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黑澤明《羅生門》影評——你說的話我不信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山東於歡案終於告一段落啦, 果然時間是最好的消音器。

我們的輿論場總是以非此即彼的鍵盤俠“怒見不平一聲吼”而開始, 隨之在意淫中達到高潮, 就此丟開不聞不問了。

為什麼我會提起這件事呢, 難道我不知道一不小心就會犯了“眾怒”, 引起鍵盤俠們的道德聲討?對此我當然知道。 不過我得聲明, 我既不挺左, 也不挺右。 明白我的叫我“中間派”, 不明白的叫我“二面派”, 只要他們高興就好!

對於於歡案, 我不想高聲喊口號“於歡無罪”, 也不會用法律分析於歡罪在哪裡, 因為我知道這兩個方面我都不擅長,

更不專業。 我只想問問——於歡案中的輿論場到底算不算一次羅生門事件?

“事情的真相只有一個。 ”沒錯, 這是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 但問題是我們如何找到真相, 接近真相。

於歡案發生了, 永遠也無法回到事件發生的那個時刻。 人們要想獲得真相, 只能根據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以及當事人、旁觀者的事後回憶。 於歡殺人了,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他到底是如何殺的人, 這才是定罪的依據。

吃瓜群眾總是被一大堆形容詞所誘導, 點燃腎上腺素爆棚, 完全不去探究於歡到底如何殺人, 只憑想當然的主觀情緒和道德審判得出一個“自以為是”的答案, 這個答案能可靠嗎?

接下來我們還是來分析下黑澤明的《羅生門》吧,

畢竟於歡案已沒有幾人關心了。 《羅生門》講述的故事很簡單(接下來涉及嚴重劇透, 敏感者慎入):

羅生門

12世紀的日本, 在平安京發生了一件轟動社會的事件, 一名武士被強盜殺害在叢林裡。 作為報案人樵夫、殺人兇手強盜、死者武士的妻子、借死者武士之魂來做證的女巫被叫到糾察使署, 但他們懷著各自的目的, 提供了一份各不相同的證詞。

樵夫

樵夫說:三天前我上山去砍柴, 在一片樹叢裡發現了一具男人的屍體, 於是我就近報了官, 其他的我可一概不知。

(實際上樵夫目睹了強盜與武士低劣而蹩腳的整個決鬥過程, 強盜殺死了武士。 但他為了掩蓋自己貪圖小便宜而抽走死者胸口上短刀的行為, 把自己說成是事發後才到達現場。

強盜

殺人兇手強盜說:我在山路邊息涼, 一個武士牽著馬, 馬上騎著一個女人, 經過路邊。 突然一陣風吹起了女人帽子上掛著的薄紗, 我看到了女人的面容, 便起了邪念。

我想辦法將武士騙離山路, 突然襲擊將其捆綁在樹上。 接著又跑去騙那女人, 說她丈夫突發急病, 拉著她來到武士身邊。 女人發現丈夫被綁後, 拿匕首要殺我, 但刺來刺去都無法殺死我。 看到女人絕望地坐在地上, 我趁機過去強暴她, 她很快就放棄了抵抗……。

我既遂所欲, 想要離開, 但這女人卻拉住我說:‘等等。 要麼你死要麼我丈夫死。 你們中間必須有一個死。 我會跟那個活下來的人在一起。 ’

於是我用長劍挑斷捆綁武士的繩子,

與他進行20多個回合的決鬥, 我最終殺死了武士。 但我再尋找那個女人時, 她已經嚇得逃之夭夭。

(實際上強盜武藝笨拙毫不勇敢, 但為了吹噓自己, 為此不惜誇讚武士武藝高強:‘能和我鬥到20回合以上的, 只有他一人。 ’他當然不肯承認決鬥中畏縮, 甚至還曾失手丟劍。 )

武士妻子

死者武士的妻子說:強盜淩辱了我之後溜之大吉, 我跪伏在丈夫面前失聲痛哭, 丈夫一言不發, 用既不是悲傷也不是憤怒, 而是冰冷的目光憎惡的表情看著我。 我苦苦哀求丈夫的原諒, 但他始終一動不動, 一言不發, 冷酷的眼光直誅我的心。

