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市文保所巡視贛榆兩塊清代治水碑

為積極配合省水利廳、省文物局開展的江蘇省水文化資源調查, 4月15日, 市重點文物保護研究所組織工作人員前往贛榆區墩尚鎮遇宋莊鎮, 先後對兩塊清代治水碑的保存現狀開展位置覆核與安全巡視工作。

15日上午, 市文保所工作人員首先來到贛榆區墩尚鎮文化體育廣場, 原保存于羅陽新艾塘湖公園內的《開濬碑記》現已挪至此處。 該碑鐫刻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 其內容主要介紹了贛榆知縣陳鴻壽新開小河口河以排解大沙河北窪地的洪澇,

當地人將所開之河頌為“陳公河”。 陳鴻壽, 字子恭, 號曼生種榆仙客、夾穀亭長。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嘉慶十四年(1809)任贛榆知縣, 後歷任溧陽知縣、江南海防同知。 工詩文、書畫, 善制宜興紫砂壺, 人稱其壺為“曼生壺”。 市文保所工作人員在現場對石碑的保存現狀進行了拍照記錄, 並將原有的文物GIS資料進行了修改, 為下一步做好三普資料的覆核工作做好資料準備工作。

《修浚贛邑河渠堤碑記》又稱《許鼎霖治水碑》, 位於贛榆區宋莊鎮範店村田埂邊。

這塊鐫刻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的石刻文物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被列為贛榆縣(區)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碑文的記載, 朱稽河下游五道溝因上游泥沙壅擁而下, 其入海處範家口, 床淤為平地, 每遇淫雨, 民不聊生。 光緒三十二年(1906), 上游洪水加之海潮托頂, 洪水四溢。 贛榆鄉紳許鼎霖以“江北導淮賑務”一職, 建議疏浚“海屬水利”。 光緒三十三年春, 由許鼎霖募集賑災款項, 開工疏浚朱稽河下游五道溝, 至當年仲夏雨季到來之前完工。 該碑為研究贛榆地區的河道變遷、氣候變化以及清末地方士紳賑災等問題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 王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