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金剛經》裡,我讀到了什麼

初步接觸《金剛經》應該是高中的時候吧, 最初接觸的是《心經》, 那時候只覺得很神奇, 考試前多念一念《心經》, 會比較不那麼緊張, 雖然這種做法不太對, 因為是將經文當做了一種寄託, 違背了金剛經裡“法尚應舍”的說法, 但還是覺得很神奇, 很信賴。 在我的觀點裡, 和《心經》一樣, 《金剛經》都是講的大乘教義裡的般若妙法, 因而我發現我和這種法挺有緣的。

和這些經文的牽扯實在是過多, 這裡不想贅述, 直接步入主題。

《金剛經》

最初我將《金剛經》用於打坐上。 作為一個鄉野村夫, 對於佛教的經文, 打坐, 全都是自己摸索而來, 雖然也接觸過幾個出家師傅, 但于此上並沒有學習到太多的東西, 也確實沒有過太多的交流, 只是聽了一位師傅講解了《心經》, 過後還忘了。 在最初的打坐時, 我堅信打坐到一定程度能夠進入某種狀態, 後來也體會到了那種狀態, 光明, 幸福。

再後來, 覺得那種想法也不對, 雖然感覺上是光明幸福的, 但多多少少含有自己的意願在裡面。 後來的打坐, 我就念叨著《金剛經》裡的“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在打坐中體悟它們。 有一次, 可以感覺到思維體驗有些微妙, 能感到自己的意識被束縛在體內, 於是我嘗試去衝破那層束縛, 看能不能體悟到天地。 在不斷的努力之下, 終於衝破了一些, 感覺自己的思維能夠接觸到黑暗的虛空, 然而, 再想深入進行的時候, 我能感覺到, 下一刻, 我的意識將會消失。 這是一種很恐怖的感覺, 就好像面對死亡, 但那個自我的意識, 因為有執念, 不肯消失。 於是, 我在那種臨界狀態裡退了回去, 很遺憾。

在我的一點淺顯的見解裡, 要想體悟金剛經,

第一步就繞不開遠離“我相”。 但是這第一步就實在難得很, 儘管在道理上, 我們都能理解, 這具軀體, 我們的六根, 都只是暫用的一些工具, 但畢竟是用了太久的身體, 就好比你看到這些字, 腦袋裡就會跳出對於它們字意的理解一樣, 我們無時不刻都能感覺到“我”的存在, 可以說, 只要我們一思考, 就陷入了六識裡的“意”裡去了。 然而, 思考卻還是必須進行的, 沒有思考, 我們只能被自己的分別念、喜好所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在我看來, 一切的經文, 不是用來讀的, 也不是用來思考它們的意思的, 而是用來體悟的。 這就好比, 經文就是仙俠小說裡的武功秘笈, 我們得用它們來修煉。 而若是單單從字面上深入解析它們的意思,
那麼沒什麼卵用, 既然是思考, 那就會落入“識”的相裡, 落入相中, 談何修行?

思考, 只能是作為指引我們前行的工具, 它不是最終的目的地, 金剛經裡有一句“法尚應舍”, 為什麼要捨棄法呢?因為你不捨棄它, 你就離不開法的相, 你會把法相當成真正的實相而誤入歧途。

《金剛經》

忽然又想起但凡說到這個世界, 總是有人用“虛妄”, “空”來形容。 這所謂的“虛妄”與“空”也是讓我費解了很久, 因為我雖然理解這兩個字詞字面上的意思, 但是我的理解, 也僅僅是一種我對這些意思的臆想而已, 並非真實的東西。 現在, 我對於這兩個字眼總算有了自己的一點點體悟。 為什麼說這個世界是虛妄與空的呢?那是因為這個世界它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中, 也許我們的意識之外確實有這麼個客觀存在的世界, 但在我們意識裡的世界, 確實是不真實的。 這要怎麼理解?我來舉個例子。

