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百麗、樂視和民生銀行,折射出中國企業的劣根性

百麗的問題並不在於重實體零售、輕電子商務的失敗, 而在於瘋狂擴張所帶來的戰略迷失。

每次跟樂視的朋友聊天,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幹什麼的。

當故事結束, 就會知道誰在裸奔。

最近鼎暉投資正與百麗國際高層商討收購交易, 金額或在 57 億美元, 約合 442 億港幣, 而百麗國際停牌前的市值為 444 億港幣。 百麗2007年5月23日赴港上市至今接近 10 年, 上市價為 6.2 元。 受惠於中港兩地零售市場暢旺, 百麗國際市值曾逾千億, 為紅籌股之一。 可近年來, 百麗業績欠佳, 股價也一路走下坡路, 目前的 444 億市值距離巔峰時期腰斬都不到。

百麗可是一代鞋王。 公開資料顯示, 百麗鞋類業務自有品牌包括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ipiJapa、Millie’s、Joy&Peace等;代理品牌包括Bata、CAT、Clarks、Hush Puppies、Mephisto、Merrell等, 主要以品牌和經銷代理方式經營;百麗還是Nike、Adidas在華最大的代理商。 就這個業務組合足以羨煞同行, 為何走到今天被收購的境地呢?

在我分析了百麗最近10年的趨勢後發現,

百麗的問題並不在於重實體零售、輕電子商務的失敗, 而在於瘋狂擴張所帶來的戰略迷失。 2010年到2012年, 百麗每年淨增門店數目都在1500至2000家。 在開店最為瘋狂的2011年, 平均不到兩天便會開出一家新店, 高峰時全國門店超過2萬家, 市值一度超過1000億港元。 因為我也做女鞋, 對於鞋類這個類別來說, 在實體店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 但百麗的問題在於忽略了一個事實, 實體店基本只是體驗店, 消費者越來越多採用的購買模式是, 實體店體驗, 網上下單。 所以盲目擴張所帶來的是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下降。

今年3月, 百麗國際發佈2016年業績盈利警告, 正式宣告集團上市10年以來, 首次出現利潤連續下滑的情況。 業績的持續低迷使得百麗遭遇“關店狂潮”。

2016年6月至8月, 百麗集團在內地關閉了276家門店, 相當於平均每天關店3家。 一旦有了資本就盲目擴張, 只關注開店的數量, 卻忽略了電商平臺的運營, 這不能不說是強勢零售品牌的悲哀。

跟百麗一樣令人唏噓不已的是樂視。 每次跟樂視的朋友聊天, 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幹什麼的。 樂視做電視、做體育、做手機、做汽車, 也做PPT。 但是只要一上網搜樂視, 基本都是各路人群向樂視討債的新聞。

我個人其實非常看好樂視電視的模式, 因此我家用的是樂視。 互聯網電視並非浪得虛名, 這是十年以來我第一次開始重新坐沙發上安靜的玩電視。 通過把硬體成本壓到最低, 然後利用互聯網生態,

在內容端收費, 這是多麼好的一個模式, 本該在這條路上做精做深。 但是樂視就是不甘寂寞, 不停地開拓新業務跑馬圈地,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賈躍亭一場又一場地秀PPT, 甚至連樂視汽車僅是個概念的時候, 就開始做發佈會, 只能是以汽車無法自動泊車尷尬收場。

瘋狂擴張直接導致的後果是, 每個業務都做不好。 年報顯示, 2016年樂視網實現營業收入219.5億元, 利潤總額虧損3.29億元。 加上最近36家供應商向樂視討薪, 易到創始人指責樂視挪用資金, 讓人感覺樂視的資金鏈命懸一線。 我們不禁感歎, 精耕細作好一件事不行嗎?中國的資本最喜歡的就是聽故事, 中國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講故事, 但故事裡都是騙人的。 當故事結束,

就會知道誰在裸奔。

搞實業的都在盲目擴張, 搞金融的呢?忙著圈錢。 最近民生銀行爆出一位80後女支行行長偽造理財產品, 致使150名投資者被套30億。 民生銀行稱是這位女行長的個人行為。 這就有點沒底線了, 行長是你們家的, 風控檢查是你們做的, 投資者通過銀行投資, 最後資金不知去處, 銀行說這是個人行為?

目前該案還在調查之中, 也為廣大投資者敲響了警鐘。 銀行未必是你想像的銀行, 你在銀行購買的理財產品, 也未必就是銀行的理財產品, 很可能你遇上了假理財產品。 在業內, 民生銀行的業務激進、敢於創新, 並在體制、企業文化以及激勵政策之下, 敢於監管套利, 打政策擦邊球, 這和近幾年頻頻被爆出風控危機不無關係。 在管理層一味追求資產規模快速擴張和業務占比提升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商業銀行在內部風險控制步伐上的落後。

從百麗、樂視和民生銀行我們看出,中國的企業不管是實體行業還是金融行業,都在瘋狂擴張業務中,迷失了自己。有的迷失了戰略,有的迷失了道德,有的迷失了風控。在整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大量的中國企業都享受著資本的紅利,同時也被資本裹挾著一路狂奔,是時候停下來反思一下門衛都會問的三個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在管理層一味追求資產規模快速擴張和業務占比提升的同時,也反映出了商業銀行在內部風險控制步伐上的落後。

從百麗、樂視和民生銀行我們看出,中國的企業不管是實體行業還是金融行業,都在瘋狂擴張業務中,迷失了自己。有的迷失了戰略,有的迷失了道德,有的迷失了風控。在整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大量的中國企業都享受著資本的紅利,同時也被資本裹挾著一路狂奔,是時候停下來反思一下門衛都會問的三個哲學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