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無睡意哲學|甚麼是:心物二元-EP21

置頂哲學園 好文不錯過

往期在文末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學授權發佈

原文連結:http://philosophy.hk01.com/無睡意哲學/44108/笛卡兒:心物二元---EP21

甚麼是:心物二元 - EP21

01哲學團隊

我思故我在的困難

當我們反省自己時, 便會發覺「我」只是一個純粹思維著的東西。 笛卡兒(Descartes)認為我們切不可把這個思維著的東西等同於有手有腳的「物理我」。 我思維時唯一一個不能否定的要素就是「思維著的我」。 我思維, 我存在。

不過笛卡兒雖然禁止把思維著的我進一步詮釋為物理我, 但他本人顯然沒有嚴格遵守自己的邏輯, 亦有可能是為了與當時國內外的宗教勢力妥協。

笛卡兒很快就把這個思維著的我, 詮釋成為精神性的東西。 笛卡兒認為我思的本質就是理智, 理智就是精神性的東西。 不過這種推論仍衍生了各種問題, 首先我思到底是否一個不變實體﹖還是它只是純粹的思維活動﹖抑或是兩者兼具﹖如果是兩者兼具, 它又如何體現﹖

另一個困難是, 我思是作為思考者的主體還是客體﹖當我們在思考自身時, 便不得不把自身分裂為二, 同時作為主體和客體。 不過這種說法又怎樣成立?如果我們堅持以上說法合理無誤, 又如何確定這個客體的我就是我﹖(有時哲學讀起來就像繞口令)

但笛卡兒提出的「我思作為意識」, 已經對西方哲學史作出卓越的貢獻。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Hegel)後來表示,

笛卡兒發現了我思故我在, 為以後的哲學發展提供了一個地基。

心物二元論

當笛卡兒把我思進一步解釋成純粹精神性的東西, 精神和物體就成為了二元對立(Duality)。 我思的本質是純粹思維, 具有直觀和判斷的能力, 而物體的本質是廣延, 即是指物體佔有一定空間。

幾乎大多數哲學家都會避免二元論, 主要因為它有不融貫的缺憾, 反映該哲學體系缺乏統一原則來統合各個專案, 而笛卡兒卻想尋找一個統一項。 只是, 如果精神和物體從根本上不同, 尋求統一是徒勞的。 假若最終能統一, 又如何解答人們會對兩者有不同質的感知﹖

笛卡兒以後的哲學家各自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刺激後來不少哲學家進一步探討。

但現在我們先看看笛卡兒如何回答以上問題。

身心關係

對於笛卡兒而言, 最先的困難是思維和身體如何產生交感。 因為身體在笛卡兒看來是屬於物體性的存在。 廣延的身體如何和理智的我思交感﹖笛卡兒繼承希臘哲學傳統, 認為只有同質者才能互相作用, 互相認識, 如果思維和身體根本不同質, 不要說思維要控制身體, 就連思維想認識身體都幾乎是不可能。

笛卡兒早年曾經從事解剖學, 發現人體有一個器官名叫「松果體」, 這個器官位於大腦, 笛卡兒認為它的作用是溝通思維和身體的地方。 雖然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這個器官根本不是, 只負責分泌褪黑激素, 影響情緒變化而已。 不過, 笛卡兒這個觀點雖然沒有醫學上的意義,

卻仍有哲學上的意義。 它表達出笛卡兒追求統一性原則的努力。

上帝的存在

只不過, 既然笛卡兒認為我思是最確定的東西時, 何以隨後在笛卡兒的體系中會出現另一種實體, 即物體的存在呢﹖事實上由我思的存在到外部世界的存在, 笛卡兒需要求助上帝來完成過渡。

笛卡兒首先認為, 我既然只是一個能思維的東西, 即表示我思本身是欠缺的, 欠缺即是不完美。 笛卡兒認為不完美的東西, 一定需要由一個完美的東西所創造。 笛卡兒把這個完美的東西解釋為上帝。 上帝的本性是善良的, 所以我們在世界所見所聞的東西都是存在的, 因為上帝不會欺騙我們。 如此, 在笛卡兒看來, 外部世界的存在便得到保證。

笛卡兒的為人處世

笛卡兒在哲學上實現了一次徹底懷疑, 認為我思是絕對確定的知識起點。 上帝和世界的存在都經由「我思」推論得出。 似乎笛卡兒主張大家要過一種近乎精神性的生活。 但他清楚明白, 哲學上的普遍懷疑是一回事, 而現實生活又是另一回事。 笛卡兒在著作提出他的日常生活原則。 他主張服從本國的法律和習俗, 篤守靠神保佑, 其他一切事情上以周圍最明智的人為榜樣, 尊崇最合乎中道的意見來約束自己。 可見笛卡兒除了有理性主義敢於懷疑的雄心之外, 為人處事還有謹慎的一面。 明天, 我們把鏡頭轉移到理性主義另外一位大師, 斯賓諾沙(Spinoz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