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放手,也是一種愛

在外就餐, 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3、4歲大小的小男孩, 在媽媽的引領下, 搖搖晃晃地走進來。 來到比他高的多的餐桌前, 他就自顧自地爬上樂餐椅,

既沒央求媽媽抱, 也沒等著媽媽下指示。

這時候, 反倒是媽媽和藹地問男孩:媽媽可以坐在你的對面嗎?

小男孩點頭認可, 媽媽微笑著坐下來。

在等餐的時間裡, 小男孩一直在專心的看著掛在牆上的電視裡演著的動畫片, 手裡拿著一個藍色的小玩具汽車, 在桌子上不停地滑來滑去, 眼睛卻是沒離開電視螢幕。 媽媽在小男孩的對面翻看著自己的手機, 不時會抬起頭看看對面的孩子。

小男孩既沒哭鬧, 也沒纏著媽媽陪。 忽閃著大眼睛, 看了一會電視, 好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 自己從餐椅上爬下來, 徑直走到了擺放飲料的冰櫃前, 嘴裡念叨著, 我要喝飲料, 我要喝飲料。 應該是冰櫃的門比較緊, 再加上他年紀小, 力氣也小。 只見小男孩兩手扒著冰櫃的門, 拱起身子, 使勁地往後拽。 看那樣子, 真是使出了吃奶的斤。 聰明的小帥哥, 一看這邊的門扒不開, 還知道換另一邊試試, 還是沒把開。 這個時候的媽媽, 抬頭看了看自己的孩子, 既沒上前幫忙, 也沒阻止孩子的扒門行為,

更沒有呵斥孩子在吃飯前要喝飲料的想法。 只是靜靜地在孩子身後看著, 即使孩子把冰櫃扒得晃來晃去, 媽媽也沒有急吼吼地制止。

經過一番努力, 小男孩竟然把冰櫃門打開了, 非常自信地從第二排拿出了一瓶橙汁, 走回餐桌旁。 在旁邊一直觀察的媽媽, 早早地從錢包裡拿出十元錢, 遞給孩子, 告訴他要先交錢, 才能打開喝。

小男孩接過錢, 到前臺去交錢。 可是他個子太小了, 踮起腳尖, 把錢高高地舉過頭頂, 也沒有把錢放在前臺的桌面上, 看得出, 他已經很努力地去試了, 但沒有成功。 聰明的小傢伙, 繞過櫃檯, 他看到了服務員出入的門, 雖然上面蓋著一個板子, 用來阻擋外人進入, 但對於他這個小不點來說, 就不是障礙了。 小男孩像走平路一樣, 順利地走到了收銀員的面前, 他的突然出現, 還給了收銀員小姐一個大大的驚喜, 不光收下了橙汁錢, 還給了他一個香香的貼面長吻, 清脆的嘖嘖聲, 伴著孩子童真的咯咯聲, 引得很多客人都側目觀看。

小男孩若無其事地抓著一把零錢,

走回了媽媽的面前。 媽媽把錢裝進了錢包, 沒有鼓勵和讚美, 讓孩子覺得他只是幹了一件他應該幹的事情。

孩子也沒覺地有什麼, 又自顧自地往餐椅上爬。 這次不大順利, 有一隻腳卡住了。 小男孩整個身子吃力地趴在餐椅上, 一隻腳著地, 另一隻腳卡在餐椅的兩腿之間。他試圖把腳拿出來,可是由於他的腿太短了,怎麼也彎不過來。坐在對面的媽媽伸頭看看桌子下面,告訴孩子把腿向相反的方向挪挪,就可以拿出來了。

小男孩根據媽媽的指揮,順利把腳從餐椅的兩腿之間拿了出來。小男孩笑了,笑眯眯地去看電視了。媽媽也微笑著,低下頭,接著看她的手機。

也就幾秒鐘的事,小男孩又好像想起什麼重要的事似的,從他剛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的餐椅上,一骨碌出溜了下來。

一扭一扭地走到消毒櫃前,這是要準備拿消毒餐具。但是,他不知道消毒櫃怎麼打開,效仿上次的經驗,這邊扒不開,換那邊,來回換了兩三次,也沒打開。這時候,一直看著他的媽媽告訴他,從右邊打開。小男孩停頓了一下,指了指他認為的右邊,媽媽點了點頭。小男孩用力扒著消毒櫃的門,一下子開了。

