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談現在硯臺買賣的轉變

最近這幾年全國各個種類硯臺的銷售都出現滯銷現象。 甚至有不少專業經營文房類的“軒”“齋”“坊”等關門歇業。 各類“大師”的作品也不能倖免。 再也沒有只要刻出來就不愁賣的現象。 即使銷售出去的作品價格也不算太高。 很多人粗略的把原因歸結給全國經濟發展後續無力了和“八項規定”。 看著確實是那麼回事, 仔細琢磨琢磨, 其實上述原因只是表面現象。 個人愚見稍有不同。

市場與以前不同了

以前是賣家市場, 要的人多。 只要是“名家“的作品, 不管他雕刻得怎麼樣, 都有人要, 因為當時大多數的作品是用來送禮的, 工藝好不好不重要, 材質好不好也不重要。 反正不是自己要, 關鍵是名氣要大, 對方能知道。 現在是買家市場, 整個市場顛倒過來了。 買石頭送禮占少數, 自己收藏占多數。 因此現在的市場是由買“名家”送禮市場轉變成藏家收藏的市場。

“名家”的含金量透支過度

現在各類“大師”“名家”太多了。 多的讓賣家不知道那個是真那個是假。 各類社團協會都熱衷於推出自己評定的“大師”, “名家”評的太多了, 人人都是“名家”, 也就是人人都不是了。 “名家”、“大師”的含金量就不會太高了。 甚至, 有些人根本不會刻硯臺,

卻名頭大的嚇死人。 整天和你談獲獎聊頭銜, 就是不談作品設計不聊雕刻。 諸多類似原因, 嚴重透支“名家”的含金量。

藏家的藝術欣賞眼光高

藏家的眼力是藝術家的三次方。 真正藏家眼睛一掃就知道作品好壞了, 一秒鐘。 這沒什麼奇怪, 因為美的東西有它的共性,

見多識廣。 他不會去看你的名氣有多大, 他就看你的實力有多強, 你的作品到底怎樣。 自己銀子花出去, 買回來的作品和自己朝夕相處, 要的是貨真價實的作品, 能給自己帶來真正美的享受, 不是那些靠炒作上去虛的東西。 雕的不好, 他們沒有興趣。 市場逼著你必須提高雕刻水準。

怎樣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我們發現有的藝人刀法, 線條, 細節都很細膩到位了, 但幾年過去了, 他的作品還是保持不變, 沒有再上一個臺階。 這是由於在整體框架結構, 造型, 打胚方面沒有做好。 導致細節做的再好, 整體還是欠缺。 這也是藏家看作品為什麼掃一眼就清楚作品的好壞, 他看你的結構, 看你的造型。 造型好, 結構好, 整體就會沉穩, 重量就出來了, 氣韻就出來了。 身材好看, 即使五官不夠漂亮, 還是好看。 身材不好看, 即使五官漂亮還是不夠漂亮。 因此雕刻方面首先要把結構, 造型放在第一位。

其次要有變化,不要千篇一律,題材始終不變。不斷創新,是硯臺發展的活力。面說明了你不滿足於目前的狀況,你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鑽研,沒有停住腳步。這點對於藝術很重要,藝無止境,永無停歇。藏家看到你這樣的表現自然就放心了。

從整個趨勢來看,未來越來越主要的是藏家的市場,這就要求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對於藝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工藝水準,對於收藏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水準,要懂得分辨什麼樣的工才是好工。

其次要有變化,不要千篇一律,題材始終不變。不斷創新,是硯臺發展的活力。面說明了你不滿足於目前的狀況,你一直在學習,一直在鑽研,沒有停住腳步。這點對於藝術很重要,藝無止境,永無停歇。藏家看到你這樣的表現自然就放心了。

從整個趨勢來看,未來越來越主要的是藏家的市場,這就要求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對於藝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工藝水準,對於收藏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水準,要懂得分辨什麼樣的工才是好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