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新三板不良企業知多少

在剛過去不久的“春節檔”, 電影票房紀錄又一次被刷新。 貓眼電影的統計資料顯示, 丁酉年(今年)正月初一的全國票房為8.07億元, 超過丙申年(去年)正月初一的6.37億元, 再創單日票房歷史新高, 贏得新春開門紅。

今年農曆正月初一的電影市場到底有多火呢?這個春節被稱為“史上最擁擠”的春節檔, 從除夕開始, 一大波影片就集中亮相。 相關統計顯示, 正月初一票房比2016年增長了24%。 《西遊伏妖篇》《大鬧天竺》《功夫瑜伽》等影片的首日票房均過億元, 其中, 周星馳、徐克聯手打造的《西遊伏妖篇》首日票房更是達到了3.55億元,

上映7天就斬獲12.65億元, 奪得冠軍。 由成龍主演的《功夫瑜伽》排名第二, 上映7天票房獲得10.15億元的好記錄。 據貓眼專業版即時票房統計, 截至2017年2月3日, 電影春節票房達到33.4億元, 打破了去年同檔期所創造的30.8億元的記錄, 同比增長8.1%。

影視文化公司踴躍掛牌新三板

今年春節檔的火熱, 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近年來, 影視文化產業的大環境持續向好。 2011年10月, 國家提出要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 隨後的“十二五”規劃和“十三五”規劃對此均有所強調, 國家政策為影視產業帶來了可持續性釋放的市場紅利。 2014年, 全國電影總票房實現296.39億元, 同比增長36.15%;2015年為440.69億元, 同比增長48.7%。

影視文化產業持續地良好發展, 除了有國家政策的推動外,

還得益於資本市場的培養。 任何一個產業的崛起都有一個“導火索”, 華誼兄弟(300027)的上市就是點燃影視產業崛起最開始的那把火。 2009年, 華誼兄弟作為“影視第一股”登陸創業板, 上市不久市值即接近50億元, 當時華誼兄弟每年的淨利潤還不到7000萬元。 對於國內影視產業而言, 華誼兄弟的上市無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示範效應, 對於投資人而言, 華誼兄弟讓他們看到了資本的無限潛力。

此後, 影視產業掛牌上市搞得風生水起。 例如, 華強方特這家成功打造了熊大、熊二、光頭強動漫角色的公司在新三板市場早已春風得意, 2014年的《熊出沒》票房收入為2.5億, 2015年的《熊出沒》以2.95億元的總票房再度刷新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 到2016年, 華強方特的市值已達150億元。

2017年1月28號, “熊出沒”系列的第四部電影《奇幻空間》正式上線, 根據貓眼資料統計, 截止2017年1月30日, 累計票房已達1.71億元。 至此, 《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的票房累計已突破10億元。 再如, 開心麻花2015年底在新三板掛牌, 掛牌之初就確立了通過新三板引入投資者以實現低成本融資的目標。 掛牌不到兩個月就增發了兩次, 合計募集資金3.05億元。 2016年, 推出繼《夏洛特煩惱》之後的第二部電影《驢得水》, 收穫了1.73億元的票房佳績, 實現了票房、口碑雙豐收。 此類在新三板掛牌並取得成功的影視文化公司還有很多, 如唐人影視, 其2016年半年報顯示, 上半年實現業務收入3.66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791.66%;實現歸母淨利潤1.28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898.97%。 如嘉行傳媒,
其2016年半年報顯示, 上半年實現業務收入1.10億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2888.73%;實現歸母淨利潤5524.01萬元, 較上年同期增長5462.01%。

截止2013年12月31日, 新三板僅有12家媒體行業掛牌, 2016年底就達到367家。 截至2017年1月31日, 新三板影視文化企業掛牌達145家。 其中, 2016年度新掛牌企業80家, 與去年同期掛牌的45家相比, 增長了77.78%, 掛牌企業數量大幅增長。 在2016年新掛牌的80家企業中, 電影和影視節目企業掛牌數量最多, 達61家, 占比76.25%;動漫類行業緊隨其後, 掛牌企業12家, 占比15%。 伴隨著影視行業的穩步發展, 越來越多的影視文化企業登陸新三板。

影視產業何以青睞新三板

影視公司為什麼會競相掛牌新三板呢?通過觀察影視公司在新三板的掛牌節奏可以看到, 很多市場上知名的影視公司都先後在新三板掛牌,

出現了紮堆掛牌的現象, 這是有其內在因素的。

近幾年, 電影和網路劇、網路電影市場發展迅猛, 越來越多的年輕影視公司和PGC內容團隊開始興起, 它們擁有優質的團隊和作品。 隨著線上加線下管道端格局的逐漸固定, 以“院線+網路視頻”為主體的播放管道對影視內容的需求開始增長, 影視內容公司迎來了良好的市場局面, 在資本市場上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

另外, 影視公司的作品製作成本不斷提高, 對資金的需求量也進一步加大。 熱門IP的版權價格水漲船高, 演員出演費用和製作成本也不斷攀升, 這就迫使影視公司要尋找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運營中, 而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就可以增加公司的融資能力, 可以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新三板是影視公司快速進入資本市場的途徑之一,與主機板和創業板相比,新三板對公司掛牌上市的門檻相對較低,對公司的盈利要求也比主機板寬鬆,成功上市的可能性較高。經過券商的輔導,可以更好規範企業運行。

影視產業泡沫嚴重傷害市場

隨著新三板影視文化公司越來越多,資本也理所當然地大量湧入影視產業。這種行為一方面推動了電影產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帶來的泡沫將會影響影視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