非常沉穩的小男孩,沒有喜形於色。他從消毒櫃裡拿出兩個小碗,一個放在了媽媽面前,一個放在自己面前。最後,再次爬上餐椅,安靜地邊看電視,邊等著上餐。

小男孩這一系列的表現,也就是10多分鐘的事,在整個過程中,小男孩的媽媽幾乎是沒說話,更沒有離開自己的餐椅,上前替孩子做事情。

看著小男孩媽媽的做法,自愧不如。

小男孩自己拿飲料,他猛烈晃動冷櫃,早把我嚇出了一身冷汗,看著無動於衷的媽媽,我都有點心急,一直盯著冷櫃對孩子安全的威脅,心想,如有危險,我就要隨時沖過去,把孩子抱開。最後是孩子安然無恙,並且享受了自己動手的快樂。

小男孩自己去交飲料的錢,媽媽不代勞。教會了孩子,自己想要的東西是要用金錢交換的,不是想拿就可以隨便拿的。通過交錢的行為,孩子學會了與別人打交道。

小男孩的腳被卡住的時候,媽媽沒有一把把他抱出來,而是告訴他怎樣做才能擺脫困境。媽媽的做法是教會孩子,遇到困難要自己想辦法,憑著自己的努力,一定會都解決的。孩子自己戰勝困難,會變得更加自信。

小男孩在開消毒櫃的時候,媽媽沒有伸手幫忙,也沒問他為什麼要開消毒櫃,而是告訴他從右邊打開。孩子還小,他應該是還不能理解“右”這個指令,但是媽媽教會孩子有了左右的感念,給了他不斷嘗試的機會。

在我們看來,這個媽媽好像是個“懶”媽媽,什麼都不伸手,任由孩子自己來。細想一下,放手,也是一種愛。早早地教會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比會背誦唐詩若干,重要的多。

獨生子女的時代將要遠去,6個大人圍著1個孩子轉的模式也會不復存在。每個孩子必須自立自強,才能更好地生存。

另一隻腳卡在餐椅的兩腿之間。他試圖把腳拿出來,可是由於他的腿太短了,怎麼也彎不過來。坐在對面的媽媽伸頭看看桌子下面,告訴孩子把腿向相反的方向挪挪,就可以拿出來了。

小男孩根據媽媽的指揮,順利把腳從餐椅的兩腿之間拿了出來。小男孩笑了,笑眯眯地去看電視了。媽媽也微笑著,低下頭,接著看她的手機。

也就幾秒鐘的事,小男孩又好像想起什麼重要的事似的,從他剛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的餐椅上,一骨碌出溜了下來。

一扭一扭地走到消毒櫃前,這是要準備拿消毒餐具。但是,他不知道消毒櫃怎麼打開,效仿上次的經驗,這邊扒不開,換那邊,來回換了兩三次,也沒打開。這時候,一直看著他的媽媽告訴他,從右邊打開。小男孩停頓了一下,指了指他認為的右邊,媽媽點了點頭。小男孩用力扒著消毒櫃的門,一下子開了。

非常沉穩的小男孩,沒有喜形於色。他從消毒櫃裡拿出兩個小碗,一個放在了媽媽面前,一個放在自己面前。最後,再次爬上餐椅,安靜地邊看電視,邊等著上餐。

小男孩這一系列的表現,也就是10多分鐘的事,在整個過程中,小男孩的媽媽幾乎是沒說話,更沒有離開自己的餐椅,上前替孩子做事情。

看著小男孩媽媽的做法,自愧不如。

小男孩自己拿飲料,他猛烈晃動冷櫃,早把我嚇出了一身冷汗,看著無動於衷的媽媽,我都有點心急,一直盯著冷櫃對孩子安全的威脅,心想,如有危險,我就要隨時沖過去,把孩子抱開。最後是孩子安然無恙,並且享受了自己動手的快樂。

小男孩自己去交飲料的錢,媽媽不代勞。教會了孩子,自己想要的東西是要用金錢交換的,不是想拿就可以隨便拿的。通過交錢的行為,孩子學會了與別人打交道。

小男孩的腳被卡住的時候,媽媽沒有一把把他抱出來,而是告訴他怎樣做才能擺脫困境。媽媽的做法是教會孩子,遇到困難要自己想辦法,憑著自己的努力,一定會都解決的。孩子自己戰勝困難,會變得更加自信。

小男孩在開消毒櫃的時候,媽媽沒有伸手幫忙,也沒問他為什麼要開消毒櫃,而是告訴他從右邊打開。孩子還小,他應該是還不能理解“右”這個指令,但是媽媽教會孩子有了左右的感念,給了他不斷嘗試的機會。

在我們看來,這個媽媽好像是個“懶”媽媽,什麼都不伸手,任由孩子自己來。細想一下,放手,也是一種愛。早早地教會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教育,比會背誦唐詩若干,重要的多。

獨生子女的時代將要遠去,6個大人圍著1個孩子轉的模式也會不復存在。每個孩子必須自立自強,才能更好地生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