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冷凇評《閃亮的爸爸》第二季:改變電視的行為方式,探索公益真諦

傳媒內參導讀:由深圳衛視和大業創智聯合出品的《閃亮的爸爸》第二季實現了綜藝節目的縱向升級, 將“親子類”綜藝節目從狹隘的概念界定和單一的固化形式中解放出來, 打造了一檔明星幫扶兒童成長情感觀察秀節目。

作者:冷凇 張麗平(冷凇系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 張麗平系中心創研基地特聘研究員)

現階段, 中國的電視綜藝節目創作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狂熱期”之後, 逐漸走向了“冷靜期”。 在市場的“內生調節力”和總局的“外部引導力”的合力作用下, 我國電視綜藝節目終於開始了理性創作。

由深圳衛視和大業創智聯合出品的《閃亮的爸爸》無論是第一季的扎實鋪底, 還是第二季的縱向升級, 都體現出了節目對社會影響力、輻射力的重視和掌控, 體現出了綜藝節目對主流價值、道德取向和審美風範的正確引導, 以冷靜的社會意識贏得了發自內心的大眾認同。

一、探索綜藝的“縱向升級”, 凝聚時代意義

電視綜藝曾經熱衷於遊戲選題、娛樂選題, 在審美追求上停留在了淺層愉悅, 對於社會話題和社會意義雖有觸及, 但也淺嘗輒止。 電視綜藝作為一個能夠受到公眾廣泛關注的節目形式, 它應該承載和釋放的社會能量還未開掘出十之一二。

影像是紀錄時代的重要工具, 電視綜藝節目生來便脫離不了與時代、與社會的關係,

綜藝創作思考如何參與社會進程、如何紀錄時代變遷, 才是其開始理性創作的重要標誌。

城子小學校長介紹學校現狀

《閃亮的爸爸》第二季實現了綜藝節目的縱向升級, 將“親子類”綜藝節目從狹隘的概念界定和單一的固化形式中解放出來,

打造了一檔明星幫扶兒童成長情感觀察秀節目。

第二季節目以明星的公益支教行為為軸線, 以雲南山區城子村裡的留守兒童們為焦點, 以12期的篇幅去展現明星“閃爸”們與孩子們之間的長情陪伴。

張曉龍最後一節課教大家漢代禮儀

節目拓寬了親子類節目的內涵和外延, 突破了“爸爸帶孩子”娛樂逗趣的模式局限, 從一個更高的角度和一個更大的範圍, 去探討當今社會中有關基層教育的命題, 去紀錄一群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們的生活狀態, 從而引起全社會對親子關係的重新思考。

閃爸們為孩子做最後一頓飯

二、直面社會的“顯性問題”, 不讓心靈留守

在經濟轉型發展的進程中, “留守兒童”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 儘管在未來的中國這一問題會被發展所消解, 但在當下, 留守兒童群體確實是社會的一個“陣痛點”。 《閃亮的爸爸》第二季直面社會的顯性話題, 將綜藝節目與社會話題、社會問題進行了空前的深度結合。

曾靜蕊在閃爸努力下圓了拍全家福的夢

人們對留守兒童的認識停留在他們艱苦的生活環境、長時間沒有父母陪伴等狀況,但實際上除了與父母遠隔千里的距離,更遙遠的是他們幼小的心靈缺乏應有的關注。在父母藏起的艱辛和孩子藏起的脆弱裡,親子之間、代際之間的隔膜已形成了巨大的鴻溝。

父母與孩子在遠方相互理解、各自堅強,但在留守兒童的心中有著同其他孩子一樣純真的願望、無助的恐懼和對父母之愛的渴望。《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通過支教“閃爸”們的相守陪伴,真切的將孩子們內心的脆弱和需求展現了出來,揭示出了留守孩子們的問題關鍵和癥結。

孩子們在晚會上訴說自己的心願

節目中,孩子們放下戒備,流露出了與自己年齡相符的純真願望;“閃爸”吳鎮宇多次教給孩子們正確看待問題、理解父母的思維方式;不怕髒不怕累的張曉龍老師則寓情于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與人溝通的種子;小白老師以身作則教給了孩子們笑對生活,張皓宸啟發他們的想像,讓學生們堅強地面對人生……

《閃亮的爸爸》第二季承載了滿滿的正能量,找到了直擊社會問題的方法,節目不刻意製造看點、萌點和槽點,僅以真誠的、真實的方式去面對現實,深入心靈,努力向人們輻射出綜藝節目全部的社會意義。

