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還原真實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不風流

四大才子又稱“吳門四才子”, 是指明代時生活在蘇州的四位才華橫溢的文化人。 一般認為是指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 隨著影視作品的熱播, 最出名的也許是唐寅(唐伯虎)。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唐寅可沒有影視劇那麼誇張。 下面小編介紹一下歷史上真實的四大才子。

電影中的四大才子

唐寅(1470—1523), 字伯虎, 一字子畏, 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 據傳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 故名唐寅。 祖籍晉昌, 即建國後的山西晉城一帶, 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 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 他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 轟動了整個蘇州城。 19歲時娶徐氏, 是徐廷瑞的次女, 並不是影視劇中的秋香姐姐。 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 詩文擅名, 歷史上的唐伯虎儘管才華出眾, 有理想抱負, 是位天才的畫家, 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

他一生坎坷, 最後潦倒而死, 年僅54歲。

電影中的唐伯虎形象

唐伯虎作品

唐寅足跡遍佈名川大山, 胸中充滿千山萬壑, 這使其詩畫具有吳地詩畫家所無的雄渾之氣, 並化渾厚為瀟灑。 工詩文, 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 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 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 以俚語、俗語入詩, 通俗易懂, 語淺意雋。 他的山水畫大多表現雄偉險峻的重山複嶺, 樓閣溪橋, 四時朝暮的江山勝景, 有的描寫亭榭園林, 文人逸士優閑的生活。 從中可以窺見唐寅在探討寫意技法和開拓花鳥畫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樹。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 號枝山, 因右手有六指, 自號“枝指生”, 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 他家學淵源, 能詩文, 工書法, 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讚譽, 流傳有“唐伯虎的畫, 祝枝山的字”之說。

電影中的祝枝山

枝山書法嬌邁翻騰, 卻不劍拔駑張。 大起大落之間,

只覺有古雅恢弘之氣, 無寒儉窘迫之容。 章法參差錯落, 上下左右呼應顧盼連成一氣, 行距字距不甚清晰, 細看卻又中心分明。 只有爐火純青的書壇巨匠, 才能達到如此高妙的化境。 他的書法既有傳統精髓, 不狂怪姿肆, 又有自己的風神氣質, 講求風韻。 無怪乎他的書法擁有眾多的追隨者, 在當時乃至後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祝枝山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 文徵明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

文徵明

文征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文徵明書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于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棱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作品

徐禎卿,字昌榖,一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禎,十六歲著《新倩集》,但屢試不第。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並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其書法亦是一絕。

徐禎卿作品

徐禎卿曾讀《離騷》有感,作《歎歎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作《江行記》;明弘治16年(1503)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傳因其貌略醜,而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被貶為國子監博士。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卒于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翦勝野聞》《異林》,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等。

有人評論“吳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於世,獨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被《明史》贊為“吳中詩人之冠”。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祝枝山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後更字征仲,號停雲,別 文徵明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曾官翰林待詔。“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

文徵明

文征明書法溫潤秀勁,穩重老成,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文徵明的繪畫兼善山水、蘭竹、人物、花卉諸科,尤精山水。早年師事沈周,後致力於趙孟頫、王蒙、吳鎮三家,自成一格。畫風呈粗、細兩種面貌。文徵明書法,筆墨蒼勁淋漓,又帶幹筆皴擦和書法飛白,于粗簡中見層次和韻味;細筆取法趙孟頫、王蒙,佈景繁密,較少空間縱深,造型規整,時見棱角和變形,用筆細密,稍帶生澀,於精熟中見稚拙。設色多青綠重彩,間施淺絳,於鮮麗中見清雅。這路細筆山水屬本色畫,具裝飾性、抒情味、稚拙感、利家氣諸特徵,也奠定了“吳派”的基本特色。

文徵明作品

徐禎卿,字昌榖,一字昌國,常熟梅李鎮人,後遷居吳縣(今江蘇蘇州),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亦稱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煙月揚州樹樹花”之絕句而為人稱譽。

徐禎卿

徐禎卿天性聰穎,少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早年學文于吳寬,學書法于李應禎,十六歲著《新倩集》,但屢試不第。在文學流派上,與李夢陽、何景明、康海、王九思、邊貢和王廷相並成為“前七子”。強調文章學習秦漢,古詩推崇漢魏,近體宗法盛唐。其書法亦是一絕。

徐禎卿作品

徐禎卿曾讀《離騷》有感,作《歎歎集》;明弘治十四年(1501)作《江行記》;明弘治16年(1503)與文征明合纂《太湖新錄》;明弘治十八年(1505)聞韃靼入侵,官兵抗戰不力而敗,又作長詩《榆台行》,同年中進士。傳因其貌略醜,而不得入翰林,改授大理左寺副。明正德五年(1510)被貶為國子監博士。徐禎卿後期信仰道教,研習養生。明正德六年(1511)卒于京師,年僅33歲,為四才子中最早過世和享壽最短的。徐禎卿的著述尚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翦勝野聞》《異林》,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等。

有人評論“吳中四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畫或書法蜚聲於世,獨徐禎卿以詩歌名滿士林。徐禎卿在詩壇佔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被《明史》贊為“吳中詩人之冠”。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