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加強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馮英:加強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

“要為更多的藝術創作者提供機會, 為高層次藝術人才的引進開闢綠色通道。 ”全國人大代表、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在今年兩會上提出加強文化藝術人才隊伍建設, “中華文化走出國門、彰顯大國文化形象、呈現中華藝術造詣, 要靠作品, 最終還是要靠優秀人才。 ”馮英說。

2016年, 中央芭蕾舞團把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牡丹亭》《過年》兩制、三制乃至多制。 加上藝術院校優秀畢業生選擇多元化, 不少好苗子畢業後去了國外的院團、機構, 造成中直院團優秀後備人才不足。

“優秀人才既難進來, 也難留下。 ”馮英感歎。

為此, 馮英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中直院團藝術人才隊伍建設:首先, 應逐步恢復各院團的創作部門, 設立專門崗位留住創作人才;其次, 應加強創作人才梯隊培養, 制定專門的培養計畫, 提供業務進修、交流的機會。 此外, 在分配機制上要對創作人才有所傾斜, 健全落實知識、技術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辦法, 並調整現行的資金投入“重物不重人”的傾向, 加大在劇碼創排中人員經費的比重。

馮英建議, 結合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戰略佈局, 抓住機遇與地方深度合作, 利用北京市引進人才優惠政策, 開闢中直院團高層次藝術人才引進綠色通道, 共同打造藝術人才高地。

“同時, 借鑒國內外的經驗, 搭建團(院)校合一新模式, 鼓勵院團與藝術院校合作辦學, 支持有條件的院團開辦附屬藝術學校。 ”馮英說, “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儘快適應院團風格, 學用結合, 增加舞臺實踐, 為劇團提供後備人才, 也可為中直院團優秀演員轉崗提供平臺出路。 ”

針對許多年輕演員的退役出路之憂, 馮英建議, 可參照運動員的相關政策, 在國家層面建立舞蹈、雜技、戲曲、武功演員保障基金制度, 用於退役演員上學深造、轉崗培訓、自主擇業, 並為演員上意外傷病保險。 (薛 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