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流傳最廣《心經》: 鳩摩羅什與玄奘大師二譯對照

一部《大藏經》, 經文萬餘卷, 要說流傳最廣的, 當屬《心經》, 學佛修行的自不用說, 讀誦觀想《心經》, 多為日課。 不學佛的, 也有不少知曉《心經》, 還能突然冒出“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的心經裡的句子來, 歷來書法家及其書法愛好者也多有心經情結, 多喜歡寫《心經》, 可見《心經》的影響力與加持力, 甭管學不學佛, 都與之結上了緣。

人們最喜聞樂見的《心經》, 是唐玄奘大師翻譯的本子, 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梵文為Prajna-Paramita-Hrdya-Sutra, 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 經文很短, 總260字, 加上經題只有268個字, 文簡義豐, 顯密並俱。 文詞簡潔優美, 讀來朗朗上口。

這得感謝玄奘大師的譯筆之功。 傳說當年玄奘大師心有疑惑, 在去印度取經過程中, 得一和尚授此梵文本心經, 一路遭受意想不到的困難, 障礙重重, 經歷九死一生, 都是持此心經而化險為夷。 玄奘大師取經歸來, 即把此梵文翻譯成漢文, 即是我們現在見到的《心經》,

何等之幸!

羅什, 即是譯經史上另一赫赫有名的大翻譯家鳩摩羅什, 是東晉後秦時期的著名高僧, 我們看到大部分持誦流傳最廣的經典, 如《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佛說阿彌陀經》、《藥師經》等, 多為羅什所譯, 他也翻譯過《心經》, 早于玄奘大師約204年譯出, 是《心經》最早的譯本。 全文298字, 加上全稱經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總309字。

克孜爾千佛洞心經鳩摩羅

相對地, 羅什譯本心經就稱為舊譯, 玄奘本心經稱為新譯。 二譯都去除佛經通常有的前面序言與後面流通部分, 簡潔緊湊, 直詮義理, 顯示般若精要, 妙筆生花。 然對照二譯, 在文辭上又有各自風格, 不同之處, 試舉八例。

一、經題不同。 羅什譯名《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玄奘譯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二、會主不同。 羅什譯是“觀世音菩薩”, 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 前者表悲, 後者主智, 悲智雙運;前者為果, 後者表因, 因果不二。 合為觀世音自在菩薩!

三、照見不同。 羅什譯“照見五陰空”, 玄奘譯“照見五蘊皆空”, 五陰與五蘊, 內容同為色受想行識,

陰與蘊意義相同, 意味有別。

四、羅漢不同。 心經中當機眾舍利弗, 是釋迦牟尼佛常侍十大弟子之一, 為羅漢中智慧第一, 羅什譯是“舍利弗”, 玄奘譯為“舍利子”。

五、菩薩不同。 羅什譯有句“菩薩依般若波羅蜜故”, 玄奘譯用“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菩薩即菩提薩埵, 行深般若波羅蜜大菩薩。 玄譯用般若波羅蜜多, 這個“多”字, 是語尾的拖音, 無特別意義。

六、格式不同。 羅什譯用舍利弗提問的方式請法, 匯出觀世音菩薩作答, 代表佛說此一部《心經》。 有一小節“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 受空故無受相。 想空故無知相。 行空故無作相。 識空故無覺相。 何以故?”, 玄奘譯本予以省略, 直接說法, 顯得更加順暢。

近代草聖于右任書心經

七、咒名不同。 羅什譯說咒“是大明咒, 無上明咒, 無等等明咒”, 玄奘譯“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八、咒語不同。 羅什譯咒語“竭帝, 竭帝, 波羅竭帝, 波羅僧竭帝, 菩提僧莎呵!”, 玄奘譯為“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

兩個譯本都好, 如此有緣, 我們不妨一起來持誦《心經》,經文持誦一遍,結尾的咒語持誦七遍;這樣一遍遍持誦,如經文讀三遍,咒語就持了二十一次。讀前發願,請求觀世音自在菩薩加持,讀後懺悔、檢討、回向。不管遇到順境、逆境,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運用心經的智慧,如是智慧增長,福德深厚,哪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如心經咒最後所說,快快覺悟啊,一同到彼岸!

梵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最後,我們就一起來讀誦這部家喻戶曉的《般若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 譯)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薩依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咒,即說咒曰:竭帝,竭帝,波羅竭帝,波羅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 玄奘 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王羲之書心經

草聖張旭書心經

傅山書心經

鄧石如書心經

弘一大師書心經

國學正能量,解碼逗趣樂!如此有緣,歡喜訂、評、轉~】

我們不妨一起來持誦《心經》,經文持誦一遍,結尾的咒語持誦七遍;這樣一遍遍持誦,如經文讀三遍,咒語就持了二十一次。讀前發願,請求觀世音自在菩薩加持,讀後懺悔、檢討、回向。不管遇到順境、逆境,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運用心經的智慧,如是智慧增長,福德深厚,哪還有什麼不快樂的呢!如心經咒最後所說,快快覺悟啊,一同到彼岸!

梵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最後,我們就一起來讀誦這部家喻戶曉的《般若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 譯)

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薩依般若波羅蜜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離一切顛倒夢想苦惱,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無上明咒,無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咒,即說咒曰:竭帝,竭帝,波羅竭帝,波羅僧竭帝,菩提僧莎呵。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三藏法師 玄奘 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王羲之書心經

草聖張旭書心經

傅山書心經

鄧石如書心經

弘一大師書心經

國學正能量,解碼逗趣樂!如此有緣,歡喜訂、評、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