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春風十裡 古人都會做些什麼呢?

天氣逐漸變暖, 春天也已經悄然而至, 那麼, 在這春暖花開的季節裡, 古人都會做些什麼呢?

1 春天最重要的事:祭祀和沐浴

自古以來, 古人們稱讚春天的詩句就不絕於耳, 尤其是在以農耕經濟為主的古代社會, 人們更是把春天看作是開始新一年勞作的時節。 春分過後, 白天開始變長, 古人無法科學解釋晝夜交替及其長短變化, 對這種莫名的自然變化懷有一種敬畏之情, 需要通過祭拜活動來求得其背後神秘力量的庇護。 對太陽的祭拜, 往往設在太陽升起的方向。 春分這天, 周朝天子要帶領百姓在城郭東門處舉行一場隆重的祭祀儀式。

而《詩經》也對這場祭祀進行了描述和記載。

《鄭風·出其東門》|節選

出其東門, 有女如雲。 雖則如雲, 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 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 有女如荼。 雖則如荼, 匪我思且。 縞衣茹藘, 聊可與娛。

讓今人意想不到的是, 這場東門祭祀跟社廟祭祀一樣, 雖然名義上是祭拜神秘力量, 祈求庇佑, 但往往也是青年男女的相親聚會。 古人在春天的祭祀大事, 也因為這些愛情故事而有了些許的可愛。

除了參加這種大規模的祭祀聚會活動, 古人在春天裡還有一件大事要做, 那就是沐浴。

在古人看來, 疾病、災難之類的用水洗洗或者用火燒燒就可以消除, 尤其是水洗, 因為操作簡單, 常常被用來祓除不祥。

宋代介紹人間萬象的《太平御覽》裡, 曾描述過漢代的人們臨水祓除的景象。

《太平御覽》|節選

三月上巳, 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 洗濯祓除, 去宿垢為大潔。 潔者, 言陽氣布暢, 萬物既出, 始潔之也。 ”

古人在陽春三月裡的一天, 到水邊沐浴清潔, 擺脫過往的不祥之事, 祈求新一年的好運氣。

2 誰也阻擋不了一顆愛玩的心:踏青

如今, 我們通常會趁著春天的好天氣出遊, 古人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取暖條件惡劣的古代, 對剛剛熬過寒冬的人們來說, 春天的氣候實在宜人。 當時的人們不想獨行寂寞, 甚至會以文書的方式鄭重其事地邀請好友一起同游春景。

宋 李公麟《麗人行》

古人踏青從立春那天就拉開了序幕, 人們紛紛結伴去野外踏青,

他們認為這樣的活動既能驅邪避凶又能強身健體。 唐代時, 女子春遊踏青已經蔚然成風, 宋代更是普遍, 蘇軾的“江上冰消岸草青, 三三五五踏青行”就描寫了人們成群結隊他請的盛景。 而放風箏、蕩秋千、踢蹴鞠也成了古人們春日必不可少的遊戲。

3 吃貨最關心的事情:吃什麼

俗話說:“春吃花, 夏吃葉, 秋吃果, 冬吃根。 ”中國人“春吃花”的習俗由來已久, 在唐代最為盛行。 據《隋唐佳話錄》記載, 武則天通常會在花朝日(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五日)遊園賞花, 讓宮女們採集百花, 和糯米一起搗碎蒸熟, 製成一種叫做“百花糕”, 賞賜給文武百官品嘗。 除此之外, 古人還喜歡做花粥花菜、文人雅士愛在春天做“花茶”。

在唐代, 官家民間春天採花做花糕也很普遍。

傳說, 唐代的大臣房玄齡的妻子, 每年春天, 親自挎籃子到地裡採花, 回家後做成花棗糕。 且房玄齡的妻子很愛吃花棗糕, 房玄齡每每等妻子吃的差不多了, 才吃幾口, 也因此, 房玄齡落了一個怕妻子的名聲。

古人除了喜歡在春天吃各種花做成的食物外, 還喜歡吃野菜。 春風一到, 唐代的百姓們就會出外踏青採食野菜。 此風可以追溯至《詩經》中的春秋戰國時代。 古人食野菜, 不僅因為食物的缺乏, 更是因為野菜之味令人難忘。 甚至魏晉有張季鷹感秋風起思故鄉蓴菜之美而辭官歸家, 宋朝有蘇東坡贊薺菜道“君若知其味, 則陸八珍皆可鄙厭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