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晁蓋不想讓宋江接班,臨死設下專門難為宋江的遺訓,反被利用

自古以來, 老二就不好當, 就如同古代家庭中的二房, 上須面對正妻的淫威, 下須堤防各小妾的中傷, 稍不注意就落得裡外不是人,

有苦說不出。

但這並不是說二把手就當不得, 在《水滸傳》中就有兩個做得很成功的“二當家”, 一個就是曾經輔佐晁蓋的宋江, 另一個就是輔佐宋江的盧俊義。

眾所周知, 宋江曾經冒死為晁蓋通風報信, 並因此落了罪, 如果不是眾梁山兄弟刑場救人, 宋江早就成了刀下之鬼了。

所以, 當宋江撿回這條命後, 就收羅新的人馬上了梁山。 對於宋江這份捨命相救之恩, 晁蓋自然是感激不盡, 於是提出讓宋江坐梁山第一把交椅。

不過, 面對如此具有誘惑力的提議, 宋江當場婉拒了。

何故?難道是自感不堪重任?非也, 要知道宋江是什麼人?論智謀、權術, 十個晁蓋也頂不上宋江一個, 雖是刀筆小吏一個, 但也是混跡官場數十年, 其中婉拒的道理只有精明人才能懂。

首先, 梁山老大的位置可不是宋江和晁蓋兩人之間的私事, 這關係到梁山全體好漢的前途命運, 豈能是兩個人三言兩語就能決定的?

其次, 寸功未立就想做老大, 如何服眾?以後還怎麼在江湖上混?

最後, 如今晁蓋的威望要比自己高, 雖說是宋江對晁蓋有恩, 但一碼歸一碼, 面對如此抬舉就順杆往上爬, 是不是有些太不知天高地厚?

簡而言之, 不是宋江不想當老大, 而是他深感時機未到。

於是, 在上梁山婉拒晁蓋的推舉之後, 宋江一度行事低調, 在晁蓋面前畢恭畢敬, 但另一方面卻私下裡發展自己的嫡系人馬, 逐步將晁蓋架空。

如果你仔細觀察, 你會發現, 前期宋江就耗費了大量精力, 帶領部隊各處攻城掠地, 何故?就是為了積累自己的政治資本, 拉近與眾將士的關係, 提高自己在梁山整體的威望, 順便避免過多地與晁蓋近距離地接觸。

二把手的避禍之術, 宋江是再精通不過了。

玩手段, 晁蓋自然不是宋江的對手, 所以面對宋江對自己權力和威望的蠶食, 晁蓋是束手無策, 最後只能是程勇出戰, 死在了史文恭的箭下。

按理說, 晁蓋死後, 梁山老大的位置自然就是宋江的了, 不過,晁天王似乎並不甘心宋江上位,於是在臨死前對宋江說了一句話:“賢弟莫怪我說:若捉得那個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句話無異於給梁山的前途命運安了個定時炸彈,也給宋江出了個天大的難題。

為什麼呢?因為要論武藝,梁山一百單八將,哪個挑出來不比宋江強?捉住史文恭就能當老大,那對宋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

但老大的遺訓又不能改,否則必定會引起梁山上下的公憤,所以,這個遺訓不僅要遵循,還要遵循得巧妙,讓自己老大的位置坐得具有合法性。

所以,與其讓梁山眾好漢都參與爭奪老大的比賽,不如先內定一個預選者,這個預選者最後在梁山沒有什麼根基,也沒膽量不大好意思坐第一把交椅。

盧俊義進入了宋江的視野。

所以當宋江提議讓盧俊義當老大時,盧俊義很知趣地推辭,因為他知道,這梁山第一把交椅可不是他能坐穩的。

就在兩人互相推辭時,吳用站出來開始講話:“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皆人所伏。兄長若如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

這時智多星的話就像催化劑一般,梁山眾好漢開始紛紛站出來表態。

首先是李逵,只見他大叫道:“我在江州捨身拼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讓你一步,我自天不怕!你只管讓來讓去假甚鳥?我便殺將起來,各自散夥。”

接著,武松則說:“哥哥手下許多軍官,都是受過朝廷誥命的,他只是讓哥哥,如何肯從別人?”

劉唐也站出來說:“我們起初七個上山,那時便有讓哥哥為尊之意。今日卻讓別人?”

後來,魯智深也鏗鏘有力地說:“若還兄長要這許多禮數,洒家們各自撒開。”

這幾個人站出來說話,可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何也?因為這幾個人幾乎代表了梁山的主流聲音。

李逵是宋江嫡系力量,這自不待言。吳用是軍師,代表權力核心層。武松、魯智深是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舊部力量。劉唐呢,則是晁蓋舊部。

換句話說,梁山各勢力的代表均站出來發言,一致推舉宋江當老大,如此一來,盧俊義還能有什麼底氣去爭奪這第一把交椅?