我們腦海裡的世界, 是由我們的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所接受到的資訊, 再由我們的意識處理之後, 形成了一種我們腦海中的假想。 為什麼說是假想?打個比方,有個圖元掉渣的監控攝像頭,拍攝了一段畫面,假設那個攝像頭有自己的意識,它將它所拍攝的渣圖元的畫面當作真實所見的東西,我們人類作為第三者的視角,會不會覺得可笑呢?同樣,我們看到的東西,就能看得全面嗎?你看著你的手,你只能看到這只手的形狀輪廓,上面的一些顏色,但是你看得到構成你手的細胞嗎?能看到構成細胞的元素嗎?能看到構成元素的原子嗎?能看到更細微的誇克,電子嗎?就算你都看到了又如何,你能保證你看到的毫無遺漏嗎?就算是毫無遺漏,你的手在你的意識裡,它就是客觀存在的嗎?它也只是你意識裡的一種構想罷了。同樣,你的耳朵,你的鼻子,你的舌頭,你的觸感,甚至你的意識,都只是接受這個世界資訊的一些特殊視窗罷了。這些視窗接受不到全面的世界資訊,猶如盲人摸象,管中窺豹,所知所見都只是資訊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不完整的資訊,在你腦海裡,成為了一套你自以為完整與無懈可擊的世界觀,這本身就是相當可笑的。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

《金剛經》裡還有一句令人費解的話,“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裡的“如來”,引申出來的意思可以代指任何事物的本真。見到“諸相非相”何其難哉!最先的“我相”就難以離去,何況還有其他五識所帶來的相呢!我為什麼說這句話費解呢?因為我還做不到捨棄這些相,這些相不是說舍就能舍的,因此,我也未曾見到“如來”,而“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的第二個“見”,我認為是通假字“現”,甚至於我懷疑,即便見了“諸相非相”並不能見“如來”,而只能現“如來”,若想見“如來”,那或許要到更高的層次上面去了,已然在我的想像與邏輯之外。它就在那裡,只是你看不全,感受不全罷了。

本次的個人體悟,就說到這裡吧,這裡只講了所見“相”的虛妄,並沒涉及到它們的“成住壞空”。以後再談吧。

本人,雖然裡面多是一些益智訓練題,但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關注~

撲朔迷離!如果輪回真的存在,你會怎樣對待自己這一生?

“我”這輩子奔波忙碌到底在追尋著什麼

為什麼說是假想?打個比方,有個圖元掉渣的監控攝像頭,拍攝了一段畫面,假設那個攝像頭有自己的意識,它將它所拍攝的渣圖元的畫面當作真實所見的東西,我們人類作為第三者的視角,會不會覺得可笑呢?同樣,我們看到的東西,就能看得全面嗎?你看著你的手,你只能看到這只手的形狀輪廓,上面的一些顏色,但是你看得到構成你手的細胞嗎?能看到構成細胞的元素嗎?能看到構成元素的原子嗎?能看到更細微的誇克,電子嗎?就算你都看到了又如何,你能保證你看到的毫無遺漏嗎?就算是毫無遺漏,你的手在你的意識裡,它就是客觀存在的嗎?它也只是你意識裡的一種構想罷了。同樣,你的耳朵,你的鼻子,你的舌頭,你的觸感,甚至你的意識,都只是接受這個世界資訊的一些特殊視窗罷了。這些視窗接受不到全面的世界資訊,猶如盲人摸象,管中窺豹,所知所見都只是資訊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不完整的資訊,在你腦海裡,成為了一套你自以為完整與無懈可擊的世界觀,這本身就是相當可笑的。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

《金剛經》裡還有一句令人費解的話,“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裡的“如來”,引申出來的意思可以代指任何事物的本真。見到“諸相非相”何其難哉!最先的“我相”就難以離去,何況還有其他五識所帶來的相呢!我為什麼說這句話費解呢?因為我還做不到捨棄這些相,這些相不是說舍就能舍的,因此,我也未曾見到“如來”,而“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的第二個“見”,我認為是通假字“現”,甚至於我懷疑,即便見了“諸相非相”並不能見“如來”,而只能現“如來”,若想見“如來”,那或許要到更高的層次上面去了,已然在我的想像與邏輯之外。它就在那裡,只是你看不全,感受不全罷了。

本次的個人體悟,就說到這裡吧,這裡只講了所見“相”的虛妄,並沒涉及到它們的“成住壞空”。以後再談吧。

本人,雖然裡面多是一些益智訓練題,但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關注~

撲朔迷離!如果輪回真的存在,你會怎樣對待自己這一生?

“我”這輩子奔波忙碌到底在追尋著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