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地獄天堂,皆在紡織——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如今, 中國面料產業已經結構性產能過剩, 政府正在並會持續不斷地通過環保、稅收、品質、安全等手段倒逼企業轉型, 並逐漸地把中低端的織造企業淘汰。 ”

這是上周中國長絲製造協會第二屆理事會上一位與會專家的發言。 說得很直接, 也很殘酷, 但這就是事實。

這是最壞的時代

對於很多紡織企業來說, 從去年開始, 似乎已經到了最壞的時代。

環保

環保成了這段時間的熱點。 因為政府的高壓管制, 沒過多少時間都會聽到哪家染廠偷排老闆被抓了, 哪家企業又被舉報了, 哪裡的企業環評不合格被停產整頓。

不想被停產的話, 只能去花大價錢購買環保設備, 並投入極大的成本去使用它。

稅收

從去年年底開始, 就聽到不少紡織公司因為偷稅漏稅被查, 然後被稅務部門罰款的事情, 一罰就是幾十萬上百萬。 可有什麼辦法呢?被查到了, 只能說是為自己曾經的貪婪埋單。 但在這背後的, 是利潤1.2倍左右的稅收負擔, 雖然說這不是企業偷稅漏稅的理由, 但足額繳稅之後很多企業難以生存下去也是客觀的事實, “死亡稅率”的名號也就因此而來。

原料暴漲暴跌

原料漲的時候, 漲價吧, 別人不漲, 貨就賣不出去;不漲吧, 原料價格上去了, 利潤怎麼辦。 原料跌的時候, 因為有原料囤貨, 成本並沒有減少, 別人的價格下去了, 那價格是降還是不降呢?

人工成本

一個熟練的擋車工目前的行情已經到了7000元/月加上包吃住, 並且還供不應求, 熟練的保全工月收入更是過萬。 近年來, 紡織一線工人的工資每年都在上調, 可紡織企業的利潤真的每年都在增加嗎?

東南亞國家

此外, 還有東南亞國家的壓力, 當地的用工成本只有東南沿海地區的1/3甚至更低, 導致低端紡織業的生存空間越發降低。

以上幾點雖然都對紡織企業造成了很大壓力, 雖然影響很大, 但更多的是“慢性死亡”, 屬於“鈍刀子割肉”, 雖然致死, 但不會一擊斃命。

資金問題

對於很多紡織企業來說, 資金的問題才是最直接, 最致命的。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企業要提升技術, 要換先進機器, 要給工人發工資,

沒錢怎麼辦?找銀行直接貸款是很困難的, 一些企業找了幾家企業做聯貸聯保, 不過這等於從一個坑跳進了另一個坑, 把命運交到了別人的手裡。

而另一方面, 應收款卻是越來越難收, 好不容易做成了一單生意, 結果錢卻怎麼也要不到。 從市場上瞭解到的情況, 2014年以後, 整個紡織行業應收款情況有惡化的趨勢。

但還有很多的企業被逼無奈選擇了民間借貸甚至是高利貸, 如果短期內能夠還上還好, 一旦資金回籠出現一點問題, 那就是一個無底洞, 企業倒閉也就在眼前了。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 截至2016年6月, 中國營業收入超過2000萬元的紡織企業單位數為19937家, 與2011年紡織企業單位數22484家相比減少了2547家。

紡織業最壞的時代真的已經來了嗎?

這是最好的時代

但也有的紡織企業表示, 對他們來說, 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盛澤地區彈力系列, 複合面料、功能性面料等產品的熱度一直沒有退下來, 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前兩年這些面料需求就小嗎?並不是這樣, 只是當時我們大多數的紡織企業還在做低端產品, 這些東西在他們的工廠機器更新換代之前沒有能力做罷了。 正是因為這兩年機器換了, 工人技術強了, 企業開發新產品的能力變強了, 這些產品才會在盛澤地區火熱了起來。

經過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 目前的中國, 無論是資金、技術、人才、服務配套等方面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已經沒有了當時那種絕對的差距, 在某些領域甚至已經追上乃至領先對方。

與此同時, 中國在這方面的成本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尤其是近兩年, 隨著國家深化供給側改革, 一系列的鼓勵政策出臺, 紡織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 已然成效初顯。

因此, 就有企業家斷言, 現在是高端產品在國內投資的最佳時機。

曾經的中國紡織業,和現在的東南亞一樣,只能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搶來一些勞動密集型、利潤低、技術要求低的訂單。但現在,在很多服飾面料的生產上,我們已經有了和歐美日韓國家叫板的實力。雖然差距依舊存在,但已不是遙不可及。

並且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增強,在與國外企業交流時,國內企業也不需要低人一等,可以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對方談判,簽訂合同。在遭遇不公時,也有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這些都是曾經的中國紡織人不敢想像的。

中國紡織人似乎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

兩級分化日趨嚴重

如今的紡織行業,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好的企業資金充足,產品供不應求,利潤豐厚;差的企業產品價格一降再降,還是無人問津,最後利潤稀薄乃至虧損。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年1月~12月我國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業虧損企業147家,虧損面進一步縮小到11.37%,比去年同期減少1.7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為53137萬元,同比增長21.02%,單個虧損企業平均累計虧損額為361.47萬元,同比增長35.58%。

其中,化纖織造企業虧損企業為124家,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為46131萬元,占織造及印染精加工虧損額的86.82%,單個虧損企業平均累計虧損額為372.02萬元,較織造及印染精加工業單個虧損企業虧損額多10.55萬元。虧損的企業減少了,但每家企業虧的錢卻增多了。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紡織行業的兩極分化越發嚴重,轉型成功的企業在獲取高利潤的同時還能享受各類政策的利好,而沒有轉型或者轉型失敗的企業只剩下了被淘汰一條道路。

這是最壞的時代,還是最好的時代?

紡織人冷暖自知。

(責任編輯:陶佳毅;編審:呂佳菲)

現在是高端產品在國內投資的最佳時機。

曾經的中國紡織業,和現在的東南亞一樣,只能依靠著廉價的勞動力搶來一些勞動密集型、利潤低、技術要求低的訂單。但現在,在很多服飾面料的生產上,我們已經有了和歐美日韓國家叫板的實力。雖然差距依舊存在,但已不是遙不可及。

並且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增強,在與國外企業交流時,國內企業也不需要低人一等,可以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對方談判,簽訂合同。在遭遇不公時,也有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這些都是曾經的中國紡織人不敢想像的。

中國紡織人似乎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

兩級分化日趨嚴重

如今的紡織行業,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好的企業資金充足,產品供不應求,利潤豐厚;差的企業產品價格一降再降,還是無人問津,最後利潤稀薄乃至虧損。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6年1月~12月我國化纖織造及印染精加工業虧損企業147家,虧損面進一步縮小到11.37%,比去年同期減少1.7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為53137萬元,同比增長21.02%,單個虧損企業平均累計虧損額為361.47萬元,同比增長35.58%。

其中,化纖織造企業虧損企業為124家,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為46131萬元,占織造及印染精加工虧損額的86.82%,單個虧損企業平均累計虧損額為372.02萬元,較織造及印染精加工業單個虧損企業虧損額多10.55萬元。虧損的企業減少了,但每家企業虧的錢卻增多了。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紡織行業的兩極分化越發嚴重,轉型成功的企業在獲取高利潤的同時還能享受各類政策的利好,而沒有轉型或者轉型失敗的企業只剩下了被淘汰一條道路。

這是最壞的時代,還是最好的時代?

紡織人冷暖自知。

(責任編輯:陶佳毅;編審:呂佳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