可宋江並沒有立馬表態,他覺得這齣戲的分量還不足,需要再添幾道程式,“民意”已足,就等“天意”了。

宋江是怎麼做的呢?方法就是抓鬮。宋江抓到的鬮是領軍攻打東平府,盧俊義則是領軍攻打東昌府,誰先打下來誰就坐梁山泊主的位子。

梁山眾好漢又不傻,怎敢能讓盧俊義先拔得頭籌呢?所以,盧俊義手底下的將士打戰時都是收著打,本來是劃到自己帳下的軍師吳用,半路也跑去幫宋江打仗去了。

於是,當宋江成功打下東平府後,他還假惺惺地向眾人感慨:“盧俊義直如此無緣!特地教吳學究、公孫勝都去幫他,只想要他見陣成功,坐這第一把交椅,誰想又逢對手!既然如此,我等眾兄弟引兵都去救應。”

事實上,想必宋江內心是心花怒放的,他知道,梁山頭把交椅已經在囊中了,另外,宋江也成功找到了梁山的二把手,那就是盧俊義,這真可謂一箭雙雕。

不過,晁天王似乎並不甘心宋江上位,於是在臨死前對宋江說了一句話:“賢弟莫怪我說:若捉得那個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這句話無異於給梁山的前途命運安了個定時炸彈,也給宋江出了個天大的難題。

為什麼呢?因為要論武藝,梁山一百單八將,哪個挑出來不比宋江強?捉住史文恭就能當老大,那對宋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

但老大的遺訓又不能改,否則必定會引起梁山上下的公憤,所以,這個遺訓不僅要遵循,還要遵循得巧妙,讓自己老大的位置坐得具有合法性。

所以,與其讓梁山眾好漢都參與爭奪老大的比賽,不如先內定一個預選者,這個預選者最後在梁山沒有什麼根基,也沒膽量不大好意思坐第一把交椅。

盧俊義進入了宋江的視野。

所以當宋江提議讓盧俊義當老大時,盧俊義很知趣地推辭,因為他知道,這梁山第一把交椅可不是他能坐穩的。

就在兩人互相推辭時,吳用站出來開始講話:“兄長為尊,盧員外為次,皆人所伏。兄長若如是再三推讓,恐冷了眾人之心。”

這時智多星的話就像催化劑一般,梁山眾好漢開始紛紛站出來表態。

首先是李逵,只見他大叫道:“我在江州捨身拼命跟將你來,眾人都饒讓你一步,我自天不怕!你只管讓來讓去假甚鳥?我便殺將起來,各自散夥。”

接著,武松則說:“哥哥手下許多軍官,都是受過朝廷誥命的,他只是讓哥哥,如何肯從別人?”

劉唐也站出來說:“我們起初七個上山,那時便有讓哥哥為尊之意。今日卻讓別人?”

後來,魯智深也鏗鏘有力地說:“若還兄長要這許多禮數,洒家們各自撒開。”

這幾個人站出來說話,可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何也?因為這幾個人幾乎代表了梁山的主流聲音。

李逵是宋江嫡系力量,這自不待言。吳用是軍師,代表權力核心層。武松、魯智深是二龍山、少華山、桃花山舊部力量。劉唐呢,則是晁蓋舊部。

換句話說,梁山各勢力的代表均站出來發言,一致推舉宋江當老大,如此一來,盧俊義還能有什麼底氣去爭奪這第一把交椅?

可宋江並沒有立馬表態,他覺得這齣戲的分量還不足,需要再添幾道程式,“民意”已足,就等“天意”了。

宋江是怎麼做的呢?方法就是抓鬮。宋江抓到的鬮是領軍攻打東平府,盧俊義則是領軍攻打東昌府,誰先打下來誰就坐梁山泊主的位子。

梁山眾好漢又不傻,怎敢能讓盧俊義先拔得頭籌呢?所以,盧俊義手底下的將士打戰時都是收著打,本來是劃到自己帳下的軍師吳用,半路也跑去幫宋江打仗去了。

於是,當宋江成功打下東平府後,他還假惺惺地向眾人感慨:“盧俊義直如此無緣!特地教吳學究、公孫勝都去幫他,只想要他見陣成功,坐這第一把交椅,誰想又逢對手!既然如此,我等眾兄弟引兵都去救應。”

事實上,想必宋江內心是心花怒放的,他知道,梁山頭把交椅已經在囊中了,另外,宋江也成功找到了梁山的二把手,那就是盧俊義,這真可謂一箭雙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