這148只次新股一共涵蓋了39個概念熱點。我們提取平均漲幅最高的10個概念熱點,可以發現,即使剔除“次新股”因素,也有5個概念熱點其本身概念指數漲幅排在市場前10。可見當次新股疊加當前市場概念熱點時,往往能有更高的收益表現。

五、基於次新股打開漲停後的買入策略

我們對2015年市場大跌後IPO重啟以來上市的新股進行梳理,以打開漲停日為軸,假設按打開漲停當天的收盤價買入,計算其後一日、一周、兩周、一個月的持有收益。為方便統計同時也為了觀察不同時期的規律,我們以周為時間單位,一周內打開漲停的次新股取算術平均作為該時間段的收益。

從統計結果來看,次新股打開漲停後短期(一日、一周)收益率波動較大,並無明顯規律;中長期(兩周、一個月)收益率呈現一定的週期性和趨同性。因此,找到一個較好的買入視窗並持有一段時間,會是一個較好的次新股投資策略。

由於次新股通常相對於上證綜指有較大的彈性,因此相對收益的統計結果與絕對收益的統計情況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次新股打開漲停後一日的漲跌方向與大盤通常無關,同向概率僅51.61%;但次新股打開漲停後一個月的漲跌方向與大盤相關度較高,同向概率升至67.38%。

如果觀察打開漲停後獲得正收益的概率(即勝率),我們發現短期(一日、一周)並無明顯規律,中長期(兩周、一個月)呈現出一定的趨同性,可見次新股的板塊效應較強——同漲同跌。

六、尋找潛在優質次新股標的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從策略角度選擇了一些潛在的優質次新股標的,但並未深入分析公司基本面,謹供投資者參考。篩選方法主要遵循新、低、大三個原則,資料截至2017年2月28日,具體篩選標準如下:

1)2016年1月1日以來上市且打開漲停的次新股;

2)動態市盈率小於50,且不高於申萬三級細分行業市盈率中位數的150%;

3)總市值大於150億元,流通盤占比小於15%;

4)細分行業上市公司家數在10-40家之間。

篩選結果為:中國銀河、視源股份、景旺電子、杭叉集團、裕同科技、上海銀行、崇達技術、鼎信通訊、歐普照明、新華文軒、江蘇銀行、飛科電器等。(上海證券報)

憑藉著多輪優異表現,今年以來次新股長期雄踞A股市場上的最強風口,截至昨日收盤,兩市今年以來上市次新股(不含昨日首發上市新股)共計22只漲停,其中白銀有色打開一字漲停板後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立昂技術實現漲停再創新高,較發行價漲幅已達到1034.07%,而明星次新股張家港行昨日也實現大漲,漲幅為7.32%。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今年以來次新股首發上市後連續一字漲停平均數量出現下降,但開盤後往往持續實現出色表現,特別一字漲停數量較少的金融類次新股,開板後的市場表現大幅超預期,而這一特徵也使得次新股板塊在市場上更具人氣和賺錢效應。不過,經過前期的輪番表現,次新股板塊也積累了諸多獲利盤,後市投資風險相對較大,短期內次新股相關影子股的表現更值得關注。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今年以來首發上市的金融類次新股中,根據公司最新披露前十大股東資料來看,張家港行第一大股東為江蘇沙鋼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8.18%,相關上市公司為沙鋼股份;第三大股東為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7.64%,相關上市公司為江蘇國泰。中原證券第一大股東為河南投資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20.98%,旗下上市公司有同力水泥、豫能控股、安彩高科等,第三大股東為安陽鋼鐵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4.52%,相關上市公司為安陽鋼鐵;第四大股東為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最新持股比例為1.91%,旗下上市公司有平煤股份、神馬股份、易成新能;第十大股東為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最新持股比例為0.45%,相關上市公司為*ST神火。此外,在中國銀河前十大股東中,也涉及了麗珠集團、萬科A、健康元、中山公用等影子股。

此外,年內市場表現較好的2016年首發上市的金融次新股江陰銀行,其相關影子股包括海瀾之家、法爾勝等。

市場表現方面,張家港行、中原證券、中國銀河3只年內上市次新股,最新收盤價較發行價漲幅分別達到513.96%、167.50%、94.13%,此外江陰銀行年內累計漲幅達到91.31%。從相關16只影子股市場表現來看,同力水泥、*ST神火、豫能控股、平煤股份、安陽鋼鐵等5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居前,分別為37.71%、33.51%、20.28%、18.89%、18.39%,而麗珠集團、易成新能、海瀾之家、法爾勝、健康元、中山公用、神馬股份等個股在年內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

分析人士表示,投資邏輯上,持股數量以及被持有次新股的漲幅直接決定相關影子股的投資價值,在這些金融次新股中,張家港行以及江陰銀行兩隻次新股年內表現大幅超預期,相關影子股相對具備更高的投資價值。標的上,可適當關注年內股價出現下跌的海瀾之家、法爾勝以及漲幅相對較少的江蘇國泰。(證券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