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知道“算盤”的前身長什麼樣子嗎?帶領大家看一看!

不知現在的小夥伴們有誰還記得算盤嗎?估計現在的一些小朋友都不知道算盤是個什麼東東了吧, 現在為大家科普一下。

算盤, 又作祘盤, 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 北宋串檔算珠。 算盤是漢族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

所以說珠算是我國最古老的計算方法之一, 但作為珠算的工具--算盤卻還算是出現的比較晚。 近日,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中出土了一件石板, 當時專家根據上面的方格推測是一件圍棋盤。 不過, 近日, 歷史學者王金中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推測:這件石板是算板!加上在劉賀遺骸周圍發現的白玉和瑪瑙製成的珠串, 可能是一套算珠和算板。 如果推測是真, 這將是已出土的最早的"遊珠算板"。

那麼, 這塊石板究竟是何物?王金中認為, 在中國古代的數學史籍中, 多次提到過"算板"這種輔助計算的工具, 包括布籌算板、遊珠算板、兩儀算板等, 但考古中從未發現實物。 從史籍中的描述來看,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塊方格石板與遊珠算板非常一致。

遊珠算板和算盤都是使用算珠進行計算, 只不過一個是把算珠散放在有格子的板子上計算, 一個是把算珠串起來固定在木框中計算。 可以說, 遊珠算板奠定了中國算盤的基礎, 是算盤的雛形。

據介紹, 遊珠算板分為三個方塊即三個計數區, 每個計數區最多需要25個算珠, 運算時前兩個計數區的算珠最後都要集中到第三個計數區,

多餘的要拿掉。 因此, 只要有50個算珠進行計算就綽綽有餘。 而現在找到了45個算珠, 計算起來不多不少, 遊刃有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