城子小學的孩子們與父母團聚

三、改變電視的“行為方式”,探索公益真諦

公益與綜藝結合早已不是新鮮做法,留守兒童也不是第一次被電視節目所關注,但《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這檔親子+公益的綜藝節目卻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效果。節目將綜藝、意義與公益自然地結合到了一起,改變了電視公益的“行為方式”,找出了電視公益的真諦。

今天,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發揮電視的力量,去表現和關愛留守兒童?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是要為了所謂的“節目效果”去戳一戳他們內心的痛嗎?是要將他們塑造成可憐、悲苦、不幸的一群人供人們同情嗎?都不是。在《閃亮的爸爸》第二季節目中,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留守兒童,打破了觀眾對這一群體的標籤化印象。

張曉龍為聶郎打電話求藥

對於公益行動而言,電視具有強大的帶動力,但是公益不應是“每逢佳節送溫暖”,不應將公益行為具象為捐錢、捐物而忽視精神層面的支持、幫扶。

在電視節目中,公益應化成意識常態、行為常態,找到問題的癥結根本,真正實現公益的意義、發揮公益的作用。在《閃亮的爸爸》第二季中,公益不是噱頭,節目也並沒有因公益行為的貫穿而削減其娛樂性和吸引力,反而因公益的存在更添了意義和看點,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好心人為聶郎送來救命藥

《閃亮的爸爸》第二季以長情的敘事打造了一場暖心陪伴,節目找准社會意義、社會公益與社會娛樂之間的“調配比例”,在深度的社會問題聚焦中,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引領了觀眾的思想認識,也提升了觀眾的審美能力。

曾靜蕊在閃爸努力下圓了拍全家福的夢

人們對留守兒童的認識停留在他們艱苦的生活環境、長時間沒有父母陪伴等狀況,但實際上除了與父母遠隔千里的距離,更遙遠的是他們幼小的心靈缺乏應有的關注。在父母藏起的艱辛和孩子藏起的脆弱裡,親子之間、代際之間的隔膜已形成了巨大的鴻溝。

父母與孩子在遠方相互理解、各自堅強,但在留守兒童的心中有著同其他孩子一樣純真的願望、無助的恐懼和對父母之愛的渴望。《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通過支教“閃爸”們的相守陪伴,真切的將孩子們內心的脆弱和需求展現了出來,揭示出了留守孩子們的問題關鍵和癥結。

孩子們在晚會上訴說自己的心願

節目中,孩子們放下戒備,流露出了與自己年齡相符的純真願望;“閃爸”吳鎮宇多次教給孩子們正確看待問題、理解父母的思維方式;不怕髒不怕累的張曉龍老師則寓情于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與人溝通的種子;小白老師以身作則教給了孩子們笑對生活,張皓宸啟發他們的想像,讓學生們堅強地面對人生……

《閃亮的爸爸》第二季承載了滿滿的正能量,找到了直擊社會問題的方法,節目不刻意製造看點、萌點和槽點,僅以真誠的、真實的方式去面對現實,深入心靈,努力向人們輻射出綜藝節目全部的社會意義。

城子小學的孩子們與父母團聚

三、改變電視的“行為方式”,探索公益真諦

公益與綜藝結合早已不是新鮮做法,留守兒童也不是第一次被電視節目所關注,但《閃亮的爸爸》第二季這檔親子+公益的綜藝節目卻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效果。節目將綜藝、意義與公益自然地結合到了一起,改變了電視公益的“行為方式”,找出了電視公益的真諦。

今天,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發揮電視的力量,去表現和關愛留守兒童?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是要為了所謂的“節目效果”去戳一戳他們內心的痛嗎?是要將他們塑造成可憐、悲苦、不幸的一群人供人們同情嗎?都不是。在《閃亮的爸爸》第二季節目中,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留守兒童,打破了觀眾對這一群體的標籤化印象。

張曉龍為聶郎打電話求藥

對於公益行動而言,電視具有強大的帶動力,但是公益不應是“每逢佳節送溫暖”,不應將公益行為具象為捐錢、捐物而忽視精神層面的支持、幫扶。

在電視節目中,公益應化成意識常態、行為常態,找到問題的癥結根本,真正實現公益的意義、發揮公益的作用。在《閃亮的爸爸》第二季中,公益不是噱頭,節目也並沒有因公益行為的貫穿而削減其娛樂性和吸引力,反而因公益的存在更添了意義和看點,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

好心人為聶郎送來救命藥

《閃亮的爸爸》第二季以長情的敘事打造了一場暖心陪伴,節目找准社會意義、社會公益與社會娛樂之間的“調配比例”,在深度的社會問題聚焦中,滿足了觀眾的娛樂需求,引領了觀眾的思想認識,也提升了觀眾的審美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