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曹雪芹哭了:寶玉是個古琴小白?黛玉的琴藝和丫鬟差不多?

《紅樓夢》第八十三回, 賈府裡面的一位小人物, 周瑞家的向王熙鳳抱怨說:家裡的奶奶姑娘不用說, 就是屋裡使喚的姑娘們, 也是一點兒不動, 喝酒下棋, 彈琴畫畫, 橫豎有伏侍的人呢。

這裡的彈琴雖是泛指, 但至少也說明:古琴在大觀園的群眾基礎。

《紅樓夢》前八十回曹雪芹寫古琴基本都是一筆帶過, 真正著筆墨來寫古琴的段落基本集中在後人續寫的第八六、八七、八九這三回裡, 而且和整部《紅樓夢》的女主角林黛玉有關。

高鶚等人把寶黛的琴藝寫成了啥樣呢?他們自己懂琴麼?

為什麼大家都說:高鶚等人續寫的《紅樓夢》把曹雪芹的整體水準拉了下來。

林黛玉會彈琴嗎?琴藝如何?

第八六回裡寫到, 林黛玉在揚州學的琴, 八九回又說她離家的時候隨身帶著專門為她定做的短琴。 林黛玉解釋說:因為小時候學琴的時候, 手夠不到別的琴, 因此特地做的。

這種短琴, 實際上就是古琴術語當中所說的膝琴。 正常琴的長度是一米三左右, 膝琴比正常的琴尺寸要小很多, 一米一到八十釐米不等, 是等比例縮小。

膝琴一般用在三種場景:

第一兒童學琴,

第二女人彈琴,

第三, 成人旅遊時候便攜使用。

前兩者是因為年齡和身材比例,

後者是因為功能性。 總體來講, 膝琴是個過渡性的產品, 真正會彈琴的人, 尤其是成年人, 是不會滿足並且止步於彈一個袖珍迷你版的古琴的。

這也暗示了黛玉琴藝不怎麼好。

第八十七回說, 林黛玉會彈《猗蘭操》和《思賢操》這兩首曲子, 並且自己配詞進行琴歌演唱。 但這也並不能說明她有多高超的演奏技巧。

在明清時期, 古琴是閨房小姐的必修課, 而且通過琴歌演唱這種方式也方便認字和背誦, 況且琴歌演唱基本以唱詞為主, 旋律基本都是重複的。

黛玉寫了四疊的琴歌, 就是四個段落四小節的意思。 由於是一個人同時邊彈邊唱, 所以, 古琴的指法和演奏難度不能太高。 因為, 如果樂器伴奏的旋律和人聲演唱的旋律不一樣,

很容易出錯, 除非是真正的音樂高人。

所以, 黛玉彈唱琴歌, 就有點像現在的校園民謠吉他彈唱的意思, 我們不能因為一個男生在宿舍樓下彈幾個和絃, 唱了首《同桌的你》就說他是吉他高手。 當然如果作者點明, 林黛玉會古琴獨奏《瀟湘水雲》, 又另當別論。

林黛玉的古琴技法, 只是閨門旦的基本素養, 或者可以推測林黛玉的琴藝也許和其他幾位姑娘, 甚至丫鬟差不了太多。

賈寶玉是個古琴小白?

第二十三回裡, 曹雪芹明明寫過這樣的段落:

且說寶玉自進花園以來, 每日只和姊妹丫頭們一處, 或讀書, 或寫字, 或彈琴下棋, 作畫吟詩, 倒也十分快樂。

這裡直接點明賈寶玉會彈琴, 但在高鶚續寫的時候, 卻把賈寶玉描寫成一個不懂古琴的小頑童。

第八十六回:賈寶玉一面瞧著黛玉看的那本書, 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得, 看著又奇怪, 又納悶, 便說:“妹妹近日愈發進了, 看起天書來了。 ”黛玉笑他:“好個念書的人, 連個琴譜都沒有見過。 ”寶玉說:“琴譜怎麼不知道, 為什麼上頭的字一個也不認得。妹妹你認得麼?"黛玉道:“不認得瞧他做什麼?"寶玉道:“我不信,從沒有聽見你會撫琴。”

高鶚的這一段描寫完全和前面第二十三回曹雪芹寫的,有很大出入。既然之前說了賈寶玉彈琴,彈琴的人怎麼能不看譜呢?而且賈寶玉和林黛玉從第三回就認識了,賈寶玉每天和姊妹丫頭們彈琴,裡面居然沒有林黛玉?

