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牟平是全真之源

自《馬鈺傳》在本報連載以來, 馬鈺的傳奇人生就吸引了廣大讀者的眼球。 讀者們一致認為馬鈺為發揚光大全真教做出了巨大貢獻, 是煙臺人的驕傲, 更有讀者認為應該找到馬鈺的後人, 從中挖掘出更多馬鈺不為人知的故事, 以豐富歷史, 傳承文化。 本報記者為此進行了走訪。

昨日, 記者前往牟平區, 首先找到了《馬鈺傳》的作者、牟平區圖書館館長焦紅軍。 焦館長說, 自從下定決心為馬鈺作傳後, 他已經耗費了很長時間, 足跡遍及大半個膠東, 然而, 始終未能找到馬鈺的後人。 “我深以為憾。 如果找到了馬鈺的後人,

那麼, 對研究馬鈺的家族變遷, 全真教歷史興衰, 充實煙臺文化, 都將是件大好事。 ”

據焦館長介紹, “全真七子”中, 包括大弟子馬鈺在內, 有5人出自牟平區, 另外丘處機來自棲霞, 劉處玄來自萊州。 “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是先到了牟平收徒, 後到了昆崳山傳道, 因此, 牟平區可以稱之為‘全真之源’, 而馬鈺在發揚全真教中又居功至偉。 ”他介紹說, 馬鈺祖先為避唐末戰亂而遷居山東寧海州, 即現在的牟平區, 至馬鈺一代, 其家業已佔據了甯海全州財富的半數以上, 其“馬半州”的名號不脛而走。 然而, 當800多年前, 王重陽為開創全真教而來到牟平時, 已是中年的馬鈺毅然黜妻棄子, 出家求道, 王重陽也因此名聲大震, 前往寧海求道者絡繹不絕……王重陽和馬鈺也在牟平當地留下了諸多全真遺跡,

如全真庵、煙霞洞等。 馬鈺留下的《琴操·歸山操》碑, 至今存于牟平區雷神廟門西。

隨後, 記者在焦館長的引領下, 找到了位於海五街上的馬鈺故居, 卻發現此地已成了一座學校———牟平區文化中學。 焦館長介紹說, 這條街原名叫馬家巷, 馬鈺家族原就居住於此, 可惜歷經滄桑後, 其遺跡已不見蹤影。 “馬家人全部都遷走了, 不知去向, 而現在牟平區馬姓人又非常多, 想要挨個走訪, 難度也非常大。 ”

牟平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郝善堅主任說, 當地對重現全真歷史非常重視, 已經做了一系列工作, 尋找馬鈺後人就是其中重要一環。 “目前已有一點線索, 有個村子叫馬家泊,

馬姓居多, 馬鈺後人很可能就在那裡。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