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丹青巨匠——王子武

個人簡歷

王子武

1936年10月生於陝西西安;

中國現當代人物畫家;

長安畫派代表人物;

擅人物、花鳥、偶作山水;

《富貴雙喜圖》89×209.5cm

學畫人物寫生的一點體會

文/王子武

我國傳統的人物畫其主要造型特點在於充分發揮線條的表現能力, 運用線條的複雜變化來塑造現實中各種複雜的人物形象。 所以對線的運用極有講究:即是線的運用不但是表現對人物外在的各種感覺, 而是重要的則是要體現人物的內在世界——思想、性格、精神、氣質等方面的東西,

同時也使作者的思想情緒、藝術修養和情趣等都能在每根線條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和發揮。 這些優良的傳統我們應當認真地學習和借鑒。 但傳統人物畫卻也存在著不足和薄弱的地方。 例如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具體性、深刻性和多樣性等方面則顯不足。 由於自己有這樣的認識, 也就想從這些方面作些努力。 所以, 我是主張力求將人物表現得具體、深刻、樸實、渾厚。 要取得這樣的效果, 就必須進一步對現實生活中的人物作認真細緻的觀察, 研究, 進而到具體深入的刻畫。 實際上也就是通過寫生的過程進行再創造。

《白石老人像》138×69cm

要畫好人物, 首先對所要表現的物件須有強烈的感情和表現欲望, 才會筆墨之間有情有義有內容, 這是極為重要的因素。 去年冬, 我在廣東一個華僑農場體驗生活, 看到很多被越南反動當局迫害回國的難僑, 激起我對越南當局忘恩負義、瘋狂反華排華的野蠻行徑的義憤和對受害者的同情,

便決心要畫好難僑的形象, 以揭露越南反動當局的殘暴罪行。 由於有了這個主導思想, 在畫的時候情緒就比較高, 畫得也就比較順利。

《杜甫造像》 138×49cm

觀察、理解物件要細緻深入, 多體會人的內心活動始終抓住物件的精神氣質。 思想情緒和性格方面的東西,

才能獲得正確而深刻的感受。 一般來說, 表情的主要部位在面部, 如眼睛, 就是傳神的主要器官。 畫論中說, “眼乃身之日月, 五內之精華, 是傳神之要害處。 ”“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 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中”。 都說明要刻畫好眼神的重要性。

眼睛人皆有之, 但各不相同, 務虛精心刻畫。 再說傳神, 是要傳具體的人的神。 由於人的性格、年齡、職業, 閱歷等不同, 所以在精神面貌上, 有明顯的不同或微妙的差異。 作為寫生要求, 應該畫得具體準確, 而用筆要力求概括, 不能一味為了具體而反復塗抹。 要求具體的目的主要還是為得其神。

《李時珍造像》137.5×59cm

要求畫得具體絕對不是純理性的分析研究人的生理結構和生理特點,或者一味地追求形似,純客觀的記錄物件。寫生不同於創作,但可結合創作。畫之前先有立意,有構思,通過加工,使形象更完美理想。

我畫寫生是以線為主,從結構入手,先以墨線勾勒。能一筆解決問題的就不再畫第二筆。墨線不一定處處畫到,尤其實在虛的地方,可留待渲染時用沒骨或潑墨的方法補成。畫完墨線,再以較淡墨補加較虛的結構。用筆要洗煉,注意墨色的變化,一些有助於體現物件的地方要反復加強。運筆時,腦子裡想的是物件給自己的種種感受。例如年老的人就不像年輕人那樣各個部位都富有活力,往往是由於缺乏彈性而顯得鬆弛。當然老年人之間也不盡相同。畫時要想著物件,同時也要注意畫面上筆墨情趣的發揮。

《大千居士畫像》180×97cm

至於線的主次、虛實、疏密、濃淡、粗細、變化,只能根據物件和畫面整體節奏的需要靈活處理。但思想上預先得有個大體的安排。

線條用筆要穩健沉著,凝練概括,富有彈性和韌性方顯結實。不宜畫得太光太直,線要勻稱,在勻稱中求變化。變化要含蓄,避免無節奏的忽粗忽細。運筆不宜過快、過巧,能拙中見巧為好。行筆過快容易輕浮無味,亦易單薄。筆的運行過程是對形象感受自然流露的過程。運筆的快慢是相對而言,不能走極端。

總之,每畫一筆都要有內容、有講究、有追求、有趣味。墨色的變化要透明活潑,淋漓有韻致。在畫的過程當中,應不斷地進行調整。以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目的。

《青年李白》136×68cm

《陝北老人》57×41cm

《極目世同春》69×137cm

《書法 山行》69×137cm

《李時珍造像》137.5×59cm

要求畫得具體絕對不是純理性的分析研究人的生理結構和生理特點,或者一味地追求形似,純客觀的記錄物件。寫生不同於創作,但可結合創作。畫之前先有立意,有構思,通過加工,使形象更完美理想。

我畫寫生是以線為主,從結構入手,先以墨線勾勒。能一筆解決問題的就不再畫第二筆。墨線不一定處處畫到,尤其實在虛的地方,可留待渲染時用沒骨或潑墨的方法補成。畫完墨線,再以較淡墨補加較虛的結構。用筆要洗煉,注意墨色的變化,一些有助於體現物件的地方要反復加強。運筆時,腦子裡想的是物件給自己的種種感受。例如年老的人就不像年輕人那樣各個部位都富有活力,往往是由於缺乏彈性而顯得鬆弛。當然老年人之間也不盡相同。畫時要想著物件,同時也要注意畫面上筆墨情趣的發揮。

《大千居士畫像》180×97cm

至於線的主次、虛實、疏密、濃淡、粗細、變化,只能根據物件和畫面整體節奏的需要靈活處理。但思想上預先得有個大體的安排。

線條用筆要穩健沉著,凝練概括,富有彈性和韌性方顯結實。不宜畫得太光太直,線要勻稱,在勻稱中求變化。變化要含蓄,避免無節奏的忽粗忽細。運筆不宜過快、過巧,能拙中見巧為好。行筆過快容易輕浮無味,亦易單薄。筆的運行過程是對形象感受自然流露的過程。運筆的快慢是相對而言,不能走極端。

總之,每畫一筆都要有內容、有講究、有追求、有趣味。墨色的變化要透明活潑,淋漓有韻致。在畫的過程當中,應不斷地進行調整。以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目的。

《青年李白》136×68cm

《陝北老人》57×41cm

《極目世同春》69×137cm

《書法 山行》69×137c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