曹雪芹的這部《紅樓夢》前前後後寫了十年,反反復複修訂了五次,難道連這點bug都沒看出來?從這一段可以看出,高鶚在續寫的時候和曹雪芹的行文並不一致。

曹雪芹對於音樂方面的描寫大部分都在戲曲上,對古琴的描寫雖然並不多,但至少看不出什麼問題。而高鶚為了襯托林黛玉懂琴,不惜在續寫的時候把賈寶玉寫成一個零起點的古琴白癡,不能不說讓人遺憾。

高鶚自己懂琴麼?

第八十七回:妙玉和寶玉在門外聽黛玉彈琴,妙玉說“君弦太高了,與無射律只怕不配呢。”聽了一段之後妙玉又說:“如何忽作變徵之聲?音韻可裂金石矣.只是太過。”寶玉道:“太過便怎麼?"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議論時,聽得君弦蹦的一聲斷了。

高鶚這段本來是想告訴讀者:林黛玉經常彈悲傷的曲子,並且通過弦斷來預示她的悲劇結局。但從古琴的律學以及演奏常識看,這段描寫有很大問題。

無射律也叫無射調,相當於是西方音樂的降B調,比如《陽關三疊》是無射律。但如果林黛玉彈琴把琴調成了無射律,如果一弦(君弦)不准整個曲子是沒辦法繼續彈下去的。

如果妙玉前一秒先聽出黛玉一弦調高的話,那麼接下就應該描寫黛玉繼續調弦,如果弦都沒調好硬要繼續彈,那就會直接彈跑調。

前面高鶚把林黛玉描寫成一個懂古琴,又會演奏的高人。很難想像一弦調高了還繼續演奏。別說讓懂琴的妙玉笑掉大牙,就是不懂音律的賈寶玉也能聽出跑掉吧。這種描寫前後自相矛盾。

其次,如果琴調成無射調的話,也不排除斷弦的可能。鋼弦是在新中國建國以後的樂器改革運動才出現的。清代彈的是絲弦,絲弦在斷之前,一般都會有物理缺陷的徵兆,琴人在演奏的時候要調弦,基本能看出來,如果弦有問題,再怎麼調弦改變音律也沒法演奏。

即使出現弦斷了,與變徵之聲也沒關係。無射調是絕對音高,變徵之聲是相對音高,也就是升Fa。而且如果在古琴上彈出變徵之聲,就要用按音的演奏手法,要左右手配合演奏,這種演奏手法並不一定導致琴弦斷裂。

高鶚並不懂古琴,

為什麼能說出“變徵之聲”

這樣的專業術語呢?

《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從此“變徵之聲”用來形容那些悲壯慷慨的音調。而以林黛玉的身子骨和力氣,恐怕無法彈出這樣的音調。

黛玉琴歌演唱的配詞如下:風蕭蕭兮秋氣深,美人千里兮獨沉吟.望故鄉兮何處。能看出與高漸離、荊軻的音樂表達並不符合,可能高鶚只是這個典故形容黛玉彈琴時傷痛的心境。

高鶚寫到“君弦”斷了,這一點更直接證明:他根本沒彈過琴也不懂古琴。

無論調弦是否準確,是否演奏變徵之聲,假定弦真的斷了,先的也應該是七弦,即古琴最外面的一根弦。因為它最細,在演奏中使用頻率也最高,而一弦也就是君弦是在琴弦裡面最粗的,所以最不可能斷的是君弦。

高鶚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中了進士,而且獲得殿試三甲第一名,相當於今天的全國高考狀元,但從文字中似乎可以看出,他在古琴方面的描寫存在一些漏洞和疑問。

曹雪芹的學識被學術界公認,他的文字涉及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音樂、織補、飲食等等方面,不少都有過深入研究,但曹雪芹對古琴的描寫較少,這真真是個很大的遺憾呢。

為什麼上頭的字一個也不認得。妹妹你認得麼?"黛玉道:“不認得瞧他做什麼?"寶玉道:“我不信,從沒有聽見你會撫琴。”

高鶚的這一段描寫完全和前面第二十三回曹雪芹寫的,有很大出入。既然之前說了賈寶玉彈琴,彈琴的人怎麼能不看譜呢?而且賈寶玉和林黛玉從第三回就認識了,賈寶玉每天和姊妹丫頭們彈琴,裡面居然沒有林黛玉?

