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歷史學者提出新看法 海昏侯墓出土算盤雛形“遊珠算板

本報南昌訊 記者王祺攝影報導:珠算是我國最古老的計算方法之一, 但作為珠算的工具——算盤卻出現的比較晚。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件石板, 當時專家根據上面的方格推測是一件圍棋盤。 不過, 近日, 歷史學者王金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推測:這件石板是算板!加上在劉賀遺骸周圍發現的白玉和瑪瑙製成的珠串, 可能是一套算珠和算板。 如果推測是真, 這將是已出土的最早的“遊珠算板”。

與史籍中游珠算板描述一致

在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中, 有一件奇特的石板引人注目。 這件石板出土於娛樂用具庫, 呈灰白色, 由於埋藏歷史久遠, 石面出現了鈣化現象, 但仍可判斷當初是用上等的石料做成。 石面平整, 有縱橫交錯的直線, 形成一排一排的方格, 細數有橫線5道、縱線15道。 石板兩角殘缺嚴重, 橫向最長處約為20釐米, 不到漢代的一尺;縱向最長處約為6釐米, 不到漢代的三寸。

此前, 有專家推測這塊石板是古代圍棋盤, 但王金中認為, 圍棋盤的說法難以成立。 在他看來, 漢代沒有5×15道的圍棋盤, 考古發掘也未見圍棋子。

那麼, 這塊石板究竟是何物?王金中認為, 在中國古代的數學史籍中, 多次提到過“算板”這種輔助計算的工具,

包括布籌算板、遊珠算板、兩儀算板等, 但考古中從未發現實物。 從史籍中的描述來看,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塊方格石板與遊珠算板非常一致。

遊珠算板和算盤都是使用算珠進行計算, 只不過一個是把算珠散放在有格子的板子上計算, 一個是把算珠串起來固定在木框中計算。 可以說, 遊珠算板奠定了中國算盤的基礎, 是算盤的雛形。

配套算珠在劉賀主棺內發現

使用遊珠算板必須有移動的算珠。 算珠平時應是放在算袋中, 掛在腰上隨身攜帶, 使用的時候找來算板進行運算。 如果實在找不到算板, 也可以在地面上劃若干道縱橫交錯的直線進行運算。 因此, 算珠與算板經常是分離的。 王金中認為,

這也是在海昏侯墓方格石板周圍沒有發現算珠的原因之一。 而在海昏侯墓主棺中, 發現了13粒白玉珠和32粒瑪瑙珠, 王金中認為, 這就是算珠, 而這些算珠恰好是完整的一套。

據介紹, 遊珠算板分為三個方塊即三個計數區, 每個計數區最多需要25個算珠, 運算時前兩個計數區的算珠最後都要集中到第三個計數區, 多餘的要拿掉。 因此, 只要有50個算珠進行計算就綽綽有餘。 而現在找到了45個算珠, 計算起來不多不少, 遊刃有餘。

此外, 古算書中記載, 算珠分兩種顏色, 且反差明顯, 便於區別。 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玉算珠為純白色, 瑪瑙算珠為深黃偏紫色, 容易區分。 王金中推測, 兩種算珠在下葬時應是裝在算袋中的, 放在距劉賀遺體最近的主棺裡。

而算袋一般是用絲綢等紡織品做成的, 埋藏兩千多年早已炭化, 因此算珠便遺散在主棺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