我從草間拾回護身匕首, 割斷困在丈夫身上的繩子, 將匕首遞給丈夫, 請他殺了我, 但他仍舊不言不動, 眼光冰冷。

我絕望之下拿著匕首走向丈夫, 匕尖對著丈夫。 ……我昏倒了, 醒來後才看到丈夫胸口插著那把匕首。

後來我想自殺, 但無論怎麼自殺也沒能得償所願。

(實際上武士妻子的忠貞只是表面上的, 強盜強暴她時, 她的內心甚至產生了快感, 但這些她不敢說出來。 強盜與武士之間的決鬥也是因為她的挑撥而發生。 )

武士

借死者武士之魂來做證的女巫說:強盜完事後, 又花言巧語引誘我的妻子隨他去, 那女人意肯言從。 強盜拉著她要走, 但她卻停住, 竟指著被綁的我要求強盜:‘請把他殺掉。 ’

聞聽此言的強盜大驚失色, 一把將她推倒, 反問我如何處置她。 因為這些話, 我從心底寬恕了強盜。 這時女人逃走, 強盜追之不及, 回來用長劍割斷我身上的繩索, 轉身走了。

妻子的“背叛”和“狠毒”,使我痛不欲生。我拾起短刀,毅然自盡。

(實際上武士並沒有所謂武士道精神,他的死只因一場蹩腳的決鬥而葬送,但他為了掩蓋這一點,說成是因不滿妻子的背叛而自殺。)

有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說:“人不盡說真話,也不盡說謊話。”可問題的關鍵是該如何區別那些是真話那些有是謊話呢?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分別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表述證明或編織謊言,真相最終變得面目全非。此時,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呢?

正如電影中行腳僧痛苦的說:“如果誰也不能相信,這個世界就成了地獄。”

每個人都選擇性遺忘,保留對自己有利方面,而忽略對自己不利的方面。或許他並沒有可以說謊,只是忘記了告知他所知道的全部。從某種層面來看,人是可憐的,因為社會充滿了謊言,但並非所有的謊言都充滿惡意。

樵夫為了佔有一把匕首撒謊,並不是愛貪小便宜,而是家中有六個小孩。強盜總是極盡誇張的吹噓自己,表現兇狠,如此才符合一個大盜的身份。武士的妻子撒謊,因為社會根本容納不下一個不忠貞的女子。武士撒謊,是因為一個真正武士怎麼可以死在一個蹩腳的強盜手裡。

他們四人都是社會人,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撒謊。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認為撒謊就可以理所當然呢?當然不是。

電影結尾處樵夫抱著被遺棄的嬰兒,選擇尊重生命,行腳僧略微哀傷的感歎道:“你做了件好事……多虧了你,我還是可以相信人了。”是啊,樵夫因為想佔有一把匕首而撒慌,但他最終選擇尊重生命。小過不掩大德,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感歎一句:你不能把我的真誠當作欺騙我的資本!

—完—

轉身走了。

妻子的“背叛”和“狠毒”,使我痛不欲生。我拾起短刀,毅然自盡。

(實際上武士並沒有所謂武士道精神,他的死只因一場蹩腳的決鬥而葬送,但他為了掩蓋這一點,說成是因不滿妻子的背叛而自殺。)

有一句無比正確的廢話說:“人不盡說真話,也不盡說謊話。”可問題的關鍵是該如何區別那些是真話那些有是謊話呢?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分別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表述證明或編織謊言,真相最終變得面目全非。此時,我們到底應該相信誰呢?

正如電影中行腳僧痛苦的說:“如果誰也不能相信,這個世界就成了地獄。”

每個人都選擇性遺忘,保留對自己有利方面,而忽略對自己不利的方面。或許他並沒有可以說謊,只是忘記了告知他所知道的全部。從某種層面來看,人是可憐的,因為社會充滿了謊言,但並非所有的謊言都充滿惡意。

樵夫為了佔有一把匕首撒謊,並不是愛貪小便宜,而是家中有六個小孩。強盜總是極盡誇張的吹噓自己,表現兇狠,如此才符合一個大盜的身份。武士的妻子撒謊,因為社會根本容納不下一個不忠貞的女子。武士撒謊,是因為一個真正武士怎麼可以死在一個蹩腳的強盜手裡。

他們四人都是社會人,有“不得已”的苦衷,不得不撒謊。那麼我們是不是就認為撒謊就可以理所當然呢?當然不是。

電影結尾處樵夫抱著被遺棄的嬰兒,選擇尊重生命,行腳僧略微哀傷的感歎道:“你做了件好事……多虧了你,我還是可以相信人了。”是啊,樵夫因為想佔有一把匕首而撒慌,但他最終選擇尊重生命。小過不掩大德,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感歎一句:你不能把我的真誠當作欺騙我的資本!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