曹雪芹的這部《紅樓夢》前前後後寫了十年,反反復複修訂了五次,難道連這點bug都沒看出來?從這一段可以看出,高鶚在續寫的時候和曹雪芹的行文並不一致。

曹雪芹對於音樂方面的描寫大部分都在戲曲上,對古琴的描寫雖然並不多,但至少看不出什麼問題。而高鶚為了襯托林黛玉懂琴,不惜在續寫的時候把賈寶玉寫成一個零起點的古琴白癡,不能不說讓人遺憾。

高鶚自己懂琴麼?

第八十七回:妙玉和寶玉在門外聽黛玉彈琴,妙玉說“君弦太高了,與無射律只怕不配呢。”聽了一段之後妙玉又說:“如何忽作變徵之聲?音韻可裂金石矣.只是太過。”寶玉道:“太過便怎麼?"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議論時,聽得君弦蹦的一聲斷了。

高鶚這段本來是想告訴讀者:林黛玉經常彈悲傷的曲子,並且通過弦斷來預示她的悲劇結局。但從古琴的律學以及演奏常識看,這段描寫有很大問題。

無射律也叫無射調,相當於是西方音樂的降B調,比如《陽關三疊》是無射律。但如果林黛玉彈琴把琴調成了無射律,如果一弦(君弦)不准整個曲子是沒辦法繼續彈下去的。

如果妙玉前一秒先聽出黛玉一弦調高的話,那麼接下就應該描寫黛玉繼續調弦,如果弦都沒調好硬要繼續彈,那就會直接彈跑調。

前面高鶚把林黛玉描寫成一個懂古琴,又會演奏的高人。很難想像一弦調高了還繼續演奏。別說讓懂琴的妙玉笑掉大牙,就是不懂音律的賈寶玉也能聽出跑掉吧。這種描寫前後自相矛盾。

其次,如果琴調成無射調的話,也不排除斷弦的可能。鋼弦是在新中國建國以後的樂器改革運動才出現的。清代彈的是絲弦,絲弦在斷之前,一般都會有物理缺陷的徵兆,琴人在演奏的時候要調弦,基本能看出來,如果弦有問題,再怎麼調弦改變音律也沒法演奏。

即使出現弦斷了,與變徵之聲也沒關係。無射調是絕對音高,變徵之聲是相對音高,也就是升Fa。而且如果在古琴上彈出變徵之聲,就要用按音的演奏手法,要左右手配合演奏,這種演奏手法並不一定導致琴弦斷裂。

高鶚並不懂古琴,

為什麼能說出“變徵之聲”

這樣的專業術語呢?

《史記·刺客列傳》: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

從此“變徵之聲”用來形容那些悲壯慷慨的音調。而以林黛玉的身子骨和力氣,恐怕無法彈出這樣的音調。

黛玉琴歌演唱的配詞如下:風蕭蕭兮秋氣深,美人千里兮獨沉吟.望故鄉兮何處。能看出與高漸離、荊軻的音樂表達並不符合,可能高鶚只是這個典故形容黛玉彈琴時傷痛的心境。

高鶚寫到“君弦”斷了,這一點更直接證明:他根本沒彈過琴也不懂古琴。

無論調弦是否準確,是否演奏變徵之聲,假定弦真的斷了,先的也應該是七弦,即古琴最外面的一根弦。因為它最細,在演奏中使用頻率也最高,而一弦也就是君弦是在琴弦裡面最粗的,所以最不可能斷的是君弦。

高鶚在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中了進士,而且獲得殿試三甲第一名,相當於今天的全國高考狀元,但從文字中似乎可以看出,他在古琴方面的描寫存在一些漏洞和疑問。

曹雪芹的學識被學術界公認,他的文字涉及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音樂、織補、飲食等等方面,不少都有過深入研究,但曹雪芹對古琴的描寫較少,這真真是個很大的遺憾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