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飛利浦彩電業務在歐美市場基本扭虧 中國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飛利浦業務在過去幾年花了很多時間轉型和重整, 現在終於回歸到正常軌道。 ” 冠捷集團資深副總裁兼OBM全球總經理段振華, 4月20日在飛利浦2017新品發佈會上表示。

2014年臺灣冠捷集團完成收購其與飛利浦的合資公司TP Vision 100%股權後, 冠捷集團於2015年啟動飛利浦“王者歸來”規劃。 時隔兩年後, 段振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透露, 去年飛利浦彩電在中國地區的銷量為240萬台, 同比增長33%。

4月21日, 飛利浦品牌及市場行銷總監段文學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 兩年前飛利浦品牌在歐洲地區基本是全線虧損,

但現在巴西、阿根廷及德國等歐美地區大部分國家已經扭虧為盈。

段振華告訴記者, OLED電視是飛利浦接下來的重點方向。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 我們很清楚, 所以我們在中國市場的成長性要求沒有海外這麼高。 ”段文學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歐美地區已逐漸扭虧

4月20日, 冠捷集團在上海正式發佈飛利浦電視、顯示器、手機、平板、VR和商業大屏在內的六大屏顯類新品, 其中包括全球首台流光溢彩OLED電視、超薄量子點電視等多款高端電視。

飛利浦這個荷蘭彩電品牌一度輝煌, 2010年前後飛利浦品牌發生了諸多變化, 電視市場銷售也一滑再滑。 2014年初, 荷蘭飛利浦電子公司正式全面剝離彩電業務,

冠捷集團獲得“飛利浦”商標的獨家許可使用權。

2015年初, 冠捷集團提出飛利浦彩電“王者歸來”規劃。 當時, 飛利浦彩電在全球表現不佳, 歐洲市場甚至全線虧損。

時隔2年後, 2017年4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段振華處獲悉, 飛利浦全球屏顯業務, 2016年實現營業額25億美元, 其中彩電業務全球營業額在15億美元左右。 “去年飛利浦在全球的市占率和營業額都呈現增長(態勢)。 ”

段振華告訴記者, 今年一季度, 飛利浦在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表現優異, 此前虧損的巴西市場一季度也實現了盈利。 “今年巴西市場要賺10個億, 阿根廷賺20個億。 ”段振華表示。

“歐洲地區而言, 法國市場今年可能還會比較難受, 但大部分國家已經扭虧。 ”段文學則告訴記者。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 我們很清楚。 所以我們在中國的成長性要求上沒有海外那麼高。 ”段振華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坦言。 他表示, 自2015年起, 飛利浦開始陸續將中國團隊成員派駐歐洲、中南亞等國家, 全力開拓海外市場。 “歐洲和美洲, 過去兩年銷售量、額年增長率達12%以上。 ”

中國市場依舊面臨重重挑戰

記者瞭解到, 冠捷集團過去幾年對飛利浦品牌的運營做了持續整合, 在彩電經營上也有不少嘗試。 飛利浦先後進軍3D電視、切入VR等領域, 2016年初又對外宣佈“3D電視已死”, 去年三季度正式宣佈進軍OLED電視。

段振華透露, 去年飛利浦彩電中國地區的銷售量為240萬台, 同比增長33%。

奧維雲網(AVC)副總裁董敏告訴記者, 飛利浦過去兩年憑藉品牌優勢、借力電商等措施,

使得彩電業務復蘇, 手機業務去年也逐漸得以恢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 240萬台的銷量規模與國內彩電巨頭的銷量比, 實際上相去甚遠。 創維數碼公佈的資料顯示, 2016年創維彩電銷量為1096.5萬台。 飛利浦要想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 壓力也不小, 面臨傳統國產彩電巨頭及互聯網電視廠商的夾擊。

去年, 飛利浦及夏普兩大國際品牌不約而同地發力中國市場, 家電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 這種情況折射出國際品牌在中國歷經幾年“無作為”之後, 重新審視中國市場並期待“王者歸來”。 “站在國際品牌的角度看, 它們不希望被中國市場持續邊緣化, 有所作為是好事, 但要在中國市場東山再起也是困難重重,

畢竟本土市場早已今非昔比。 ”劉步塵表示。

段文學告訴記者, OLED電視是飛利浦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飛利浦未來會加大投入對OLED電視的產品佈局。 飛利浦相關負責人認為, OLED屏在手機上的應用已經表明消費者接受並喜歡OLED, 這是未來的趨勢。 據段振華介紹, 飛利浦OLED電視去年三季度開始銷售, 截至目前全球銷量超過3萬台。 “2017年飛利浦OLED電視要賣6萬台, 明年爭取實現12萬台的銷售量。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