著名演員張國立曾表示,看老闆對明星好不好,就看他給不給明星分股份。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資本進入影視產業後,發生了明星持股的亂象。近幾年,明星瘋狂湧入資本市場,影視產業似乎已經成為他們圈錢的場所。近期,趙薇控股的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宣佈擬以現金30.6億元收購上市公司萬家文化(600576)29.135%的股權,從而成為其控股股東。上海證券交易所經過問詢後,得知趙薇自有資金只有6000萬元,此次收購資金杠杆率將高達50倍。整個收購過程中的收購目的、資金來源、收購後的計畫及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在業界引發了熱議。說白了,這其實是一起依靠明星效應融資的案例,這樣的融資風險極大。像此類依靠自身“明星效應”圈錢的明星或者導演,在新三板或者其他資本市場不勝枚舉,華誼兄弟上市之後,擁有華誼3%原始股的馮小剛將所持股票套現了2億多元,成為中國導演中第一個賺到2億元的人。對於很多影視公司來說,一個公司的核心就是明星,明星的身價影響著公司的估值。但是,如果有一天明星的光環消失,明星的價值跌落,那也就是傳媒公司價值的墜落時刻。

有業內分析人士透露,導演和明星圈錢的方式很簡單:明星和導演成立或者入股影視公司,把個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轉變為公司的收入,這部分額外的收入幾乎可以直接轉化為利潤,利潤在資本市場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數放大了很多倍,然後賣給A股公司或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藝人賣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完成自我價值的放大和提前回收。但是,這就給影視產業留下了大量的泡沫。

現階段,正是影視文化大發展的時候,並購重組確實是影視文化公司做大做強的不二選擇。但是也要注意到,目前的新三板市場,監管機制尚不完全成熟,想繞開監管或已經繞開監管的案例是非常多的。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一些影視產業的“空殼公司”為了利益而肆意生長,不是著眼於企業的長足發展,而是與一些機構合謀,通過資本市場快速變現以獲利。借“明星效應”拉高股價後套現離場,此做法幾乎成為了某些投機者在金融領域投機的範式。如此一來,套現而去的明星倒是嘗到了甜頭,但一般投資人受到的卻是無情的傷害。

北京師範大學華語電影研究中心秘書長任晟姝曾表示,對待進入影視行業的資本,應該因勢利導,用資本使中國電影(600977)在製作上和外化的樣貌上形成一個國際化的標準。對於資本泡沫應該謹慎對待,堅持中國電影本體的價值和傳統,不能一葉障目,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而丟失了電影本體的藝術標準和文化價值。

可以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新三板是影視公司快速進入資本市場的途徑之一,與主機板和創業板相比,新三板對公司掛牌上市的門檻相對較低,對公司的盈利要求也比主機板寬鬆,成功上市的可能性較高。經過券商的輔導,可以更好規範企業運行。

影視產業泡沫嚴重傷害市場

隨著新三板影視文化公司越來越多,資本也理所當然地大量湧入影視產業。這種行為一方面推動了電影產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帶來的泡沫將會影響影視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

著名演員張國立曾表示,看老闆對明星好不好,就看他給不給明星分股份。這句話背後的意思其實就是資本進入影視產業後,發生了明星持股的亂象。近幾年,明星瘋狂湧入資本市場,影視產業似乎已經成為他們圈錢的場所。近期,趙薇控股的西藏龍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宣佈擬以現金30.6億元收購上市公司萬家文化(600576)29.135%的股權,從而成為其控股股東。上海證券交易所經過問詢後,得知趙薇自有資金只有6000萬元,此次收購資金杠杆率將高達50倍。整個收購過程中的收購目的、資金來源、收購後的計畫及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在業界引發了熱議。說白了,這其實是一起依靠明星效應融資的案例,這樣的融資風險極大。像此類依靠自身“明星效應”圈錢的明星或者導演,在新三板或者其他資本市場不勝枚舉,華誼兄弟上市之後,擁有華誼3%原始股的馮小剛將所持股票套現了2億多元,成為中國導演中第一個賺到2億元的人。對於很多影視公司來說,一個公司的核心就是明星,明星的身價影響著公司的估值。但是,如果有一天明星的光環消失,明星的價值跌落,那也就是傳媒公司價值的墜落時刻。

有業內分析人士透露,導演和明星圈錢的方式很簡單:明星和導演成立或者入股影視公司,把個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轉變為公司的收入,這部分額外的收入幾乎可以直接轉化為利潤,利潤在資本市場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數放大了很多倍,然後賣給A股公司或投資人。在這個過程中,藝人賣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完成自我價值的放大和提前回收。但是,這就給影視產業留下了大量的泡沫。

現階段,正是影視文化大發展的時候,並購重組確實是影視文化公司做大做強的不二選擇。但是也要注意到,目前的新三板市場,監管機制尚不完全成熟,想繞開監管或已經繞開監管的案例是非常多的。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一些影視產業的“空殼公司”為了利益而肆意生長,不是著眼於企業的長足發展,而是與一些機構合謀,通過資本市場快速變現以獲利。借“明星效應”拉高股價後套現離場,此做法幾乎成為了某些投機者在金融領域投機的範式。如此一來,套現而去的明星倒是嘗到了甜頭,但一般投資人受到的卻是無情的傷害。

北京師範大學華語電影研究中心秘書長任晟姝曾表示,對待進入影視行業的資本,應該因勢利導,用資本使中國電影(600977)在製作上和外化的樣貌上形成一個國際化的標準。對於資本泡沫應該謹慎對待,堅持中國電影本體的價值和傳統,不能一葉障目,被金錢蒙蔽了雙眼而丟失了電影本體的藝術標準和文化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