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西安發現3座唐代古墓,出土兩塊墓誌銘,上面一段話讓韓國人慌了

導讀:盛唐, 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長安, 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大唐是一個開放的時代, 影響力遍及全世界。 那時東亞地區的朝鮮、日本, 全部在大唐的勢力控制範圍內, 日本要派遣唐使來學習文化, 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要請大唐皇帝冊封國王。 可歲月過去一千多年後, 朝鮮半島上的韓國對這段歷史卻不能正確的認識, 盲目自大篡改歷史。 可歷史從來是不容篡改的, 最近, 西安市出土的3做唐代墓葬, 再次提供了鐵的證據……

大唐疆域圖

2010年的時候, 西安市的郭杜的一個建築工地上, 工人們在施工的過程中, 無意間挖出了一座墓葬。 聞訊趕來的考古工作人員先後在附近清理出3座唐代早期的墓葬, 從而解開了唐朝時期一個神秘家族——禰(mí)氏家族。

在對這3座墓葬進行發掘的過程中, 考古人員發現3座墓葬大致呈“品”字形排列, 每個墓的天井數量都超過3個。

在唐朝, 天井的數量代表了身份地位, 說明這3座墓主人地位很高, 在唐朝均為高官。 既然大墓的墓主人身份高貴, 那麼墓主人到底是誰呢?

考古現場

讓考古人員興奮的是, 在2號、3號墓中都有墓誌銘出土, 這無疑是解開墓主人身份的重要證據。 打開墓誌銘之後,

完全出乎現場考古人員的意料之外。 兩份墓誌銘分別有900多字和500多字。 一個名叫禰素士, 一個名叫禰仁秀, 兩個人是父子關係, 皆屬於禰氏家族。 由於1號墓被盜嚴重, 在墓中並沒有發現墓誌銘, 但這並沒有難到考古人員。

通過一番努力尋找, 考古人員在河南洛陽理工學院找到了被盜後流落到此的《禰寔(shí)進墓誌銘》, 禰寔進是禰素士的父親、禰仁秀的祖父, 屬於同一家族的祖孫三代, 埋葬于長安高陽原, 與這裡地望相合, 因此斷定, 1號大墓墓主為禰寔進。

墓誌銘

通過查閱史書, 考古人員得知禰寔進曾任唐左威衛大將軍、來遠縣開國子、柱國。 墓誌中記載, 禰氏家族原本是中原人, 在五胡十六國天下大亂之時, 為了躲避戰亂遷往朝鮮半島。 禰氏家族在朝鮮半島的新羅國做過宰相的高官。

《舊唐書蘇定方傳》中記載:西元660年, 唐朝出兵滅掉百濟國, 當時的百濟大將軍禰植主動帶領百濟義慈國王, 向唐朝軍隊投降。 而《禰寔(shí)進墓誌銘》中也記載:“即引其王歸義于高宗皇帝。

”經專家的考證和禰仁秀墓誌印證, 禰植與禰寔進為同一人, 禰植在入唐後, 稱為禰寔進。

唐滅百濟

三座古墓的發現, 揭開了唐朝與當時朝鮮半島三國之一百濟國的一段塵封歷史, 為研究古代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的人口遷徙及經濟文化交流提供重要實例, 同時也推翻了韓國一些歷史學家的臆想歷史。

同時也推翻了韓國一些歷史學家的臆想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